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情感人生 > 正文

这种心理状态正在悄悄拖垮孩子,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
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差,努力了一段时间后也没有明显提高,就放弃了学习;
有些孩子,人缘不是很好,当他们尝试主动与人交往却没有得到积极反馈,就封闭自己的内心,拒绝社交;
包括现在的很多成年人,很丧很懒、拖延症晚期,对学习、工作都没有了热情······
其实,这些看似常见的现象背后,有更深层的心理问题值得我们探究。
他们中绝大多数不是没有能力面对那些困难,而是陷入了一种“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缺乏信心和积极性。
“我努力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

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差,努力了一段时间后也没有明显提高,就放弃了学习;

有些孩子,人缘不是很好,当他们尝试主动与人交往却没有得到积极反馈,就封闭自己的内心,拒绝社交;

包括现在的很多成年人,很丧很懒、拖延症晚期,对学习、工作都没有了热情······

其实,这些看似常见的现象背后,有更深层的心理问题值得我们探究。

他们中绝大多数不是没有能力面对那些困难,而是陷入了一种“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缺乏信心和积极性。

“我努力也没用,还不如尽早放弃”

“我根本不是学习的料,就这样了”

“反正大家都不喜欢我,我再也不要跟任何人交流”

······

“习得性无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一个概念,泛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

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

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且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

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

后来心理学家又对人做了各种观察实验,也得到了与习得性无助类似的结果。

习得性无助感最常见的描述是:一个人认识到自己做什么都不能控制事情的结果,于是消极地面对生活,没有意志力去战胜困境,主动性降低,容易陷入无助、沮丧和绝望中。

这种无助感,会让人放弃所有的行动、自我设限,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造成这种心理状态的原因,除了长大后不断遭受的挫折与失败,小时候的成长过程也影响深远。

父母的哪些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产生习得性无助?

一、不必要的保护、限制

孩子生命的早期,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与热情,他们天生就是积极、喜欢尝试与探索的。

东摸摸西看看、不管拿到什么都放嘴巴里尝尝、用脚踩踩落叶水坑、爬爬冰凉的地面、站在沙发上蹦蹦跳跳、从台阶上往下跳······

在这些过程中,难免会犯错、给家长带来麻烦、给孩子自己带来一些不好的体验,比如吃到沙子、摸到很烫的水杯等,但都是他们成长必须要经历的事情。

可是有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保护,或是不想收拾“残局”,总是限制孩子的活动,“不许、不准、不能”常挂嘴边,要么就是大惊小怪地提醒孩子“危险”、“小心”。

久而久之,孩子这也不敢碰,那也不敢摸,不敢“越雷池半步”,把自己局限在了一个狭小的“安全”范围内,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恐惧和不信任。

越是不做,就越是不会,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掌握不了。

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通常都很胆小、不自信,做事畏畏缩缩,只敢“打安全牌”,缺乏挑战和冒险精神。

真正为孩子好,父母应该给他们尝试权,安全范围内,允许他们充分地探索、感受周围的各种事物。

孩子能做的事情,鼓励他自己做,培养各方面的生活技能。

对各种事物有充分的认知和了解,具备独立自理的能力,会给孩子一种控制感和安全感,自信心也得到提升。

二、不恰当的评价方式

孩子年龄小,自我认知不足,因此对自己的认识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父母的评价。

可是很多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语言,动辄对孩子批评讽刺、打击、泼冷水,有意无意间说出的一些话,可能就会让孩子产生负面的心理暗示,认为自己不行。

-“妈妈,我以后要当一位科学家!”

-“就你这成绩,还科学家,找得到工作就不错了。”

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你数学天分不好”、“你不会跳舞”、“真是胆小”、“你不行的”;

孩子犯错了:

“你有什么用?”、“笨死了”、“猪脑子”······

这些破坏性的语言和负面评价,会让孩子越来越自卑,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认为自己就算努力也不能取得好结果,整个人都很消极。

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中,导演周轶君走访了号称世界教育强国的芬兰,在那里,一直提倡积极教育。

不随意贬低人、不给人贴标签,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教育中,都充满了对孩子的接纳与宽容。

那里的孩子,不为竞争而学习,不会被拿来与别人比较,他们都能遵从自己的内心,成为最好的自己。

当一个班里有孩子数学不好时,老师不会否定孩子,而是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中融入数学,来帮助他提高数学能力。

这启发我们父母,永远不要轻易地去给孩子负面评价,否定他整个人,多从可调整的因素上找原因,比如努力的程度、方法好不好、态度认不认真。

孩子成绩很差,不要骂孩子笨、智商低,而是鼓励孩子多付出努力,慢慢进步。

给孩子犯错误权,少一点责怪、辱骂,多包容,关键是引导孩子从错误中学习正确的方法、收获经验,从而得到成长。

哪怕孩子暂时做得不好,也不要过早下结论,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也要相信孩子经过不断的努力、调整,一定会越来越好。

否则只会产生这样的后果:你总说孩子没用,后来他真的没用了。

三、不正确的归因

有些孩子,一遭遇挫折就觉得是自己整个人的问题,并把某一方面的问题延伸到方方面面,而且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结果。

学习差就认为是自己天生不是读书的料、智商不够;

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就认为是自己有问题,容易被人讨厌;

一时遭遇困难,就认为未来也将永远处于这样的困境。

这些不正确的归因方式,让孩子把自己置于一种非常绝望、无法改变的境况之中,于是放弃抵抗,“破罐子破摔”,这是非常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形成积极思维,遇到困难学会从可以改变的事情上着手,而不是陷入“习得性无助”的怪圈。

比如孩子成绩不好,和他一起找原因:“你不是学不好,只是还没有学好。我们是不是不够努力呢?还是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

夸奖孩子时,也不要简单地夸孩子“聪明”“招人喜欢”,而是更具体地夸奖孩子的某种品质,比如“够努力”“态度认真”“细心”,“乐于助人”“善解人意”“懂得考虑别人的感受”。

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帮助孩子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通过努力做一些哪怕很小的事情。

在孩子完成任务后,给予适当的鼓励,帮助他逐渐积累起自信、控制感。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这些体验和训练,让孩子跳出消极、固定的思维,形成积极的成长型思维。

尼采曾经说过: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一个受苦的人,如果悲观了,就没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没有了与苦难抗争的力量,结果他将受到更大的苦。”

我想,我们的教育,不是让孩子一直处于顺境、从不需要经历风雨,这也是做不到的;而是让孩子哪怕在逆境中,也有足够强大的心理和智慧的思维,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困境,获得新生。

别让这种“习得性无助”的心理,限制了孩子的成长。

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名师。86级毕业留校,1994年留学归国,博士学历。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问题咨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微信公众号: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周一至周五,每天推送一篇原创文章,致力于为家长提供专业、实用的育儿知识和理念。

这种心理状态正在悄悄拖垮孩子,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有哪几种教育方式的父母,正在一步步毁掉孩子?

有哪几种教育方式的父母,正在一步步毁掉孩子?

都觉得性格决定人生,孩子如同一张白纸,绝大多数性情全是后天性逐步形成的,与父母的教学密切相关。想培育出孩子良好的品德,有着出色的前途,家长可不要用下边五种教育方法,不然就是在一步步摧毁孩子!

一、爱唠叨

“都几点了如何还不起床”、“作业写完看吗...家长爱唠叨,对孩子影响较大。都会先让孩子习惯性诸事有些人提示,对父母依赖心重,行事欠缺自觉性;在这样的条件下,孩子习惯性将蠢事推诿给其他人,不利于塑造孩子的责任感。除此之外,家长在絮叨时常常含有责怪孩子的口气,容易使孩子发生缺乏自信、自尊感差等心理状态,危害正常的心理发展。

二、总否定孩子

出色的家长明白激励孩子,不成功的家长却总去否定孩子。孩子虽然不大,却有了自尊,家长一直否定孩子,孩子会误认为家长不喜欢自己,缺失归属感,常处在焦虑不安、焦虑不安的情况,对生活和学习无利。

三、对孩子希望太高

望子成才,望子成龙许多父母的的愿望,孩子的身上寄托了父母对于他的幸福期盼。那如果毫无意义的期盼太高,孩子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不但家长心寒,孩子也会带来很严重的失落感,不利于培养自信。总体目标早已设置成跳一跳加倍努力就可以达到的,而非如何刻苦都完成不掉的。

四、对孩子太冷淡

有一些家长归属于“严格型”,平时对孩子教导严苛,沟通交流非常少,几乎很少像朋友一样陪孩子玩游戏。孩子长期性欠缺父母守候,心里安全感缺失,不但不利于亲子交流,对孩子心身生长发育也有很大的影响。

这种心理状态正在悄悄拖垮孩子,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感悟:你所认为的正确表扬孩子的方式,正在拖垮孩子

  编者按:有人说,父母给孩子最好的表扬,是肯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能力。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你所认为的正确表扬孩子的方式,正在拖垮孩子。

  有人说,父母给孩子最好的表扬,是肯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能力。

  这点我深表赞同。

  动态黑色音符

  “宝贝,你真棒!”,是我们最常听到的家长表扬孩子的一句话。

  诚然,不可否认,表扬孩子,是促使孩子进步的一个重要途径,但表扬的方式必须要注意,若方式不对,则会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那么到底如何正确的肯定与认可孩子呢?

  表扬孩子时,不要老是说: “你是最棒的”

  一天早上,我送孩子去上学,快到校门口时,便看见有个妈妈,拉着孩子的手,蹲着对孩子说,“你知道吗,你是最棒的!”,说完还对孩子打了个“V”的手势,只不过她说话的声音特别大,路过的家长几乎都能听到。

  大部分家长会一遍遍的告诉孩子:

  “你太厉害了!”

  “你真的太聪明了!”

  “你实在太优秀了!”

  听起来像是喊口号,内容重复不断的在孩子耳边回响。

  孩子入学前,我曾经给他报了一个情商类的课程,其中有一堂课里,讲的是关于如何表扬孩子。

  课程中,老师一再提到:表扬要具体,不能只表扬结果,要表扬过程。

  比如,你可以说:

  “我刚才看你做作业很认真,这道题这么做,思路很独特”,

  “你搭的积木很漂亮,你的小手很能干”,

  “你心地善良,很愿意帮助别人”。

  而不是一味的说,“你是最棒的!”,这样的表扬太过于笼统。

  那是我第一次听说表扬还有这么多套路。

  为什么要表扬孩子?

  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曾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反复研究了表扬对孩子的影响。

  通过对纽约近20所学校长期研究发现,在多轮不同形式的测试后,得出一个令德韦克出乎意料的结果:

  那些在实验中被称赞努力的孩子,他们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被称赞为聪明的孩子,则会忽略努力的重要性,因为努力就等于承认自己不够聪明,但是一旦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会显得束手无策。

  我们为什么要鼓励或是夸奖孩子?原因很简单,无非就是想让处于迷茫中的孩子找回自信、勇气,突破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采用鼓励式的表扬,扭转错误的观念,才能带来正面的教育效应,因为,它是教育的根本原则和方法

  鼓励式表扬,孩子自信优秀

  每一个自信,优秀的孩子,身后必定有一个懂得通过鼓励孩子努力奋进的父母。

  去年比较火的一个泰国广告片,《每天努力一点点》,让很多人备受感动。这位妈妈展现了“鼓励”的惊人力量。

  短片里,足球场上,孩子的实力和表现都差强人意:顶球失败、射门不准。不过,孩子的妈妈一直在下面鼓励他:

  “再努力一点点,只要超过前面的那一个人就好!每天超越自己一点点就可以了。”

  这位妈妈从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也很少责怪自己的孩子,她始终坚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行!

  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曾说过:“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为自己的样子。”

  这位妈妈做到了,这是我见过的最有力的鼓励,它让孩子坚信:

  未来,你一定会成为你想要的自己!

  怎样有效表扬孩子?

  很多家长,都知道要多表扬、鼓励孩子,但却发现收效甚微,是不是表扬不得要领呢?

  其实,表扬是一门艺术,如何让你的表扬更有效,这儿给你分享4点:

  1.表扬努力,不要表扬聪明

  我个人是很不喜欢别人夸我孩子聪明的,因为孩子的智商在出生后已经固定,不会由于别人一句话就改变他的智商,这显然是一句廉价的恭维。

  聪明不聪明,孩子决定不了,而努力勤奋却是孩子自己的行为和意愿可以控制的,当我们称赞孩子努力时,其实是想让他继续保持或做出更好的行为。更多关注做事过程中那些可以改变的因素,比如孩子努力勤奋的程度,严谨治学的态度,而不要总是只关注事情的结果。

  2.表扬要具体,不能空泛

  比如,在孩子完成作业这件事上,若孩子按时完成了作业,书写工整且全对,我会这么对他说,“孩子,你今天的作业写得这么工整,你写的时候肯定特别认真,而且还没有错误,说明你仔细审了题,最难得的是,你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作业,效率很高,你真的很会学习!”

  这样的鼓励,远比空洞的表扬,如:“你做得太棒了”要来得实际的多,最重要的是,还不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所以,表扬孩子时,越具体就越能给孩子明确奋斗的方向,这对他的成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表扬要真诚,要多创造机会来赞赏孩子

  我的孩子在学校上体育课,搞体能训练时,由于年龄小,总有些动作出错,老师从未发现并表扬过他,我找过老师,希望他多鼓励鼓励孩子,但收效甚微,老师根本没有看到孩子的闪光点。

  那段时间里,我便时刻告诉孩子,“老师鼓励你在家认真练习,你的动作比上一节动作更加到位,而且你还能连续跳绳80个,其他孩子都做不到,老师说你很卖力。“

  后来,到了二年级,孩子的体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而且还成了班里的体育优秀生。

  4.孩子失败时,要给予孩子鼓励

  我给儿子报了个主持人班,参加结课考试时,他畏缩不前,就是不肯上台,最后勉强上去,却说得磕磕巴巴,根本没有发挥出平时应有的水平。

  一般的家长肯定是去奚落一顿:”你怎么搞得,昨天在家试讲很好,今天在台上怎么这么糟糕?“

  其实,人在失败的时候,内心是很脆弱的,成人都是如此,更何况一个孩子呢?

  我没有直接批评孩子,而是从孩子平常不完美表现的背后,找到了不足点,并以此来鼓励孩子,比如,我会告诉他,“孩子,你已经弹得很好了,上台时,放松,不要紧张,把它看成一次日常训练就好了。“ 接着我会告诉他一些临场小技巧及给他多在公共场合表演的机会。

  不要总是批评孩子,这会使他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行,丧失自信心,不利于未来人格的培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曾指出: ”渴望被人赏识是人类最基本的天性。“

  而对于孩子来说,真正的赏识教育应该是,我们能认清孩子的优缺点,通过“正向激励”放大其优点,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和自主意识。

  这种是一种以表扬为主的正向激励。

  如果你经常表扬孩子,就意味着你赢得了教育上的主动权。对于每个孩子来说,他们都想把自己最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这种愿望,相比大人来说,要来得强烈得多。

  但要记住,给孩子多一些具体的鼓励,少一些定性的表扬,别让孩子被“表扬“绑架……

  公众号:小学写作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qinggang/17281.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小孩反反复复发烧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宝宝反复发烧是病毒还是细菌多呢 下一篇:小朋友越大越粘爸爸妈妈,超限效应教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