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海虹有毒吗,三月份吃海虹会中毒吗
关于吃海鲜,除了操心汞暴露,其实还有其他要操心的。刚前几天,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发布预警通告:近期检测结果显示,海虹(又称青口、淡菜、贻贝等)中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已超出安全限量标准2倍以上,如果食用极易引起中毒。建议近期不要采集、买卖、食用海虹。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什么?中毒了会怎么样?哪些贝类里会有这种毒素?
我从小在海边长大,最喜欢吃海鲜,尤其喜欢夏天傍晚渔民们自己从海边捞来的小海鲜。不过,现在吃海鲜变得越来越小心,孕期、哺乳期以及给孩子吃海鲜,更是谨小慎微,生怕重金属汞暴露严重。
关于吃海鲜,除了操心汞暴露,其实还有其他要操心的。刚前几天,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发布预警通告:近期检测结果显示,海虹(又称青口、淡菜、贻贝等)中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已超出安全限量标准2倍以上,如果食用极易引起中毒。建议近期不要采集、买卖、食用海虹。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什么?中毒了会怎么样?哪些贝类里会有这种毒素?如何预防中毒?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
01、 麻痹性贝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一种神经性毒素,是结构相似的一类化合物总称,目前已知的有20多种,包括石房蛤毒素。各种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化学结构在1957年被首次确认,分子式为 C10H17N7O4。
麻痹性贝类毒素并不是贝类产生,而是主要由双鞭甲藻产生。特定的气候和水质条件下,双鞭甲藻迅速繁殖,可使海水变成红色或棕色,形成“赤潮”。每年4-6月,环境污染较严重地区的沿海都可能发生赤潮。
贝类是滤食动物,它们通过过滤水中的悬浮物和食物颗粒来获得食物。当海水中存在大量双鞭甲藻时,比如赤潮时,贝类就可能因为滤食有毒藻类而大量积聚麻痹性贝类毒素,尤其是在消化腺和生殖腺。
人们吃了这些被污染的贝类,就可能出现中毒,也就是麻痹性贝类中毒(PSP),导致中毒的毒素由甲藻中的亚历山大藻属(Alexandrium)产生,统称为石房蛤毒素。
02、 中毒了会怎么样?后果很严重,且没有解药。
麻痹性贝类毒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钠离子通道,从而导致麻痹。任何人误食被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的贝类都有中毒甚至死亡风险。
误食该毒素后,中毒症状可能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包括:舌头和嘴唇麻痹感、手指脚趾麻痹、发热、皮疹、双臂双腿麻痹、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还可能感觉恶心、漂浮感。
大量误食麻痹性贝类毒素等极端情况下,因呼吸肌、腹肌麻痹,无法呼吸而导致死亡。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可在30分钟内发生死亡。
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没有解药。所以,一旦遇上严重中毒,主要的治疗是生命支持,比如呼吸机、供氧等,直到毒素排出体外。度过难关的中毒患者可以完全康复,不会有后遗症。
(图片来源:Pexels)
03、哪些海鲜中会有这种毒素?各种贝类体内的毒素含量存在地域性和季节性,比如发生赤潮时,贝类体内更容易蓄积麻痹性贝类毒素。
高危贝类主要是海虹(又称青口、淡菜、贻贝等),其他的还有牡蛎、扇贝、蛤蜊等滤食性贝类。
其他的海洋物种,比如海参也可能受到影响。另外,螃蟹以贝类为食,因此也可能积聚一些毒素,比如蟹肉安全,但是在蟹的消化腺和生殖腺中可能有一定积聚。
04、如何预防中毒?含有中毒剂量的麻痹性贝类毒素的贝类和其他安全可食用的贝类,在外观、气味、味道等各方面并不会有什么差别。因此,判断贝类里是否有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唯一方法是实验室检测。
而蒸、煮、炒等烹饪过程以及冷冻过程,都不能去除麻痹性贝类毒素。
因此,最大限度地避开可能被污染贝类,是主要的预防方式,比如:
1.积极留意官方的警示通报,包括赤潮预警、高危贝类预警等,及时避开高风险食物。
2.从正规渠道购买贝类,避开产自赤潮地区的贝类。
3. 注意吃和煮的方法,尤其是4-6月等高风险月份,比如:
吃贝类时,尽量不吃消化腺、生殖腺等腺体,可在蒸煮前就摘除,只吃闭壳肌会相对安全很多。蒸扇贝的话,把汤汁倒掉,可以减少可能存在的毒素水平。(图片来源:Pixabay)
以上便是今天想和大家分享和学习的内容,希望有帮助。这篇内容不仅孩子受用,我们自己、家人、老人都受用。建议自己看完了,也让家人一起学习,引起重视。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虽不多见,但是一旦发生,也许就没有后悔的机会,所以一定要重视预防。关注我,一起做爱科学、有学识的父母。
- 部分参考来源 -
1. Etheridge SM.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seafood safety and human health perspectives. Toxicon. 2010 Aug 15;56(2):108-22. doi: 10.1016/j.toxicon.2009.12.013. Epub 2009 Dec 24. PMID: 20035780.
2. Cusick KD, Sayler GS. An overview on the marine neurotoxin, saxitoxin: genetics, molecular targets, methods of detection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Mar Drugs. 2013 Mar 27;11(4):991-1018. doi: 10.3390/md11040991. PMID: 23535394; PMCID: PMC3705384.
3.https://www.doh.wa.gov/CommunityandEnvironment/Shellfish/RecreationalShellfish/Illnesses/Biotoxins/ParalyticShellfishPoison
4.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207102023/http://aquaticpath.umd.edu/toxalg/psp.html
5. https://www.cfs.gov.hk/sc_chi/multimedia/multimedia_pub/multimedia_pub_fsf_70_02.html
6. http://www.samr.gov.cn/spcjs/yjjl/spyj/202005/t20200506_314990.html
-END-
如果觉得有用
分享给更多人阅读
往期推送精选:
怎么确定孩子有没有缺锌、缺铁、缺钙?别再被微量元素检查坑了 孩子的维生素D一天中哪个时间吃最好?需要空腹吃么? 铅中毒,影响孩子智力和行为,这些千万别碰 不同季节出生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除了盐和糖,孩子警惕这5类调味品!最后一类番茄酱很容易被忽略 白天和晚上出生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你最喜欢哪家童装?这些都很棒,清单来了,全部国产品牌祐苗
刚知道,这2种海鲜近期不要吃!味道虽好却含毒素,再馋也要忍住
海鲜,之所以被称为海鲜,从名字上就能看出,咱们国人对它的偏爱!不仅仅只是沿海地区人们对海鲜料理的钟爱,就算是内陆地区,煮一碗面都要放点海带和大虾提鲜,号称“海味儿”。足以可见咱们中国人对海洋味道的渴求和向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吃海鲜品美味早已不是富人的专属,就算是平民百姓也能隔三差五来一顿海鲜盛宴!
尤其是进入立夏时节,回升的气温唤醒了沉睡的身体,更唤醒了人们躁动的味蕾!傍晚时分,喝点小酒,撸点串,再烤上一盘海鲜,生活好不惬意有没有?舒服归舒服,但是大家要注意了, 有2种海鲜近期不要吃 ! 味道虽好却含毒素,再馋也要忍住!
1:海虹,又叫做贻贝,青口,淡菜, 是一种常见的贝类!新鲜的海虹,营养价值极为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比鸡,鸭,鱼,虾,肉的含量都要高。另外还有大量的不饱和氨基酸,一度被称为“ 海中鸡蛋 ”!
其实,海虹本身是无毒的!那么,为啥近期不要食用海虹呢?因为海虹食用了一种有毒物质,然后在体内蓄积毒素,就算是加热,也不能完全去除。这就会导致如果不慎食用了有毒的海虹,有可能造成中毒。
2:毛蚶,又叫毛蛤,活毛蚶子, 主要生活在浅海,多分布在5-7米的海鱼!在我国的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等海域,均有繁殖!毛蚶的营养价值极为丰富,尤其是维生素B12的含量,高于其它贝类!再就是新鲜的毛蚶,还有钾,钙,磷,镁等微量元素!
一般来说,新鲜的毛蚶也是没有毒素的,但近期它跟海虹一样,都食用了一种有毒物质,然后在体内蓄积,无论怎么加热,都难以去除。所以近期还是不要再吃了!海虹和毛蚶,含有的麻痹性毒素很强,类似以河豚,织纹螺。这种毒性,尚无特效的解毒方法。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类海鲜中毒呢?
1:首先应该去大型的商超,正规的超市选购。再就是尽量不要买来自赤潮地区的。
2:处理这种海鲜时要注意!最好是戴手套操作,如果手上有伤口还未愈合,尽量不要接触海鲜以及海水!
3:买回家后先静养一段时间,之后再去除其内脏和消化腺。一次吃得不要太多,食用的频率也要减少。
多地警示 近期慎食这种海鲜
近期人们千万别碰这种海鲜--贻贝,国内已检测发现它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为什么现在吃贻贝易中毒
“贻贝”是一种外壳呈现黑褐色的双壳类软体动物,是常见的一种能吃的贝类。贻贝,也叫青口,在北方称海虹,南方等地称淡菜。之所以食用贻贝容易引起中毒,主要是因为贻贝等一些贝类生物食用了有毒物质,然后在体内蓄积毒素造成的。
通过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发展规律发现,贻贝动物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含量在每年4、5月份将达到最高,这也是每年到了此时“贻贝中毒事件”高发的根本原因。
需要明确的是,贻贝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吃普通的贻贝并不会导致中毒。贻贝有毒,主要是由于贻贝食用了一种具有毒性的赤潮(含有麻痹型贝毒)之后,毒素在其体内蓄积所导致的。这类毒素比较特别,它们极耐高温,家中普通的加热方式并不能降解毒素;就算是吃了已经烹调过的贻贝,也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
毒贻贝中含有的麻痹性毒素毒性很强,和河豚毒素、织纹螺类似。这种毒素不光可能在贻贝中出现,在扇贝、牡蛎等贝类食物中同样可能出现。
当食用了含有麻痹性贝类毒素的贻贝等贝类动物后,很容易导致食物中毒,会出现头痛、恶心、四肢肌肉麻痹、皮疹、发烧、甚至呼吸停止等中毒症状。
如何预防中毒
1.购买要留神。贻贝等贝类食品可以食用,但要尽量避免购买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在4月至5月这种赤潮爆发的高峰期,建议不要采捕或购买(食用)野生贝类食品。
2.到正规场所购买。无论是贝类还是其他食品,购买时都要挑选放心、有保障的场所,大型超市或者正规农贸(海鲜)市场,其卫生和安全性更有保障,进货、包装等流程也会有严格的监测和质量把控,相对而言更加放心。
3.食用之前要去掉内脏。被麻痹性毒素侵袭的贝类食品,从外观看起来和普通贝类食品并无太大差别,所以在食用过程中要做好预防。
在贝类生物的所有组织器官中,麻痹性贝毒在消化腺、裙边、鳃部、性腺等部位含量较多。所以,食用前要去掉贝类食品的内脏,严格去除其消化腺和裙边,减少毒素,降低中毒风险。
4.吃肉可以,不建议喝汤。麻痹性贝毒是一种水溶性生物毒素,在烹煮的过程中会逐步溶解到汤汁中,所以不建议喝汤。并且,贝类等海鲜食品本属于高嘌呤食品,一般汤中的嘌呤物质含量较高,食用会升高体内尿酸,增加高尿酸血症等问题的发生风险,因此也不建议饮用。
5.“中毒”高发时期,尽量不要食用。此类中毒事件有明确的“时间聚集性”,一般在春季达到高峰,夏季和秋季会有所降低,在冬季开始回升。所以,春、冬两季最好不食贝类食品,避免增加中毒风险。
食用海鲜时还要注意哪些
1.处理海鲜要注意。如果皮肤上有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不要接触海水以及海水中的海鲜等生物,处理海鲜食品时,尽量戴上手套。
2.一定要完全加热。海鲜,不能生吃,其中包括生鱼片,制作生鱼片的过程中,鱼肉很容易被鱼鳍和鱼皮上的创伤弧菌所污染,食用同样存在感染风险。高温烹调可以杀灭海鲜中存在的寄生虫和病菌等有害物质,降低食物中毒风险。
3.生熟分开。在加工过程中,要注意食材、烹饪工具(案板、刀具等)的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感染。
4.要限量。由于海鲜中含有较多的嘌呤物质,不宜大量食用。每日吃鱼、虾类食物50—100克。本报综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