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睡算病吗,嗜睡要警惕四种病
9月22日是“世界睡病日”,“罕见的梦”艺术画展走进广州的南方医院睡眠医学中心,把一群“说睡就睡”的人带入公众视野。
活动上,南方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张斌介绍了常见的嗜睡问题,及罕见的“发作性睡病”相关知识。他提醒,10岁左右是发作性睡病的一个高发期,家长们要留心孩子的嗜睡问题,“即使不是罕见的发作性睡病,嗜睡问题也是需要关注和改善的”。
南方医院睡眠医学中心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睡意”说来就来,随时随地可以做梦,他们可能在学校、工作岗位上,因为无法控制的“打瞌睡”而苦恼。
9月22日是“世界睡病日”,“罕见的梦”艺术画展走进广州的南方医院睡眠医学中心,把一群“说睡就睡”的人带入公众视野。
活动上,南方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张斌介绍了常见的嗜睡问题,及罕见的“发作性睡病”相关知识。他提醒,10岁左右是发作性睡病的一个高发期,家长们要留心孩子的嗜睡问题,“即使不是罕见的发作性睡病,嗜睡问题也是需要关注和改善的”。
南方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张斌在“世界睡病日”活动上进行科普讲座。
问:“嗜睡”是个普遍问题吗?
张斌:日间的过度思睡,在青春早期有19.8%的发生率,到青春后期是47.2%的发生率。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这么容易困?他们本身需要的睡眠时间长,要9至10个小时,但因为上学,大部分睡不了这么久;到了青春后期第二性征发育后,人的睡眠会后移,呈现晚睡晚起的变化,但上学的时间没有随之后移,这就导致青春期的日间嗜睡情况非常多。
到了成年期,还是有三分之一的人会有日间嗜睡,这与成年人工作压力大、生活繁忙有关,也跟电灯的使用、昼夜节律的模糊有关。
问:日间思睡有可能是一种病吗?
张斌:大部分不是,日间思睡发生率很高,而真正属于疾病的“发作性睡病”只有万分之3.4的发生率。
要怎样分辨?首先,要看睡眠模式和习惯是否健康,比如是否睡前看手机、睡得够不够、有没有过度午睡等。
其次,要考虑有没有躯体疾病、精神方面的疾病,比如抑郁、焦虑症也会有困倦的情况。
第三,要监测你的睡眠状况有没有问题,比如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会影响到夜间睡眠质量,也会导致白天很困。
在排除了以上这些问题之后,你的“嗜睡”就有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问题导致的“嗜睡症”,其中就包括容易“秒睡”的发作性睡病。
问:发作性睡病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张斌:普通的嗜睡是一种连续的困倦,而发作性睡病一般事先没有明显的困倦,但发生了“睡眠突袭”:患者在做其他事情,突然就睡着了。
现在随着手机、游戏的普及,我们还发现过有患者玩手机的时候突然睡着,但又不是完全睡着,手机还在“吊着”他的睡意,明明已经睡意来袭了,但还坚持着不睡,但舌头已经松弛、有点伸出来了,我们看到视频后也判断,是一种典型的发作。
睡眠突袭中,还有一个特征是肌肉张力的下降,包括上面说的舌头的松弛,而发作性睡病的危险性也来自这里,即肌张力下降导致的“猝倒”,如果患者是在开车的时候、过马路的时候突然进入睡眠状况,可能人就突然倒下了,就可能发生危险。而这种“猝倒”,往往是由情绪引起的,比如哈哈大笑的时候、愤怒的时候、紧张的时候。
第三个特征,是入睡前的幻觉,可以理解为,梦境在半梦半醒的过程中发生了;同时,还可能出现睡眠的瘫痪,就是广东人常说的“鬼压床”。
做梦其实是睡眠中的正常现象,人人都会做梦,但大多数梦人醒来后是记不得的,但发作性睡病患者,因为他们的睡眠“开关”坏了,他们的梦境可以清晰地回忆起来,这也是我们“罕见的梦”公益画展的由来。
另外,患者也会有夜间的突然觉醒,因为睡与醒的“开关”坏了,他们的睡眠是片段化的,不光只是日间的突然睡眠。
问:发作性睡病常见吗?
张斌:我国香港的一项研究显示,发作性睡病的发病率是万分之3.4,推算下来,我国有约有70万的发作性睡病患者,而且这种病在青少年期有一个发作高峰,约有40%左右是在10岁前后发病的。
这种病,源自下丘脑分泌素的减少或消失,导致人体“睡”与“醒”的“开关”出了问题,人可以从觉醒状态突然进入睡眠状态,而且,这种情况无法自然改善,需要终身治疗。
问:要怎样确认一个人的嗜睡是不是发作性睡病呢?
张斌:会有一个量表,让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打分,我们来判断是否存在日间过度思睡的情况。下一步,要进行睡眠实验室的检查,排除一些睡眠疾病,包括一种“多次睡眠潜伏期”测验,来检测你到底是不是入睡得非常快,一般来说,5次小睡中,如果有两次以上出现一睡着就进入梦境的情况,5次平均只花了不到8分钟就入睡,基本就可以确定你有发作性睡病。
有一些表现不是特别典型的,还可以进行一些基因检测、脑脊液检测。
问:发作性睡病可以治好吗?
张斌:这个疾病,我们的治疗目的是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让他们能够良好地生活,比如,帮他们维持日间的清醒,控制“猝倒”的发生以避免意外,改善夜间的睡眠等。针对这些症状,目前都已经有一些改善的、对症的药物。但药物的效果是因人而异的。
非药物治疗也很重要,比如,日间安排规律的小睡,在上午十点、中午、下午三四点钟安排三次10至15分钟的小睡,缓解日间的困倦;帮助患者改正一些可能存在的不良睡眠习惯,等等。
治疗方面,其实更需要社会的支持,比如,在社交场合,或者开会期间,一名患者突然睡着了,你要理解,他不是对你有意见、不是偷懒,而确实是疾病所致,如果可以,就理解他的这一点与众不同,帮助一下他。
发作性睡病虽然只有万分之3.4的发病率,但这个群体的总量还是非常庞大的,需要社会和家庭体系的关爱和支持,帮他们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
问:实际诊疗中,发作性睡病患者容易被误诊为什么疾病?
张斌:最容易被误诊为精神类疾病,因为患者入睡时经常有光怪陆离的梦,有的梦境非常逼真,就像产生幻觉了一样,这跟一些精神疾病很像。
还有些患者容易被诊断为抑郁症,当然发作性睡病患儿里面也的确有抑郁的情况。在吃了抗抑郁药之后,问题往往就更复杂了。
问:青少年时期是发作性睡病的一个发病高发期,对青少年儿童家长有什么样的提醒?
张斌:发作性睡病的发病有“双峰期”,一个高发期是10岁左右,大约有40%左右是在10岁前后几年发病的,另外40多岁还有一个小的发病高峰。我们临床上见到的,大多是比较年轻的病患。
对于家长来说,如果你发现小孩在上课时、学习时经常打盹,很嗜睡,就要想到看看医生。嗜睡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可能是本身没有睡好、睡眠习惯不好,也可能有一些躯体性的疾病,发作性睡病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但要意识到,嗜睡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睡眠问题不仅仅是失眠。
其实10来岁的孩子,他自己已经可以判断自己的状态,如果真是状态奇怪,他会知道,并不是妈妈讲的没有睡够、多睡一会儿就好,他会有一些很奇怪的体验,会觉得需要去看一下医生,这样也有的。
问:发作性睡病会由不良睡眠习惯诱发吗?
张斌:不会,发作性睡病主要是下丘脑分泌的减少导致,这个是已经研究明确的。但更为具体的病因或发作诱因是什么,目前还不明朗,有一部分可能和遗传因素有关联,有一些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联。
而一些单独的“睡瘫”(鬼压床)现象,有可能是跟环境改变、情绪紧张等有关。
问:发作性睡病目前的公众认知情况怎样?
张斌:其实大家认识的还是少,我们中心每个月至少有2至3例的接诊量,其中不少还是我们去讲课或者参加活动后,其他医生了解到之后推荐过来,或者是看到媒体科普之后来的,有一些病人是辗转过很多其他的科室,才来到我们睡眠中心。
采写:南都记者李文 通讯员凌伟明
嗜睡是不是病?
瞌睡比较多的这种症状是属于疾病的表现,有很多的病因都会引起患者出现嗜睡感、浑身乏力、想睡觉,比如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就会出现这种症状,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病变、粥样硬化、血管壁增厚、血管腔狭窄,这种情况就会导致血流不通畅,患者会出现瞌睡、想睡觉的症状。也有的患者是由于贫血疾病引起的,也有的患者是由于气血亏虚导致的想睡觉。
还有的一部分患者是属于嗜睡症,这种情况应该到正规的医院做一个详细的检查,明确病因以后,积极的配合治疗,在此期间一定要禁烟、禁酒,少吃油腻性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在日常的生活里,也要控制好血糖、血压和血脂方面的问题,这样都是可以有效预防疾病加重的。
嗜睡属于什么病?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道梗阻或者严重肺部感染、肿瘤等因素,导致肺的通气功能或者血气交换功能障碍,使患者血液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增高,脑缺氧而出现嗜睡。
消化系统疾病:严重的肝炎
、肝硬化
等疾病,导致肝脏代谢能力下降、肝功能不全
时,血氨
等代谢产物增高,从而出现嗜睡的表现。
内分泌系统疾病:严重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
等,使患者体内能量代谢等发生障碍,引起神经系统功能损害,从而出现嗜睡。
血液系统疾病:严重贫血
、白血病
等,使机体携氧能力下降,或者恶性血液病侵犯脑组织,使脑部严重缺氧或者损伤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导致觉醒不能维持,而出现嗜睡。
神经系统疾病:脑炎
、脑肿瘤、脑血管疾病、脑外伤等,使脑部的结构与功能损伤,引起嗜睡;其他,如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性睡病
等,也可导致患者嗜睡发作。
肿瘤性疾病:消化道肿瘤、呼吸道肿瘤、泌尿系统肿瘤等,导致机体代谢紊乱,使脑能量代谢障碍,从而使患者发生嗜睡。
嗜睡可能与哪些药物有关?
如服用苯巴比妥、地西泮
、水合氯醛
等镇静安眠药,尤其是药物剂量过大时,会使患者出现嗜睡的表现。
嗜睡可能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
多雨、阴天等气候环境,或者长时间处于阴暗的环境下,缺乏光线(尤其是太阳光)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振奋与调节作用,容易使人体产生倦意,易出现思睡,如果前期又存在睡眠剥夺或者睡眠不足时,可能出现嗜睡症状。
酷暑、闷热等气候环境,尤其是大量出汗后,会使人体电解质丢失,造成低钠、低氯等电解质紊乱,若不及时补充,易出现精神不振、嗜睡等症状,严重的电解质紊乱,特别是氯化钠的过高或者过低,会导致高钠性或者低钠性脑病,而出现嗜睡症状,进一步则出现昏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