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吃辣会得咽喉癌吗,长吃辣的人不容易得癌症吗
近日,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一项最新结果表明,吃辣或与唇、口腔及咽部恶性肿瘤风险降低有关,而且这种获益独立于健康生活方式。
研究显示,在考虑了多种潜在混杂因素后,唇、口腔及咽部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随着吃辣的频率增加而降低。
与从不或偶尔吃辣的人相比,每天吃辣的人罹患唇、口腔及咽部恶性肿瘤的风险降低31%。
其中,偏好中等辣度的人,唇、口腔及咽部恶性肿瘤的风险最低
近年来,唇、口腔及咽部恶性肿瘤在我国有所抬头,咀嚼槟榔、HPV感染、吸烟及饮酒等都会增加风险,那么吃辣呢?
近日,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一项最新结果表明,吃辣或与唇、口腔及咽部恶性肿瘤风险降低有关,而且这种获益独立于健康生活方式。
研究显示,在考虑了多种潜在混杂因素后,唇、口腔及咽部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随着吃辣的频率增加而降低。
与从不或偶尔吃辣的人相比,每天吃辣的人罹患唇、口腔及咽部恶性肿瘤的风险降低31%。
其中,偏好中等辣度的人,唇、口腔及咽部恶性肿瘤的风险最低,相比于从不或偶尔摄入辣食的人群降低了 33%的风险。
那么是不是从小吃辣就更好?
研究发现,开始每周吃辣的年龄越晚,吃辣行为对唇、口腔及咽部恶性肿瘤发病风险的保护作用越强,18岁及以后开始吃辣者唇、口腔及咽部恶性肿瘤的风险降低了30%。
鲜辣椒、干辣椒、辣椒油、辣椒酱等,哪个更优?研究显示,这几种辣食保护作用都较强,可降低25%~29%的风险。
吃辣为何有助于预防唇、口腔及咽部恶性肿瘤?
研究者介绍,有研究认为,辣椒素可通过影响多种蛋白质激活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周期调节因子来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干扰常见的血管生成信号通路从而阻止癌症恶化,以及抑制癌细胞的糖酵解从而影响其代谢。
还有研究认为,辣椒素的致癌与抗癌作用取决于剂量。不过尚不明确。
研究者表示,提倡摄入中等辣度的辣食伴以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有助于预防唇、口腔及咽部恶性肿瘤。
这项研究共纳入51万居民,其中每天吃辣的人占30.1%。平均随访 10.8年期间,767人确诊唇、口腔及咽部恶性肿瘤,发病率为 0.15%。
来源:温俏睿,刘琪,吕筠,等.中国成年人辣食摄入与唇、口腔及咽部恶性肿瘤发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2,43(2):169-174.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中国循环杂志】:本公众号致力于报道心血管病及相关领域国内外学术期刊最新发表的优秀科研成果,欢迎关注、转发、投稿和分享,投稿请联系:18656052587(微信号)或zgxhzz@vip.163.com
常吃辣食,得口腔、咽部恶性肿瘤的风险会降低31%,这是什么原理呢?
为什么经常吃辛辣食物能降低口咽肿瘤的发病风险?
在对51万名中国居民进行了10.8年的跟踪调查后,研究小组得出结论,经常食用辛辣食物与降低嘴唇、咽和口腔恶性肿瘤的风险有关。共有510,145名参与者参与了研究,其中30.1%的人每天食用辣椒。经平均10.8年的随访,767例口咽恶性肿瘤确诊,发生率为0.15%。每天吃辛辣食物的人患口咽恶性肿瘤的风险比从不或偶尔吃辛辣食物的人低31%。口咽恶性肿瘤常发生于口咽后壁、舌基部、扁桃体及软腭。经常吃辛辣食物之所以能降低口咽恶性肿瘤的风险,是因为其中含有辣椒素,可以激活各种蛋白质,促进癌细胞凋亡。辣椒素可以抑制细胞周期调节因子,防止癌细胞生长和分裂,防止癌症恶化。
如何科学地吃辣?
1. 辨别辣椒的辣度
朝天椒和小炒椒是最常见的辣椒,它们的辣度很高。青椒,用于家庭烹饪,薄,窄,皮薄,颜色深。辣椒越熟,辣椒素就越多,越辣。
2、火快炒
辣椒可以搭配鸡蛋和瘦肉一起吃,既保证品种,又保证营养补充。用旺火快速翻炒,以免营养流失。
3.少吃或不吃泡椒
一般来说,泡椒是由碎椒和泡椒制成的。长时间的腌制会导致营养物质流失,含有过多的亚硝酸盐,不适合高血压、胃病患者。此外,少吃或不吃辣椒油或辣酱,这些油和盐含量很高。
温馨提示
辣椒很好,但不能盲目食用。有肠胃疾病的人不要吃辣椒,因为辣椒素进入人体后,会激活分布的受体,导致肠胃异常湿润,从而引起腹痛和腹泻。另外,口腔溃疡、扁桃体炎和会厌炎、急性咽炎患者也不能吃辣椒,否则会刺激上述部位的黏膜,诱发或加重疼痛。如果吃辣椒后嘴唇或舌头肿胀、红肿、酸痛,以后应该少吃辣椒。
吃辣椒是致癌还是防癌
火锅是冬日生存的必需品,而提到火锅,就不能不说辣椒。统计显示,从1991年到2011年,全球的干辣椒消费量每年增加2.5%,平均而言,我们每个人都多吃了1.3倍的辣椒。[1]
辣椒(图片来源:Wikipedia)
吃得多了,各种说法也就随之而来。有的人认为辣椒好,有病治病、无病养生,另一些人认为辣椒坏,吃多了长痘痘、甚至导致癌症。
说来说去,还是要看成分。
辣椒的成分主要有三种。一是维生素C。辣椒的维生素C含量之高,达到了笑傲群雄的地步,苹果、菠萝、柠檬加一起都不是它们的对手。
不同食物中的维生素C含量[2]
第二,风味物质,包括数种芳香化合物,是辣椒香味儿的来源。不同的辣椒,风味物质含量不一;同种辣椒,不同部位的含量也不一致。大致而言,以果皮中居多,辣椒籽里则几乎没有。
第三是辣椒素。辣椒素和风味物质相反,辣椒籽中特别多、而果皮中含量极少。它既是辣味儿的来源,也是辣椒中最受瞩目的成分。
不同辣椒的辣度由辣椒素含量决定(图片来源:mahoneysgarden)
维生素C和芳香物质不算出奇,辣椒素才是回答上述问题的关键。
吃辣椒会上火吗?
“上火”是一个传统说法,包含了形形色色的症状,没有办法一概而论,只能找一个典型,比如长痘痘。
夏天的时候,为了应对炎热,人们会往身上涂清凉油或者花露水,涂完确实感觉凉快。这是因为,清凉油、花露水中含有薄荷脑,薄荷脑可以激活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让大脑产生凉爽的错觉。辣椒素的作用机理与此相似,只不过辣椒素激活的不是冷觉而是痛觉。[3]这就是为什么吃完辣椒不仅嘴里火辣辣的、上厕所的时候也会很痛苦……
辣椒素的结构(图片来源:pubchem)
不过,这种影响是一过性的。而痘痘目前认为是雄激素反复刺激、引起皮脂腺长期分泌异常的结果。多项大规模调查显示,辣椒跟痘痘之间,没什么相关性。[4,5]
饮食与痤疮的关系(原图出处:Diet and acne: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吃辣椒会导致癌症,或者可以治疗癌症?
说到致癌或者治癌,就不能不提研究的三个尺度:细胞水平、动物实验和流行病研究。
曾有学者认为,辣椒素具有致畸性,可以导致癌症,部分研究证实了这一点。然而,反面的证据也不是没有。综合来说,目前已有的近千项基础研究多数显示,辣椒素可以诱导细胞死亡或者促使细胞停止分裂,因而,可以抑制多种癌细胞的增殖。
当然,培养皿和生物机体区别巨大,不能因此认为辣椒素可以抗癌要知道,浓盐水也可以抑制癌细胞增殖。相比之下,动物实验更可靠一些,不过,动物实验存在剂量问题。有实验显示,辣椒素没有致畸性,有实验显示,辣椒素可以杀伤癌细胞,还有学者用含有10%辣椒素的饮食成功引起了肝脏癌变。[6]
流行病研究同样模棱两可。墨西哥裔美国人肝癌、胃癌发病率很高,考虑他们的饮食偏好,辣椒似乎要为此负责。然而,201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进行了一次规模巨大的研究,调查人群接近50万,结果显示,与那些几乎不吃辣椒的人相比,每天都吃辣椒的人不仅有更少的癌症、而且有更少的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总死亡风险低14%。[7]
说到底,辣椒素参与的生理过程实在太多,跟诸多基因都有关联,[8]而对辣椒的态度,又受收入、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既不能认为辣椒致癌、也不能认为辣椒可以抗癌。[6]
吃辣椒可以减肥?
理论上讲是这样。
传统上认为,热带地区的群众之所以迷恋辣椒,是因为辣椒可以“发汗”。吃完辣椒以后,新陈代谢加快、产热增多,人体被迫扩张血管、分泌汗液进行降温。相应的,能量消耗会增加,有利于维持体重。
2010年的一项研究显示,辣椒能做的不止于此。研究者准备了两组小鼠,一组给与辣椒素、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检查显示,辣椒素可以改善脂肪代谢,体重测量更加一目了然,前者的体重普遍更轻。[9]
不过,现实中,辣椒总是跟肉类和油脂一起出现。就算辣椒素可以改善脂肪代谢,如果不控制摄入的能量,恐怕减肥效果非常有限。
其实,天然食物成分复杂,一时半会很难说清它们对具体某种疾病的影响,辣椒不过是研究之路上的一个缩影。总之,适量吃辣椒还是安全的。毕竟辣椒本质上也是蔬菜的一种啊,而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
参考文献
[1]KREMER W. Is the chilli pepper friend or foe?[J]. 2015.
[2]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M]. 科学出版社, 2014.
[3]曹南开, NAN-KAI C A O, 吕海宁等. 靶向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天然调节剂的研究进展[EB/OL]. (2017-05-12)[2019-01-03]. http://html.rhhz.net/YXXB/html/20170503.htm.
[4]DAVIDOVICI B B, WOLF R. The role of diet in acne: facts and controversies[J]. Clinics in Dermatology, 2010, 28(1): 1216.
[5]SPENCER E H, FERDOWSIAN H R, BARNARD N D. Diet and acne: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09, 48(4): 339347.
[6]BODE A M, DONG Z. The Two Faces of Capsaicin[J]. Cancer Research, 2011, 71(8): 28092814.
[7]LV J, QI L, YU C等. Consumption of spicy foods and total and cause specific mortality: population based cohort study[J]. BMJ, 2015, 351: h3942.
[8]CLARK R, LEE S-H. Anticancer Properties of Capsaicin Against Human Cancer[J]. Anticancer Research, 2016, 36(3): 837843.
[9]JOO J I, KIM D H, CHOI J-W等. Proteomic Analysis for Antiobesity Potential of Capsaicin on White Adipose Tissue in Rats Fed with a High Fat Diet[EB/OL]. (2010-04-19)[2019-01-04]. doi:10.1021/pr901175w.
凡来源署名为“蝌蚪五线谱”的内容,版权归蝌蚪五线谱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相应法律责任。申请转载授权或合作请发送邮件至editor@kedo.gov.cn。本网发布的署名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有侵权,文责自负。
作者:赵言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