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睡眠猝死综合症,睡眠姿势易猝死
婴儿猝死综合征对于家庭是一种严重的打击,这种悲剧发生的原因还未确知,发生前通常没有危险信号警示和疾病迹象。
但是,多项研究指出,部分这种婴儿死亡前并不是完全“正常”,而是似乎都存在某种形式的潜在脆弱性,增加他们发生SIDS的风险。
由阿德莱德大学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科学家通过对美国55例婴儿猝死综合征病例的研究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领导的一项国际研究首次发现,一种婴儿发育异常——特别常见于早产儿和男孩——与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发生直接相关。
婴儿猝死综合征对于家庭是一种严重的打击,这种悲剧发生的原因还未确知,发生前通常没有危险信号警示和疾病迹象。
但是,多项研究指出,部分这种婴儿死亡前并不是完全“正常”,而是似乎都存在某种形式的潜在脆弱性,增加他们发生SIDS的风险。
由阿德莱德大学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科学家通过对美国55例婴儿猝死综合征病例的研究发现,SIDS婴儿脑干关键区域,特别是控制呼吸和头颈部移动的脑干部位存在明显的异常。这种异常的存在与SIDS发生直接相关。
这种异常发生在大脑中一种被称为“P物质”的神经肽传递,及其与相关的神经受体“神经激肽1”(NK1R)结合上。 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有关P物质在SIDS发生中的作用还是不一致和不确定的。
P物质和NK1R神经受体在大脑控制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身体对缺氧——细胞水平上的缺氧的反应方面起关键作用。
存在这种异常的婴儿,虽然看上去可能是健康,但是他们对睡眠期间对面临危及生命的挑战的呼吸系统和运动反应受损,这些孩子的大脑和身体无法对由于某种形式造成的缺氧做出适当的反应。
研究者认为,这种异常可能是婴儿俯卧睡眠面临更大危险的关键原因。
我们已经知道,婴儿俯卧睡眠面临更大的SIDS风险。
但是,为什么呢?
现在我们对这个为什么有了更好的理解:
如果一个孩子大脑存在这种潜在的脆弱性,那么当他俯卧睡眠时,他就不能以正常的方式应对缺氧,他无法正常地移动他的头部,使得呼吸和心跳会受到影响,因而也就面临更大的死亡风险。
这项研究还表明,P物质的异常在早产儿和男性婴儿更为明显,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早产儿和男婴面临更大的SIDS风险。
当然,研究还表明,P物质的缺陷在SIDS问题上比先前想象的更加复杂,而且很可能涉及到与许多其他化学物质,比如血清素等的相互作用。
最后,研究者指出,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可以期望找出一种生物学标志物,用于SIDS风险性的筛选。
婴儿俯卧睡姿的利弊
婴儿俯卧睡姿的利弊
婴儿俯卧睡姿的利弊,婴儿的健康是父母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因此对于婴儿日常生活中的睡姿也是非常重要的,婴儿不同的姿势对健康有不同的影响,以下分享婴儿俯卧睡姿的利弊。
婴儿俯卧睡姿的利弊1俯卧的睡姿有利有弊,一岁以里的宝宝最好,俯、仰、侧交替睡,在宝宝睡着的时候亲给宝宝换睡姿,白天可以让宝宝趴着睡,大人最好看着一点儿,孩子还小,身体转动不灵活,俯卧容易发生意外。
侧卧:不会造成颅骨扁平,不会使前额与枕骨受到挤压,同时还可以限制下颌骨,不让颧骨过分发育,防止两腮过大而形成大腮帮子脸。
俯卧:可以压迫颧骨,不让颧骨过分发育,以显出鼻梁高耸,嘴及下巴侧面线条平直。
仰卧:容易出现偏差,导致后脑勺扁平或引起扇风耳,如果又用较硬的枕头,很容易使宝宝睡成头平面宽的脸型,会导致后脑勺不对称,形成偏头。如果发生溢奶呕吐物很可能回呛阻塞呼吸道而发生意外。
但是也有它的好处,可以使肌肉放松,对心、肺、胃和膀胱等全身脏器不会形成压迫,还可以让家长直接观察到宝宝睡觉时脸部的情况。
俯卧和侧卧需要注意的问题:
俯卧必须有专人看护,侧卧应适时交替,以免造成脸型不对称,最适合的时间是出生至3个月,3个月以上的宝宝头型基本固定,睡姿可以自由一些。一般情况下,晚上睡觉时,最好让宝宝侧卧或仰卧,白天睡觉可以调整为俯卧。
其实健康的睡眠姿势都是在不断的变化的,那么一直保持一种睡姿对宝宝来说也是不好的。所以做以为妈妈来说应该了解各种不同睡姿的'好处以及影响,这样在生活中及时的调整宝宝的睡姿,让孩子的睡眠健康了他们的成长发育才能更好的。所以妈妈们一定要注意观察,及时的调整帮助宝宝保持有益的睡姿才会更好的哦!
婴儿俯卧睡姿的利弊2对于1岁前的宝宝来说,吃和睡是他们生活的大部分,他们一天的睡眠时间可达12-16小时。所以妈妈们一定要重视宝宝的睡眠,这不仅关系到宝宝是否能睡出一个漂亮的头型,还影响着宝宝的睡眠安全
人的睡姿无非就3种:仰睡、侧睡、趴睡。到底哪种睡姿才能让宝宝睡得香甜、健康又安全呢?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儿童保健科主治医师李楠介绍说,西方国家的家长认为趴着睡觉对宝宝更好。而中国妈妈却会因自己的孩子趴着睡觉而忧心忡忡,因为中国宝宝都是仰睡或侧睡的,她们认为趴着睡觉不健康。其实,3种睡姿各有利弊。
三种睡姿各有利弊
1 、仰睡
优点
身心放松:无压迫感,自然放松,让宝宝感到比较舒服;
安全性高:宝宝的口鼻不会被棉被等外物遮掩而导致窒息,安全性较高;
减少压迫:不会对宝宝的心、肺、胃肠和膀胱等全身各脏腑器官造成压迫;
便于照顾:父母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宝宝的睡眠状态,随时给予呵护。
缺点
缺少安全感:新生宝宝仰睡时,刚离开母体失去狭小空间的束缚,宝宝会感觉没有依靠,缺少安全感;
阻碍呼吸:仰睡使宝宝身心放松,可能会使已经放松的舌根后坠,有阻塞呼吸道的顾虑。溢奶时容易回流、阻塞口鼻,严重者导致吸入性肺炎。
2 、趴睡
优点
富有安全感:胎儿在子宫里就是腹面部朝内,背部朝外的姿势,这种姿势是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
减少呕吐:趴睡时,胃溶物不易留在食道及口中而引起呕吐,而会蠕动到小肠,有利于消化吸收;
帮助身体发育:俯卧可帮助宝宝练习抬头挺胸,增强颈、胸、背部及四肢等大肌肉群,有利于翻身和爬行训练。
缺点
容易窒息:宝宝头部大,颈部力量相对不足,翻转不及时的情况下,口鼻易被枕头、毛巾堵住,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不易散热:宝宝趴睡时腹部紧贴床铺,容易引起体温升高,汗液不能及时散发,容易引发湿疹;
难以观察:趴睡让父母不太容易直接看到宝宝的睡眠状况,不利于及时照顾。
3、 侧睡
优点
避免窒息:宝宝万一发生呕吐,右侧卧可使口腔内的呕吐物从嘴角流出,不会流入咽喉,从而避免引起呛咳、窒息;
停止呼噜:如果宝宝有打鼾的现象,可以试着把他的身体侧过来,小呼噜就可以停止了,呼吸也会更顺畅;
有助消化:让宝宝右侧卧,有利于胃内食物顺利进入肠道。
缺点
影响耳形:长时间侧睡,会使宝宝的耳部轮廓经常受压,可能导致变形。
避免婴儿猝死综合征
当宝宝很小还不会翻身时,仰睡和侧睡会更健康,因为这样可以尽可能避免小儿猝死综合征。而且,仰睡和侧睡并不会影响宝宝头骨的形状。对于经常吐奶溢奶的宝宝,家长可以让宝宝侧身睡觉,防止溢出的奶液堵塞气管。侧睡对患有舌后坠、腺样体肥大等影响睡眠的呼吸道疾病的婴儿同样适合。
最后,李医师提醒妈妈们,对于还不会翻身的小婴儿,建议仰卧或侧卧。对于已经会翻身的宝宝,用哪种睡姿由宝宝决定,即使家长给宝宝固定睡姿,宝宝睡着后也会采取他自己认为舒服的姿势。但是不论让宝宝采取哪种姿势睡觉,家长都要在夜间留意宝宝的睡眠状况,有情况发生时可以及早发现。
温馨提示
婴儿猝死综合征是指一个健康婴儿没有任何明显的原因而突然死亡。研究表明,下列因素会增加猝死的危险性:1。吸烟;2。婴儿体温过热。
下列措施可以减小婴儿猝死的危险性:
避免过热:让婴儿平躺着睡觉,脚在小床下端,胳膊放在被子外面。在室内不要用任何东西蒙上婴儿的头,包括帽子和毯子。保持室温在16-20摄氏度左右。不要用热水瓶和电热毯。不要给婴儿穿太多。把手放在婴儿胸前或肚子上检查婴儿的体温。1岁后才使用羽绒被和枕头。
避免吸烟:怀孕期间和在有婴儿的房间均应避免吸烟。
环境安全:避免使用塑料布。如果家长极度疲劳,不要和婴儿睡。如果婴儿裹在襁褓中或放在一个沙发上,不要让婴儿一个人待着。
睡觉用哪个睡姿的婴幼儿,能更好的减少危险?
小宝宝不会用语言表达,只会咿咿呀呀地叫,父母如何来了解宝宝是否健康呢?宝宝入睡该用什么睡姿呢?专家提示,宝宝睡姿常能揭示宝宝的健康状况。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哪种睡姿对宝宝最好。
仰卧
仰卧是宝宝和成人经常采取的一种睡姿。仰卧便于全身肌肉放松,同时对肺脏、心脏、胃肠和膀胱等重要器官的压迫最小,使这些器官能在负担较小的情况下进行正常工作。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健康的婴儿应尽量仰卧(背部平躺),因为这种睡姿对婴幼儿最为安全。让婴儿仰卧可以减少“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而婴儿猝死综合征是美国1岁以下婴儿(新生儿阶段以后)死亡首要原因。
仰卧的建议适用于1岁以下的婴儿。不过,这对半岁以内的婴儿尤其重要,因为这一阶段婴儿猝死综合征发生率最高。自1992年美国儿科学会推荐仰卧睡姿以来,美国每年的婴儿猝死综率已经降低了50%以上。
温馨提示:仰卧对小婴儿很重要,但婴儿清醒时也应在大人的看护下多练习俯卧。这不仅有助于婴儿的肩部肌肉和头部控制能力的发育,还可以避免将他的后脑勺睡平。
俯卧
俯卧位睡眠,对心、肺、胃肠均构成一定的压迫,而且口腔内分泌物不易下咽,造成口水外流。由于小宝宝不会转动头及翻身,枕头及被褥极易阻塞口鼻,有发生窒息的可能,因此,俯卧位睡眠在婴儿时期常遭到大家的反对。
近年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大力提倡宝宝采取俯卧式体位,认为采取这种姿势,可以增加宝宝头、颈及四肢活动,并使心肺等重要器官机能增进,全身生长速度可以超过一般婴儿。但一定在有人观察照顾下方可实行,否则有发生窒息而死的可能。
侧卧
侧卧位睡眠既对重要器官无过分压迫,又利于肌肉放松,同时万一宝宝溢乳也不至于呛入气管,是一种应该提倡的宝宝睡眠姿势。
宝宝的睡眠和静卧姿势,必须经常变换,否则会发生一些不应有的后果。如长期仰卧,并睡硬枕头会使宝宝头型扁平。长期侧卧也可能使头型歪偏。值得提倡的做法是经常为宝宝翻身,变换姿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