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咽喉肿痛,中医咽喉肿痛最佳治疗方法
看患者脉弦减,寸关略显浮。问患者除了牙痛、咽喉痛之外,还有哪些不舒服,患者说平常还感到头晕无力,腰痛,四肢冷,综合以上病症,判定患者是阳气不足,虚阳浮动。
病因找出来之后,方药也就好用了,于是给患者开出如下方药:肉苁蓉,山萸肉,白术,干姜,巴戟天,当归,茯苓,仙灵脾,肉桂,大黄,白芍,党参等。5付药,水煎服,早中晚各一服,日
患者李先生,54岁。患者近两个月来感到自己不仅牙痛、而且还咽喉痛,以前也找中医治过,但中医多用一些连翘、银花、射干等清热解毒之品,不仅没有效果,后来病症还加重了。
看患者脉弦减,寸关略显浮。问患者除了牙痛、咽喉痛之外,还有哪些不舒服,患者说平常还感到头晕无力,腰痛,四肢冷,综合以上病症,判定患者是阳气不足,虚阳浮动。
病因找出来之后,方药也就好用了,于是给患者开出如下方药:肉苁蓉,山萸肉,白术,干姜,巴戟天,当归,茯苓,仙灵脾,肉桂,大黄,白芍,党参等。5付药,水煎服,早中晚各一服,日一付。
此案中患者脉弦减,弦减为阳气不足;寸关略浮,可知肾阳虚,虚阳上浮,熏蒸上焦则咽痛、面红。故以干姜、肉桂等温补肾阳,肉苁蓉、巴戟天佐诸阳药亦可填补肾精,“精化为气”,从而使阳气化生有源;山萸肉收敛浮越之阳,且不患阴阳格拒,使所温之阳安于下焦。
患者服完后说服药3付后牙痛、咽喉痛减轻,药物服完之后只是偶尔疼痛,于是又对原方略作调整,适当加入熟地黄以期阴中求阳,阳中生阴,又开出五付以巩固疗效。患者服完药后病症若失,很是高兴。
不仅阴虚火旺可以引起牙痛、咽喉痛,阳虚引起牙痛、咽喉痛的情况也非常多。著名中医卢崇汉在《扶阳安髓止痛汤治疗阳虚阴火牙痛217例》有深入的论述:
【提要】采用以制附片、上肉挂、木蝴蝶、黄柏、砂仁、骨碎补、松节、牛膝1、炙甘草、干姜(炮) 组成的扶阳安髓止痛汤治疗以形寒畏冷,神疲倦怠,牙痛局部撇肿或不肿,局部周臣皮色不变或虽熟赤但红不鲜活,热不灼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阳虚阴火牙痛 217制,结果临床痊愈。提示临床上不应忽视因阳虚阴火所致之牙痛。
应用自拟扶阳安髓止痛汤治疗阳气亏虚、阴火上冲所致的牙痛,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I.1 一般资料
本资料共217倒,均系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99O~1995年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12例,女性lO5例;年龄最小者l9岁,最大者86岁,19~29岁者22例,3O~39岁者25例,4O~49岁者32例,5O~59岁者65例,60~69岁者5l例,7O岁以上者22例;牙痛局部不肿者33例,牙痛而局部肿者184例;起病急骤者64例,起病缓慢,疼痛反复发作并加重或病程迁延1周以上者153例。经西医口腔科诊断为牙髓炎者66例,根尖周围炎者5 例,牙周炎者4l例,冠周炎者2l例其余36倒发病后未经西医口腔科诊治。
1.2 诊断标准
(1)全身有诸如形寒畏砖,腰膝酸软,神疲倦怠,头晕耳鸣,面热或热赤,口干但不思饮或饮少。舌苔白而水滑或黄润、黑润,或白腻苔坐底罩黄,舌淡嫩或舌红反多津,脉沉细微或浮弦虚数无力等肾阳不足,阴火上干的症候表现。
(2)局部有牙痛,微肿或不肿,周围皮色不变或热赤,但红不鲜括,热不灼手等症候表现。以形寒畏冷,神疲倦怠,牙痛局部微肿或不肿,局部周围皮色不变或虽热赤但红不鲜活,热不灼手为主要诊断依据,其余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
2 治疗方法
用自拟扶阳安髓止痛汤加减治疗。药用:制附片(先煎2小时) 上肉桂 木蝴蝶 黄柏 砂仁骨碎补松节 牛膝炙甘草 干姜(炮) 水煎服。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 牙痛及局部肿胀和阳虚阴火症状消失。好转;牙痛及局部肿胀和阳虚阴火症状减轻。无效:诸症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本资料217例患者服用扶阳安髓止痛扬治疗后,全部达临床痊愈标准。其中服药2~3剂痊愈者75侧,占34.56%;服药4~5剂痊愈率l28例占58.99%;服药6剂以上痊愈者l4例,占6.45% 。
4 病案举例
李某某.男.65岁,退休工人。1989年11月24日初诊自述牙痛反复发作1月,加重3天。患者近1月来出现牙痛,无固定性上下或左右疼痛。3天前牙痛加重,曾在某医院口腔科诊断为“牙髓炎”.采用消炎、止痛治疗后,牙痛未能减轻t前来我处诊治。诊见右齿龈及右侧面颊略红肿扪之微有灼热感,痛剧时放射至右侧头痛;咽喉干痛不思水饮,神疲腰瘦;大便秘结,小便黄,纳差;舌质淡,舌苔白腻罩黄,脉沉细略措。证属阳虚阴火上千,用扶阳安髓止痛汤加白芷15g、法半夏20g。患者自述服完第2剂后右齿龈及右侧面颊肿痛大减t头痛及咽喉干痛消失 续用上方去白芷、法半夏再进2剂.其齿龈及面颊肿痛全消。随访2年.未复发。
5 讨论
5.1 牙痛是口腔疾患中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历代医家对此症.多从风热、风寒、胃热、虚火、气虚、虫龋论治,从用虚论治者极少。本资料2l7例牙痛患者,就诊前大部分曾接受除补阳之外的各种中医疗法,但疗效却并不理想,笔者应用扶阳抑阴之安髓汤对其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说明在临床上因阳虚所致之牙痛,是一类并非少见的型。
5.2 本文所论阳虚牙痛之病机及诊断依据,均出于清代医家尤在泾所论。尤氏《金匮翼》云:牙痛“亦有肾虚阴火上冲作痛者,其候手足玲.腰膝软痛t气上冲,头面热色赤,颈筋粗大,舌不大赤,龈不甚肿”。笔者承尤氏此论,并继承了近代四川医家郑钦安、卢铸之等有关扶阳抑阴的学术思想,又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拟定了扶阳安髓止痛汤。
扶阳安髓止痛汤用附子温肾扶阳.并助砂仁、炙甘草、黄柏封髓纳气,肉桂引火归元,炮姜苦温与牛膝、木蝴蝶相台,使虚燥得化,虚热下行;配骨碎补、松节引药人齿,且使牙髓安宁.牙龈肿痛消失,全方共奏扶阳安髓止痛之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