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辩证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中医怎样治感冒后咳嗽
1.风寒外感咳嗽症状表现:咳嗽声音重浊,咽喉发痒,咳痰色白质稀,并常伴随有鼻塞、流鼻涕,头疼、肌肉酸痛,以及怕冷、怕风等症状。
咳嗽咳痰,是日常生活中最常出现的病症,尤其是感冒之后最容易出现。有不少人感冒之后也不发烧了,也不头疼、流鼻涕了,但是就剩咳嗽、咳痰的问题,长期存在,难以治好。为何简单的咳嗽咳痰就这么难治呢?其实这从中医的角度来会说,是因为咳嗽的原因主要在于有痰,所以祛痰是治疗的关键。但是痰又分为风痰、寒痰、湿痰、热痰、燥痰这5个类型,想要治疗效果好,必须分清楚,分别对症用药治疗。
1.风寒外感咳嗽
症状表现:咳嗽声音重浊,咽喉发痒,咳痰色白质稀,并常伴随有鼻塞、流鼻涕,头疼、肌肉酸痛,以及怕冷、怕风等症状。
治疗原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处方用药:三拗汤加止嗽散加减,使用药物如麻黄、杏仁、桔梗、前胡、甘草、橘皮、金沸草等,以宣肺利气,化痰止咳。
2.风热犯肺咳嗽
症状表现:咳嗽剧烈,频繁,声音高亢,甚至咳嗽声音嘶哑,咽喉干燥、疼痛,咳痰黏腻不爽,痰质地黏稠、发黄,咳嗽时出汗,甚至咳出一身汗来,流鼻涕为黄鼻涕,口渴、头疼、怕风,发热等。
治疗原则: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处方用药:桑菊饮加减,使用药物如桑叶、菊花、薄荷、连翘、前胡、牛蒡子、杏仁、桔梗、贝母、枇杷叶等,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3.风燥伤肺咳嗽
症状表现:干咳,咳嗽频繁,咽喉发痒,干燥疼痛,鼻唇干燥,口渴不止,咳嗽痰少或者无痰,不容易咳出,甚至痰中带有血丝。
治疗原则: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处方用药:桑杏汤加减,使用药物如桑叶、薄荷、豆豉、杏仁、前胡、牛蒡子、沙参、贝母、天花粉、梨皮、芦根灯光。
4.痰湿蕴肺咳嗽
症状表现:咳嗽反复发作,痰多,多因痰堵塞而咳嗽,甚至有呼噜噜的痰鸣音,咳痰出来后,咳嗽气喘可缓解。痰液黏稠,色白或灰白色,多在清晨或吃饭后咳嗽剧烈,咳痰较多。
治疗原则: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处方用药: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加减。可使用药物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厚朴、杏仁、佛耳草 、紫苑、款冬花等,以燥湿化痰,温肺降气止咳。
5.痰热郁肺咳嗽
症状表现:咳嗽气促,痰多色黄,甚至痰中带血,胸闷胀满,面红目赤,发烧,口干而黏腻,口干想喝水但喝不多。
治疗原则: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处方用药:清金化痰汤加减,可用药物:黄芩、栀子、知母、桑白皮、杏仁、贝母、瓜蒌、海蛤壳、竹沥、半夏、 射干等。
对于感冒后咳嗽不止,中医一般就是通过辨证论治,主要分为上述5种类型,辨证用药。
具体到每位患者,则需要有专业中医师辨证后处方用药,才能够效果较好。
#哆咖医生超能团#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中医咳嗽症状分7种,辨证施治,灵活用药
咳嗽是肺系常见病症,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均可以损伤肺气,引发咳嗽。临床需辨表、里、寒、热、虚、实,根据主证,随机选方,并兼顾次症,灵活加减用药!
1、 温散风寒
症状举例: 运动后弃衣贪凉,次日咳嗽音哑,咽喉奇痒,痰白清稀,并有恶寒发热,无汗身痒,头项酸痛,舌苔薄白。
辨证:属于风寒咳嗽,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药用: 炙麻黄,桂枝,荆芥,细辛,杏仁 ,前胡,生姜 和甘草。用麻黄配桂枝、荆芥、细辛,辛温发汗,解散表寒;麻黄配杏仁、前胡,开启肺气,恢复肺的宣降功能;生姜、甘草调和诸药,以助宣散风寒。
2、 轻疏风热
症状举例: 咳嗽频作,痰黄黏稠,不易咯出,伴有发热恶风,头痛,咽痛,鼻塞流涕。舌质红,苔薄黄。
辨证: 属风热咳嗽,治以疏风解热,肃肺止咳。
药用: 桑叶 ,菊花 ,金银花,连翘,薄荷,大青叶,杏仁 ,浙贝母 ,桔梗 ,芦根 和甘草 。桑叶、菊花、薄荷疏风解表、宣发肺气;银花、连翘、大青叶清热解毒,消除炎症;杏仁、贝母、桔梗、芦根、甘草清肃肺气,化痰止咳。
3、 清化痰热
症状举例: 平时嗜烟,素有积热,近因起居不慎,感受外邪,诱发咳嗽,痰多色黄,喉间痰鸣,便干溲黄,舌质红,苔黄腻。
辨证: 属痰热咳嗽,治以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药用: 金银花,连翘 ,黄芩,前胡 ,桑白皮 ,鱼腥草,桔梗,浙贝母 ,款冬花,甘草和生石膏(另煎兑服)。生石膏、金银花、前胡等宣散风热;连翘、黄芩、桑白皮、鱼腥草清泻肺热;桔梗、贝母、款冬、甘草化痰清热
4、 培土生金
症状举例: 慢性咳嗽多年,时轻时重,每因劳累受凉而发作。时下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萎黄,气短乏力,懒动少言,语音低微,动则自汗,食欲不振。舌质淡嫩,齿痕明显
辨证:属气虚咳 嗽,治以培土生金,益气化痰。
药用:炙黄芪,党参,白术,茯苓 ,制半夏,陈皮 ,杏仁,浙贝母,炙枇杷叶 ,炒山楂 ,炒麦芽和炙甘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补益脾肺之气,培土以生金;半夏、陈皮、杏仁、贝母、枇杷叶宣肃肺气,化痰止咳;山楂、麦芽辅助消化,增强脾胃健运
5、 燥湿化痰
症状举例: 素嗜烟酒,形肥气弱,患慢支多年,咳喘常发,迁延难愈。痰多色白,晨起即作,食后明显,进甘甜油腻之物加重,胸闷,呕恶,食少,体倦,便溏,舌苔白腻。
辨证: 属痰湿咳嗽,治以燥湿化痰,宣肺止咳。
药用:苍术,厚朴,制半夏,陈皮,杏仁,紫菀 ,款冬,白前,白芥子,紫苏子 ,莱菔子 和甘草 。苍术、厚朴、半夏、陈皮燥湿化痰,行气开郁;杏仁、紫菀、款冬、白前、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甘草化痰止咳。但苍术、白芥子性燥,不宜久用,故咳嗽减轻、痰量减少后即去之。
6、 温阳化饮
症状举例: 嗜烟酒,形肥气弱,患慢支多年,并有肺气肿表现,入冬咳喘常发,迁延难愈。因气候骤冷,咳嗽频作,夜间尤甚,喉痒痰多,色白清稀,呈泡沫状,背冷气短,不能平卧,纳差,便溏。
辨证:属寒饮伏肺。急则治其标,先予温肺散寒,蠲饮化痰。
药用: 炙麻黄,桂枝,制半夏,细辛,干姜 ,炒白芍,五味子 ,白芥子 ,紫苏子 ,莱菔子,葶苈子和炙甘草。麻黄与桂枝、细辛配伍,解表散寒,止咳平喘;桂枝、干姜、细辛温阳化饮;芍药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与桂枝配合,可以调和营卫,活血利水;半夏味辛,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五味子是治疗咳喘要药,并可补益心肺,防肺气耗散。加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葶苈子,以增强温肺、化痰、逐饮之功
7、 养阴润燥
症状举例: 长期嗜烟,久有肺疾(慢性支气管炎),形瘦体弱。痰少而黏,不易咯出,咽干喉痒,声音嘶哑,五心烦热,便结溲赤,舌质殷红。
辨证:属阴虚咳嗽,治以养阴润燥,兼清虚热。
药用: 霜桑叶 ,枇杷叶,甜杏仁,南沙参,麦门冬,生地黄 ,天花粉,胡麻仁 ,地骨皮 和炙甘草。方中霜桑叶、枇杷叶清热肃肺;杏仁降气止咳,又能启上(肺)润下(肠);沙参、麦冬、生地、天花粉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地骨皮善清虚热,阴虚劳嗽尤宜;胡麻仁、炙甘草润肠通便,同时也能益气润肺,化痰止咳。
咳嗽分那些类型?如何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别外感与内伤
①外感咳嗽:多是新病,起病急,病程短,病情较轻,常伴有肺卫表证,属于邪实。
②内伤咳嗽:多为久病,起病缓,常反复发作,病程长,病情较重,多伴见其他脏腑病证,属于邪实正虚。
(2)辨咳嗽的特征
①发作时间:咳嗽发于白昼,鼻塞声重者,多为外感咳嗽;晨起咳嗽,阵发加剧,咳声重浊,多为痰浊咳嗽;夜卧较剧,持续难已,短气乏力者,多为气虚或阳虚咳嗽;午后或黄昏咳嗽加重,多属肺燥阴虚。
②性质:干性咳嗽见于风燥、气火、阴虚等咳嗽;湿性咳嗽见于痰湿等咳嗽。
③声音:咳嗽声低气怯属虚,洪亮有力属实。
(3)辨痰的性状
①辨色:痰色白属风、寒、湿;色黄属热;色灰为痰浊;血性痰(脓痰、铁锈色痰)
为肺脏风热或痰热;粉红色泡沫痰属心肺气虚,气不主血。
②辨质:痰液稀薄属风寒、虚寒;痰稠属热、燥、阴虚;痰稠厚属湿热。
③辨量:痰量偏少属干性咳嗽,痰量偏多属湿性咳嗽。
④辨味:热腥为痰热,腥臭为肺痈之候;味甜者属痰湿;味咸为肾虚。
2.分证论治外感咳嗽治宜祛邪利肺;内伤咳嗽治当祛邪止咳,扶正补虚,标本兼顾,分清虚实处理。
(1)外感咳嗽
①风寒咳嗽
主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有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药用麻黄6g,杏仁10g,甘草6g,荆芥10g,桔梗6g,白前10g,陈皮6g,百部10g,紫菀10g。
②风热咳嗽
主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稠厚,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加减。药用桑叶10g,菊花12g,连翘15g,薄荷6g,杏仁10g,甘草6g,桔梗6g,芦根15g。
③风燥咳嗽
主证:喉痒,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成丝,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干红少津,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加减。药用桑叶10g,杏仁10g,沙参15g,浙贝母10g,豆豉10g,山栀子10g,梨皮20g。
(2)内伤咳嗽
①痰湿蕴肺
主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嗽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胸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汤养亲汤加减。药用半夏10g,陈皮6g,茯苓12g,甘草6g,苏子10g,白芥子10g,莱菔子10g。病情平稳后可服六君子丸以调理。
②痰热郁肺
主证: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咳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质红,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药用黄芩10g,山栀子10g,桔梗10g,麦冬15g,桑白皮10g,贝母10g,知母10g,瓜蒌仁10g,橘红6g,茯苓15g,甘草6g。
③肝火犯肺
主证: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咳之难出,量少质黏,或痰如絮状,胸胁胀痛,咳时引痛,口干苦。症状可随情绪波动增减。舌苔薄黄少津,脉象弦数。
治法: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方药: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药用青黛6g,海蛤壳6g,桑白皮10g,地骨皮10g,粳米10g,甘草6g,青皮6g,陈皮6g,五味子6g,沙参15g,白茯苓10g。
④肺阴虚证
主证: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挟血,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起病缓慢,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药用沙参15g,麦冬10g,玉竹10g,桑叶10g,甘草6g,天花粉20g,生扁豆10g。
3.针灸疗法主穴天突、肺俞、合谷、膻中、定喘、膏肓俞。风寒者加列缺、外关、风池、风门穴,风热者加尺泽、曲池、大椎穴,痰湿阻肺者加丰隆、足三里、脾俞穴,肝火犯肺者加肝俞、太冲、行间、照海穴,脾肾阳虚者加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穴;外感咳嗽及内伤咳嗽实证用泻法,虚者用补法,风寒、阳虚及痰浊阻肺者加灸,风热者可刺络放血或点刺放血,1/d,每次留针15~20min。
【预防】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避免受凉。饮食不宜甘肥、辛辣及过咸,戒烟酒。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