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情感人生 > 正文

恋母情结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孩子的情感依恋期

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周末去朋友家玩,朋友家有一个儿子,已经三周岁了,我本想去抱抱他,但是他却很暴躁动手打人,朋友说不知道怎么回事,最近半个月特别叛逆,脾气也特别暴躁,只要不和心意就是哭闹,软硬招式全都用了就是没用。
而且特别头疼的是孩子特别黏着妈妈,只要看不到妈妈就歇斯底里的哭闹,一刻也不能离开,孩子也不喜欢别人亲近他,更不喜欢爸爸,他每次看见爸爸就像看见敌人一样,特别是爸爸妈妈亲近一下他就会哭闹。
“爸爸,你是个坏蛋,你走开,你离开我妈妈的房

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周末去朋友家玩,朋友家有一个儿子,已经三周岁了,我本想去抱抱他,但是他却很暴躁动手打人,朋友说不知道怎么回事,最近半个月特别叛逆,脾气也特别暴躁,只要不和心意就是哭闹,软硬招式全都用了就是没用。

而且特别头疼的是孩子特别黏着妈妈,只要看不到妈妈就歇斯底里的哭闹,一刻也不能离开,孩子也不喜欢别人亲近他,更不喜欢爸爸,他每次看见爸爸就像看见敌人一样,特别是爸爸妈妈亲近一下他就会哭闹。

“爸爸,你是个坏蛋,你走开,你离开我妈妈的房间,不准你喝汤。”

但是很奇怪的是,朋友的儿子经常表白“妈妈我喜欢你”“妈妈我想长成你”“妈妈我要和你结婚”的这类话。

其实这种现象有很多,如果孩子老是说这样的话,大概是孩子的“俄狄浦斯期”到来了。

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的理论将孩子的心理发展分为5个阶段:

1、口欲期(1岁前):喜欢用唇、牙齿去啃咬一些东西,比如啃手指头,吃奶,吸吮

2、肛欲期(1-3岁):喜欢将自己的尿渍尽量扩大,喜欢到处大小便。

3、俄狄浦斯期(3-5岁):其快乐来源为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恋母或恋父。

4、潜伏期(5-12岁):儿童将兴趣转向外部,对外界充满好奇,去发展各种知识和技能,以便应付环境的需要。

5、生殖期(12岁以后):性欲逐渐开始正常转向异性。这一阶段起于青春期,贯穿于整个成年期。

什么是俄狄浦斯期?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由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对于幼儿,这个对象首先是双亲,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为选择对象。

俄狄浦斯情结的说法,缘自古希腊,是一个弑父恋母的故事。

主人公俄狄浦斯因为一个预言,既将会杀死他的父亲而和他的母亲结婚,于是他的父亲就勃然大怒将他丢弃,有个牧羊人发现了他,把他送给邻国的国王当儿子。俄狄浦斯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谁。很多年以后他杀死了自己的父亲,迎娶了自己的母亲,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承受不了心中的痛苦,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离开底比斯,并自我放逐。

心理学用俄狄浦斯情结来比喻有恋母情结的人,有跟父亲作对以竞争母亲的倾向,同时又因为道德伦理的压力,而有自我毁灭以解除痛苦的倾向。

弗洛伊德的理论,在人类发展的早期,父亲拥有对其姐妹和女儿独占的性权利。于是儿子进行反抗,杀掉父亲并吃掉。由于感到罪孽深重,儿子压抑了对母亲、姐妹和他的女儿的性欲。乱伦禁忌和族外婚就是这样产生的。

俄狄浦斯情结说简单一点就是异性父母成为爱慕对象,而同性父母成为了竞争对象。

但是,俄狄浦斯期,并不是狭义理解中的“恋母”或“恋父”,而是母婴由依恋到相对分离的转化过程中,婴孩心理的一系列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俄狄浦斯情结”?

根据俄狄浦斯情结像其他精神分析理论元素一样,暗示着一般人有极为原始的感觉存在,既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这种潜意识在于孩子会开始对外界好奇并进行探究。

女孩会观察母亲日常在做什么,而男孩会观察父亲的日常。他们通过观察和模仿,来试图证明自己能够承担相应的角色工作与责任。这其实是他们在学习理解如何扮演相关的社会角色。

而恋母情节更是从孩子一出生就受到影响,孩子的一生是从母体分离开始,怀胎10月,胎儿在母亲的子宫获得营养的安全感,婴儿第一眼见到的是母亲,给自己提供乳汁,与自己亲密互动的也是母亲。作为一个弱小的生命,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妈妈。

随着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婴儿意识到还有一个“我”。这个时候对母亲的依赖就更加的强烈。

这其实是孩子由一元世界到二元世界,再到三元世界,继而面向社会,逐渐走向独立的过程。

孩子的3岁是一生中的关键期

3岁前是婴儿感知觉、运动、语言和情绪发展的关键期。

3岁左右婴儿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

3岁以后经历着记忆、思维、想象、语言的快速发展,自我意识初步形成。

3-6岁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会出现俄狄浦斯情结。

这个时期,孩子对父亲有着复杂的感情。孩子想独占母亲,想与父亲竞争,但又害怕争夺后受到惩罚。孩子想成为父亲那样有力量有本事的人,赢回妈妈全部的爱。

在这种情感挣扎中,孩子需要学会实现本我和超我的平衡,以便得到自我的快速发展。

心理学者指出“俄狄浦斯期”对于人类情感发展至关重要。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没有平稳度过,那么成人后他的情感之路很可能一路坎坷。

俄狄浦斯期是性别认同的关键期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分男女”的时期,是性身份的自我意识形成,他们对自己的生殖器官也感到极大的兴趣。

在俄狄浦斯期的孩子会经过三个阶段:

对同性父母感兴趣,模仿异性父母

转向异性父母,攻击同性父母

回归与同性父母的认同

在这个时期的孩子会开始有性别意识,并做出一些依恋到相对分离的转化行为,这其实就是一种很原始的本能,所以父母是不用太过紧张,打击嘲笑孩子。

以男孩为例,在男孩身上有三个基础欲望的体现,并且表现在所有男性人类身上,无论他是什么年龄:

1、对大他者身体性欲的占有欲,尤其是对他的母亲;

2、被大他者身体占有的欲望(即被占有欲),尤其是对他的父亲;

3、还有对大他者身体的消灭欲,尤其是对他的父母。

占有欲,被占有欲以及消灭欲,这就是男性欲望基础的三个活动。

当男孩逐渐明白因为父亲的存在所以永远也不能占有自己的母亲,男孩开始以同性自居,开始模仿父亲的言行举止,最终形成男性特征。

也表明孩子承认父亲的地位,则意味者孩子能形成完善的道德感和规则意识,同时认同和接受父母亲,有利于建立起完善的人格和理想的自我以及健康的心理。

俄狄浦斯冲突的本质

一.渴望成功

对于俄狄浦斯来说,战胜父母迎娶母亲是人生重大的成功。

人的潜意识其实是相当有智慧的。因为这个冲突描述的,其实是一个世人皆知,却又常常为世人所忽略的,深刻的道理:乐极生悲。或是《老子》提到的“反者,道之动”。

人们在享受快乐的时候,很少想到乐极会生悲,但是潜意识却从来不会忘记这一点。甚至在成功之前就会无意识地给自己设置阻碍,或者在成功之后进行自我惩罚。

俄狄浦斯冲突的发现,意义最大之处不在于性的重要,而是关乎所有人的成功与幸福的尺度。成功和幸福是每个人都想要的,但也是很多人所害怕的。

比如男孩子在看见妈妈被爸爸占有的时候,就会产生想竞争的心理,这种竞争更多的是渴望成功,一旦妈妈从爸爸那边抽离,转而关注自己,内心就获得无比的满足。

二.阉割焦虑

阉割焦虑其实和同性父母对抗的导致的害怕的心理。

这个时期的儿童最害怕的是躯体惩罚,而躯体上最害怕的是生殖器受到伤害,让他们感到高度恐惧,而产生阉割焦虑。

但是并不是真的阉割,而是和同性父母的对抗引起的害怕感。

俄狄浦斯冲突的本质是:渴望成功和对成功之后惩罚的恐惧

科胡特认为,俄狄浦斯冲突不是人类的共同命,在爸爸妈妈对孩子不好的时候,孩子才会有俄狄浦斯冲突,处在一种想要赢但是又不敢赢的状态中间。

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俄狄浦斯期”?

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强调,“在一个家庭中,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关系有优先权”,做父母的切不可为了“爱孩子”而忽略配偶。实际上,孩子乐于看到父母相爱,而不是都到他这里来争夺爱。

俄狄浦斯情结的出现女孩并不是因为依恋父亲,男孩也不是因为依恋母亲。在这一时期,其实父母的关系和谐而又有爱,爸妈永远爱孩子,孩子就能健健康康的度过这一时期。

但是如果父母关系不和,甚至将孩子介入夫妻之间,妈妈关爱儿子胜过爸爸,或者爸爸关爱女儿胜过女儿,那么就极有可能出现“恋父恋母情结”。

所以父母一定要正确引导孩子度过俄狄浦斯期。

1.接受孩子的表白

当孩子对你说“妈妈我爱你”“爸爸,以后我想嫁给你”之类的一定要欣然接受,正常看待,因为这是孩子对异性父母亲情之爱的表现。

2.一方的退让和亲近

异性要学会适度的退让,尽管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不要和孩子有争夺的行为,让孩子产生仇恨,等孩子愿意跟你相处时,再多陪陪孩子。

3.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角色

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要让孩子懂得尽管父母爱他,但同性父母才是异性父母最好的伴侣,而他只需做个快乐的孩子,安心地享受父母的爱就可以了。

4.容许孩子发展竞争性

武志红老师在《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 中提到,“竞争性是一个人能否良好发展的关键,俄狄浦斯期,就是孩子在家里发展他的竞争性。”

孩子本我野性生命力的竞争性既需要鼓励,又需要得以控制,孩子的人格才能得到更多的完善和提升。

孩子喜欢异性父母是正常的事情,父母只要把握好尺度,适当引导就好孩子对同性父母的认同,就会顺利度过这个阶段。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qinggang/3133.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孩子睡觉前饿了,不给吃东西好不,小孩晚上饿了该不该吃东西 下一篇:家长对孩子PUA,教育宝宝的五个雷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