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情感人生 > 正文

孩子不太合群怎么办,三岁孩子不合群被孤立怎么办

现在几乎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家长恨不得捧在手心里呵护。当孩子逐渐长大,被送到幼儿园的时候,家长更是一颗心全系在了孩子身上,生怕孩子受到半点委屈。
一些宝妈甚至一有时间就打开手机,看幼儿园监控,看孩子的一举一动,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上幼儿园以后,可以跟其他小朋友融洽的相处。
但有的时候,却发现小朋友们玩的开心,只有自己的娃在一边独自玩耍,很多家长都担心自己的宝宝将来就走上“不合群”之路,影响到前路发展。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耍,宝宝远远的躲在一边有位2岁小朋友的家长把孩子的视频传上网络,视频中

现在几乎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家长恨不得捧在手心里呵护。当孩子逐渐长大,被送到幼儿园的时候,家长更是一颗心全系在了孩子身上,生怕孩子受到半点委屈。

一些宝妈甚至一有时间就打开手机,看幼儿园监控,看孩子的一举一动,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上幼儿园以后,可以跟其他小朋友融洽的相处。

但有的时候,却发现小朋友们玩的开心,只有自己的娃在一边独自玩耍,很多家长都担心自己的宝宝将来就走上“不合群”之路,影响到前路发展。

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耍,宝宝远远的躲在一边

有位2岁小朋友的家长把孩子的视频传上网络,视频中的孩子们聚在一起玩,这位小朋友躲的远远的。

2岁正是好奇心强、喜欢探索的时期,开始的时候宝宝不愿意接近那群小朋友,而是自己趴在地上玩。

妈妈一边拍视频,一边很担忧说:“孩子不合群怎么办。”一边快慰自己:“那些朋友年纪太大了,嫌孩子年龄太小。”虽然这样讲,但是可以从语气中听出这位妈妈还是十分担心的。

在妈妈的坚持不懈的几番鼓励之下,宝宝终于勇敢的走向大家。但是很快又转向妈妈,似乎很害怕的样子。

宝宝跟妈妈说,自己很想玩土。可以看出孩子是很想加入那群小朋友的。妈妈鼓励他说:“想玩你就去呀”。孩子又在妈妈的鼓励下转向小朋友们。

但是,他却没有参与小朋友建造“土堡”,而是一直朝一位独自玩土的孩子身上扔土。一直朝小朋友们的方向扔土,并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聚在一起,安安静静的堆土堡。

一旁专心致志玩土的小孩这个时候也站起来,躲开他。妈妈在一旁不停告诉孩子不可以扔土,孩子还是想了想,朝白衣服小朋友刚才玩的那堆土走过去。

但是这个时候小朋友们都围了上来,警觉的问宝宝“你要干啥呀”。孩子见这几个小朋友比自己高那么多,很害怕的走开了。

以孩子的方式去思考孩子的事情,了解孩子“不合群”的真正原因

一些小朋友在上幼儿园前,很少跟家长出去玩,或者由老人带大,很少跟小朋友们接触,这样会缺乏社交经验,见到陌生人比较打怵。

乃至上幼儿园后,也是由于缺乏这种经验,而讨厌和他人相处。最终只能沉默。

还有的孩子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世界”围着他转,遇到别的小朋友之间很友好,却没有围着他转,并表示友好,就会跟家中众星捧月的自己产生落差,从此不喜欢这个群体,甚至不爱去幼儿园。

当然,年纪小自理能力不佳也是其中一个理由,在集体生活中,如果孩子自理差,跟不上其他小朋友的节奏,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很受伤害。

小宝宝就会以其他的方式,比如说“视频中的孩子那样,向其他孩子扔土,引起其他孩子的注意。

显然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视频中的小孩也是受到了“冷遇”,如果总是这样,会让孩子不愿意去接近他人。

视频之中,有年龄稍大的孩子,也有小一点的孩子。宝妈只是看到了孩子龄上有差距是其中一个原因。虽然大一些的孩子认知和情感和小宝宝是不在一个程度。

但是也不乏有大孩子和小孩子相处融洽的例子。如果降一个维度,以宝宝的思考方式去想问题,就不难发现,其他孩子一直没有感受到宝宝的友好。

虽然都是在玩同一个东西,但是宝宝的接近并未让孩子们加入了一位小伙伴,而是加入了一个“破坏者”。

小朋友们在“建造”小土堡,而小宝宝则是在用土扔他们,当小宝宝走向土堡的时候,很可能是由于好奇,想要看看,让他们产生了警觉。

这种警觉一方面来自爱用土丢人的小宝宝,另一方面来自宝宝的妈妈,虽然宝宝的妈妈只是想让孩子跟大家一起玩,但是小孩对大人的忌惮却是与生俱来的。

大人的介入,让孩子们产生了防备又不敢说的无形压力。小朋友们第一反应是“他要摧毁我们的劳动成果”,结局是大家站起来,以集体的力量赶走了宝宝。

孩子越来越不合群,在一定程度上受父母的这几种思维影响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很多时候,孩子的为人处世,都是有样学样的来自父母的潜移默化,孩子不合群除了自身的原因,父母的集中思维也是占有一定影响值的。

对集体活动消极对待的思维:集体活动是孩子们彼此互动,团结友爱,增进感情的机会。

跟集体做某一件事,一些方面要受到限制,有些地方还是孩子不喜欢去的,孩子就会觉得不想参加。

一些家长会劝孩子参加,还有一些家长,跟孩子一样,也觉得没有意思,甚至觉得根本就是件没有意义的事情。自己都不爱参加,也不鼓励孩子参加,对待这件事就很消极。

集体活动虽然对一些人来说没有意思,但集体活动的意义却不可忽视,增加团队凝聚力,促进孩子在集体中互动,锻炼孩子对集体的适应,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孩子总不参加集体活动,就容易产生不了与他人相处的技巧,缺乏团队情感,喜欢独处。

没有共同经历一些事,又何来关系要好这一说呢,缺乏与他人相处的经验,又如何跟他人搞好关系,又怎么融入到集体中去呢?

唯我独尊的思维:自我为中心的人,一般很难融入集体,极其容易被孤立。

虽然孩子暂时得到了利益,可是集体生活的快乐很难体会到,也不会了解怎么和他人相处,团队协调力,领导力将来都会成为职业上的阻碍和影响。

视频中的孩子显然就是太过自我,却缺少了对他人的考虑。他人堆土,宝宝扔土,这样势必会导致,跟他人的关系不好。

妈妈一直劝宝宝不要扔,但是却一直没有站在他人的角度告诉宝宝不要扔土原因是什么,而宝宝扔土,则是自己一直觉得很好玩,或者是引起他人注意的方式。

好在宝宝年纪还小,如果长大好集体关系搞不明白,今后办事都会遇到问题。

不要一味的劝孩子去合群,试试这几种方法

首先回想一下,作为家长,自己的性格是不是也是比较孤僻,如果是这样,在平时当着孩子的面要克制一下能体现出这种性格的事情,避免影响到孩子性格的发展。

其次多教孩子一些善意的词语,比如“友好”。有心理学家曾说,在孩子2~3岁期间,教给他情感类词汇,有助于提高孩子情商发展。这一点,对孩子“与人相处”过程有很重要的作用。

此外让孩子真正了解教”友好“,如果视频中的妈妈,在劝说孩子不要扔土的同时,站在他人立场帮孩子分析,比如换位思考一下,让孩子慢慢了解对他人友好要设身处地为别人去想。

最后要适当的示范和引导,见到他人,可以家长如果主动打招呼,问好。并让孩子知道,这种方式就是友好的方式,慢慢的孩子就会自然习得。

如果视频中的妈妈,一开始就指导孩子表示出善意,比如让孩子去帮助其他小朋友做事情,比一味的告诉孩子不要扔土,好很多。

然后告诉孩子:“这样做,就是友好”。重复几次之后,孩子就能够理解,并知道该怎么做了。

糖果妈妈心里话:

培养孩子不要把目光只放在自己身上,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在不触犯“底线”的条件下,培养孩子“谦让”的美德,端正心态,身心都健康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健康。

多带孩子去见世面,陪孩子多读书,让孩子懂得“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不要遇到一点小事就得理不让,遇到一点小利就斤斤计较。

能够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的孩子,才会顺利融入集体,孩子得到集体的帮助和温暖,将来的路才会越走越顺。

【今日话题】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不合群,你要怎么处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qinggang/2920.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江澄和金凌的关系,江澄打哭金凌 下一篇:每天都对孩子大吼大叫对孩子的性格,大吼大叫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