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宝宝吃不吃桑叶,刚孵化的蚕宝宝不吃桑叶
接下来,我们就带大家走进全国唯一一家集蚕桑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蚕种质量管理等职能于一体的省级综合性专业机构——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去探寻桑蚕产业“科技革命”的
翻开中国历史的卷轴,桑蚕文化是其中一个绚丽篇章。传承千年发展至今,桑蚕产业的生产方式正面临一场翻天覆地的“科技革命”。在这场变革中,广西科学谋划,创新推动,在广西农业农村厅主导与组织下,组建了桑蚕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让广西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蚕茧生产和茧丝加工基地,形成了“世界蚕业看中国、中国蚕业看广西”的发展新格局。
接下来,我们就带大家走进全国唯一一家集蚕桑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蚕种质量管理等职能于一体的省级综合性专业机构——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去探寻桑蚕产业“科技革命”的奥秘!
古有谚语“栽桑养蚕,一树桑叶一树钱”,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这片郁郁葱葱的桑树资源圃可以算得上价值连城,这里现存1602份来自世界各地的桑树种质资源,保存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广西85%、全国25%的桑树在这里培育而出并推广种植。
我们育出的这些桑树品种,除了在广西大面积推广种植以外,在江苏、浙江,还有云南、广东等省份,以及古巴、柬埔寨、老挝、越南也大面积应用推广。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古巴带去的桑树品种,就是广西的桂桑优12、桂桑优62,作为国礼送给古巴。
利用大量桑树资源进行杂交培育,广西自主创新培育的桑树新品种“桂桑优”“桑特优”,推动桑树产叶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每亩2250公斤提高至目前的3250公斤左右。
这些桑树品种特点是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抗旱、抗盐碱的特点更适合广西石漠化地区种植。
不断提高桑叶产量,是为了更好地养蚕。在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的小蚕饲育车间,一场养殖方式的“科技革命”也正在进行。针对不同蚕龄和状态的小蚕,新鲜的桑叶会被精确定量,并均匀铺撒在喂养流水线上饲养框中。
这是我们联合企业研发的智能自动化小蚕饲育设备,每分钟可喂1.5到2张。除了在给叶有工人操作之外,其他都是自动的由机械来完成,减少人跟蚕、蚕房接触,最大限度减少把病原菌带给蚕的风险。研发这套设备主要是针对农村小蚕共育室难请工、效率低的问题,可以说在全国是首创的。
预计2022年春天,这套设备就可以正式投入应用,并逐步向广西各地的小蚕共育室推广。未来,广西蚕农就将从这样的小蚕自动化饲育车间领取蚕宝宝进行后续的养殖。其实,养殖方式真正的颠覆还不仅于此。您见过不吃桑叶吃饲料的蚕宝宝吗?
其实,桑叶是被科技人员改变了模样,做成了桑叶粉,再与豆粕、玉米粉等根据蚕的食性和营养需求,合成生产出新型的饲料。过去用桑叶养蚕,一天要喂三餐,而改用饲料后,则是喂一次顶三天。科技人员通过十年时间,找到并驯化了一种被命名为“桂蚕5号”的蚕宝宝,让它能够适应人工饲料,彻底颠覆了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生产规律和模式。目前,这种人工饲料喂养小蚕的范例已经在广西28个示范点进行了推广应用。
人工饲料的成份配方目前还在不断地改良创新中。令人欣喜的是,饲料养蚕获得的茧丝,已经表现出了高品质的特点。
经过检测,全龄饲育的茧丝品质非常好,清洁度达到99.2分,洁净度达到95.7分。这几个核心指标,是经过我们几代人的努力才达到这样一个水平,目前这个参数在国内也属顶级。
喜人的参数,意味着广西茧丝品质成功实现了质的提升。而在这条几代人接续探索攻关的科技创新道路上,寻求饲养方式的突破是一个方向,另一个方向则是在家蚕品种上不断创新。
科研人员通过把抗病、抗高温多湿等基因整合,先后组配形成200多个杂交组合,经过杂交优势、配合力以及优良繁殖的综合性状等对比,最终选出了最优良的一个杂交组合。经过十年的努力,2020年,命名为“桂蚕8号”的新品种通过审批。
这个组合的抗高温多湿能力可以说跟“两广二号”持平,它的抗血液型脓病能力超越“两广二号”1000倍,茧丝产量提升5%到10%,茧丝净度提升1到2个分值,也就说生丝品位高一到两个档次,所以它可以作为广西全年5A到6A级高品位生丝的原料茧生产品种,为今后广西的茧丝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桂蚕8号”于2020年下半年在广西推广应用,深受蚕农和市场的欢迎,到2021年10月,“桂蚕8号”已经推广养殖100多万张。今后,“桂蚕8号”将作为广西重点推广的家蚕新品种,成为广西桑蚕产业提质增效、蚕农增收的有力保障。
多年来,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通过科技创新,围绕“良种 良法 良具”这一主线,将蚕、桑优良新品种与桑园速成丰产栽培、节本高效小蚕共育、省力高效大蚕育、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关键技术进行创新集成,形成适合广西气候条件的先进适用种养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目前,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收集保护蚕种质资源664份, 利用这些资源先后育成新品种22对, 自主创新的新品种推广量占广西总饲养量的98%,占全国总饲养量的55%,单张总产茧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30公斤提高至目前的40公斤左右。在广西蚕桑产业的发展中,科技贡献率达70%以上。
种桑除了养蚕,还要种桑养人,比如做一些桑叶茶等等;种桑养畜牧,可以用桑叶养猪、羊、牛;种桑养地,石漠化地区种桑以后既能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又可以做到保持水土不流失。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将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打造成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的广西创新团队之一,构建农业科技智囊团,在项目、资金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在此基础上建设广西蚕桑基础科研实验平台,更好地促进“产学研”“育繁推”相结合,整合资源,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和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科技进步奖、科技贡献奖等。到2020年,广西蚕茧生产连续16年居全国第一,生丝产量连续11年居全国第一,成为我国相关产业发展的“晴雨表”和“压舱石”。
科技互动
科技创新颠覆了种桑养蚕的传统模式,其中人工饲料喂养就让人大开眼界,这给整个产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接下来,科技观察员将亲手为我们的蚕宝宝做一份“科技营养餐”!
广西卫视
每周五 21:55
编辑|莫杰馨
责编丨陈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