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苦是不是上火,嘴里上火是怎么回事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早上起来“苦不堪言”的原因。
中医学中,口苦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口苦者,病名如何,可以得之?……,病名为胆痹。”《黄帝内经》不仅首次提出以口苦为主症的病名为“胆痹”,并指出了胆热、肝热是形成口苦的主要病因,胆泄上溢是其主要病机。
现在绝大部分人存在这样一种错误的常识:口苦——上火了!得降火。然后各式各样的凉茶都往自己的胃里灌,各种降火的
“医生,我嘴里经常很苦,像是含了苦瓜片似的,特别难受”,不少患者曾经这样对医生苦诉着,后面往往接一句“是不是上火了?”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早上起来“苦不堪言”的原因。
中医学中,口苦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口苦者,病名如何,可以得之?……,病名为胆痹。”《黄帝内经》不仅首次提出以口苦为主症的病名为“胆痹”,并指出了胆热、肝热是形成口苦的主要病因,胆泄上溢是其主要病机。
现在绝大部分人存在这样一种错误的常识:口苦——上火了!得降火。然后各式各样的凉茶都往自己的胃里灌,各种降火的招式不厌其烦地尝试。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口苦都是热症。
胆这个腑的性质,不偏不倚,性喜宁谧平和,不宜过寒过热。过寒、过热都会导致其偏移中正之性,出现功能异常,胆液外泄而出现口苦。
下次喝凉茶缓解口苦前,先对照以下症状,简单判断自己是热症还是寒症。
热症口苦:苦而干,或口苦兼有辣感觉,或口苦兼有口气臭秽,口渴想喝水,舌苔深黄或老黄或黄而燥或黄腻,大便干燥甚至便秘,舌质红或红绛。
寒症口苦:口苦,夜晚更加明显,渴不思饮,或喜热饮,或口而咸涩多涎,或多清水,怕冷,手足不温,食冷则易便溏,舌苔多白滑或白腻,或白腻呈灰黑色,舌质偏淡,或淡白胖嫩,舌边多齿痕。
中医治疗口苦,辨别热证、寒证还不够,还要辨证其病变的脏腑。引起口苦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就是肝胆的问题。
其他脏腑有问题,导致胆汁的排泄异常,一样可以引起口苦。所以,口苦这个锅,不是非得肝胆背。
一、责之肝胆
《灵枢·四时气》指出:“胆液泄则口苦”。胆汁是“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胆附于肝,与肝互为表里,肝经属肝络胆,胆经属胆络肝,病变常相互影响。
如肝气郁滞,可以影响胆汁疏利,而胆腑郁热,也可以影响肝气疏泄,最终导致肝胆气滞,肝胆湿热而出现口苦。
症状:口苦,心烦易怒,头昏晕痛,面红目赤,两胁胀痛,舌边红,苔薄黄,脉弦数。
二、责之脾胃
脾胃与肝胆关系极为密切,脾胃是人体气机的大枢纽,肝胆是人体气机的小枢纽。正常情况下,脾升胃降,而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是深刻地诠释着“民以食为天”。聚会烧烤、自助餐,各种海吃海喝的机会是越来越多了,很容易导致饮食积滞或痰湿内停,久而化热、化火,导致胆气上逆出现口苦。
症状:腕腹胀满,恶心呕吐,口渴,口臭,口苦纳呆,大便不畅或燥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2、平时吃过多的冰激凌,喝冷饮等,损伤脾阳。脾阳不足,无力运化吃进去的食物,久而久之,郁而化热,加上脾胃一虚,无力克制肝木,导致胆汁过溢而口苦。
三、责之心
苦为心之味,心为火之苗。心开窍于舌,若心神抑郁,郁而化火,心火上炎,使之口苦。
症状:口苦,心烦失眠,口燥咽干,或心舌糜烂,便秘溲赤,舌尖红苔黄,脉数。
四、责之肾
1、《素问·评热病论》:“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此口苦即为真阳上浮,真阳为先天之真火,即肾火。人体阳气不足,真阳上浮,虚阳外越,表现为口苦,喉咙、牙齿疼痛,流清鼻涕,夜尿频多,小便清长。
2、肾水亏虚,肝木失养,疏泄失常,胆汁上泛而口苦。常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烦热,盗汗,腰膝酸软,遗精,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五、应该怎么办?
1、熬夜或劳累后口苦,多因过多地耗伤阴液,导致虚火上炎而导致的口苦。可用麦冬、枸杞子、菊花泡水喝。长期熬夜者,可服用六味地黄丸。
2、喝酒应酬后发生的口苦,多半是湿热之邪蕴于肝胆、脾胃引起。可用葛根花、溪黄草泡水喝,绵茵陈、鸡骨草煲汤。严重者,可服用龙胆泻肝丸、消炎利胆片。若脾胃本虚寒者,可以茵陈蒿泡水送服理中丸。
3、因食积引起的口苦,可服用保和丸、大山楂丸,或用鸡内金磨成粉冲服。
4、如果感冒期间合并口苦的症状,可冲服小柴胡颗粒。
5、口苦兼有口干、失眠、易怒者,可服用丹栀逍遥散。
6、口苦兼有小便涩痛者,可用灯心草、竹叶泡茶喝。
结论
五脏六腑皆令人口苦,非独肝(胆)也;口苦作为一个症状出现,背后隐藏着或寒或热的病机,治疗时,需结合全身情况、病史、舌脉来综合考虑。
关于口苦的治疗,短短的文字无法将它道破。上面的方法只是针对大部分人出现口苦的原因而列举的简单执行的办法。
如果症状持续得不到缓解,或想要进一步针对性治疗,还请抽时间看医生,综合调理。
总感觉口苦,不止上火那么简单!口苦,多是这2个地方出现问题了
口苦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症状,有的仅在早晨起床时感觉轻微口苦;有的口苦则持续一整天,吃东西如同嚼蜡,并且伴有口臭;也有些患者口苦持续几天甚至几个月都不见好转。然而大多数患者对于口苦一症却并不重视,甚至认为认为口苦就一定是上火了,只需服用清热药物即可。
但其实口苦不一定是上火,如果一味的服用寒凉的药物非但不能缓解口苦的症状,甚至可能加重症状并且损伤脾胃。那么这里可能很多人要问了, 口苦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又应该如何治疗呢?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口苦是一个并无特异性的自觉症状, 消化不良、幽门螺杆菌感染、食物残渣、细菌分泌物、口腔及鼻咽部炎症都会导致口苦一症的发生 ,此外如果经常使用抗生素、微量元素缺乏及消化道、神经内分泌、泌尿系、呼吸系等疾病也会引起该症。虽然口苦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但论及其病机,医者往往无法给出相对圆满的解释。这也给许多患者在就医时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中医认为,胆为奇恒之腑,有贮藏并排泄胆汁和主决断之功。《素问·奇病论》曰:“口苦者……病名为胆瘅……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素问·痿论》载:“肝气热,则胆泄口苦。”后世多据此以肝热、胆热辨治口苦。《灵枢·四时气》:“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动澹澹,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此多见于心胆两虚,中焦虚寒,胆液外泄,寒饮上逆,呕苦并见。 可见导致口苦最直接的原因是胆液外泄。
但是胆汁生于肝,藏于胆,经肝之疏泻入肠,辅助脾胃运化水谷。因此,口苦的病变部位,不全在肝胆,还涉及到脾、胃和肠等脏腑,饮食水谷消化过程中的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出现口苦。 《素问·六节藏象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李杲补充说:“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生则万物安。”胆气春升,余脏从之,所以十一脏皆取决于胆,十一脏功能的正常发挥,取决于胆的功能正常;而其功能失常也必会影响到胆的功能,进而出现胆泄口苦。
《东医宝鉴》云:“肝之余泄于胆……胆附于肝,由经脉互为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肝与胆在生理和病理上密切相关,肝病多影响于胆,临床多见肝胆同病。肝火热盛、肝虚寒劳均可引起口苦。《素问·痿论篇》有“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的记载。《顾松园医镜·射集》]中也言及:“如肝有火,胁痛日久,必遗热于胆,则汁溢口苦。”热气由肝及胆,胆府受热则摄藏胆汁的正常功能被扰,导致胆汁外泄;邪热并于胆经经气,从经病角度看则表现为经气盛实,经气盛实则沿经逆上,胆汁随逆气上行至口则口苦。
脾胃与肝胆关系极为密切,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肝木疏土,助其运化之功,脾土营木,成其疏泄之用。 胆液,即胆汁,生于肝而藏于胆,为黄绿色液体,正常生理情况下具有促进饮食水谷消化和吸收的功能。胆为中精之腑,藏蓄胆汁,以时疏泄而助消化,主决断。若胆不摄藏,胆汁外泄,则能上逆于胃并至于口,出现口苦之症。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胃气以降为和。
正常情况下脾升胃降能保持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脾胃纳运失司,升降失调,燥湿不济,则可导致饮食积滞或痰湿内停,久而化热、化火,以致胆气上逆出现口苦。 若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胃中水谷常挟胆汁逆出而发为呕苦。 此类口苦、呕苦病证,多由邪犯于胆,胆气不利,精汁不藏,逆流于胃,胃失和降,胆汁上溢所致,乃多因为木旺有余,邪乘脾土所引起。可见其病邪多袭于胆而病位多在于胃,病机总属胆胃不和。
很多人都认为口苦皆为热证所致,其实虚寒证所致口苦也非少见。 朱丹溪在《脉因证治》中指出“胆热则苦,口苦亦有肝虚寒者”。正如《太平圣惠方·治胆虚冷诸方》指出“若虚则生寒,寒则恐畏,不能独卧,其气上溢……是为胆虚寒之候也”。口苦主热者,常伴有烦躁失眠,口干而欲饮,饮后觉舒,或舌面有麻辣感,或口臭。其舌质多红或鲜红,舌苔多见深黄,或老黄,或黄而干燥,或黄腻,脉多数。口苦主寒者,常夜间明显,伴有口淡无味,渴而不欲饮,饮亦不多,或口中多涎,或口中咸涩,或口多清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张景岳在《类经》中亦提出“水极似火”的概念。当然凡事不可一概而论,临证之时若患者素体偏于阳虚,年老体弱,或失治日久,或已服用过大量苦寒泻火或滋阴清热之药,为内科慢性疑难病证,则应考虑为虚寒证。此外在特殊情况下,口苦尚可以假象出现于水极似火、真寒假热的证候中。
因此辨治口苦我们不仅仅从清利肝胆湿热一法论治。 不同的病机决定了不同的治法,失治、误治都会引起变证、坏证。 所以当出现口苦一症时,我们切记不可盲目使用寒凉药物,而应咨询专业医生,整体审察,识脏腑、辨寒热、察虚实,实者泻之,虚者补之,勿犯虚虚实实之戒,遣方用药才能有效。
口干、口苦、口臭,不止上火那么简单!可能是这些疾病找上门!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问题:一觉醒来,嘴里又干又苦。不少人认为这是由于夜里喝水少,或者是上火造成的,并无大碍。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也可能是疾病找上门!
平时刷牙不仔细,不注意清理牙齿缝隙,会导致口腔中细菌过度滋生,甚至会引起口腔溃疡、牙龈炎、牙周炎等疾病。
为避免这种情况,建议大家 早晚刷牙 , 饭后漱口 ,平时善于用牙线等清洁牙缝。若发现口中存在龋齿或牙周炎等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切勿拖延不治,延误病情。
肝胆相连,肝火旺的人常常引发胆汁分泌过多,胆气上升就可能引发口苦。或者有些肝炎、胆囊炎的患者,也会出现口干口苦的情况。不过,肝火分虚实,辨证对了才能做出正确的对策!
实火 :目赤肿痛,眼屎增多;舌质红或黄;鼻子、牙龈出血;两肋灼痛;尿少色黄、便秘。
虚火 :双目干涩、疲倦,视物模糊、眼花;舌头无苔;潮热盗汗、腰膝酸软。
1
肝火旺的原因
①饮食不平衡,过于油腻
人体摄入的食品都要经过肝脏的消化和处理,经常食用油炸、腌制、辛辣等食品会造成肝脏过度劳累,从而导致血液循环不畅。
②熬夜、失眠
11点过后为肝脏的排毒时间,这个时间段若还没休息肝脏就不能正常排毒,从而导致肝内毒素淤积,肝火内旺。
③压力大、情绪抑郁
情绪得不到合理释放,长期积压可导致肝失调达,疏泄不利,气机阻滞,肝火旺盛。
2
调理方法
①控制饮食,适当多吃些苦瓜、西红柿、梨等食物;同时应避免吸烟、酗酒。
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尽量不要熬夜。日常应经常锻炼,放松身心。
③实火的人群建议喝 苦丁茶 降火,虚火的则建议喝 菊花茶 。
④ 按摩腹部去肝火:
按摩时患者采取仰卧姿势,放松全身,并保持呼吸均匀;将左手手心按在腹部肚脐上方,右手叠放在左手上;然后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
胃火旺的人群会觉得体内水少,爱喝水,爱吃凉的东西,食欲旺盛,进食量多,但食后不久就会感到饥饿,易出现大便秘结等症状。
1
胃火旺的原因
中医认为,胃火通常是由 湿热、食滞 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2
调理方法
①饮食上应增加 黄绿色蔬菜 与时令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不足,并且适当注意口腔卫生。
②药疗方面,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川莲 、 灯芯花 、 莲子芯 、 麦冬 等中药材泻胃火。
③按摩 解溪穴 :
解溪穴位于脚背和小腿 交接处的 横纹中央凹陷中,具有缓解牙齿疼痛、去胃火的功效。
1
心火旺的原因
相对来说,女性更容易出现心火旺的症状,而心火旺大多数都是因为平时的生活习惯不好造成的,比如说经常因为工作或者是学习熬夜。同样的,心火也分虚实。
实火 :首先表现为心烦意乱、气郁不安、舌尖潮红。再严重一点,可能还会存在口腔溃疡。此外还有口干、小便黄少、便秘等症状。
虚火 :这部分人,常由血虚或阴亏所致,心阴不足就会出现阴不制阳、虚热化火的情况,通常表现为低热、盗汗、失眠等。
2
调理方法
①实火建议喝 莲子心茶 。将莲子心3克放入盖碗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泡5~10分钟后饮用。每日1剂。
②虚火建议喝 百合银耳莲子羹 。先将水发银耳和莲子各30克放入锅中,加水煮30分钟,再放入20克百合和适量冰糖,续煮20分钟,至莲子软烂、汤汁黏稠即可。
消化系统的疾病如 消化性溃疡、肠炎、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 等,多会引起腹部胀气,浊气上扬,使人嘴巴发苦,中医说的“胃热”致口苦也属于这类情况。
肠胃问题通常还会导致另一个令人尴尬的现象——口臭,高发于 长期熬夜人群 和 老年人 中。与嘴发苦本人有明显感觉不同,口臭的人自己往往不易察觉。
缺乏维生素b2,不仅会出现口干的情况,还会导致 口角溃疡、咽干、舌体溃疡 等问题。
奶类及其制品、动物的肝脏与肾脏、蛋黄、胡萝卜、香菇、紫菜等食物中都含有较为丰富的维生素B2,平时可以适量多摄入。
有些慢性疾病,如 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 等也会影响人的味觉,导致口腔味感异常。在老年人群中常发的糖尿病,因会导致津液分泌减退,很容易使患病的老人感觉到口干口苦。
早晨经常出现持续性的口苦往往可能是癌症(恶性肿瘤)的前兆,比如 口腔癌、胃癌 、甚至女性 乳腺癌 都会出现口苦。
美国医学家德维斯医生在他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癌症病人甜味阀升高,苦味阀降低,时常感觉口腔发苦,或与病人舌部血液循环障碍和唾液内成分改变有关。
如果你也有口干、口苦、口臭的困扰,赶紧对照自查下自己是哪方面出现了问题吧!如果在调整了饮食和生活习惯后,症状一直不见好,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筛查癌症风险。
——END——
⊙运营编号:YNZY0003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