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情感人生 > 正文

澳科学家制作无核的人造原子电子越多量子计算越稳定

我们熟悉的化学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核外电子数排列,氢有1个电子,氦有2个,锂有3个……随着电子越来越多,它们会组成不同级别的轨道,称为“壳层”。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安德鲁•德祖拉克(Andrew Dzurak)团队自2013年起就在硅材料中制造没有原子核的“人造原子”,电子们在一个平面上围绕圆心旋转。他们发现,随着电子数的增加,这些人造原子的电子也会组成不同级别的壳层,表现出特定的规律。
该团队2月11日发表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我们熟悉的化学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核外电子数排列,氢有1个电子,氦有2个,锂有3个……随着电子越来越多,它们会组成不同级别的轨道,称为“壳层”。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安德鲁•德祖拉克(Andrew Dzurak)团队自2013年起就在硅材料中制造没有原子核的“人造原子”,电子们在一个平面上围绕圆心旋转。他们发现,随着电子数的增加,这些人造原子的电子也会组成不同级别的壳层,表现出特定的规律。

该团队2月11日发表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论文称,人造原子的电子数越多,就能成为越稳定的“量子比特”,这意味着,它们有潜力用于量子计算机。

“这很重要,基于一个电子的量子比特非常脆弱。” 德祖拉克说道。

(小标题)人造原子

把电子人工组装成原子的想法并不新鲜,相关理论最早在1930年代就提出了,随后在1990年得到实验证明。

这类人造原子还有个更时髦的名字,叫做“量子点”。我们可以理解为,把半导体材料上的电子在三维方向上的运动都限制在很小的尺寸内,形成一个狭窄的电子“监牢”,近似为一个点。可以想象,由于能更精确地控制尺寸,量子点材料就能传输更细致的光谱,因而成为显示器领域的热点概念。

德祖拉克团队运用金属表面的门电极向硅施加电压,从硅中吸引出空余的电子,形成一个直径只有10纳米的量子点空间。

通过缓慢地增加电压,电子一个一个地被吸纳进量子点空间,组成了一个人造原子。

门电极和硅被一道氧化硅材料的绝缘屏障隔断。在自然界的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荷,带负电荷的电子围绕它旋转,形成球形的三维轨道。而在人造原子中,由于正电荷来自于门电极,电子们就会悬浮在绝缘屏障下,围绕中心旋转,形成了一个圆盘平面。

(小标题)量子比特

该研究团队最感兴趣的是最外壳层上只有一个电子的人造原子,相当于自然界中的氢、锂、钾等元素。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在量子点中制造出“人造氢原子”、“人造锂原子”、“人造钠原子”时,最外壳层上的孤电子就能拿来做量子比特。

经典计算机用晶体管存储一“位”信息,晶体管的开关状态分别表示0和1,而在量子计算机上,得益于叠加态,一个量子比特上能同时存储0和1。

这种叠加的0和1可以用电子的自旋方向来编码,就像一块磁铁指向南极或北极。

德祖拉克解释道,不管在自然原子还是人造原子中,如果电子填满了每一壳层,那整个原子的总自旋就会被相互抵消掉。但如果最外层有个孤电子,人们就可以控制它的自旋,实现量子计算。

2015年,德祖拉克团队在世界上首次用基于硅材料的两个量子比特,制作了一个可以计算的量子逻辑门。

不过,大规模的量子计算机比这复杂得多。下一步,该团队计划研究这些人造原子之间的化学键怎么组成“人造分子”,没准能实现多量子比特计算的逻辑门。

澳科学家制作无核的人造原子电子越多量子计算越稳定

重磅!成功将“人造原子”量子位,稳定的用在量子计算机上

来自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分校的量子工程师在硅芯片中制造了人造原子,为量子计算机提供了更好的稳定性。在表在《自然通讯》期刊上研究中,新南威尔士大学的量子计算研究人员,描述了他们是如何在硅“量子点”中创建人造原子。“量子点”是量子电路中的一个微小空间,在这里电子被用作量子信息的基本单位量子比特,科学家教授安德鲁·祖拉克解释说:
与真正的原子不同,人造原子没有原子核,但人造原子仍然有电子壳绕着设备的中心旋转,而不是围绕原子核旋转。用电子创造人造原子的想法并不新鲜,事实上,最早是在20世纪30年代从理论上提出的,然后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了实验演示(尽管不是在硅中)。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国家制造设施的主任、ARC桂冠获得者安德鲁·祖拉克说:我们早在2013年就用硅制作了初步版本。
但最新研究真正让我们兴奋的是,拥有更多电子的人造原子比之前想象的要强大得多。这意味着人造原子可以可靠地用于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仅仅基于一个电子的量子比特可能非常不可靠。研究团队将创造的不同类型人造原子,比作一种量子比特的周期表,因为考虑到这项开创性工作开展时的2019年是国际周期表年,这样做很合适。如果你回想起高中科学课,你可能还记得墙上挂着一张图表。
上面按照元素有多少个电子的顺序列出了所有已知元素,从一个电子的氢开始,两个电子的氦,三个电子的锂,依此类推。你甚至可能还记得,随着每个原子变得更重,电子越来越多,它们就会组织成不同水平的轨道,即所谓的‘壳层’。事实证明,当在量子电路中创造人造原子时,也有组织良好且可预测的电子壳层,就像元素周期表中的天然原子一样。

新南威尔士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Dzurak教授和团队在硅中配置了一个量子设备,以测试人造原子中电子的稳定性。通过金属表面的“栅”电极向硅施加电压,以吸引硅中的多余电子形成量子点,这是一个直径只有10纳米左右的无限小空间。领导这一结果理论分析的萨莱瓦博士说:当慢慢增加电压时,会一个接一个地吸收新的电子,在量子点中形成一个人造原子。
在一个真实的原子中,在中间有一个正电荷,也就是原子核,然后带负电荷的电子在三维轨道上围绕着它。在人造原子中,正电荷来自栅电极,而不是正核,栅极被氧化硅的绝缘势垒与硅隔开,然后电子悬浮在它下面,每个电子都围绕量子点的中心运行。但它们不是形成一个球体,而是扁平地排列在一个圆盘中。研究人员对当一个额外的电子,开始填充一个新的外壳时会发生什么很感兴趣。
在元素周期表中,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包括氢和金属锂、钠和钾。当在量子点中创造出氢、锂和钠的等价物时,基本上能够将外壳上的那个孤立电子用作量子比特。到目前为止,硅器件在原子层面的缺陷,已经扰乱了量子位的行为方式,导致了不可靠的操作和错误。但看起来,内层中的额外电子,就像量子点不完美表面上的‘引爆剂’,使事情变得平滑,并给外层的电子带来了稳定性。实现电子的稳定和控制是硅基量子计算机成为现实的关键一步。

在经典计算机使用由0或1表示“比特”信息的情况下,量子计算机中的量子比特,可以同时存储0和1的值。这使的量子计算机能够并行进行计算,而不是像传统计算机那样一个接一个地进行计算。然后,量子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会随着可用量子比特的数量呈指数增长。研究用电子的自旋来编码量子位的值。自旋是一种量子力学性质,电子行为就像一块微小的磁铁,根据它旋转北极的方式,它可以指向上或下,对应于1或0。
当一个天然原子或人造原子中的电子,形成一个完整的壳层时,它们的两极会以相反方向排列,因此系统的总自旋为零,这使得它们作为量子比特毫无用处。但当再增加一个电子来开始一个新的壳层时,这个额外的电子就有了一个自旋,现在就可以再次将其用作量子比特。新的研究表明,可以控制这些人造原子外壳中电子的自旋,从而给带来可靠和稳定的量子比特。

这真的很重要,因为这意味着现在可以使用不那么稳定的量子比特了。一个电子是非常不稳定的东西,然而,一个有5个电子或13个电子的人造原子要稳定得多。2015年,该研究团队是世界上第一个展示硅设备中两个量子比特之间的量子逻辑团队。并发表了基于CMOS技术的全尺寸量子计算机芯片架构设计,这是制造所有现代计算机芯片所使用的相同技术。
通过使用硅CMOS技术,可以大大缩短量子计算机的开发时间,这些量子计算机需要数百万个量子比特来解决具有全球意义的问题,比如设计新的药物,或者设计新的化学催化剂来降低能源消耗。作为这一最新突破的延续,该小组将 探索 如何将化学键规则应用于这些新的人造原子,以创造“人造分子”。这些将被用来创建实现大规模硅量子计算机,所需改进的多量子位逻辑门。

澳科学家制作无核的人造原子电子越多量子计算越稳定

为什么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越稳定,求理论解析

并不是最外层电子越多越稳定,而是看原子是否达到全满的最外层稳定状态或者半满的状态,应为全满或者半满,原子都处于一个能量非常低的状态,现代理论认为能量越低原子就越稳定,所以稀有气体元素很稳定,第四主族的元素最外层四个电子半满也比较稳定、、、扩展一点,原子外面存在能层,运动在不同能层的电子能量是不同的,一般有四个能层(s/p/d/f,可以再元素周期表上看见这些东西),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第一层不能超过一个能层,第二层不能超过两个能层,第三层不能超过三个能层,第四层不能超过四个能层,而最外层不能超过两个能层,次外层不能超过三层,,,倒数第三层不能有超过四个能层,依照这个规律就可以了,目前研究的原子最多不会超过七层电子,所以不会超越上面所说的例子、、、如果你想知道的详细的话,还需要系统的学习原子电子能层电负性杂化等详细的只是。我这只言片语根本就说不清楚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qinggang/36117.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建设工程信息化已经是大趋势了吗,建筑信息化未来的趋势 下一篇:微电子封装与组装,电子元件封装图大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