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可和接纳是孩子安全感的保证,强化孩子的自我认同感
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如何让孩子们快乐成长,
而不是让孩子成为考试的机器,
需要全社会为之努力。
放下孩子的学习成绩,
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需要全社会为之努力。(资料图片)
休学一年她带孩子四处旅游
“望女成凤心切,恨不得倾其所有,但事与愿违,女儿厌学,将自己关在房间里,直至休学。想起那段日子,我和孩子爸爸心里焦虑极了。直到看见孩子眼神里不再闪烁
心理健康
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如何让孩子们快乐成长,
而不是让孩子成为考试的机器,
需要全社会为之努力。
放下孩子的学习成绩,
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需要全社会为之努力。(资料图片)
休学一年她带孩子四处旅游
“望女成凤心切,恨不得倾其所有,但事与愿违,女儿厌学,将自己关在房间里,直至休学。想起那段日子,我和孩子爸爸心里焦虑极了。直到看见孩子眼神里不再闪烁光芒时,我才恍然大悟,自己错了……”说起曾经的经历,吴梦(化名)声音哽咽了。
吴梦说,自己的女儿在高一结束后休学了一年。“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看着别的孩子开始学画画、舞蹈、围棋、国学……我也毫不犹豫地给孩子报了这些课,此外还报了外教口语,因为有专家说那个年龄段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吴梦说,到了小学二年级,因为老公喜欢听大提琴,女儿就开始学习大提琴。刚开始孩子还算积极配合,上40分钟课,然后每天回家练习1个小时琴。后来孩子坐不住了,为此,自己也没少批评和惩罚孩子。
后来为了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也为了升初中时加分,吴梦又给孩子报了奥数班。“那时,虽然孩子也会发脾气,也会不愿意学习,但最后还是妥协了。”那时,在吴梦眼里女儿很优秀。就这样,在一路的课外班的“助力”和吴梦的严格要求下,女儿很争气,考上了理想的初中和高中。可没想到,女儿上了高中后,一切都改变了。“不知是不是在孩子小学和初中阶段,我们‘扶’得太多了,到了高中她反而跟不上了。”吴梦说道。
“起初,我单纯认为是孩子不争气,总是指责她。”渐渐地,女儿变得不爱说话了,有时被唠叨烦了,便会摔东西、锁房门。看着成绩一落千丈的女儿天天回家后把自己关进房间,听老师说孩子上课也会经常发呆,下课沉默不语,有时孩子还会突然将试卷撕碎,吴梦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她带着孩子找到了心理医生,心理医生给出的意见是,最好先休学,远离现在的学习环境,让孩子释放压力。就这样,在和爱人、学校老师商量之后,吴梦决定让女儿暂时休学。
“在女儿休学的一年时间里,我带她出去旅游,和她像朋友一样聊天。”吴梦说,为了真正明白孩子,她看了很多关于青少年心理的书籍,经常会和心理医生沟通。慢慢地,女儿脸上的笑容多了,说话也多了,甚至会主动和吴梦说起自己的不愉快。就这样,休学一年后,女儿主动要求回到了学校。吴梦也改变了原来只盯着孩子成绩的习惯,开始关注她的快乐,试着和女儿交朋友。最终,吴梦的女儿考取了一所不错的大学。
“当家长紧盯孩子的学习,满口都是叨唠、批评和指责,孩子对学习也就没有了兴趣和好奇,自然也就没了对学习的渴望!”吴梦说,自己终于明白了,作为家长要允许孩子平凡,要接纳那个并不优秀的孩子。
多陪伴让孩子得到认同感、安全感
“一味追求成绩的家长,在当今社会似乎是普遍存在的,他们的过度焦虑,导致自己的孩子匮乏爱、匮乏自尊,感觉自己只能学习好,否则没活路,终日活在担心成绩下滑的危机中。久而久之,青春期抑郁便成了这一类孩子的共同问题。”教育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动力学取向心理咨询师司雅梅说道。
司雅梅说,而另一类家长在表现上是无欲无求的,他们对待自己的孩子全然给予满足与快乐,却不愿意让他们经历一些困难,从而导致他们的抗挫能力极弱。“如此一来,碰到一点挫折,这些被过度‘保护’孩子的应对方式只有哭泣。”司雅梅说,这种被家长这样宠着的孩子,不愿意自己去面对困难,所以这类孩子被社会视为“玻璃心”般的脆弱。
“其实上面说的两类家长都存在各自的问题,那么,面对这两类情况该如何解决呢?”司雅梅说,两类家长都要调整过犹不及的教育偏差。既不要一直用孩子成绩来填补自己曾经的心理不足,又要让孩子有正确的目标、有实施努力的行动。在司雅梅看来,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成绩不是第一位的,学习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而好的学习态度是要从小培养的,这样孩子们才能自己去参与社会竞争,只要能够健康参与竞争,他们就会有生存空间。“这无关乎成绩,却关乎孩子的一生。”
作为家长,内心一定要有这样的准备:天才毕竟是少数,自己的孩子或许很平凡。“千万不要拔苗助长,要让孩子在有目标的情况下正常发展。”司雅梅说,平时要多陪陪孩子,多交流、多沟通,要让孩子得到认同感。
“孩子的想法是多变的,也许他们上幼儿园的时候想当清洁工,到了小学就会想当一名翻译。”司雅梅说,无论孩子的理想是什么,无论孩子的想法在你看来是多么幼稚,也要适当给予认同。家长应提升自己 与孩子共同成长
“我们都希望孩子成长成才,重视教育也是正确的,但任何事情都有度,超出了正常的限度则适得其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石家庄市政协委员秦丽君说,如果好成绩是以牺牲孩子应有的童年欢乐为代价,甚至造成他们心理健康问题,那真的就得不偿失了。或许很多家长单纯地认为,孩子的健康只包含了身体健康。“其实,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过‘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秦丽君说。看到这里,那些只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的家长需要反思:自己是在培育健康的孩子吗?
秦丽君说,相信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身心健康地成长,却又觉得被一种无形的力量裹挟着,不得不像上满发条的“陀螺”不停旋转。那么,根源在何处呢?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她给出的建议是:首先,政策和评价标准的导向性是起决定作用的,如何找到一种相对最好的指挥棒并减少弊端已刻不容缓。其次,在政策尚未改变的当下,学校和家长都应认识到,孩子健康成长、充满求知欲、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幸福人生和真正成才最重要的,只有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孩子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才是符合教育和成长规律的。同时对于愈演愈烈的课外班,要从根源和体制上消除其“疯长的土壤”而回归正常。如何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而不是成为考试的机器,必须全社会都为之努力。
此外,家长应该少些攀比,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孩子做比较。“和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以及进步做比较,这样家长的焦虑会减少,孩子自然也会心安。”秦丽君说,家长在要求孩子的同时,还应该不断提升自己,与孩子共同成长。
网友“悠悠青草”:小时候认为学习、考试最重要。现在做了父母,看到孩子每天背着书包上学的背影,看着孩子考试失利后伤心的样子,我真的很心疼。也许孩子的心理健康,真的远比一张满分成绩单更重要。
网友“灯芯绒”:我觉得现在中小学生们的压力真的很大,从幼儿园开始就是各种课外班,家长各种暗中攀比。孩子们没有自由的课余时间,没有周末、节假日。家长们只会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很少会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网友“俩个宝贝的妈妈”: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我家大宝在上四年级,她经常会说:“我考好了,妈妈的脸就会晴空万里。我要是考差了,妈妈的脸就立马晴转多云。”听了女儿的话,我心里很难受。
文/燕赵晚报融媒体记者 赵晓华
来源: 燕赵晚报
父母能做到哪三点,能化解孩子严重的攀比心?
在日常生活当中,孩子们常常会因为一些事情而争强好胜:
(1) 在考试成绩上面,当自己成绩不如别人的时候,会奋起直追。
(2) 当自己画的画不如别人的时候,会非常的不服气。
每当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家长们一般都不会前去制止,认为孩子争强好胜恰好是一件好事,往往可以让孩子在这一过程变得逐渐优秀起来。
但是,家长们却忽略一点,孩子的争强好胜过于严重时,就会形成非常严重的攀比心理,形成孔雀心态。
孔雀心态是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所形成的一种任何事情都要去争强好胜,比较自负自大的一种虚荣心态,这种心态就如一群孔雀在炫耀自己的开屏一样,是一种比较争奇斗艳的景象,但是孔雀开屏虽美却有一种炫耀和攀比的程度在里面。
孩子是如何形成孔雀心态的
孩子的孔雀心态并不是自发而形成的,而是受到了家长的影响所导致的。
1. 对家长的孔雀心态进行模仿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孩子主要是通过对榜样人物所产生的示范性行为进行观察,所产生的替代性经验在观察和学习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她认为模仿是孩子的认知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最重要的证明。
所以说,孩子出现孔雀心态的情况时,是和家长自己存在的孔雀心态具有一定的关系。
这些家长在一些行为方面也比较喜欢攀比:
(1) 家长会和身边的朋友来比较,谁的衣服买的比较昂贵,更具有档次。
(2) 家长会在聚会的时候和朋友比较看谁混的比较好。
受到家长的影响,孩子也会在模仿家长当中,与同龄人之间进行相应的比较。
(1) 他们会和身边的小伙伴们,比较谁的玩具买的比较昂贵或者比较好玩。
(2) 他们会与身边的同学们比较:谁更容易受到老师的青睐,被表扬的次数更多。
孩子的这种行为,就是在模仿家长的时候所形成的,最后逐渐养成虚荣心和攀比心的孔雀心态。
2. 家长对于孩子的过分宠溺
现在因为家里多是独生子女的情况,所以家长会把唯一孩子当成心中的宝贝,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都会对孩子过分的进行宠溺,家长一般对于孩子的要求也都会想方设法的前去满足。
七岁的芳芳就是如此,因为家里面就这么一个千金,所以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外公外婆都对芳芳非常的宠溺,会满足芳芳的要求,并且不管芳芳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喜欢去对芳芳进行相应的夸奖与表扬。
(1) 芳芳在公园里面和小伙伴们一起滑旱冰时,奶奶会夸奖芳芳:芳芳滑旱冰滑的姿势真好看,比其他小朋友都要好。
(2) 芳芳在楼下和小朋友们追跑嬉戏时,外公会夸芳芳:芳芳跑得真快,一定是第一名。
在家长的宠溺与夸耀下,芳芳就认为自己应当是最好的,应该是第一名,当其他人在与自己发生争抢的情况时,都是不能够被接受的。
所以,这样的孩子会形成孔雀心态认为自己才应该是每件事之中的焦点,凡是有超过他的人出现,他的心里都会产生相应的不满。
孩子孔雀心态容易引发的后果
1. 会导致孩子出现自卑
具有孔雀心态的孩子往往会更加重视自我,在看待问题的时候,会缺乏有效的依据,总是觉得对方比自己强就心理不好受。他们会认为自己才应该是最强的。
因此,这类孩子会把自己的目标定的非常的高,做什么事情都要去争其中的第一名:
(1) 在期末考试中的成绩要取得第一名,别人谁超过自己都不行。
(2) 在运动会的长跑比赛中,要率先滑过终点,不给别人能够获胜的机会。
但是,第一名却往往只存在一个,不可能在各个方面孔雀心态的孩子都能够取得第一名。他们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自卑感。
而这种自卑感会导致他们逐渐的走向自我封闭,不愿意与强者来往,从而变得性格逐渐孤僻起来。
2. 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武志红曾经说过:探索世界的接触,是要在内心当中存在有一个安全基地。不然的话,孩子就非常容易将自己的注意力置于构建相应的安全感上面。
而孩子一旦形成这种孔雀心态就会让他们打掉自己原有的安全基地,从而变得缺乏这样的安全感。他们再和别人的比较中失败之后,就会通常陷入到一种不自信的恐惧当中,会让他们潜意识的这样认为:
(1)我为什么就不能取得这次跳绳比赛的第一名,难道我真的就不如他吗?
(2)为什么我竞选班干部没有竞选过小明,难道我在班里没有威望吗?
他们就会不断地去怀疑自己,只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那一面,从而变得逐渐慌乱缺乏安全感。
家长应该如何化解孩子出现的孔雀心态
1. 教会孩子学会自我肯定
具有孔雀心态的孩子通常很在意别人的评价,而在意别人评价的孩子往往对于自身没有确切的肯定。
(1) 在别人夸耀他们是最棒的时,他们就会认为自己和别人相比应当是最棒的。
(2) 当别人受到表扬,而自己却没有受到时,他们内心里面就会产生一种不服气的感觉。
所以,我们家长为了不让孩子继续充当别人的傀儡,就应该减少一些刻意的过分鼓励,让孩子对于自身能够做到自我肯定。
2. 家长需以身作则
前面我们说了,孩子会对家长的孔雀心态进行着相应的模仿,一般具有孔雀心态的孩子都是从父母身上所学到的。
因此,我们家长需要去以身作则,改掉哪些喜欢攀比和争强好胜的行为,以平常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当中的胜负,用努力奋进的精神去鼓舞孩子,这样孩子才能够彻底改掉这一心态。
3. 帮助孩子取长补短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习对方身上的优点,正确面对自己的缺点,做到取长补短。
(1) 我们在平常可以告诉孩子,哪位孩子身上具有什么优点,让孩子能够去学习。
(2) 指出孩子身上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期望他能够及时改正。
孩子开始爱攀比,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摆脱攀比心理呢?
现在大多数家庭生活条件和物质条件都不错,并且家长挣了钱之后,也是特别希望去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需求的。但是孩子在接触了更多的人和朋友之后,就会逐渐养成爱攀比的心态,喜欢和别人竞争,攀比漂亮的鞋子,漂亮的衣服和高档的文具。虽然有适当的竞争意识是好事,但是如果孩子养成了攀比的心理,家长就要帮助孩子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攀比心理。
一、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摆脱攀比心理1、营造一个不攀比的环境。大多数孩子在攀比都是由于孩子所处的环境导致的,如果孩子身边的朋友总是跟孩子比,吃比喝比穿,孩子也会逐渐的被感染。所以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远离那些爱攀比的不良习气。
2、和孩子进行沟通。当孩子有攀比心理的时候,家长要积极的和孩子进行沟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让孩子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是需要靠自己的双手奋斗而来的,而不是拿着家长的钱一味的挥霍。虽然在这段时间孩子可能会听不进去,但是该说的道理,家长还是一定要跟孩子讲通的,帮助孩子一步步的摆脱掉攀比心理。
3、让孩子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孩子一味的追求物质享受大多数都是因为自己的精神需求没有达到,所以家长平时也要给孩子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能够充分的感受到家庭的爱意。多让孩子去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让孩子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而不是眼界狭窄的只停留在攀比吃喝和穿搭上。
二、结语孩子有攀比心理的时候,家长要多去给孩子进行引导,多选择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让孩子去做,让孩子掌握一项特长,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不要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和身边的小伙伴攀比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