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喜欢跟家长唱反调,孩子老爱唱反调怎么引导
相信有很多父母尤其是宝妈们遇到这种情况,免不了会产生这种困惑:我三番五次地对孩子反复强调的事情,可孩子为什么就不听?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其实,这种事还真不能都全怪在孩子头上,孩子产生这种举动,实则是和心理学中的“超限效应”有很大关系。01 什么是“超限效应”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是指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孩子和父母唱反调的现象。最为典型的现象就是,父母在边上对孩子唠叨着要孩子做某件事的时候,可孩子却依然我行我素,该干嘛还是干嘛,对父母的唠叨全然就像没听见似的,甚至还唱起反调来。
相信有很多父母尤其是宝妈们遇到这种情况,免不了会产生这种困惑:我三番五次地对孩子反复强调的事情,可孩子为什么就不听?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其实,这种事还真不能都全怪在孩子头上,孩子产生这种举动,实则是和心理学中的“超限效应”有很大关系。
01 什么是“超限效应”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是指一个人在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的情况下,从而引起自身心理的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说到“超限效应”,相信有很多人可能早就对“马克·吐温参加牧师的求捐演讲”的故事耳闻能详了,克·吐温本人就是一个深受“超限效应”影响的作家,故事内容在此就不重复了,我们不妨来看看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写的《杰米扬的汤》,作家在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杰米扬是一个十分好客的人。有一天,一位朋友远道来访,杰米扬非常高兴,亲自下厨做了一道他最拿手的好菜——一大盆鲜美的鱼汤来招待朋友。
杰米扬为朋友盛了满满一大碗汤,热情地递了过去,朋友对鱼汤的味道感到很满意,对杰米扬的厨艺大加赞赏。
于是,杰米扬就给朋友又盛了满满一大碗,等到第二碗下肚,朋友就有点嫌多受不了了。可杰米扬并没有觉察到,仍然一个劲地给朋友添加鱼汤,朋友却无法推脱。那位朋友哪能撑得下去呢,最后终于忍无可忍,拂袖而去。
杰米扬朋友出现的行为其实就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超限效应”。杰米扬第一次盛汤的举动使朋友感到很满意,可杰米扬接下来无视朋友的真实需求而不断地添加鱼汤,让朋友无法接受而产生反感。这种情况和生活中父母对孩子一次次地重复说教、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现象是何其相似!
02 家庭教育中的“超限效应”
在我们的日常家庭教育中,“超限效应”其实是一个常态。
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指指点点、唠唠叨叨,不仅不能起到正向引导的效果,反而会因为“超限效应”而让孩子感到不耐烦,甚至引发他们和父母唱反调的对立情绪,产生“你越是不让我这样,我越是要这样”的逆反心理。
孩子有错,按照常理,父母有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但问题在于,不少父母习惯于就同一个错误要反反复复地说上好几次。
当父母第一次说孩子的时候,孩子因为有错往往会感到内疚;第二次说孩子,孩子开始产生不安的情绪;第三次说孩子,孩子可能焦躁不安;第四次说孩子,孩子开始反感起来……越说下去,孩子的负面情绪就积累得越多,等到孩子不堪重负的时候,孩子就变得逆反起来。这种反差是很多父母始料未及的:一番“苦口婆心”,换来的却是孩子的不理解和唱反调。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不去认真反思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03 “超限效应”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经常出现“超限效应”,必然有其深层次原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1.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父母的约束产生冲突。
我们知道,婴儿时期的孩子由于年龄很小,是没有独立和自我意识的,无论父母说多少次,都不会产生“超限效应”。但等到孩子年龄逐渐增长的时候,情况就不是这样子了,孩子开始有了独立意识,这时候如果面对父母的反复唠叨,他们最喜欢说的话就是“我不!”“不要!”等等,这就给父母造成一种印象:这孩子怎么啦?为什么越大越不听话……
2.父母没能把握好教育的“度”,把教育效果放在量化上,以为说得多了,教育孩子就有效果,却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所谓“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
3.父母以自我为中心,在没有考虑孩子心理感受的情况下,表达对孩子当下错误行为的看法。
4.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没有注重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比较生硬。
04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避免“超限效应”的发生
那么,父母如何在家庭教育中避免出现“超限效应”呢?我们可结合以下四个原则来把握,培养出懂事的孩子。
原则一:父母对孩子批评的次数,不能超过合理的限度,坚持孩子“犯一次错误,原则上只批评一次”的做法。如果觉得有必要再次指出孩子的错误,可以换种说法,换个角度。这样能够有效消除孩子的厌烦心理。
原则二:父母要有和孩子“做朋友”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父母就会大大减少对孩子喋喋不休地说教,这样也就避免了“超限效应”的发生。
原则三:运用温和的“南风法则”来教育孩子。“南风法则”又叫“温暖法则”,它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比较容易让孩子接受。
原则四:培养孩子高度的自律性。对父母而言,一个懂得自律、懂得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孩子,再去批评指正显然是多余的,没有这道环节,也就不会出现“超限效应”了,这实际上是标本兼治的好做法。
总的来说,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特别注意“超限效应”对孩子心理方面的影响,尽量避免出现“超限效应”,否则,即使父母的出发点再好,最后的教育效果都将适得其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