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情感人生 > 正文

13岁的女儿骂自己的妈妈非常的难听,我该怎么办?,叛逆期的孩子不叫我妈妈

前两天,表姐深夜发了一条消息:女儿和我冷战了八天了,连一声妈妈都不愿意喊,我该怎么做?
大概半个月前,她怀疑13岁的女儿早恋了,因为她发现女儿多了一管新口红。
当天晚上,她就审问女儿,女儿一口咬定说自己没早恋。
表姐不信,就趁女儿出门,拿了日记本,准备寻找蛛丝马迹……
很不巧,女儿突然回家撞见,当场质问表姐为什么翻她日记。
表姐说:“我是你妈,看你日记怎么了?”
“你说你没早恋,那你把日记给我看,看了就知道了。”
女儿护着日记本一边解释

前两天,表姐深夜发了一条消息:女儿和我冷战了八天了,连一声妈妈都不愿意喊,我该怎么做?

大概半个月前,她怀疑13岁的女儿早恋了,因为她发现女儿多了一管新口红。

当天晚上,她就审问女儿,女儿一口咬定说自己没早恋。

表姐不信,就趁女儿出门,拿了日记本,准备寻找蛛丝马迹……

很不巧,女儿突然回家撞见,当场质问表姐为什么翻她日记。

表姐说:“我是你妈,看你日记怎么了?”

“你说你没早恋,那你把日记给我看,看了就知道了。”

女儿护着日记本一边解释一边哭,表姐直接伸手去抢,结果日记本撕成了两半。

女儿怒不可遏:“我都说了没有早恋,为什么你从来不肯相信我?你就是个强盗。”

表姐听完,气得直接扇了女儿一巴掌。

女儿红了眼,恶狠狠地质问:为什么你永远都不相信我?

说完把日记本一页一页地撕掉砸向了表姐。

那天过后,女儿一回家就将自己关在房间,一句话不说,也没再喊过她妈妈。

表姐不知道,对于一个青春期的孩子,给与信任大过天。

青春期孩子,内心格外敏感,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敏锐的觉察,作出解读。

在他们的解读里:信任,就是爱和安全感;而不信任,就是伤害。

就如乔伊斯·布拉泽斯说:爱的最好证明,就是信任。

父母的“不信任”,是孩子“灾难”

狄更斯曾说:永远不要打破四样东西——信任、关系、诺言和心。

它们一旦被打破,不会发出任何声音却会异常痛苦。

当打破“信任”的人是自己父母的时候,内心的痛苦,更是会成倍增加。

知乎上有一个女孩说,从七八岁开始,妈妈每周都会翻看她的书包和钱包。

出去玩,妈妈也会问她是男是女、去哪里玩、几点回来,如果不放心还会打电话给朋友确认。

有一次,和两个同学约好一起去看电影,妈妈竟一路跟她到了电影院。

后来被她发现了,妈就轻飘飘的说了一句:我就想看看你对我撒谎没有。

她说:“那一刻,我感觉非常地无力。但是我没有反抗,因为反抗可能会引起妈妈越来越严厉的看管。”

她说:我知道我妈爱我,可是,我恨她,有时候恨不得她死了最好。

要维系一段高质量的亲子关系,首先就是要信任孩子。

可惜,很多父母却一步一步地走向了信任的背面——怀疑。

曾有调查显示:95%的孩子,觉得父母不信任自己。

有些父母,经常把孩子推向对立的一面,即便没做错事,也总是怀疑孩子。

看到孩子信息不断,就怀疑他早恋;

房间门一关,就认定孩子又母在玩游戏;

回家时间晚一点,就是不好好学习,又去鬼混了…

这些行为,表面上是在担心孩子,实际上是在怀着“恶意”的揣测和质疑,一点一点挫伤孩子的自尊。

它就犹如孩子的一场“灾难”,让孩子无法逃避。

不被信任的孩子,都在“隔离”自己

在纪录片《守护解放西2》里有这样一个女孩。

她和朋友偷遛出去喝酒,两个月都没有回家。

后来父母通过警察找到了女孩,才知道,女孩不想见父母所以躲在了朋友家。

女孩说:妈妈白天不让出门,qq、微信都设置了账号关联,全方位监控着。

说起这些时,女孩的表情很痛苦。

妈妈却这样说:“我就是害怕你做坏事,为什么你不理解我,还要远离我?

心理学上说,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来建立他的真实感受。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内心的“空间感”和“认同感”会特别明显,总会觉得“我已经长大了”,迫切地想要独立。

父母的怀疑,在孩子看来,带着浓浓的“否定”意味,打破了孩子的“自我”。

于是孩子就在寻找自我和反抗父母之间挣扎,亲子关系就会像“猫捉老鼠”一样,你追我赶。

孩子:你不信任我,我越不想告诉你。

父母:你越不告诉我,我越要知道,越要紧盯着你!

就这样,“不信任”的连锁反应,就此启动。

有一个男孩只是在爸妈面前提到一个明星,就被父母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说他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后来,在家里他什么话都不告诉父母。

可是父母看看他每次回家都不说话,就抱怨他什么都藏在心里。

男孩说:“那一刻,我真想用毛巾堵住他们的嘴。”

一个不被信任的孩子,就像是被“爱暴力”中伤,在父母眼皮底下苦苦挣扎。

因为“咽不下”这份苦,苦就会永远囤积在心里。

被信任的孩子,眼里才有光

人类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被相信。

你相信了孩子,孩子就有了希望!

如育儿教育专家黄静洁说:

父母对孩子信任度的大小,决定了孩子能力的大小,相信孩子的内在力量,他们会自我修正完善,最后变得强大优秀。

信任,是一种向上的潜力,能给孩子传递爱,也带给他正能量。

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营养”。

1)信任孩子,从不冤枉开始

《家有儿女》中有一幕:刘星的历史考了全班第一,妈妈却质疑他作弊。

可是爸爸夏东海没有责备他,而是想先听刘星的解释。

原来,刘星因为迷上三国游戏,恰好试卷上都是三国历史的题目,所以他考了第一名。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不差,父母没必要因为自己的偏见而去质疑孩子。

好的父母,都是先做倾听者。

孩子发生事情,多问一句“为什么”,在语言上用“我相信你”鼓励孩子说出真相。

不仅保护孩子的自尊,也让孩子有了更大的底气为自己“证名”。

2)不剥夺孩子做事的能力

樊登老师说过,从孩子上小学以后,每次写课后作业时他从不参与。

他会这样告诉孩子:

这是你自己的事,我相信你能自律,能掌握好自己的学习时间,等你完成了作业,其他时间就自己安排。

父母没必要“绑”住孩子,而是要相信孩子的分寸感。

父母的信任会让孩子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父母只需要做好两点:不干涉孩子的生活;不要让孩子在父母的影子下生活。

相信孩子能做好一件事,这份信任就会赋予孩子力量,让他自信和独立。

03)尊重孩子的秘密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金伯利·消内特认为:

孩子青少年时期对隐私的注重权,超过一生中的任何一个时期,包括成年期。如果你觉得隐私对自己很重要,那它对孩子就很重要。

信任和尊重是开启孩子内心密码的钥匙。

动画片《小猪佩奇》中有一幕:

猪妈妈送给佩奇一个盒子,佩奇问妈妈:“我应该放什么进去?”

妈妈说:“你决定放什么,这是你的秘密盒子,不要告诉我。”

妈妈在佩奇面前守好自己的边界感,让佩奇对妈妈的信任感满满。

如果父母能够保护好孩子的秘密,就能保护彼此的关系,会让孩子更愿意对父母敞开心扉。

给孩子的心理边界,就是让自己在孩子心里加分。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要维系一段高质量的亲子关系,父母就该无条件的信任孩子。

千万不要走向信任的背面,让怀疑阻挡孩子的步伐。

相信、看见和感受就融合成爱,就能滋养孩子。

相信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能看见他的潜力;

给予孩子全方位的尊重和空间,你就会发现孩子不仅爱自己,更爱父母;

信任是光,会让孩子一生都活得幸福。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qinggang/3750.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孩子动作粗鲁不知轻重,孩子的小动作怎么纠正 下一篇:轰动全球的一首短诗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全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