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会出现的情况,小男孩发高烧
遇到这种情况,无论就医与否,很多家长都会按“热气”处理,迫切想把热清了,把烧退了。这种情况下,给孩子喝板蓝根,吃退烧药,其实是不太妥当的。
莫名其妙的发烧
有时来自身体多余的废料
小长假一过,门诊接到了许多被美食、大鱼大肉“伺候”病的宝宝。为何我敢笃定,这类孩子生病发烧,一定是错误喂养导致的?不妨看看他们的症状:舌苔黄厚、有口气、口唇脸颊红。隐约有点“热气上火”的症状,却没有明显外感。孩子精神不错,就是胃口欠佳,按一些家长的话来说,清明小长假后不肯吃饭,有些“饿瘦了”。
遇到这种情况,无论就医与否,很多家长都会按“热气”处理,迫切想把热清了,把烧退了。这种情况下,给孩子喝板蓝根,吃退烧药,其实是不太妥当的。
莫名其妙的发烧
有时来自身体多余的废料
春属木,与肝相应。春季万物升发,肝气也是往上走的。肝气在升发时,遇到了阻碍,就会瘀滞在体内,从而化火生热。
什么会阻碍到肝气的升发呢?中医认为,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肝气是随着脾气上升,胆随胃降,以此来帮助消化。而上焦的心肺,随着胆胃之气往下降的。
当孩子积食时,脾胃就会堵塞,肝气无法随着脾气上升,就会瘀而化火,肝火爆发,心肺之气也无法下降,进而引起发热。尤其春天的时候,孩子一旦积食,就容易引起气机紊乱,最易生火。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是因为积食发热的?孩子积食发热,会出现以下症状:
① 突起发热,体温一般在38°C~39°C;
② 食欲不佳;
③ 舌苔白或黄厚,有口气;
④ 手脚心热,头部、后背、腹部发热,尤其小肚子温度高于其他部位。
注意,中焦积滞化热后,这股热气很容易蒸腾而上,引起孩子几声干咳,也导致家长很容易将其与风热外感引起的发烧咳嗽混淆。只要孩子没有咽喉肿痛、流涕有痰,就可以否定风热外感。
其实,积食引起的发烧和外感引起的发烧类似,都是身体在发现有多余的外物(外邪、无法消化的食物废料等)后,所发出的“警告”。
处理方法也很简单:感冒发烧时候,只有对证服药,驱逐了外感,孩子才能退烧;积食发烧时,只有及时消食导滞,孩子才能真正痊愈。
反之,孩子肚子里的积滞没有消,即使服了退烧药,不消积,孩子的烧还会反反复复,更容易引起肺热,引起呼吸道相关的疾病。
积食发烧需要吃退烧药吗?
一般来说,孩子体温在38.5°C以上的,重点关注退烧。体温在38.5°C以上,建议先用美林或泰诺林进行退烧;体温在38.5°C以下,也可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退热。退烧的同时,不耽误服药消食导滞。已经郁热到发烧的程度,孩子肯定是积热的。有经验的家长在看到孩子舌苔发黄发厚时,其实就可以判断出孩子发烧的原因。
消积热用药:
建议给孩子服四磨汤口服液。别以为这只是给孩子治疗积食便秘的药,孩子有积热时,四磨汤口服液没有小儿七星茶那么寒凉,很适合孩子对证服用。
此外还能用保和口服液;积热严重,也可以用小儿七星茶。
小儿推拿退热:
清天河水
1岁以下:100次;
1~3岁:300~500次;
3岁以上:800~1000次。
小儿推拿消积:
顺摩腹:3分钟
清脾经:50~100下
清胃经:50~100下
运板门:100下
这次烧退了、滞消了,平时也不要松懈孩子的消化问题。强烈建议家长每天花10秒钟,判断的孩子消化状况。
如果发现有积食,还没到积热的程度,及时用新三星汤 素食助消化,能避免很多后续可能的小病小痛。这是因为,脾胃受损,孩子正气就会不足,通俗来说就是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的侵袭,引起发烧。这也提醒家长,孩子积热发烧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发展成其他情况,处理起来也更麻烦些。
资料来源:许尤佳育儿堂微信公众号
本文由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进行科学性把关。
小儿积食发烧怎么办?孩子总是积食怎么回事?
门诊接到了许多被美食、大鱼大肉“伺候”病的宝宝。这类孩子生病发烧,一定是错误喂养导致的?不妨看看他们的症状:舌苔黄厚、有口气、口唇脸颊红。隐约有点“热气上火”的症状,却没有明显外感。遇到这种情况,无论就医与否,很多家长都会按“热气”处理,迫切想把热清了,把烧退了。这种情况下,给孩子喝板蓝根,吃退烧药,其实是不太妥当的。
莫名其妙的发烧
有时来自身体多余的废料
春属木,与肝相应。春季万物升发,肝气也是往上走的。肝气在升发时,遇到了阻碍,就会瘀滞在体内,从而化火生热。
什么会阻碍到肝气的升发呢?中医认为,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肝气是随着脾气上升,胆随胃降,以此来帮助消化。而上焦的心肺,随着胆胃之气往下降的。
当孩子积食时,脾胃就会堵塞,肝气无法随着脾气上升,就会瘀而化火,肝火爆发,心肺之气也无法下降,进而引起发热。尤其春天的时候,孩子一旦积食,就容易引起气机紊乱,最易生火。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是因为积食发热的?孩子积食发热,会出现以下症状:
① 突起发热,体温一般在38°C~39°C;
② 食欲不佳;
③ 舌苔白或黄厚,有口气;
④ 手脚心热,头部、后背、腹部发热,尤其小肚子温度高于其他部位。
注意,中焦积滞化热后,这股热气很容易蒸腾而上,引起孩子几声干咳,也导致家长很容易将其与风热外感引起的发烧咳嗽混淆。只要孩子没有咽喉肿痛、流涕有痰,就可以否定风热外感。
其实,积食引起的发烧和外感引起的发烧类似,都是身体在发现有多余的外物(外邪、无法消化的食物废料等)后,所发出的“警告”。
处理方法也很简单:感冒发烧时候,只有对证服药,驱逐了外感,孩子才能退烧;积食发烧时,只有及时消食导滞,孩子才能真正痊愈。
反之,孩子肚子里的积滞没有消,即使服了退烧药,不消积,孩子的烧还会反反复复,更容易引起肺热,引起呼吸道相关的疾病。
积食发烧需要吃退烧药吗?
一般来说,孩子体温在38.5°C以上的,重点关注退烧。体温在38.5°C以上,建议先用美林或泰诺林进行退烧;体温在38.5°C以下,也可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退热。退烧的同时,不耽误服药消食导滞。已经郁热到发烧的程度,孩子肯定是积热的。有经验的家长在看到孩子舌苔发黄发厚时,其实就可以判断出孩子发烧的原因。
消积热用药:
建议给孩子服四磨汤口服液。别以为这只是给孩子治疗积食便秘的药,孩子有积热时,四磨汤口服液没有小儿七星茶那么寒凉,很适合孩子对证服用。
此外还能用保和口服液;积热严重,也可以用小儿七星茶。
小儿推拿退热:
清天河水
1岁以下:100次;
1~3岁:300~500次;
3岁以上:800~1000次。
小儿推拿消积:
顺摩腹:3分钟
清脾经:50~100下
清胃经:50~100下
运板门:100下
这次烧退了、滞消了,平时也不要松懈孩子的消化问题。强烈建议家长每天花10秒钟,判断的孩子消化状况。
如果发现有积食,还没到积热的程度,及时用新三星汤+素食助消化,能避免很多后续可能的小病小痛。这是因为,脾胃受损,孩子正气就会不足,通俗来说就是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的侵袭,引起发烧。这也提醒家长,孩子积热发烧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发展成其他情况,处理起来也更麻烦些。
宝宝反复发烧是怎么回事
宝宝反复发烧是怎么回事宝宝反复发烧主要是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容易发高烧或者出现服药退烧后体温又迅速回升的现象。
人体的下视丘有一个体温调节中枢,作用就像冷气机的温度设定,正常的时候,婴幼儿设定的温度比成人稍高,婴幼儿肛温大约在37.5℃,上下变动1℃左右。成人和较大儿童口温大约36.8℃,上下变动0.5℃。
如果设定温度提高,例如人体感染病原,引起白血球反应,产生“热素”,就会刺激下视丘的体温调节中枢,当设定温度被调到39℃时,身体藉着肌肉打颤收缩产热,或者减少出汗散热,将体温提升到39℃为止。所以发烧前,可能会发冷发抖,再突然高烧,产生某些细菌毒素,这种现象特别明显。
许多爸妈也观察到,孩子容易在夜间发高烧。这是因为婴幼儿身体含水比例较成人高,只要轻度缺水就影响散热,容易发烧。孩子生病的时候,体力变差,睡得久。夜间长时间不进食喝水,体温当然升高。
1、非疾病因素
婴儿体温容易受外在环境影响:温度过高(中暑)、衣服穿太多、水份摄取不够、水份流失(流汗、腹泻)、房间空气不流通、剧烈运动前后、某些特殊药物作用,其它如预防注射也可能引起发烧。若体温呈现不稳定状态,则应考虑疾病的可能性。
2、疾病因素
(1)小于3个月的婴儿发烧
以细菌感染最常见(如B型链球菌);其它如呼吸道、泌尿道、肠胃道受感染或中耳炎也会引起发烧。最严重的'感染疾病是败血症。所以新生儿发烧时,一定要带给医生检查,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大于3个月的婴幼儿发烧
最常见的是感冒、中耳炎、泌尿道感染。中耳炎通常是因感冒的细菌或病毒由耳咽管向上感染到中耳,除了严重的中耳炎可以看到脓流到耳朵之外,大部份是无法从外表看到异常现象。
宝宝反复发烧是什么原因
由于孩子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身体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稍有不适就容易引起发热症状,或者出现服药退烧后体温又迅速回升的现象。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如果爸妈使用空调不当或宝宝喝水喝得少,不适应高温天气等都会引起反复发热的情况。
引起发烧的病因有很多:主要是细菌、病毒入侵,引发呼吸道、肠胃感染,导致发烧。爸妈能做到的是根据孩子的年龄、身体发育情况给予足够的营养,及时合理均衡地添加辅食。
特别要提醒爸妈注意的是,如果孩子连续发热三天以上不见好转或宝宝出现高热、惊厥的现象时,要及时就医,以便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感染是引起孩子发烧的主因
发热的症状相似,但引起发热的原因却有不同。在临床上,根据致热源(引起发热的物质)来源不同,发热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在儿科,绝大部分的发热都是感染性的。人体的各个部位都可能发生感染,比如小孩常见的喉咙发炎、气管炎、肺炎、肠炎等,只有把感染消除了,发热才能停止。
“能感染人体的东西有很多,最常见的是病毒、细菌,其次是支原体、衣原体。”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于力说,目前,支原体感染很常见。支原体感染的早期症状跟普通感冒差不多,如低烧、咳嗽等,因而不少家长常常会把孩子支原体感染错以为是感冒,给孩子服用感冒药,结果治了一个多月还不见好。
于力说,治疗支原体感染疗程较长,4个疗程差不多需要一个月时间,让体内药物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能彻底治愈感染。
低于38.5℃,不必用退烧药
要清除这些病毒、细菌、支原体等致病体,除了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外,对于小孩,常常还需要借助药物。不过,于主任说,即使用了恰好针对感染病原且昂贵的进口药物,病原体的清除也不会马上起效,治疗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家长无需那么心急,家长要做的就是认真做好物理降温及补水等护理。
但如果孩子一直处于高热状态,比如体温超过39℃,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高热持续时间长,会对心、肺、脑、胃肠等功能有不良影响,尤其是1岁-3岁半的孩子,最容易出现高热惊厥,对大脑神经组织有一定的损伤。因此,在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同时,还要给孩子进行退热等对症处理。
一般来说,婴幼儿测量肛温超过37.8℃或腋温超过37.5℃时,就可以认为发烧了。于力指出,建议对于不同的发热状况予以不同的对策——
(1)超过37.5℃(可以选择物理降温)。
(2)超过38.5℃(可以口服药物来退热)。
(3)超过39℃(可以注射用药来退热)。
小孩反复发烧护理
爸妈日常能做到的是根据孩子的年龄、身体发育情况给予足够的营养,及时合理均衡地添加辅食。
在保证营养到位后,就能积极预防和治疗某些营养性疾病,如佝偻病,其与肺炎的发生及治疗的效果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每一个季节都会有高发的疾病,春季要注意肺炎的防护。
预防疾病更有效的方法是增加自身的抵抗力,坚持多带孩子或督促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加强身体锻炼,以增强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
延伸阅读:宝宝反复发烧怎么办
一般小孩如果发烧在38.5℃以下,爸妈应该采取物理降温方法,例如多喝水,贴退热贴等,切勿滥用药物。当孩子发烧在38.5℃以上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与孩子药物治疗。
1、体温38.5℃以下首选物理降温进行干预
发烧是儿童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对于发烧的处理大体可以分为“物理处理”和“药物处理”,通常来说,当儿童体温低于38℃时不需要采用药物处理,而是选择正确的物理降温方法即可。例如贴退热贴、多喝水、洗温水澡等方式都有助于体温的降低。
2、婴幼儿体温38.5℃以上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如果发现孩子的体温已经超过38.5℃时,爸妈应该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以便做出及时的反应。对于婴幼儿来说,当其体温超过38.5℃时,需要给予药物治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