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温随笔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儿子明确地拒绝了我要送他的意思,然后自己从储钱罐里找了两元零钱,加了外套,带了手机,头也不回地出门走了。
他要先走约两站路到山财大门口,乘39路车,坐8站到银座商城,跟等在那里的他的老母亲会合。
然后,这事就顺利地没有悬念地完成了。没多久,小朋友还在群里发了几张自己拍的护城河畔的照片,阳光明媚,杨柳吐新绿,生机盎然。
我心里感慨:可以继续放手了,你已经十一岁了,真的不是小孩子了。
其实“你不
去年的时候,小朋友第一次独立坐公交去了妈妈单位,我还送到了站牌。
儿子明确地拒绝了我要送他的意思,然后自己从储钱罐里找了两元零钱,加了外套,带了手机,头也不回地出门走了。
他要先走约两站路到山财大门口,乘39路车,坐8站到银座商城,跟等在那里的他的老母亲会合。
然后,这事就顺利地没有悬念地完成了。没多久,小朋友还在群里发了几张自己拍的护城河畔的照片,阳光明媚,杨柳吐新绿,生机盎然。
我心里感慨:可以继续放手了,你已经十一岁了,真的不是小孩子了。
其实“你不是小孩子了”这样的话,之前基本上都是我给小朋友说的。后面接下去的话一般都是:你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了;你该帮着爸爸妈妈做点家务了;你该如何如何了……
也会在继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你老爸当年还没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帮着爷爷奶奶割麦子、收花生、做饭啥的了,你看看你……”那时候早就把不给孩子讲道理的大道理忘在脑后,结果通常是彼此都起了烦恼,不欢而散。
前一阵,有天晚上在学校开家委会,就收到儿子的信息:你什么时候结束?早点回来。回来之后我给他说,你给老爸发信息,起码也该有个称呼,前面加个“老爸”也是礼貌。
结果小朋友回了我一句: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然后我就怔了一下,差点笑出声来,甚至有点怀疑自己的耳朵。虽然之前给他说过“你不是小孩子了”这样激将的话,但心里还是把他当成小孩子的。
这句话第一次从他自己嘴里说出来,效果却截然不同。我马上意识到,他自己都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了。
然后我的脑子飞速运转,开始进入回放模式。
为了锻炼儿子,三年级的时候第一次让他自己去上学,第一次自己去买早餐,说是自己,其实我并不放心,都是自己偷偷跟在后面远远地监视的,后来还被发现了。
忘了从哪一刻起,原来连电视里的影子都害怕、不敢呆在家里的小朋友,可以自己在家呆着了;吃完早餐,自己收拾好书包,就自己屁颠屁颠去上学了;放了学,自己带着钥匙就回家了;两次去北京比赛,都没有父母陪同,啥事没有……
就在他说完这句话之后接连发生的两件事情,又让我对他刮目相看。一是上周五,他和三个同学相约,哥四个自己坐公交车去玉函路银座,看了一场新上映的《惊奇队长》。当然票是家长网上订好的,他们自己取票,自己买的肯德基吃了。本来执意要再一起公交返回,但考虑天色已晚,最后是集体接回来的。总体上可以算是一次成功的独立行动。
小朋友喜欢骑自行车,之前一直想让我也买一辆陪他一起骑。上周六这个梦想终于实现,当天我们就一起骑车去了济南西站。目的地是小朋友自己提出来的,路上我还不怀好意地说,如果坚持不了,可以打退堂鼓啊!但小朋友坚决反对,愣是一声不吭骑到了目的地,又骑了回来。百度地图上看了一下,往返近四十公里,我们耗时约四个小时,回来我的屁股都给硌疼了,小朋友竟然没事一样,晚上睡得香甜。这倒让我觉得小家伙不可小视了。
这点点滴滴的成长,就这样悄不声地到来了。
当然,成长带来的,除了惊喜,也有烦恼。
记得在新学期开始,跟朋友春媛同学有过一次聊天,当时她因为孩子寒假作业的事情很焦虑,而开学前一天的一次母子对话,直接深深触动了她。
她家的小朋友小孙刚上初一,寒假期间,在老师的推动下,同学们比着在群里接力,看谁先把寒假作业做完。而小孙同学并不着急,由此引发了母子俩一出接一出、风起云涌的“斗争戏码”,春媛还特意撰文一篇。
开学前一天晚饭后,小孙说:“妈妈,明天就要开学了,我想和你谈谈。”然后就有了这样的“连环炮”(原文引用如下):
“你知道吗?你着急的时候样子真是不好看,所以请以后尽量少皱眉、少急眼。当然,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少唠叨。因为我发现,你经常唠叨着唠叨着就把自己先唠叨急了。”
“你知道吗?你总是盯着我的缺点不放,却从来看不到我的优点。你总爱说别人的孩子有多好,对我却总是鸡蛋里边挑骨头,整天找我的茬挑我的刺,好像我一无是处。可我想提醒你的是,你看看你自己的孩子也是有优点的,你要经常夸夸我。”
“还有啊,我是一个有主见的人,我有自己的定位和目标,而且我觉得我的判断还是挺准确的,所以请你不要用你的眼光和你的方法来过多地干涉我。我可能会比较慢,但请你不要总是没完没了地催我。”
……
春媛同学说,小朋友此前也说过自己已经不是小孩子的话,但这样一番针针见血的直接表达,也是第一次。这让她深刻地意识到,在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路上,渐渐跑偏的,不是孩子,是自己。
“他就要13岁了,他应该有自己的世界了。”于是,她调整了策略,决定从那一刻开始,安安心心做一名观众:认真倾听,用心观赏,真心鼓掌。
写到这的时候,就对春媛同学进行了回访。她说,上次跟儿子谈完话,自己深思之后,果断选择了放手。儿子现阶段给她说的最多的是:别管了;你又越界了;你得相信我……
“放手了效果怎样啊?”我问。
回答是,“实践证明,彼此很融洽。”
在朋友圈发了感慨之后,有朋友调侃说:没你啥事了,哪凉快哪里待着去吧。
严峻兄留言说,手里拽着线的是风筝,自由飞翔的是雏鹰。英雄所见略同,看来可以约着喝一杯了。哈哈。
(壹点号老温随笔)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