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情感人生 > 正文

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怀庆民俗民间信仰之扫墓祭祖」

扫墓祭祖
中国人讲究慎终追远,感恩报本,因而人们都要按习俗在祭祀节日到已逝先人的坟上奉上供品、纸衣、冥币,扫墓祭祖,以缅怀先人,民间俗称为“上坟”或“烧纸”。
按古怀庆府民间习俗,人们扫墓祭祖一般在清明、农历七月十五、十月初一三个祭祀节日进行。具体上坟日期各地不一,有的地方是必须在祭祀节日当天,有的是提前几天甚至十几天,但绝对不能错后。
在三个祭祀节日中尤为重要的是清明节扫墓,据史料记载,清明节扫墓在唐代已非常盛行,其历史可谓久远,传承至今依旧不衰,因而被视为生命力量最为悠久

扫墓祭祖

中国人讲究慎终追远,感恩报本,因而人们都要按习俗在祭祀节日到已逝先人的坟上奉上供品、纸衣、冥币,扫墓祭祖,以缅怀先人,民间俗称为“上坟”或“烧纸”。

按古怀庆府民间习俗,人们扫墓祭祖一般在清明、农历七月十五、十月初一三个祭祀节日进行。具体上坟日期各地不一,有的地方是必须在祭祀节日当天,有的是提前几天甚至十几天,但绝对不能错后。

在三个祭祀节日中尤为重要的是清明节扫墓,据史料记载,清明节扫墓在唐代已非常盛行,其历史可谓久远,传承至今依旧不衰,因而被视为生命力量最为悠久的民俗事象之一。

其次是十月初一。十月初一又称寒衣节。“十月一,送寒衣”。到十月初一时,时令已进入冬天,天气转冷,人们就推己及已逝先人,唯恐已逝先人在阴间也会遇寒受冻,于是就要在坟前烧五彩纸,送去避寒衣服,以示孝敬。

扫墓祭祖时,一般上都是先在墓前画个圈儿,然后将祭祀用的供品及所要焚烧的纸钱,摆在圈儿里。所画的圈儿并未封闭,而在对着坟墓的方向,留有开口,以方便先人取用。

烧过纸钱后,参加扫墓祭祖者还都要在墓前跪地磕头,以示缅怀,以示感恩,以示虔诚,以示孝敬。

扫墓祭祖所用的祭祀食品,绝对不能被人食用过。因为祭品应由已逝先人先享用,若之前人已经食用过,是对先人的大不敬,先人肯定会怪罪的。扫墓结束后,一般都会象征性地在坟前留一两个苹果、香蕉或蛋糕之类的祭祀食品,其余带回。

有些在外地工作或定居的,因距离家乡较远,无法在每年的三个祭祀节日亲自到已逝父母或其他祖辈的坟前去扫墓祭祖,只好在夜里选择居所附近的通衢大道的十字路口,在地上画个圆圈儿,烧点纸钱,遥寄自己的哀思,祈祷自己的已逝父母在另一个世界,不受饥饿,不受风寒,不受磨难,一切安好。

常年不去扫墓祭祖的,会被族人、乡邻指斥为不孝子孙。故在古怀庆府民间,按时在祭祀节日去扫墓祭祖,已经成了孝道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怀庆民俗民间信仰之扫墓祭祖」

清明节有哪三个风俗

清明节有哪三个风俗

清明节有哪三个风俗,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信仰与春祭礼俗,历史悠久,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即是自然节气,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下面一起来看看清明节有哪三个风俗?

清明节有哪三个风俗1

一、扫墓祭祖

人们在清明节前后有上坟扫墓祭祖的风俗,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二、踏青

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风俗。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三、吃鸡蛋

在清明节有食用鸡蛋的饮食风俗,起源于先秦时代的一些地方,并且古人认为在清明节的时候吃鸡蛋,也就是意味着接下来的一整年都有一个好身体。清明节这天的鸡蛋不仅可以吃,还可以拿来玩,主要有两种鸡蛋的玩法,分为画蛋和雕蛋,而画的蛋还可以食用,雕的蛋则是拿来赏玩的。

吃鸡蛋的意义

在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我国民间有清明节吃鸡蛋、碰鸡蛋的习俗,每到清明,总有几个小朋友愿意碰鸡蛋,碰鸡蛋就是将两个鸡蛋对在一起,互相捏,看谁能把对方的鸡蛋捏破。

因为不能吃热食,所以这个游戏成了小朋友们的最爱。倘若要探究清明节里吃鸡蛋、撞鸡蛋的象征意义,其中应该还寄寓着人们对于生命、生育的敬畏之情。

吃鸡蛋的来源

据相关专家介绍,清明吃鸡蛋习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专家称,吃鸡蛋,是源于古代的上祀节。人们为婚育求子,将各种禽蛋如鸡蛋、鸭蛋、鸟蛋等煮熟并涂上各种颜色,称“五彩蛋”,他们来到河边把五彩蛋投到河里,顺水冲下,等在下游的人争捞、剥皮而食,食后便可孕育。

现在清明节吃鸡蛋象征圆圆满满。在农村的一些地区,还有儿童之间“撞鸡蛋”的习俗。倘若要探究清明节里吃鸡蛋、撞鸡蛋的象征意义,其中应该还寄寓着人们对于生命、生育的敬畏与崇信之情。 我国有些地区在清明佳节还有食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食品的习俗。

清明节有哪三个风俗2

古代历史清明节来历

谈到清明节,懂得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根据古代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也是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的踏青习俗: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习俗由来已久。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

清明节有哪三个风俗3

清明节来历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朝。相传周朝的天文学家曾用“土圭”测日影法,确定了二十四节气,清明也就是其中之一。后来,晋文公重耳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推,将清明前的第三天定为寒食节。由于清明与寒食节相隔很近,所以清明逐渐融入了寒食祭祖的习俗,而后逐渐发展成今天的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怀庆民俗民间信仰之扫墓祭祖」

清明节祭祖有什么讲究

1、扫墓时间

最佳的拜山时间为寅时,也就是5-7点。不过由于墓地大多离居住地较远,甚至不在日常生活工作的城市,通常都不会这么早,不过最好是在下午三点前完成扫墓拜祭。

2、扫墓之前需禁食

扫墓之前最好禁食:当你动身开始扫墓,就最好不吃食物或食素了,以表示对先人的礼貌和尊重。这一条,很重要,但是对一些朋友来说可能需要委屈自己一下了。

3、孕妇避免扫墓

孕妇最好避免清明的扫墓活动,这不仅仅是阴气重的影响。从别的方面来说,清明时节是非常拥挤的,为了胎儿的安全,并不建议孕妇去参加,再者扫墓的气象和周边的环境均不利孕妇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类活动。

4、刚动手术的人不合适

体弱是主要因素。民间传说,刚动手术的人要是去了坟场,那是很容易被拉走的。手术伤元气,元气弱的时候,邪气也就特别容易入侵,为了自身健康和家庭和美着想,刚动手术的人还是不要去扫墓的好。

5、三岁以下的小孩不合适

从科学角度上来讲,3岁以内的孩子容易因为扫墓现场的各种条件限制不好携带,外出到一个相对污染比较厉害的地方也容易让孩子生病,也就是不建议带去了,哺乳期的妈妈就更别带自己婴幼儿去了。

扩展资料

清明节除了祭祖还有什么习俗:

1、踏青

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2、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

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

3、牵钩

“牵钩”是古称,其实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

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两头分为许多小绳,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鼓乐齐鸣,双方助威呐喊,热闹非凡。

4、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5、植树

清明节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参考资料:人民网--清明祭拜祖先需注意事项 这3类人不适合去扫墓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qinggang/32298.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早蛋糕一定要水浴法吗「细腻古早味蛋糕全靠水浴法」 下一篇:蛋糕模具脱模方法「掌握这些蛋糕脱模技巧助你轻松取出完整的蛋糕再也不怕粘锅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