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的原因是家长,妈妈写给14岁叛逆孩子的一封信
可实际上,小孩暴露出的问题,往往能从其家庭教育中窥见端倪,他们的表现,反映了父母的教育水平。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没有家长的“叛”,不会有孩子的“逆”在过去的养育经验中,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很多时候当父母开始指责孩子们不懂事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他们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认识一位妈妈,她家孩子已经是初中生,暑假期间为了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去给儿子报了
经常听一些父母抱怨,孩子从十几岁开始,就开始有了叛逆的苗头,在家经常顶嘴,压根不服父母的管教。
可实际上,小孩暴露出的问题,往往能从其家庭教育中窥见端倪,他们的表现,反映了父母的教育水平。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没有家长的“叛”,不会有孩子的“逆”在过去的养育经验中,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很多时候当父母开始指责孩子们不懂事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他们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认识一位妈妈,她家孩子已经是初中生,暑假期间为了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去给儿子报了一个暑假班。
结果小孩没老实几天,便屡屡逃课,每天还对着妈妈撒谎,最后还是补习班的老师问起,才揭穿了孩子的谎言。
宝妈气愤不已,对着儿子说了几句重话,没想到儿子立马翻脸,在家跟妈妈吵了起来,还跑去网吧过夜。
宝妈实在不懂,为何儿子到了青春期就像一头醒来的猛兽,充满着攻击性,她四处抱怨儿子大了不懂事,养儿子太怄气了。
然而闺蜜的一句话点醒了她,“你数数你一年有多少次好好跟他说话了?”确实,作为一名女强人,她在工作中叱咤风云,但留给家人的时间却非常有限。
她能清楚记起来公司企业年报中的每一项数据,却连儿子如今的身高、体重都不知道,每次买的衣服都不合身。
而她的疏忽,恰好为孩子如今的叛逆埋下了伏笔。
诸如此类的事情,每天或许在无数个家庭上演,很多父母抱怨孩子长大了叛逆不懂事,其实恰好是因为他们开始“懂事”了,才会试图用某些极端的方式换来父母的关爱。
《解码青春期中》,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一个孩子不断地推开他的父母,挑衅他的父母,不断地做这个测试的时候,其实他就是想看看父母爱不爱自己。”
很多时候,是先有了父母的“逆”,才有了孩子的“叛”。
父母以下行为,是孩子叛逆的根源1、用高高在上的语气命令孩子
心理研究发现,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走向自我独立的阶段,最忌讳别人用指令性的语言来教育自己,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父母。
很多青春期的小孩容易逆反,一来是因为大量荷尔蒙的分泌,导致孩子的身体快速发育,情绪也变得极端。
二来是孩子的内心矛盾冲突比较复杂,独立与依赖、理想和现实、自卑和自负,这些都是青春期小孩可能会经历的。
生理上的快速发育,心理上的摇摆不定,反复撕扯着孩子,以至于使其变成一个“小大人”,本能地想要自己做主,不愿意别人在用高高向上的语气来命令自己。
一旦听到父母的唠叨和指责,他们就会内心烦躁,心生抵触,想要逃离,极端一点的小孩甚至会用更加叛逆的方式来反抗父母的管教。
2、习惯性打压和否定孩子
教育学家分析,青春期的小孩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经常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已经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大人。
实际上,表面自信的他们,内心却又极度脆弱,自负的同时又有一颗敏感又脆弱的心,把大人的评价看得特别重要。
如果父母经常打压和否定小孩,往往就容易激怒到他们,使其心理发育扭曲,日后变成一只刺猬,习惯用尖酸刻薄来伪装保护自己,但这样不仅容易刺伤别人,其实自己内心也异常难受。
请父母记住,你可以适当敲打孩子,但不要去否定和打击他们的人格。严厉和严苛之间,虽然只差了一个字,效果却有天壤之别。
3、反复说着大道理
讲真的,大道理谁都会说,但它带来的效果,除了自我感动以外,没啥别的作用。
特别是对青春期的小孩而言,他们是最听不进去大道理的一类人。
试想一下,我们在青春期的时候,是不是也会经常听到父母说“你要好好读书,以后考上北大清华,日子就不愁了……”
每天反复念叨,耳朵都快磨出茧子来了,可凭着几句话就能让我上北大清华?
记住一个道理:当一句话重复三次以上,它往往就成了一句废话。继续听下去,只会令人产生不耐烦的反应,想要逃离,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超限效应”。
另外,除了大道理少说以外,教育青春期的小孩,还有一些话再生气也别开口。
青春期小孩“禁语”,父母可别中招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过:“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想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说话的语气和方式。”
1、“我都是为了你好!”
总有一股道德绑架的意味在,青春期的小孩尤其反感。
2、“这件事你必须听我的!”
上文中所说的命令式语气,你越是这样说,孩子通常越不会听。
3、“你也太不省心了吧,都这么大了。”
一个自负的小孩,怎么能接受这种嘲讽?敏感的他们,估计马上就要炸毛。
4、“谁让你当初不听我的,现在好了吧……”
事后问责,同样会让孩子感到被冒犯,进而变得叛逆起来。
以上这些话,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经常对着孩子说呢?
父母们就算再生气也别对孩子说,教育孩子有哪些禁语?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总会因为孩子的某些不得体的举动而非常的生气,而被生气所影响的情绪就可能会让家长对孩子口出恶言。虽然有的时候确实是无心之失,但这背后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从没有人能够准确预估到它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
那我们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六句父母千万不能说出口的“禁语”。家长如果经常把这些禁语挂在嘴边,会让孩子的未来发展受到消极的影响。
禁语1 :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当家长说出这种话的时候,孩子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恐慌感。
孩子会将哭当成家长不再关爱自己的导火索。因为害怕父母的抛弃,所以就会强硬地让自己停下哭泣。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哭泣是一种会被家长厌恶的行为,从而开始压抑自己的情绪,这就会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禁语2:再闹,我就把你关小黑屋
有些家长也会这么跟孩子说话:“再闹,我就把你关小黑屋”。虽然家长所说的小黑屋可能不会真实存在,但确实会让孩子对所谓的小黑屋产生恐惧。因为恐惧,孩子的情绪就会处于焦躁不安的状态。
禁语3:你是哥哥,要让着弟弟
这种类似的话总是能够在那些二胎家庭里听到。
因为受到传统谦让精神的影响,很多家长都会跟哥哥说,你要让着弟弟。但这样的举动除了让哥哥感受到父母对待自己的前后落差之外,还会让哥哥对于爸爸妈妈的爱产生质疑。很有可能会让哥哥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变得疏远。
禁语4:等我回来再收拾你
很多家长总会以威胁的语气来让孩子停止某些令人感到困扰的行为。
尤其是等我回来再收拾你这句话更是高频次的出现。虽然这句话听上去非常具有威慑力。但这句话的后遗症却不小,会让孩子在父母离开后的这一段时间内都非常的恐慌不安,无法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需要花费精力的事情上。长期以往,孩子的专注力也会受到影响。
禁语5:哪个乖就爱哪个
很多家长总会用与别人对比的方式来管教孩子,试图通过这种做法来让孩子变得懂事听话。
但这种类似的话却会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说出的这句话其实是给孩子传递一个讯息:你是不听话的,所以我不爱你了。一旦孩子接收到这样的错误讯息,只会让孩子的安全感渐渐丧失。尤其是在二胎家庭,会增加孩子之间的不良竞争。
禁语6: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早就会了
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很多孩子并没有具备将知识点立马融会贯通的本领。或许是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家长也是无意识地说出这种话。但这样的话语只会让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击,认为自己确实一无是处,连这么简单的小事都做不好,进而自暴自弃,对学习失去兴致。
所以说,如果家长经常把这六句“禁语”当作口头禅的话,会给孩子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不是让孩子处于恐慌的状态,就是让孩子处于自信心缺乏的状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运用恰当的语言肯定孩子的进步。
就算孩子实在吵闹,也应该用充足的耐心去理智对待,让孩子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而不是通过简单粗暴的语言让孩子陷入负面情绪当中无法自拔
父母再生气,也别对孩子说哪几句话,孩子长大后容易没出息?
父母再生气,也别对孩子说哪几句话,孩子长大后容易没出息?语言里的虐待相当于是生命的谋杀。然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当父母被孩子气到的时候,这些人就容易讲出伤害孩子的话,而事实上容易给孩子的将来蒙住黑影,而且孩子长大以后容易没本事。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日常的语言表达,特别是有几句话,再生气也一定不要说。
父母再生气,这几句话也不能说1、“我养你有什么用”
父母针对孩子都是有希望和规定,期待孩子可以发展为一个有用的人。而一旦父母被孩子气到,就会逐渐把孩子贬得一无是处,对孩子说到:“我养你有什么用?”而父母的这一句话会使孩子对个人价值造成猜疑和否认,长此以往孩子就丧失了信心,确实变为一个“没用”得人。
2、“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许多父母在生气的时候还很喜欢对孩子说:“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要想根据那样的话来“吓唬”孩子,而针对幼小的孩子,这话的确可以起到作用。但这话从而会使孩子失去归属感,担忧父母随时随地会放弃自个,因此它的性情还会慢慢的越来越内向型比较敏感,还容易发生社交恐惧。
3、“你能不能不要再烦我了”
被孩子气到的时候,父母就会萌发不会再管顾它的念头,因此父母还容易对孩子说到:“你能不能不要再烦我了。”而这几句话事实上会使孩子感觉自己被看不上,与此同时亲子互动中间还会深陷“冷战”,不会再沟通交流处理。长此以往,孩子长大以后也习惯性用“家庭冷暴力”的方法处理问题。
父母再生气,也要注意这些问题1、调节情绪
当父母被孩子气到,这个时候父母能够先往内心默数好多个数据,略微克制自己消极的心态。然后父母可以找一个安静的环境,花费时间调整自己的情绪,保证自身可以较为平静客观的去看待问题时,这个时候再与孩子开展沟通交流和交流。
2、不“暴力”教育
许多父母被孩子气到不好时,就会根据“暴力”的方法来“吸引”孩子,但这类方法实际上违背了现代教育理论;也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好的直接影响。因此父母即便再生气,也要抑制自己的情绪朝着“暴力”发展趋势,防止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
当父母被孩子气到的时候,尽可能先不要讲话,预防自身在“闹脾气”而讲出伤害孩子的话来。亦在稳定情绪出来以后,父母也要注意有效的与孩子开展沟通交流,心态要尽可能温和,这样孩子才更容易接受。我们不能只见到孩子们各种各样能力里的表现,也应当让孩子有着各个方面的锻练。只需她们能表现的有孝道,学会去理解成年人,那样它的将来就会越来越很孝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