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化寒痰,湿痰和热痰
1.寒痰,一般寒痰是由于寒邪犯肺所导致的,这种痰呈白色或者稀白,同时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怕冷,舌苔偏薄白,或者白腻,我们在遵医嘱服药的同时呢,我们还可以注意适当的保暖,适当的晒太阳,多喝热水,也可以适当吃一些温性的食材,比如说像陈皮水,紫苏子等等,这种能够健脾化痰的食材。
2.热痰,热痰是由于体内的热邪淤积以后导致侵犯肺脏,那么这种热痰一般偏黄,黏稠,会出现一个怕
我们咳嗽的时候,医生都会问我们是清痰还是浓痰,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这么问呢?因为我们可以根据咳痰的特点不同,化痰用不同的方法。
1.寒痰,一般寒痰是由于寒邪犯肺所导致的,这种痰呈白色或者稀白,同时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怕冷,舌苔偏薄白,或者白腻,我们在遵医嘱服药的同时呢,我们还可以注意适当的保暖,适当的晒太阳,多喝热水,也可以适当吃一些温性的食材,比如说像陈皮水,紫苏子等等,这种能够健脾化痰的食材。
2.热痰,热痰是由于体内的热邪淤积以后导致侵犯肺脏,那么这种热痰一般偏黄,黏稠,会出现一个怕热喜凉的情况,有的人会出现大便干燥,舌偏红和黄腻,这时候,我们可以吃一些凉润、清淡的食材,比如像冰糖雪梨,杏仁炖雪梨等等。
3.风痰,风痰是由于感受外风之后,一般出现白痰或者泡沫痰,痰里面有大量的泡沫,后期这个痰也可能会淤久化热,出现黄黏痰,还会出现怕风,舌苔白,或者薄黄的情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像紫苏叶,南北杏仁煲汤等疏风解表作用的食材。
4.湿痰,痰湿是因为,脾气虚弱之后导致的一个脾虚生痰的状况,这种痰一般是稀白的。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脾胃的症状,比如说腹胀,大便稀溏、黏。还会伴随面色黄白,肢体困倦无力,容易疲劳,舌苔偏白腻这样的表现,我们在日常当中,可以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材,比如山药,薏仁米、芡实等等。
5.燥痰,燥痰是因为燥邪袭肺,导致的一个痰粘不容易咳出来,或者说痰中带有血丝,这种情况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口鼻干燥,口烟发干,舌苔红,或者薄黄,对于这种燥痰,我们可以适当用一些南北沙参,麦冬水等等,或者吃银耳汤等滋阴润肺的食材或进行药物治疗。
如果,你还是分不清,你是哪一种痰,你可以来问我。
怎么化痰?
中医辨证治痰多,中医将痰分为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1、寒痰 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小青龙汤加减:桂枝6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 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有气喘加炙麻黄6~9克。
2、风痰 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杏苏饮加减:杏仁10克,苏叶6克,荆芥6克,前胡10克,桔梗lo克,白前 10克。。痰色转黄,加胆星6克,连翘1 o克,银花1 2克。
3、热痰 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泻白散化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 0克,甘草5克,生石膏 30克,黄芩1 o克,杏仁10克,胆星6克。
4、湿痰 湿邪侵人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二陈汤加味:制半夏 10克,橘红10克,茯苓lo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 1 5克,苍白术各10克。
5、燥痰 由久旱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清燥救肺汤出入:北沙参15克,天麦冬各lo克,生石膏30克,炙杷叶10克,杏仁 10克,生地15克,浙贝10克,玉竹15克。
化痰的中成药:
1、鲜竹沥水:每日3~4次,每次10~15毫升。
2、复方竹沥水(祛痰灵):每日3次,每次2支。
3、痰咳净:每日3次,每次 1匙。
萝卜胡椒止咳祛痰涎 萝卜1个,白胡椒5粒,生姜3片,陈皮1片. 加水共煎30分钟.日饮汤2次. 下气消痰.治咳嗽痰多. 豆浆饮润肺宁嗽化痰 黄豆,冰糖. 黄豆浸泡磨汁,煮沸后加糖饮用.每日清晨空腹饮1碗. 健脾宽中,润燥掐水;清肺止咳,化痰.治疳积瘦弱,肺热咳嗽等. 豆腐糖止咳化痰平喘 豆腐500克,红糖,白糖各100克. 把豆腐当中挖一窝,纳入红,白糖,放入碗内隔水煮30分钟.一次吃完,连服4次. 清热,生津,润燥.治咳嗽痰喘.
百病皆由痰生,2招赶走湿痰、寒痰、风痰、燥痰,居家必备
身体长生痰,是一种很常见的问题,但是这种问题一但没有引起重视,就容易给身体造成更大的麻烦。
在中医里面有说,“百病皆由痰生”,如果不把痰排出来,就容易让问题一直拖着,导致更大的疾病发生。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痰是五脏功能失调产生的浊物,它可以阻闭心、脑、肾或肢体,埋下各种疾病的隐患。
有专家指出,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根,这三大器官是人体生痰的主要脏腑。因此要注意调养好这三大脏腑的运化功能,通过防痰治痰来达到祛病保 健康 的目的。
一年四季,不同的原因都可致人体五脏功能失调产生痰浊。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顽痰可以诱生百病,如肿瘤、乳腺增生、中风、高血压、咳嗽等都与痰有关,因此,古今 养生 名家都十分注重引导人们防痰治痰症来祛病保 健康 。
从中医角度来讲,痰分两种: 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
有形之痰 , 又谓狭义之痰,为咳咯而出,或呕恶而出,容易被人察觉,故又称为外痰;有形痰病会有明显的症状,根据这些症状,可以有效地诊断早期疾病。
无形之痰 , 又谓广义之痰,不易被人察觉,只能从症测知,其病变和临床证候,从内向外,故又称为内痰。
中医学认为,痰是人体水液代谢出现故障的产物,它的产生主要与肺、脾、肾关系密切,其中又与脾的关系最密切。中医有 “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本 ” 之说。
水饮,由 胃 而入,津液上输于 肺 ,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使三焦水道通调,水液得以 下输至膀胱; 同时又通过肺气的宣发作用,以 三焦 为通道将津液 布散于周身 。
下输 至膀胱中的 水液 ,再在 肾 的气化作用下,一部分(浊中之清的部分)上注于 肺 ,润养肺金,一部分(浊中之浊的部分)化为 尿液, 排出体外 。
有的医者明确指出,痰的实质就是水。
如张景岳说:“夫人之多痰,悉由中虚而然,盖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在肾者,以水不归源,水泛为痰也;在脾者,以食欲不化,土不能制水也。”
赵献可也说:“盖痰者……原非人身之所有,非水泛为痰,则水沸为痰。”
1、肺是储痰的地方
肺气通于天(气温、粉尘、细菌、病毒等),为 娇脏 。
中医上常说:肺为储痰之器,因肺主呼吸,调节气的出入和升降 。 当邪气侵袭肺时,损伤肺气,易导致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
痰虽从肺出,但中医认为,咳痰,非肺之象,而是 水行不利之象。
咳嗽 即为风不调之象,咳痰即为水不调之象,均非肺之独病,而是与其它脏腑密切相关的。
2、脾是生痰的地方
脾主健运,运化水液,是水液代谢的中间环节。 若脾虚健运失职,则水湿停滞,淤而成痰。
《医宗必读·痰饮》:“按痰之为病,十常六、七,而《内经》叙痰饮四条,皆因湿土为害,故先哲云:‘脾为生痰之源’……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矣。”
脾生之痰,痰色白稠厚易出,仿佛有从咽喉滑入口中之感,不需用力咳出,常称此为 湿痰嗽,不称 为 咳痰 。
湿痰嗽 ,指痰湿壅肺所致之咳嗽,具有痰出嗽止之证候特色。
在临床上,脾脏最怕受困, 一是气困 (生气不布), 二是湿困 。
3、肾是生痰的助力
因为脾阳根于肾阳,肾阳充足是脾阳健旺的根本。而脾阳健旺是正气内存的根本,正气内存则是邪不可干的保证。
所以,在健旺脾阳的同时,要考虑是否存在 肾阳不足 之象,适当配入 温补肾阳 之品,如附子、肉桂、细辛、淫羊藿、吴茱萸等。
肾阴虚,导致肾不能纳火,肝火就旺。
痰瘀作祟既可形成百疾,且有 “顽痰怪病”“异证” 等之说,其临床表现必然是变化莫测,虚实夹杂,表里不一,形形色色。
诸如头重如裹,昏眩发蒙;
胸胁胀满,喘息气逆,咽喉异物状;
善惊易恐,惊痫抽搐,癫狂躁扰,睡卧不宁;
或男子阳痿,女子 带下 ;
或痰流经络,偏枯失语;
或痰核 瘰 疬 ,便干燥结;等等。
寒痰 :
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欢喝热的,舌苔薄白。这种情况多由受寒邪引起。可以用 陈皮、桔梗 等化痰的药物泡水,同时治疗风寒感冒。
热痰:
痰黄黏稠,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寒发高热数天后转化而来,病人怕热喜欢喝凉的,舌红苔黄。此时就要 清热 化痰 了。
饮食要 清淡 ,不要吃容易上火的煎炒食物,可以喝一些鲜 竹沥水或者梨汁。
( 淡竹和青杆竹的新鲜茎,经火烤所沥出的淡黄色澄清汁液即为竹沥。其性寒味甘,一般作为清热化痰之用。 )
湿痰:
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体沉重、容易累或大便稀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这是由于湿邪侵入人体( 如居潮湿环境 ),使肺、脾功能失调,或者饮食过于油腻,缺乏运动等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调。
这时要多吃些 健脾 的薏米、山药等食物。同时 加强锻炼,控制体重。
燥痰:
痰黏稠不易咳出,病人感觉口鼻咽燥,舌苔薄黄。这时要多喝水,可适当用沙参、麦冬、银耳等 养阴的药物 代茶饮,同时保持呼吸道湿润,室内可用加湿器。
风痰:
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 痰白稀 ,以后可 转黄黏痰 ,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
痰的产生和增多会引发人体疾病,祛痰,也必须找到病根。古人说 “痰多宜向丰隆寻” 。
所以,凡与痰有关的病症应该通过丰隆穴来治疗。 借助温热的刺激 这个穴位可以同时治疗脾胃二经上的疾患, 能健脾和胃,使湿痰自化。
1、丰隆穴
丰隆穴走于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前外侧。从腿的胫骨前缘外侧 1.5 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 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 的地方就是丰隆穴。
如果嗓子哑了,好像是有东西糊在里边,吐也吐不出来,这可能是有痰结在喉咙了,艾灸丰隆穴一分钟。
如果有人觉得有痰咳不出来,刺激丰隆穴后很容易把痰吐出去。
高血脂、体内痰湿重的人,先用手按揉或用小保健锤敲击 丰隆穴5分钟 ,然后把从药店买回的甘草锤烂,外敷在此穴上,用医用纱布和胶布固定。每次贴 12 个小时,取下隔 12 个小时再贴。( 甘草味甜,色黄,是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的上选 )
2、支正穴
支正是小肠经与心脏之间的一个络穴,位于腕横纹上五寸。
支正穴可以治疗人体的赘生物,中医叫痰结,就是湿气结在一起了,叫 痰湿所结 。 或有气郁之症,就是生了一些气,体内的痰湿凝结成赘生物。
通过刺激支正穴,可以化解这些赘生物。因为支正穴可以从心脏吸取一些血液和能量,然后冲击小肠经,小肠的功能增强了,痰湿能够被及时的化解掉,就不会产生这些赘生物。
取穴方法: 支正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支正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按揉支正穴穴位,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5分钟,每天按摩2次
支正穴艾条灸5-20分钟。
今天的 养生 知识就 要 这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