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情感人生 > 正文

小透明如何提高存在感,提升高级感5个窍门

“存在即被感知。”——哲学家贝克莱
一直以来,很喜欢这句话。它的意思是说,当我们向外界发出信号时,能收到别人的回应,便证明了自己有存在感。
就像现在,很多人经常会在朋友圈更新动态、在抖音拍短视频,并且期待他人的回应。可以说,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其实都渴望获得存在感。
不一样的是,有些人的存在感比较低,很容易被他人忽视,变成“小透明”。比如,开会的时候从不会有人问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当公司有升职加薪的机会时,也不会有人想起他们;而另一些人呢,存在感就很高,他们是团队的中心,同事遇到

“存在即被感知。”——哲学家贝克莱

一直以来,很喜欢这句话。它的意思是说,当我们向外界发出信号时,能收到别人的回应,便证明了自己有存在感。

就像现在,很多人经常会在朋友圈更新动态、在抖音拍短视频,并且期待他人的回应。可以说,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其实都渴望获得存在感。

不一样的是,有些人的存在感比较低,很容易被他人忽视,变成“小透明”。比如,开会的时候从不会有人问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当公司有升职加薪的机会时,也不会有人想起他们;而另一些人呢,存在感就很高,他们是团队的中心,同事遇到问题会找他们取经,不管在哪里,他们都备受瞩目,有很大的影响力。

那么,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存在感呢?在《存在感》这本书中,作者通过“I型存在感”模式,指出存在感具有意向性、个体性、启发性三大特征,并系统地提供了增强存在感的策略和方法。可以说,无论是性格内向还是外向的人,不管是求职者还是资深的高管,都可以通过这本书增强自身的存在感。

这本书的作者是克里斯蒂·赫奇斯,她曾经是班上最穷的孩子,但她凭借自己的存在感,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最后一年,被评为整个文理学院唯一的优秀毕业生。毕业后,她成为了世界顶级领导力教练,并担任公关公司高管,经常为《财富》500强企业的CEO和资深高管提供咨询和服务。同时,她也是福布斯网站有关领导力专栏的作者,多次在《华尔街日报》和《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

全书共总结了三个重点内容,也就是I型存在感的三个特征,我将先为你讲述如何利用意向性,了解和管理自己的存在感;然后为你讲述如何利用个体性,在关系中建立强大的存在感,最后来讲述如何利用启发性,通过启发他人提升存在感。

01 如何利用意向性了解和管理自己的存在感

想要了解和管理自己的存在感,首先是要确定自己存在感的意向性。什么是意向呢?意向,其实就是我们在对待事物的时候,所表现的欲望、希望和期待。比如,有人会宣称“我想成为一个沟通能力很强的管理者”,或者“我想成为一个执行力强的人”,这些都是所谓的“意向”。而具有意向性的存在感,就是指一个人知道自己希望怎样被认知,然后用某种方式和别人互动,使自己的语言,行动和自己所希望呈现出来的样子保持一致。

为什么要先确定意向性呢?因为意向性是存在感的驱动力。我们一旦产生了某种想法,就会在有意或者无意当中,主动推动事情向着自己预料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自我实现预言”,也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所以说,如果我们心中的意象是消极的,那就很可怕了,因为即便我们不会注意,我们也会推动着事物向着这个消极的方向发展。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自己打高尔夫球的例子。他发现在和专业球手一起在练球场比赛的时候,自己表现得还不错,可是只要一到正式的球场,她就表现得非常糟糕。后来她发现,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每当她走进正式球场的时候,就会在内心告诉自己“别丢脸”,结果自己所表现的行为反而真的很“丢脸”。作者把这种消极的意向称为“摇摆的想法”,类似像“我不能在公开场合讲话”,“我太内向”,或者“我很粗心”,这些都是消极的意向。

那么,具体应该如何了解和管理自己的存在感呢?

1.选择和培养正确的意向

首先,要认清自己的存在感标识。也就是说,你想用存在感传达什么,这是你的核心价值和信念,同时也是你的个性。就像我们看到沃尔沃汽车,就会想到安全,看到可口可乐,就会想到活力。可以说,存在感标识是相对稳定的内在验验标准,提醒我们如何展示最好的自己。

其次,要设立一个情境式意向,作为自己的检验标准。也就是根据具体的情境,不断校准自己的表现是否符合存在感标识。作者在书中提供了一个工具,叫作“意向性框架”。

具体做法就是,先确定自己的存在感标识,接着再设定一个情境,让别人知道你想建立的印象或想传达的品质,然后分别写出自己在这个情境下,所要做的事情。举例来说,比如你希望向他人传达自己“重视开放性”,那么就可以把开会设定为一个情境,在开会之前,你就可以围绕这一点,写下自己可以做的事,比如要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责怪,要接纳别人的意见,而不是急于反驳等等。

2.确保他人成功接收意向

好,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怎么给存在感设定意向了,接下来就是要确保所设定的意向被别人成功地接收了。可以试想一下,别人是怎样接收我们的意向的呢?没错,就是通过我们的行为。行为类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微观行为,一种是宏观行为。

微观行为,包括一个人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说话的音调。那么,如何通过微观行为增强自己的存在感呢?那就是肢体语言要与存在感一致。关于肢体语言,有个著名的55/38/7法则,就是说在沟通的时候,我们的信息有55%是通过面部表情传达的,38%是语音语调,另外7%才是文字。肢体语言之所以这么重要,这是因为在人类的语言还没有发展出来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主要是靠表情和动作,经过长时间的进化,肢体语言已经可以跨越新的脑皮层,直接抵达我们的潜意识。可是呢,很多人却因为过分追求自己在肢体语言上的完美表现,而忽略了肢体语言与存在感要表达一致,这反而会使自己看起来不那么真实,从而影响了存在感。

说完微观行为,我们再来看看宏观行为。宏观行为是指一个人怎样利用时间、是不是能够坚持以及是否信守承诺。那么,应该如何通过宏观行为增强自己的存在感呢?那就是管理好自己的“红色闪光灯”。通俗点来说就是,我们要利用有限的时间,选择最能体现自己核心价值的那些行为。

比如,如果你的存在感标识是责任感,那么,当你面对脾气火爆的客户时,你就必须要选择为了支持责任感这个标识,自己需要采取的行为。比如充分听取客户的顾虑,或者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你也要意识到为了不破坏责任感这个标示,自己必须避免什么行为,比如不能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或者是不能接受客户所提出的那些不切实际的要求。

3.监视自己的存在感

好,讲完确定存在感的意向性,以及保证意向被接收,了解和管理自己的存在感的最后一步,就是要通过他人的反馈,监视自己的存在感。

为什么反馈这么重要呢?“反馈”这个概念,其实是来源于工业革命时期。那时候,人们用“反馈”来描述很多复杂机械设备的调控机制。比如,现在几乎每家都有的空调,如果你设定温度为26度的时候,它就会通过内部系统的反馈控制温度,达不到温度的时候启动,达到温度的时候停止,这就是一个反馈的过程。对于管理存在感也是一样,只有得到了反馈,才能有效地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行为。

那么,关于如何通过别人的反馈,监视自己的存在感,作者在书中给出了四个步骤:

①选对人

具体来说就是,选择五个你认识并且信任的人,作为获得全方位反馈的群体,当然,如果这五个人不只是了解你生活的一个方面,那效果会更好。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这些人的反馈是可靠的,所以呢,不要只挑自己喜欢的人,也要避免那些想避免冲突的人,因为这两类人群所给出的反馈,可能并不客观。所以,如果想要获得有用的反馈,就最好选择那些和我们保持一定距离的人。

②请求别人参与

为了减轻参与者的心理负担,并且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就需要你在提出请求的时候,做好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要让对方感受到真诚,告诉对方你寻求反馈,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发展。比如,可以告诉对方“我需要你的反馈帮我更上一层楼”,或者“我真心感谢你的反馈,并向你保证,绝不会因此而影响我们的关系”;第二件事,是要和对方解释,告诉对方他所说的话其实并不是重点,整个参与者团队所得出的核心思想才最重要,这样就可以让对方觉得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作者指出,面对面交流通常是最有效的,除此,电话沟通可以作为第二选择,但是邮件的形式就不太适合了,因为邮件存在时效性,而且是单向沟通,这就很容易造成误解。

③问对方两个简单却有力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你对我的整体认知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我还能做什么不同的事,可以对我的成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因为对象不同,所以你会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可能是一针见血,直击要害,也可能是晦涩难懂,不知所云。总之,没有人会直接提到关于存在感本身这件事,所以,这就需要你从不同类别的表达中,找到那些暗示自己存在感方面存在问题的回答。

④要倾听,而不是解释

当你听到对方给出的反馈时,尤其是那些不符合自己期待的反馈时,很容易就会出于自我保护而去解释,或者辩驳。所以,在整个寻求反馈的过程中,即使需要问对方一些问题,那也要保证自己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而不是为自己辩解或找借口。最后,在收到反馈后,别忘了向对方表达自己真诚的谢意,因为所有的反馈,都是他人在帮助我们监视自己的存在感。

可以说,只有确定了自己存在感的意向性,才能更好地管理和建立存在感。

02 如何在关系中,建立强大的存在感

在了解了如何利用意向性,确定和管理自己的存在感。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如何在关系中建立强大的存在感。作者在书中总结了三个方法,分别是建立信任、表达同理心和警惕电子邮件和智能手机。下面我们就来一个个说。

方法一:建立信任

根据盖洛普公司的研究指出,对于“我在工作中有一个最好的朋友”这个说法,如果有大量的员工回答“是”,那么这家公司就拥有更多敬业的员工,同时企业自身的收益也较高。可见,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需要信任,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一个可以完全信任的人时,就会产生一种安全感和合作感,这也就是马斯洛原理的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所以说,信任是存在感的基础,努力塑造可信度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塑造自己的可信度呢?

梅斯特曾介绍过一个“信任等式”,指出信任就是可信度、可靠性、亲密度的总和除以自我定位的分值:(可信度 可靠性 亲密度)/自我定位。

“可信度”就是指一个人所有专长和知识的展示,以及所获得的的学位和相关经验,比如毕业的院校,职位。“可靠性”是指一个人是否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被信任,并且会以同样的方式和程度表现出来。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被信任并不是一次性的表现,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发生的。“亲密度”是指一个人可以被当做朋友和闺蜜看待,可以坦率并且毫无保留地沟通。最后,作为分母的“自我定位”则是指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的程度,程度越高就说明越自私。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信任评分,就可以针对等式中的每一项,分别给自己设定一个从1到10的评分等级,然后进行计算。如果结果大于等于5分,那么恭喜你,这就说明你的信任评分很高。

方法二:表达同理心

什么是同理心呢?通俗点说,同理心就是能够心理换位,将心比心。表达同理心的前提是,要先理解自己。理解自己,听上去好像很容易,但其实我们可能并不擅长。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和一个人沟通的时候,你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很生气,直到有人和你说:“看你那天和小张沟通的样子真吓人,是不是气坏了?”你才意识到,原来那天我失控了。所以,我们要想向他人表达同理心,首先就要先对自己展示同理心,学会管理自己的情感。

另外,我们还可以建立同理心的良性循环。怎样建立同理心的良性循环呢?这包括四方面要素——了解、倾听、认可和关联。

①了解

了解就是指愿意站在学习的角度参与到对话中,或者说是把自己当成一个信息搜集者,通过向对方询问,来获得完整的信息。

②倾听

倾听好像听起来很容易,但其实我们很少有人能做到真正的倾听。你可以回想一下最近一次和别人沟通的经历,是不是别人的话刚听到一半,就开始开小差了?想要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就需要我们不断的练习。比如,要真正带着好奇心去问问题,尤其是不要问别人“为什么”,因为“为什么”多少带有指责和质疑的成分,比如你问一个人“你为什么不吃饭啊?”别人就可能觉得你在质问他。那应该怎么做呢?很简单,就是用“是什么原因”代替,你可以问“是什么原因让你没有吃饭啊?”怎么样?是不是一下感觉就不一样了?另外,我们也可以学会观察和调整自己的肢体语言,比如面带微笑,点头,或者身体前倾,使自己保持一种开放的姿态。

③认可

认可并不是指把对方的立场当作自己的立场,而是指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到他的观点,对于这个观点,你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但要对别人的这个观点表示理解。

④关联

是指将对方的经历与你观察到的经历关联起来,把自己代入到讨论当中,比如给对方讲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或者自己看到的事,这样,就使对方感到自己被理解了。可以说,同理心创造了更好的关系和更成功的结果。

方法三:警惕电子邮件和智能手机

不得不说,电子邮件其实早就成为了职场上一种默认的交流工具。不管是公司下达指令,上级交代工作,还是同事需要配合,都会用邮件沟通,这确实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便利。

但是,作者指出,如果过度地依赖邮件,效果就会适得其反。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过度依赖邮件容易造成距离感。比如,一个管理者通过邮件,给下属安排了一项工作。下属看完邮件,不太明白要做什么,原本想请示下上级,可是因为上级是用邮件沟通的,下属就会嘀咕了,上级肯定不想我打扰他,算了,要不我还是别问了,这无形中就使两个人之间产生了距离感。

其次,过度依赖邮件容易有损人际关系。不知道你有没有收到过一些消极负面的邮件,比如上级催促你的工作进度,或者同事向你抱怨你的下属工作能力差,你当时的心情一定非常糟糕。可是,因为是面对一封邮件,所以你既不能问对方问题,也不能阐述自己的观点。这就很容易使自己和发邮件人之间产生隔阂,甚至是愤怒不满。

除了邮件以外,还有个潜伏的存在感破坏者,那就是很可能你现在手里正拿着的,甚至24小时都不离身的智能手机。不是有句话这么说么:“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就在你面前,你却在低头看手机。”相信你一定也有过因为对方一直看手机,而感觉到被忽略的时候吧。一直盯着手机,很容易会让对面的那个人觉得自己不如其他人重要,或者认为自己不值得占用你的时间。所以说,如果想增强自己的存在感,就要注意不要冷落周围人。

03 如何通过启发他人,提升自己的存在感

好,在讲完如何利用个体性,在关系中建立强大的存在感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建立存在感的最后一步,也就是如何通过启发他人提升存在感。

1.改变自己

事实上,启发他人其实也就是转变他人的想法、观点或者行为。听到这,你可能会说了,还要改变别人?改变自己就已经很难了。确实如此,所以,我们要想影响和改变他人,首先就要先学会改变自己。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很难做出改变呢?这就要从我们的大脑说起了。当我们在思考的时候,我们大脑中的前额叶皮层就开始运作了。前额叶皮层就位于我们额头的正后方,它呢,就像我们大脑的CEO,负责计划和决策,同时还负责控制冲动行为和动机,可以说是非常忙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大脑重量虽然不过1500克左右,但却消耗着我们所需能量的25%的原因。

形象点来说就是,我们每天至少有一顿饭是给我们的大脑吃的。正是因为我们的大脑需要这么多的能量,所以它就比较懒,喜欢稳定,因为稳定会为大脑节省能量。这也是我们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习得的,因为只有能量足够,我们才能得以生存。每当面对新的环境、任务、方式、对象......的时候,对大脑而言就意味着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所以,大脑就会寻求那些我们认为是正确的信息,躲避那些与我们现有认知相悖的信息。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大脑喜欢熟悉的。这也是为什么说勇于挑战的人,都在反本能的原因。

那么,如果我们想要创造一个新的认知地图,应该如何做呢?作者在书中总结了五个步骤,可以改变我们的原有行为。

①给沉思留些时间

不知道你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自己发呆的时候,是不是大脑里好像有很多声音冒出来?

的确,当我们不专注的时候,我们大脑的中枢神经回路就会产生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而沉思可以使我们的内心安定下来,观察自己的想法,并为自己所产生的新想法腾出空间。

所以,你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想想对于提升存在感的理念中,有哪些是你认可的,哪些是让你觉得不太舒服的,还可以想一想如何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存在感。

②要专注于解决方案,而不是问题

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回路就像肌肉,越是用的多,就会变得越粗壮。所以说,如果我们总是专注在自己的错误或失败上,这些神经回路就会变得更强壮,而当我们把专注力完全放在解决方案的时候,我们才会看到自身的潜力,强化大脑中新的积极的认知地图。

③当有新想法的时候,要马上行动

有人可能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刚参加了一场培训后,觉得自己充满了干劲,热情十足。可是,过了两天,这股劲好像没了,自己又回到了原来的模式。所以,就需要我们在感觉很好的时候,创造出一条行动路径,比如在你感觉很好,或者很兴奋的时候,可以写下自己的想法,或者为自己设定一个清晰的个人目标,然后在之后反复查看这些自己所期望发生的改变,提醒和监督自己。

④一步一步来

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有人问你,是跑100米容易,还是1000米容易?你肯定觉得问这个问题的人脑子有问题,不用说,当然是跑100米容易了。所以说,对于改变这件事也是一样,先完成真实而且独立的一小步,远比一下子做出巨大改变容易的多。对于我们的大脑而言,看得见的一小步更具有确定性,所以呢,大脑就会对改变持开放的态度,这就会使改变更容易发生。

⑤找到自己的心流

心流这个概念,是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提出的概念,是指当我们感觉进入状态,并且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地从事一项活动时所产生的状态。比如,当你想起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或者是让人兴奋的项目时,那都是心流产生的瞬间。所以说,你可以围绕自己的存在感目标,创造出一些让人兴奋的经历,或者尝试一些新的行为,这时,就会产生心流,帮助我们创造内在的愉悦和满足。

2.改变他人

好,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如何改变自己了,那么,我们该如何影响和改变身边的人呢?那就是成为一个愿景家。听到这,你可能会说了,愿景,那都是公司高层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啊。作者在书中指出,其实每个人都具备愿景家的潜质,都能拥有一种强大的存在感。

那么,成为愿景家都需要哪些特质呢?作者在书中一共总结了四个特质。

第一个特质,是志向。因为没有人会喜欢关注那些毫无生气,无精打采的人,所以说,要想成为愿景家,首先就需要有志向,只有有了志向,才能使自己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并把这种感觉传递给其他人。

第二个特质,是自主性。这是说作为愿景家,要自主接受这些愿景。想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一个人放下所有的事情,花时间去内省,真正静下心来,去思考和设定自己的愿景,因为只有自己设定的愿景,自己才会真正的主动接受。比如,比尔·盖茨就曾经创立过著名的“思想周”,在运用微软公司的每一年,他都会离开整整一周,远离打扰,独自思考。

第三个特质,是一致性。如果你想通过自己的愿景启发和影响别人,首先就需要别人真正理解这个愿景。因为只有别人都理解和接受了你的愿景,才能真正参与起来,和你一起,共同实现这个愿景。

愿景家的第四个特质,是活跃性。如果你想要成为愿景家,就要确保自己的愿景是积极有活力的,只有这样,愿景才有意义。

怎么才能让自己的愿景保持活力呢?我们可以让它成为自己的个人标签。

比如,你可以在每次和别人对话的过程中,或者在公开演讲的时候,讲述自己的愿景。我们也可以制定一个计划和策略,将这些愿景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比如,你可以规定自己每个月至少要给三个朋友打电话,或者每周都要和下属有做一次面对面的沟通。只有这样,你的愿景才不会很快被遗忘。

不得不说,成为一个愿景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通过不断努力的努力,使自己具备刚才所说的这四种特质,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可以给他人带来深远影响的愿景家。

结语

提高存在感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史蒂芬·柯维博士曾说过:“自我成长是神圣的,也是脆弱的,但却是人生中最大规模的投资。”在我们努力提升存在感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阻碍,但是,每当我们想到能够因为自己强大的存在感,而使别人的问题更好地解决,让身边的人更有活力时,这种动力就足以对抗成长过程中的所有脆弱。

小透明如何提高存在感,提升高级感5个窍门

怎样提高存在感,不想当小透明了

不要太好说话。如果你没有脾气、没有禁忌、没有底线,对谁都温顺,对每个人都很照顾,久而久之,人家就觉得怎么对你都无所谓了。你要适当拒绝别人的要求。
适当给别人添“麻烦”。当你需要搬家、修电脑、换灯泡、拧瓶盖等事时,向别人寻求帮助吧。或者别人主动帮忙时不要拒绝他,人都是通过输出自己的价值获得认同感的,你做什么都不需要别人,别人就慢慢远离你了。
不要经常向别人抱怨。如果总喜欢跟别人抱怨好烦、好累、好无聊,别人会觉得你很负能量,他们会选择让自己清静的人。
尽快适应新环境。如果你到一个新环境中不能快速适应,很可能会被疏远,从而变得孤单。
不要对每个人热情。如果你不能够识别你在别人心中的地位和别人在你心中的地位,对每个人都太热情或太冷淡,就会越来越得不到关注。

小透明如何提高存在感,提升高级感5个窍门

我在领导眼里是个小透明,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存在感呢?

给自己进行一个适合的、容易引起关注的个人形象定位。在平时的工作中,从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各个方面都需要随时展示出自己的这种形象。初入职场,接到任何工作任务,大事小事,哪怕只是一些杂务,在任务前、中、后,都应该主动和领导、同事交流。


想要提高自己的存在感,你就得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别人才是真正的认同你,你要学别人没学过的或者当前社会比较流行的。逐步脱敏、多接触人群、和别人沟通聊起来、慢慢的把自己的紧张感降低下来。打破社交尴尬、渐渐的去适应社交环境。

在单位,如果你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确实需要好好提升一下存在感。首先,要努力提升专业知识,让自己在工作中变得重要,其次还要拥有一技之长,让你的作用无可替代,自然就会提升存在感。

所以存在感就是别人对你的认可、关注、依赖等,要做到这些就需要自己体现出更多的能力价值。只有具备实用的知识技能和强悍社会实践能力(执行力)的人才能创造价值贡献给社会,因此其存在感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一个人的存在不仅有益于自己。

么提升存在感,那得花点心思提升帖子的质量,尽量做到原创,发一些别人没发过的。容易吸引眼球以及引人深思的问题。 在网络规则以及法律、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地不按常理出牌,才能提升你在网络中的存在感。

这个问题我感觉是很多朋友感兴趣的。因为每一个人无论在家庭,在职场都渴望被理解,被尊重,提高自身的存在感。我老板又是特别有主见的人但是他不了解中国的独特国情,很多事情按他说的办结果往往不好。所以每次和他沟通压力都很大。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qinggang/38415.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光电效应演示实验研究,光电效应实验用什么光 下一篇:健康电子血压计到底准不准呀,一般的电子血压计准不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