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宝宝爱告状,13岁的孩子爱告状该怎么引导
"妈妈,老师今天冤枉我了。"
"妈~今天楼下保安叔叔凶我了!"
……
你是否也常常听到这些话呢?偶尔一两次的小报告,我们会觉得挺有趣的。但如果天天在耳边告状,那父母难免会承受不住了。对此,李玫瑾教授在访谈中提到过以下三点,我觉得可以帮助各位家长解惑。她认为,还是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分析原因才能对症提供帮助。
告状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碧玉是班里的干部,平时眼里"容不得沙子"。也正是因为她是班
"妈妈,今天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又打我了!。"
"妈妈,老师今天冤枉我了。"
"妈~今天楼下保安叔叔凶我了!"
……
你是否也常常听到这些话呢?偶尔一两次的小报告,我们会觉得挺有趣的。但如果天天在耳边告状,那父母难免会承受不住了。对此,李玫瑾教授在访谈中提到过以下三点,我觉得可以帮助各位家长解惑。她认为,还是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分析原因才能对症提供帮助。
告状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碧玉是班里的干部,平时眼里"容不得沙子"。也正是因为她是班干部,所以她对于班规比较敏感,一旦发现有学生没有遵守纪律,她就会跑去打小报告,一天光是告状,就能跑好几趟办公室。班上的同学,都不太喜欢她,这也让她非常的苦恼。
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心理研究,他发现3-6岁的孩子,正处于他律道德阶段,也称为"道德实在论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会看到他们已经有一些"是非观"。他们把自己的父母、老师当作是权威的象征,一旦有人做了他认为不对的事情,他就认为自己有义务去"揭发"和报告。
孩子爱告状的几大原因
孩子爱告状的动机,可能有很多种,我们只有分析出背后的原因,才能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宣泄情绪
当孩子受了委屈,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排解。于是就会寻求他们最信任的父母,来帮助他们。此时他们是为了宣泄情绪,希望得到父母的安慰。
那么在我们耐心听完,全面了解事情经过后,再给予回应。如果真的是孩子受了委屈,家长可以进行安慰;若只是误会,也要教孩子试着客观看待。
●寻求帮助
我们生活中存在各式各样的规则,大部分的人会遵守规则,但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会去打破规则。孩子面对这样的情况时,内心的"正义感"就会爆发,他们不允许有人去打破规则,所以选择了告状,同时也是寻求帮助,希望能有办法能解决这种情况。
●只看到别人的缺点(搬弄是非)
人有很多面,无法从单一角度就来评判他人。在一部分孩子告状的内容里,我们会发现他们总爱盯着别人的缺点,比如他不听父母的话,他总是不写作业。
光顾着他人的所作所为,就显得有些"多管闲事"和"小题大做"了。父母应当让孩子站在新的视角看问题,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反思自己的缺点。而不是揪着人家的缺点,来凸显自己的优点。眼里只有对方缺点的人,也无法交到好朋友,对孩子的人际关系也会有影响。
最后一种告状,是父母需要抵制的,如果我们允许孩子天天告状,反而会助长他们搬弄是非的坏习惯。至于前面两种,我们可以适当的倾听几次,但关键还是要让他们学会"自我消化"。
父母应如何改善孩子的这种行为?
首先,父母的态度是很重要的。有一些家长,认为告状并不是什么大事,无非就是小朋友间闹矛盾了,互相找父母诉苦。然而我们如果不去正视他们的这一行为,到后面还会影响亲子间的关系。与此同时,我们的回应和表现,会影响到他们的是非观,所以我们不能敷衍了事。
其次,尽量不要直接干预,着重在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的爱有很多层次,其中一层就包含了"放手"。适时的放手,是为了让孩子更好、更快的成长。
老鹰在喂食刚出生的雏鹰时,它只是将食物放置在嘴巴附近,而非直接塞到雏鹰嘴里。连动物都知道,不能"一手包办",要给予孩子成长的机会和空间。
我们在育儿的过程中,也应如此。我们可以给出思路、方向,但不要直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否则他们以后碰到类似的事件,也会下意识的寻求父母的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却没有半点提升。
最后,妥善处理问题后,应进行鼓励和赞赏。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依靠一件件小事的经验所积累的。我们也会发现他们解决事情的方案,会一次比一次成熟。对此,我们也应当给予鼓励和赞赏,这是对他们能力的一种认可。
枕边育儿寄语: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意思是说,我们在育儿的过程中,也是在检视自己。当我们发现孩子的不足时,第一件事应该反思自己,而不是直接去责怪孩子。《小王子》书中说过:"每一位大人也曾是孩子。"我们也都是从小孩时期过来的,为何不多点耐心和包容,陪伴他们一起成长呢?你们家的孩子平时会告状吗?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加入圈子,和我一起聊聊教育孩子的那些事吧!
往期回顾:
《小欢喜》:放下期待,给孩子自由,"鼓励式教育"让娃未来更可期
“丧偶式教育”VS“诈尸式教育”,让宝妈很受伤,孩子更难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