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生不出孩子「为什么越来越多人生双胞胎」
女性生育力具体指什么?
越来越多人生不出孩子了。
世界卫生组织在25个国家的33个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表明,发达国家不孕症的患病率约为5%~8%,发展中国家一些地区可高达30%。2021年,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更显示,我国的不孕不育家庭的占比已攀升至18%。
这个数字有多可怕?它意味着每6.4对育龄夫妇中,就有一对面临生育困难。
不孕症已经成为发病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
男性,只要还能找到精子就有希望!而女性在生育的路上,本就更
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女性生育力具体指什么?
越来越多人生不出孩子了。
世界卫生组织在25个国家的33个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表明,发达国家不孕症的患病率约为5%~8%,发展中国家一些地区可高达30%。2021年,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更显示,我国的不孕不育家庭的占比已攀升至18%。
这个数字有多可怕?它意味着每6.4对育龄夫妇中,就有一对面临生育困难。
不孕症已经成为发病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
男性,只要还能找到精子就有希望!而女性在生育的路上,本就更艰难。为什么现在的条件越来越好,生娃反而变得更困难了?女性生育力下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01、怎么评估女性生育能力?
女性生育力的评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卵巢的储备力、输卵管的通畅性和功能、子宫内膜的接受性和宫腔对妊娠的承受力等,同时必须考虑年龄和全身性因素(如遗传、免疫、代谢等)的影响,尤其是女性年龄对生育力的影响是目前无法克服的因素。
▌年龄
随着年龄增加,女性生育能力降低。
卵巢功能下降卵泡数量减少、卵子质量降低;
胚胎染色体异常概率增加,自然流产率增加;
随着年龄增加(尤其40岁以上),机体各方面机能减退,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恶性肿瘤等发生率增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相关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死胎等均增加,剖宫产率及相关的并发症增加。对于女方年龄大的不孕不育夫妇(尤其是35岁,甚至40岁以上),宜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尽早建议行人工授精或体外助孕。
▌卵巢储备力
卵巢潜能评估:B超检测卵巢体积、基础窦卵泡数、卵巢间质血流,基础血FSH、LH、AMH、Inhibin B等。
卵巢刺激试验如氯米芬刺激试验、外源性FSH卵巢储备试验或称FSH刺激试验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刺激试验。
卵巢储备不良的女性,即使体外助孕治疗,由于获得的卵子少,得到的胚胎亦少,每助孕周期的妊娠几率亦降低。少数患者卵巢功能衰退很快,因此,对于女方卵巢功能不良/卵巢储备力差的夫妇,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必要时尽早进行人工授精和体外助孕。
▌输卵管通畅性和功能
目前尚缺乏实用的输卵管功能评估的方法:
HSG及超声下输卵管造影;
腹腔镜检查;
输卵管通液;
其他:输卵管镜、放射性核素检查等。
对于女方存在输卵管周围粘连或梗阻的不孕夫妇,如果同时存在男性不育因素,仍建议尽早行夫精人工授精(AIH)或体外助孕。
▌子宫生育潜能
妇科检查及超声检查;
宫腔镜检查及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接受性评估;
MRI、宫腹腔镜联合探查。
对于女方子宫不能承受妊娠的不孕不育夫妇,应谨慎治疗男性不孕,因我国不允许代孕,目前这部分患者只好领养子女。某些子宫因素可通过宫腔镜手术得以纠正,在男性不育的治疗中应给予关注。
▌全身因素
机体是否可承受妊娠及分娩(尤其是高龄女性);
是否存在导致不孕、不育的全身性疾病(遗传方面、免疫方面及其它内分泌系统或代谢相关的疾病、恶性肿瘤手术史及放化疗史等)。
如果女方存在不宜妊娠的全身因素,也应谨慎考虑男性不育的治疗。
02、哪些因素会导致生育力降低?
▌年龄越大,可能性越低
所有催生的话里,一定有这么一句:“再不生就生不出来了呀”。
年龄之于女性,更苛刻一些!
年龄越大导致生育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卵巢储备功能降低。
卵巢内存留的可募集卵泡数目减少及卵子质量下降,又少又不好,加之高龄女性种种现实因素,是难上加难。
▌生病导致生育力降低
卵巢早衰(POF,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是常见的严重影响女性生育力的病理因素,患病率高达1%,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性异常、卵巢破坏等多种因素相关。
▌遗传因素
决定卵巢功能的基因位点为Xq21.3-q27或Xq26.1-q27和Xql3.3-q21.1,此区域的缺失可能减少原始卵泡数、增加凋亡或卵泡成熟障碍导致的闭锁,如Turner综合征。大多数Turner综合征病人在出生时生殖细胞已丧失, 但是也有部分病人是XO/XX嵌合体,晚期才出现卵巢功能早衰。
▌免疫学因素
POF患者及自然绝经后妇女体内CD8 、CDl6 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升高,CD4 /CD8 明显降低,可能影响淋巴细胞的调节功能,引起POF。
▌卵巢破坏因素
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感染因素、放化疗史、盆腔手术史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从盆腔解剖结构、卵巢功能和卵子质量、腹腔免疫环境改变、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等多个方面影响育龄期女性的生育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腹腔镜双极电凝术产生的热能可损伤卵巢基质血管和卵巢髓质组织,导致卵巢储备功能降低更显著。
化疗后癌症病人,尤其是采用烷基化药物,卵巢早衰的风险增加9倍,其中21~25岁女性病人卵巢早衰风险高达约27倍,儿童病人化疗后卵巢早衰发生率高达60%。
盆腔放射治疗过程中,20Gy辐射就可导致40岁以下病人卵巢功衰竭。化疗、全身放疗联合骨髓移植治疗,卵巢毒副作用更明显,80%的儿童病人面临卵巢功能早衰。
▌环境因素
包括生活方式相关危险因素、 职业相关危险因素和内分泌因素。
职业相关危险因素常见:麻醉性气体、抗肿瘤药物、重金属和溶剂等。内分泌因素是指外源性的化学物质和混合物干扰内分泌系统功能。
▌社会因素
因个人、职业或经济等社会因素推迟生育计划的女性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多女性怀孕后会选择人工流产,甚至多次人工流产,如人工流产后处理不当,患各种疾病,从而导致不怀孕。
基于人口普查和近年国家统计局数据,使用人口预测模型得出:“全面二孩”每年带来的新增人口在300万~800万之间,估计中值为 500万。夫妇中60%是35岁以上的育龄妇女,生育难度增大。
另外,人口学数据显示,1975年到2010年中国产生2.18亿独生子女,每年新增约7.6万个失独家庭。截至2012年,我国已有100多万个失独家庭,未来将达到一千万。失独家庭夫妇较多已达到高龄,错过再生育的最佳时期。
▌其他因素
不良生活方式和过大心理压力均会对生育力产生影响。
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饮酒、 长期服用咖啡因、不规律饮食、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自然怀孕或助孕过程中,精神紧张、焦虑、沮丧等不良情绪也常影响女性生育力。
生活方式或心理因素的单个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女性生育力,如果两种或多种叠加,会加重对生育力的危害。
更多妇产科知识哪里看?
快来“医生站”瞧一瞧?
参考文献:
[1] 陈子江《女性生育力评估及其临床意义》
[2] 西部医学2016年5月第28卷第5期 李尚为 女性生育力保存新进展
[3] 何方方,生育力评价专题讨论——女性生育力及其影响因素,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1):1—2.
[4] 乔杰,夏曦,李红真.生育力保护与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后患者的 辅助生育问题.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729—731.
[5]Qiao J, Wang Y, Li X. A Lancet Commission on 70 years of women's reproductive, maternal, newborn,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in China. Lancet. 2021 Jun 26;397(10293):2497-2536. doi: 10.1016/S0140-6736(20)32708-2. Epub 2021 May 24. PMID: 34043953.
[6]Zhou Z, Zheng D, Wu H. Epidemiology of infertility in China: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BJOG. 2018 Mar;125(4):432-441. doi: 10.1111/1471-0528.14966. Epub 2017 Dec 28. PMID: 29030908.
[7] Rebar Rw,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M].Menopause.bi0109y and pathobiology,JKelsey.RMarcus,Editors.2000,Academic Press:SanDiego.p.135—146.
[8] Huang JY,TulandiT,Holzer H,甜口Z.Cryopreservation of o—va rian tissue and in vitro matured oocytes in afemale with mosa— ic Tumer syndrome:caseReport[J].HumReprod,2008,23(2):336—339.
[9] Larsen EC,MulIer J,Schmiegelow K.Reduced ovarian function in long-term survivors o{ ra出atlon—and chemother8p扩treated childh00d cancer[J].J Clin Endocrin01 Metab,2003,88(11):
5307—5314.
[10] Lushbaugh Cc,Casarett GW.The efects of gonadallr radiatIon in clinical radiation therapy:a review[J].cancer,1976,37:1111—1125.
本文来源:生殖医学空间
责任编辑:文嘉欣
版权申明
本文转载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