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27航电系统落后,我国引进苏27导航设备
不过,作为苏27战机的航电系统,性能技术确实不先进,但其却率先实现了雷达、光电系统和资料链等信息的整合处理,这个进度在世界上又是首屈一指的。
那么苏27的航电设备到底是先进还是落伍呢?
一、体积换性能
对于电子装备来说,相同性能的组件,体积越小的自然越先进。苏27的特色在于:航电技术不仅不先进,体积还
提起战斗民族的装备,苏系武器都是以皮实、粗犷的特性著称。枪支、坦克这类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的武器也就罢了,军舰、战机这样高科技堆积的装备与欧美系相比确实有点“降低档次”。
不过,作为苏27战机的航电系统,性能技术确实不先进,但其却率先实现了雷达、光电系统和资料链等信息的整合处理,这个进度在世界上又是首屈一指的。
那么苏27的航电设备到底是先进还是落伍呢?
一、体积换性能
对于电子装备来说,相同性能的组件,体积越小的自然越先进。苏27的特色在于:航电技术不仅不先进,体积还特别大。
而这正是苏联人的习惯性操作:既然无法做成小体积的精致部件,不如用体积与重量为代价堆积性能,利用航电系统的额外重量增加探测功能。
苏27的雷达重达200公斤以上,直径略超过1米,对战机类目标的探测距离约100公里。这个探测距离与西方同时期战机携带的雷达相比不遑多让,不过雷达的波形种类比较少,所用的TS100数字化电脑也仅为每秒钟17万次的运算能力。
F15、幻影2000装备着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的雷达,探测距离与苏系的几乎相等,但功能却更多。于是网上有许多司空见惯的评论都认为:由于苏联电子科技落后,所以苏27的航电设备必定不佳。
这句话其实并不准确,就拿同属俄系四代机的米格29来说。米格29走的是“快速装备、渐渐改良”的路线。而苏27一开始的设计目的就是要“超越美国”,因此很多技术指标都是一步到位,大幅领先米格29,甚至同时代的西方战斗机。
比如头盔瞄准器,苏27上配套的头盔瞄准器不仅能够以大离轴角发射短程导弹,还可以让飞行员用头盔瞄准器带动机载雷达与光电系统,直接锁定目标、发射武器。
这种多信息整合技术,不仅让射击控制操作更为可靠,敌人难以用简单的干扰措施进行反制,而且连当时美国主流的F15系列战机都不具备此等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用头盔瞄准器“指挥”机载设备的功能,是苏联用每秒运算仅17万次的落后电脑做出来的。“每秒17万次”的数字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概念。举个例子,当时因特尔推出的486处理器已经达到每秒钟5000万次的运算能力了。
二、动力丝毫不弱
“用重量换性能”的操作方法使得航电系统变得又大既重,理当会影响到空战的机动性能。但工程师团队对气动性能进行了优异设计、使用新型轻材料技术和大推力发动机的补偿下,让这种同时期最大最重的战斗机不仅像某些重型战机那般可以兼顾载重和航程,还具备轻型战机的灵巧性。至今其各种改良型,除了隐身性能外,都足以与西方最佳战机分庭抗礼。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苏27的重量有许多部分是由技术落后的超重航电部件所“贡献”的,在后来引入先进的电子技术之后,有时反而会出现结构与性能都大幅增强,但重量几乎不变的诡异局面,如苏33UB和苏35BM。
可以说,苏27庞大笨重的机身是“苏联航电技术落后”牵连下的结果,但这个缺陷被气动性能与大推力引擎给弥补过来了,并没有影响战机的实际性能。
三、率先实现集群通讯功能
当然苏27的航电设备某些部件的功能确实不怎么样,比如它的雷达预警接收器,其“判定危险”的能力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它判断威胁的依据:只是根据雷达的种类而不管目标的大小或特性。这样一来,一些距离较近的目标即使威胁程度比较强,却不会被接收器报警。
此外,预警接收器能够警戒的操作模式还很少。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果追踪扫描到系统内没有存储的雷达波信息,那么报警器就不会知道对方正在用雷达锁定自己。那么可以存储的雷达波信息是多少呢?
只有6个!
不过苏27的航电系统还是有自己的优势的,比如制式化的通信系统。该系统拥有两个工作频道,上层频道可以同时连接4架长机,每架长机可以利用下层频道各自指挥3架僚机,这样一共有12架战机连接到一个网络中共同作战。
千万不要小看这套系统,此功能类似美国F35大面积使用Link16通讯系统。使用上层频道指挥的长机可以在不开启自身雷达的情况下,仅仅通过资料链取得僚机的射击控制信息,而对敌方战机发动“无线电静默”攻击。
目前这种网络作战技术,也是当前四代战机不对称面对隐身战机的主流反制方法之一。美国直到五代战机服役后才开始广泛应用,很难想象80年代装备的三代战机就具备这样的能力,还是电子技术“落后”的苏式战机。
一般认为,俄国是从苏30才开始具备的战机集群通信能力,其实早在苏27时便有了。这套系统主要是基于苏联军方当时对苏27的国土防空需求,其不仅要能在地面站台或是米格31指挥下拦截已知目标,还要能在没有官方情报的支援下独立作战。
苏-27设计真的落后于F-15吗?
苏27在气动设计上不落后F15,实际上恰恰相反好于F15。但在材料、发动机、电子设备等方面全面落后于F15,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苏联在工业基础上还是远远落后于美帝的。就像咱们的J-20与F22比较一样,J-20的气动布局优于F22但受制于发动机不行,因此在机动性并不能形成明显的优势。
F15的气动设计中规中矩,模块化设计,使得机翼、尾翼等主要部件可以更换。这意味着延寿大修的操作性更强。有时候追求气动设计太极致了,反而损失了其他更重要的优势。此外,苏联虽然是航空业大国,但整体设计能力、科学设计能力远远落后于美国为首的西方。此外,不要小看中国,中国可能成为美苏两个航空类型的集大成者。像枭龙,别小看这个轻型战机,翼身融合、DSI进气技术(连F22都没用上的新技术)、有源相控阵雷达、四余度电传操纵等等黑科技,都是不缺的。这就是中国“随手”做做的实力。
发动机寿命F15比苏27强,气动外型苏27远比F15强,推重比苏27强于F15,航电系统F15用的是集成电路,苏27用的晶体管模拟电路两者性能差不多但苏27的系统耗能和体积远大于F15,苏27空空导弹发射角大于F15,加速性,爬升,最大速度,最小速度,升高苏27比F15有优势。
苏27系列的战机在近距离格斗中有很大的优势,至少是不弱于F15的。要不是苏联点错了科技树花了大力气在电子管而不是晶体管上,苏联的雷达火控系统就不会那么弱了,以至于苏制武器频频被美国打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