绘画可以看出孩子的性格,儿童绘画心理解析
一、线条
(1)线条清晰、力度适中:正常,情绪稳定,
(2)线条模糊、细到看不清:缺乏安全感、胆小、自我压抑,
(3)过于强劲、甚至把纸戳破:具有攻击性,发泄愤怒。
(4)断断续续总是改变方向:犹豫,焦虑,想要隐藏自我
二、色彩
(1
当一个主题对于孩子个人有意义时,绘画就可以表达他们的心情、情感以及他们对事件的看法,尽管孩子的表征手段还有限,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绘画的作品,会随着颜料、铅笔、蜡笔、主题、心情和个人的喜好而发生很多变化。
一、线条
(1)线条清晰、力度适中:正常,情绪稳定,
(2)线条模糊、细到看不清:缺乏安全感、胆小、自我压抑,
(3)过于强劲、甚至把纸戳破:具有攻击性,发泄愤怒。
(4)断断续续总是改变方向:犹豫,焦虑,想要隐藏自我
二、色彩
(1)偏爱暖色:活泼,热情,精力充沛,心情愉快,
(2)偏爱冷色:安静,思考,严谨,悲伤,心情烦闷。
(3)喜欢很强烈的颜色:做事有激情,有领导才能,但属于易怒型,缺乏耐心
(4)喜欢阴郁的颜色:被动,含蓄,焦虑,多愁善感.
(5)喜欢多种颜色搭配在一起:开朗,乐观,人缘好,受欢迎,但容易浮躁,
(6)只用一两种颜色:冷静,谦让,不喜欢与人交往,不容易接受挑战
三、人物
(1)画谁:孩子经常画的那个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对他表达强烈的爱和依恋,孩子为人物画的细节(帽子,腰带,头饰,鞋子等)越多,表明对那个人的关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强烈,
(2)手臂和手:孩子三、四岁以前,不画手的居多此时期的幼儿还未完全确立自我,逐渐长大之后,开始画手,如果手臂向上举开,表示快活、得意,对自己所要求的都能获得满足,手代表对环境的支配,伸得越开支配力越强.若手臂部分画的比较大,是属于占有欲强的孩子,把手放下,贴近身体是比较温顺的孩子,另外也有可能是受欺负、胆小畏缩的孩子,经常有挫败感,需要引起注意
(3)牙齿:愤怒的孩子,经常会在画中画出夸张的牙齿,说明有情绪、言语攻击性.
(4)眼睛:眼睛画得太大的人,比较敏感、多疑、偏执;画睫毛的人,对美比较关注;不画瞳孔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有回避倾向,也有比较浓厚的怀旧心理,敏感,善于观察
(5)腿和脚:腿画得长长的,说明孩子渴望独立站立,代表人的活动力,分得越开活动力越强;反之则比较拘谨,不善与人交往.如果画出非常大的脚,说明孩子感觉有压力,有安全的需求.
四、布局
(1)居中:自我意识比较强;
(2)偏左:留恋过去;
(3)偏右:憧憬未来;
(4)偏上:喜欢幻想;
(5)偏下:注重现实,对安全较为关注;
(6)画在角落:可能有心理压抑.
五、颜色
对于善于创造的孩子来说,他们是受感情驱动的人,他们也会通过绘画来表达感情、幻想和愿望。
0-6岁孩子通过颜色这种媒介,能够直接表达他们的情感、冲突和困难。他们认为,这种非语言的情感表达对于2-5岁孩子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颜色是孩子情感生活本质以及情感强烈程度的最早表现,也可以说,颜色是情感的语言。
3岁孩子仅仅使用一种颜色来完成给定的任务。
4岁时,使用一种颜色画画的人数在下降,而画面的颜色变得丰富起来。而这个时期孩子不考虑颜色,单独关注于形式的倾向开始减少。
5岁时,孩子会根据任务选择性地使用单色的人数在增加。而且孩子也有意识地提高主题的视觉定义以及主题的主要组成部分
6-8岁时,自然主义的使用颜色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状态。在这一阶段,颜色有助于定义图形的意义,也能为画面上多种物体的顺序提供额外的空间标定。
孩子使用颜色是具有特异性的,他们并不过多关注颜色的现实价值。但是,使用颜色的发展进程还是越来越具有写实主义的特点。一些人认为孩子能够大胆使用原色,他们的作品具有特定的吸引力,这就为他们早期的作品赋予了本真的美学价值;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孩子对这种颜色的使用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他是孩子更关注物体本身以及绘画的文化传统。但是当孩子发展到理智现实主义阶段时,他们就能够克服这种不成熟的表现了。
为什么说从孩子的绘画便可以看出孩子的心理?
现在因为竞争激烈,很多家长会将孩子送到辅导班去学习各种技能,这是很正常的,但家长需要注意一点,孩子在报名辅导班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与孩子多沟通,有些孩子可能性格比较内向,不愿意什么事情都跟家长分享,那么,家长就需要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引导孩子。
以孩子画画为例,特别是小孩子表现出来画画的天资,家长很多时候会选择报班让孩子去学习绘画, 家长需要知道是,孩子的画可不是随意乱画的,它不仅能够展现孩子不成熟世界观的认知能力,也能通过画画反映出来孩子当下的心思,在心思学上也被称为“儿童绘画心思学”。
5岁的女孩玲玲特别喜欢画画,妈妈也给孩子报了绘画辅导班,在上兴趣班的时间里,孩子画画也参加了各种绘画比赛,还获得不错的成绩获奖了,妈妈也觉得特别的自豪,毕竟有这样一个画画好的孩子,得到很多的表扬,家长脸上也觉得有光, 特别是女儿迷上了画蛇,画了很多的蛇,蛇画得很棒,当妈妈将画拿给闺蜜看时,作为心理学家的闺蜜皱眉头了,她说了这样一句话:"赶快报警吧!"
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通过一幅画,闺蜜就让报警?心理学家的闺蜜是这样解释的:
小孩子的画,很多时候因为他们对事情还没有全面的认知,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内心,或者不敢表达 ,那么,孩子就会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孩子的画画和我们成人所理解的画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他们并不是要画一幅完整的画,而是要表达小小的自我。
孩子在画面上呈现出来的东西,可能只是一些线条。家长可能看不懂孩子画的是什么,但只要家长用孩子的语言进行沟通,就会发现,孩子的每一幅画中都是有故事的,都是在述说自己的内心世界。
孩子画的是一条凶猛的蛇,还有凶猛的火等图案,家长就需要与孩子进行沟通了。画的这条凶猛的蛇在普通人看来,肯定是没有什么的,可是在心理学上来分析,生气会画熊熊燃烧的大火,恐惧则会画猛兽毒蛇……而孩子频繁画蛇,形象还很可怕,色彩阴暗,可能内心受到了“恐吓”或“欺压”。
当然,家长也不用过于的紧张,这种情况下,需要做的就是重视起来,与孩子进行仔细的沟通,具体做法:看完孩子的画,可以先听孩子说说自己的作品,然后从画面的色彩、内容和布局去揣摩孩子的想法,去发现孩子没有解开的心结。
对于家长而言,孩子的画里真实反映出内心状态一、美术作品是折射幼儿心理的一面镜子
很多年幼的孩子,还不能用具体的语言来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表达出自己低落的情绪。如果孩子总是处于沉闷与消极中,那么很明显,时间长了,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发展。
举个例子,孩子在纸上,用黑色的笔画了好多凌乱的毛线,一层一层的覆盖,不断的重复在画。
那么家长或老师,就需要问问孩子画的是什么,为什么用黑色的笔一直在画,孩子偏用深重的颜色,如黑色、深蓝色等,需要考虑是否因为家长太忙,导致孩子的安全感受到了影响,他想表达的是需要爸爸妈妈的关注。
所以,对于幼儿画画,家长一定要多关注,通过孩子的绘画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性格特征,培养孩子的自信力和创造力。
还有一点,孩子运用色彩和颜色偏好是没有好坏的,分析孩子的画,关注色彩和内容,还需要结合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一起来理解孩子的内心,这样会更全面。
二、从孩子绘画中关注孩子的情绪
美国学者斯蒂尔曾经说过:心理医生在绘画过程中的作用是鼓励儿童画出自己的经验,讲出自己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感到他从自己的恐惧中走了出来。
幼儿在画画中,不仅仅会画出自己看到和联想到的内容,还能通过线条和色彩来表达出内心的紧张和焦虑,这种表达常常是无意识地自然流露,是幼儿情感强烈程度的早期表现。
比如:如果妈妈朝宝宝发火了,宝宝心里难受,可能就在画画表现出凌乱、粗重的线条,整个图画版面也是特别的杂乱,家长或老师,就可以从孩子的画中,来了解孩子的情绪,及时接纳和理解孩子的负面情绪,加以关注和疏导,让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长。
三、从画画中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孩子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会接触更多的小伙伴,孩子与小伙伴的交往形成良好的互动,那么有助于儿童人格的发展,也是幼儿获得健康心理的必要条件。
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很多不同形式的美术活动来促进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我们常见的在节日给爸爸妈妈画一幅画,从画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孩子传递过来的爱和依恋;通过给好朋友画一幅画,来通过画画让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增加小伙伴之间的友谊。
可以说,画画是一件可以有趣的事情,可以让孩子在创作的过程中,与小伙伴和家长进行内心的交流,可以得知他们的心得体会,为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策略。
结语孩子用画笔描绘的世界,或许在大人的眼里显得天马行空,令人捉摸不透看不懂,但家长一定要有耐心,与孩子多沟通和交流,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要知道,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一颗美丽的种子。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陪伴孩子身边,看孩子如何用画笔进行内心世界的诉说,通过画来读懂孩子,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绘画心理学这个方法,真的能听懂孩子心声吗?
最近,父母向我反映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读不懂孩子的内心世界,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与孩子的想法差距也在不断的拉大。父母总是将自己所认为最好的一切给孩子,但对孩子来说这一切与他们内心所想要的不符。因此,在亲子交流中往往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充满压力。
生活中常有不少的父母吐槽孩子的心理太难懂,这主要是因为孩子感知了外部世界,但却由于年龄的限制,很难将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而父母也没有做好引导孩子表达的工作,自然容易让双方产生矛盾。有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绘画作品是父母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一扇窗,从孩子的绘画中可以感知孩子内心的所思所想,更有利于父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神奇的"绘画心理学",一起倾听孩子通过绘画所呈现出来的内心声音。
对于父母来说,教育孩子最难的问题就是不懂得孩子内心想要什么。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年龄差距,不懂得孩子内心也是正常的,但是往往有些父母自认为很懂孩子,一味地物质满足孩子就以为是对孩子的爱,但这样的做法往往忽略了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
纪伯伦曾经在他的诗中写道:"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想法,父母若是和孩子缺乏精神上的交流,忽略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很容易在亲子交流中产生矛盾,让亲子双方都陷入到重重压力中。
现代的很多父母总认为给孩子一切的物质满足就是懂孩子得内心,但其实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懂得他们的内心世界才算是真正的了解孩子,懂得孩子。多与孩子进行精神上的交流,与孩子产生共鸣,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尊重孩子。
罗军刺杀老师案、美国留学生自杀、北大学生弑母案、马加爵杀人案等事件都在警告我们,了解孩子真正内心世界的重要性,才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培养出优秀的孩子。那么,父母要怎么做才能够真正的做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呢?今天,尼莫妈妈给大家介绍一种神奇的"绘画心理学"方法,真正做到倾听孩子。
"绘画心理学",轻松解读孩子的自己心理何为"绘画心理学"?
绘画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绘画与人类心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科学,也是心理学里的一个新的分科。
在绘画心理学的原理下,我们可以通过绘画者所呈现出来的线条,图画来看出绘画者的内心想法,或者从图中考察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儿童绘画也有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表达方式,父母在教育孩子中适当地运用绘画心理学技术,能够更好地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早在1948年,Jone back 就发明一种有趣的实验——"房树人测验"。这个实验要求被测者在三张白纸上分别画上人,树,房子。该实验的目的是挖掘出被测者内心的原始心理,进而投射出被测者内心的真实状态,从而帮助人们发现自己的内心问题。
当个人的发展遇到问题时,内心出现了疑虑和困惑的时候,这个"房树人实验"可以给人们起到一定的指导和提示性作用。防止表示一个人的生长环境,体现了人们对家庭的感情和态度。数表现的是个体自己无意识的姿态和自我形象,可以表示其内心的平衡状态。人反映的是自我的现实像,通过画人可以反映人躯体和心理上的自我。
绘画是大多数孩子们日常生活中一项有趣的活动,许多孩子都会喜欢拿起手中的笔在纸上涂涂画画。父母们不妨学点神奇的"绘画心理学",从孩子的话中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绘画是孩子们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语言,它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和表现形式。线条,色彩,环境,图形等都显示着孩子的性格,心理变化,兴趣爱好等特点。
1、线条与心理
可以通过孩子图画中的线条表现形式来感知孩子的内心。线条模糊,画的比较细的孩子一般内心缺乏安全感,在面对事情时表现出胆小的行为,遇到事情时也总是自我压抑。线条粗旷,力度强劲的孩子一般具有强烈的攻击性,脾气暴躁,在遇到问题时参与发泄愤怒的方法来解决。线条断断续续,可以看出孩子是属于犹豫型,常常想要隐藏自己。而那些绘画线条清晰,力度适中的孩子,具有较为正常稳定的情绪。
2、色彩与心理
通过绘画使用的色彩是一种明显能够看出孩子内心世界的方法,色彩一般可以分为暖色和冷色。偏爱暖色的孩子,一般性格比较活泼热情,常常表现得精力充沛。然而偏爱冷色的孩子,一般性格比较忧郁,严谨,常常表现出烦闷的心理。
在六岁之前只使用红色是属于正常的状况,而六岁之后过度频繁使用红色,则很可能会出现暴力倾向,对情绪的自控力差。在五岁之前喜欢使用蓝色,表示做事有分寸。六岁之后大量使用蓝色,表现孩子适应能力好,当作是过度的使用,体现孩子过于自我约束。
绘画色彩的搭配也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喜欢多种颜色搭配在一起的人更加开朗乐观,人际交往也更加频繁。然而只喜欢一两种颜色搭配的孩子,在生活中更加冷静,谦让,不太喜欢跟别人交往,人际关系相对较差。
3、环境与心理
对周围环境的描绘也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环境给我们呈现出来的景象都是一样的,但每个人对它的描绘却不尽相同。
以太阳为例,太阳在孩子们心中是热情,明朗的象征。孩子说话的太阳具有万丈光芒,说明孩子的内心是明朗的,喜欢把太阳拟人化,给他画上眼睛,鼻子,嘴巴等说明孩子的智力高,想象力好。画出黑色太阳的孩子,说明孩子对目前的生活不满。
在以树木为例, 孩子把树木画得很高很大,表示孩子内心是活泼开朗,充满激情的。假若孩子把树木画的很细长,只表现孩子内心是安静的,缺乏活力。一般而言,只有26%的孩子在画树的时候会画上树叶,这可以说明不画上树叶的孩子多半内心情绪稳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