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情感人生 > 正文

孩子好话不听非得让我发火,为什么孩子总等你发火才听话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钱志亮工作室 ID:qzlgzs
“我也不想吼孩子,可好好说他听不见啊!”
这是一位妈妈在聊起孩子教育问题时的抱怨。
很多父母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当你心平气和地催促孩子洗漱、睡觉、上学、写作业......费尽口舌,孩子往往无动于衷,唯有疾声厉色,孩子才磨磨蹭蹭地动起来。
网上有人将其总结为:“吼叫依赖症”:吼越大声,孩子就越老实。
这种互动模式,在很多家庭里都很常见,让我们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庭琐事中身心疲惫。
这让家长不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钱志亮工作室 ID:qzlgzs

“我也不想吼孩子,可好好说他听不见啊!”

这是一位妈妈在聊起孩子教育问题时的抱怨。

很多父母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当你心平气和地催促孩子洗漱、睡觉、上学、写作业......费尽口舌,孩子往往无动于衷,唯有疾声厉色,孩子才磨磨蹭蹭地动起来。

网上有人将其总结为:“吼叫依赖症”:吼越大声,孩子就越老实。

这种互动模式,在很多家庭里都很常见,让我们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庭琐事中身心疲惫。

这让家长不禁思考:“为什么我只能用怒火才能让孩子配合?”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讨论这个令无数家长头疼的问题。

孩子“听不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真听不见”,另一种是“假装听不见。”

01

真听不见

看到这个结论,家长朋友们可能会觉得难以置信,孩子怎么可能真听不见我说什么呢?

其实所谓的“真听不见”是孩子听觉注意能力没有跟上来。

听觉注意能力弱的孩子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眼神“飘离”,家长说的话通常跟“耳边风”似的,有时候看似在认真听可是眼神呆滞,边听边想别的事情。

这类孩子不是故意不听话,而是听觉注意力没发展好,他对外界的声音刺激不够敏感,容易跑神、发呆。

“真听不见”还会发生在那些过于专注的孩子身上,他们往往还不能有效分配注意力。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学龄前的儿童,他们很难做到“一心二用”。

特别是在他感兴趣的事情上面,比如当孩子正在认真玩积木,你在旁边跟他说话,孩子就很容易忽略你的话。

这是注意力分配问题,它是指孩子在某一时间内,把注意力支配在不同的事物上,比如有的孩子能够一边看书,一边听歌;有的孩子能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等等。

这项能力需要后天培养,在孩子成长的早期经历中,这种“听不见”现象很正常,稍加训练就能培养起来,家长面临更大的挑战是孩子“假装听不见”。

02

假装听不见

“假装听不见”是孩子对父母的一种无言反抗:“你让我做的是我暂时不想做的事情,所以我就当没听见,等不得不做的时候再说吧。”

这种现象出现的诱因有很多,比如:

不重视和关心孩子内心想法

喋喋不休地唠叨

家长态度太强硬,居高临下的命令太多

平时吼叫次数太多,给孩子养成了习惯

家长的原则很容易被打破,让孩子认为有可以磨蹭的余地

......

其中,让孩子“听不见”最关键的原因一是唠叨,二是父母没有守住底线。

先说唠叨。

愤怒,在人际关系中应当被”珍惜“着使用。

它代表了你对当下发生的事情的不满,表达了你的立场和底线,偶尔的厉色可以让人重新正视你的表达。

但大多数家长的问题,是太过频繁地利用这一点来让孩子听话,最后变成了唠叨 吼叫。

唠叨,不仅让孩子对你的反复催促产生依赖,而且也在削弱父母话语的权威,有的孩子还会选择性“屏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再来说底线问题。孩子不听你的,是因为你太好说话了。

有的父母可能会反驳:“我天天凶他吼他,就是为了让他听话,我还好说话?”

其实,好不好说话的本质不在于音量,而是原则。

曾经有一位家长朋友向我咨询:

“孩子完全不听话怎么办?同一件事每天催800遍都不够,真的太累了。”

这样的孩子问题出在哪呢?

这个家长不是没有给孩子定过规矩,也不是没对孩子凶过,但是孩子经常耍赖,家长因此动摇,最后都由孩子去了。

比如催孩子睡觉,催他几句之后,自己该干嘛干嘛,过了半天看到孩子还在沙发上,重新用更大的声音催.......

时间久了,孩子就知道看妈妈的脸色和音量做事,在妈妈歇斯底里之前,他知道,他还有时间和余地去做自己的事情。

底线只有守住了,才能算得上底线。

一旦我们主动给了空子让孩子钻,最后就变成文章标题所写:“非要我发火,孩子才听话。”

03

如何应对这种现象?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不用吼,孩子还愿意配合你呢?

给大家三点建议:

1.善用肢体语言,保证孩子看着你的眼睛再说话

对于听知觉有问题的孩子,需要通过一些有效的学习和训练来提高听觉注意能力。

比如可以多让孩子认真听某种声音,听一听,辨一辨,还可以和孩子玩玩听觉注意训练的小游戏。

同时家长要善用肢体语言,在表达之前,要保证孩子的注意力在你身上,不妨轻拍他的肩膀,等到孩子看着你的眼睛,才与他说话。

这样的举动让孩子无法逃避你的话,提升亲子之间的沟通效率。

2.你要守住底线,孩子才会有纪律

家长们都知道,只要孩子遵守规矩,教育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问题是规矩太难贯彻执行了。

其实,规矩能不能立起来,全看父母是否能从最开始守住底线不动摇。

拿孩子睡觉的问题来说,到了时间,我们就可以做入睡准备,关掉电视,拿走手机,洗漱完就躺下。

如果孩子哭闹,你也不要焦虑,随他哭一会,你只用陪在他身边,甚至可以抱抱他:

“我知道你还想玩,你想哭就哭吧。但是到了点就该睡觉,这是这是我们定下的规矩,哭也不能改变。”

只要你一开始能坚持执行,时间久了,不用你提醒,他就知道该睡觉了。

慢慢你会发现:当你坚守自己的底线,你也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因为他知道,爸爸妈妈既然说清楚了规则,就不会改变,他便不会再耍赖。

这种规矩早早坚持是最好的,否则,越晚父母就越心累。

3.调整说话的方式和语气,让孩子心甘情愿地跟你合作

想让孩子听我们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合作。

所以表达的方式和语气很重要,如果你的表达多一些温度,效果出人意料。

多用陈述性的表达,描述看见的事实或者问题,并提供合适的建议,你越是平和、坚定,孩子可能越愿意与你合作。

举例来讲:孩子玩完积木不收拾,比起:“你每次都是这样给我添麻烦!一点小事都做不好!”

我们可以简简单单地用一个词提醒孩子:“你的积木!”

或者提供一个选择:“积木乱放容易弄丢,你可以把它们放进盒子里或者堆成型放在架子上。”

再或者描述你的感受:“我刚刚整理完客厅,看到积木又把这弄乱了,妈妈很难受。”

总之,遇到问题,不要总是沉浸于自己的愤怒之中,把孩子变成我们的敌人,而是应该以合作的心态共同解决问题。

亲子之间的沟通品质决定了亲子关系的品质,特别是说话的语气。

吼叫总归不是最佳的沟通方式,只有方法对了,你的话,孩子才能听进去。

本文转载于钱志亮工作室(ID: qzlzgs)

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专注于特殊教育、家庭教育、幼儿教育领域。著有《入学早知道》《科学的早期教育》《急用先学的140个汉字》等。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孩子好话不听非得让我发火,为什么孩子总等你发火才听话

非常耐心的跟孩子讲了几遍不听,总要大声的吼才听,怎么办?

和善却不够坚定;坚定又不和善,在日常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作为家长很容易进入这样的状态。

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模式,造成这种模式绝不是一日两日的结果,而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首先需要家长进行一个觉察,我究竟是怎样的家长,对待孩子是怎样的教育方式。

和善却不够坚定

偶然中,我听到女儿和好朋友聊天,因为我听到她们再说各自的妈妈,忍不住偷听,我听到孩子说:“我想做什么事情,只要一直求妈妈,一直求,她就能答应。”听到她这样说,说实在的,我都有些惊了,真的没想到孩子是这样想的。怪不得她想做什么事情时,就一直的磨人,然后我被磨烦了,马上也就答应了。。

因为她们之间的对话,让我有了自我觉察。是的,我是个很容易心软的妈妈,很容易就会给孩子妥协,不够足够的坚定。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我就会给我自己提示,要坚定。

坚定而不和善

还有一类的父母,是坚定有余,和善不足。他们的选择性很强,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可是家是讲情不是讲里的地方,原则问题的确是不能改变,但可以改变的是交流的方式,尽量采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而不是强制性的要求必须这样做。

尊重平等,和善坚定

孩子总是忽视父母的说教,我们不妨也去做做觉察。在日常的生活中:

是不是说得太多,无论孩子做什么,都在不断的提醒,约束,管教,逐渐的变成了家长是唠唠叨叨的,孩子自己把耳朵关闭了;说了不做,或者说只约束孩子,没约束自己,孩子有样学样,说了也就不听了;说教的后面没有后果,没有告知为什么不能做,背后的原因没有和孩子讲清楚;

吼了才听,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害怕,家长吼的后面可能会有惩罚,孩子怕的是惩罚孩子还很弱小,要依赖家长才能生存下去,家长吼,他就得听。

家长真正要做的当然不是继续吼。

觉察问题在哪,找出原因改正自己自身的问题把孩子当做和我们一样平等的人,故障尊重的去交流坚定原则,保持和善说明原因和后果,以及不能改变的后果

改变一种交流模式,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改变的,也不要期待孩子自己就能够变成家长希望的样子,只有家长先做出改变,孩子才可能有改变。

孩子好话不听非得让我发火,为什么孩子总等你发火才听话

非常耐心的跟孩子讲了几遍不听,总要大声的吼才听,怎么办?

和善却不够坚定;坚定又不和善,在日常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作为家长很容易进入这样的状态。

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模式,造成这种模式绝不是一日两日的结果,而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首先需要家长进行一个觉察,我究竟是怎样的家长,对待孩子是怎样的教育方式。

和善却不够坚定

偶然中,我听到女儿和好朋友聊天,因为我听到她们再说各自的妈妈,忍不住偷听,我听到孩子说:“我想做什么事情,只要一直求妈妈,一直求,她就能答应。”听到她这样说,说实在的,我都有些惊了,真的没想到孩子是这样想的。怪不得她想做什么事情时,就一直的磨人,然后我被磨烦了,马上也就答应了。。

因为她们之间的对话,让我有了自我觉察。是的,我是个很容易心软的妈妈,很容易就会给孩子妥协,不够足够的坚定。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我就会给我自己提示,要坚定。

坚定而不和善

还有一类的父母,是坚定有余,和善不足。他们的选择性很强,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可是家是讲情不是讲里的地方,原则问题的确是不能改变,但可以改变的是交流的方式,尽量采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而不是强制性的要求必须这样做。

尊重平等,和善坚定

孩子总是忽视父母的说教,我们不妨也去做做觉察。在日常的生活中:

是不是说得太多,无论孩子做什么,都在不断的提醒,约束,管教,逐渐的变成了家长是唠唠叨叨的,孩子自己把耳朵关闭了;说了不做,或者说只约束孩子,没约束自己,孩子有样学样,说了也就不听了;说教的后面没有后果,没有告知为什么不能做,背后的原因没有和孩子讲清楚;

吼了才听,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害怕,家长吼的后面可能会有惩罚,孩子怕的是惩罚孩子还很弱小,要依赖家长才能生存下去,家长吼,他就得听。

家长真正要做的当然不是继续吼。

觉察问题在哪,找出原因改正自己自身的问题把孩子当做和我们一样平等的人,故障尊重的去交流坚定原则,保持和善说明原因和后果,以及不能改变的后果

改变一种交流模式,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改变的,也不要期待孩子自己就能够变成家长希望的样子,只有家长先做出改变,孩子才可能有改变。

孩子好话不听非得让我发火,为什么孩子总等你发火才听话

为什么只有父母发火的时候,宝宝才会听话呢?

为什么只有父母发火的时候,宝宝才会听话呢?

1.当你心平气和地督促孩子洗漱、睡觉、上学、做作业时,孩子往往无动于衷,只有声音尖锐时,孩子才会磨磨蹭蹭。网上有人总结为“吼依赖”:吼得越大声,孩子就会越老实。这种互动模式在很多家庭中非常普遍,让我们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庭琐事中身心疲惫。虽然熊海子的孩子总是喜欢调皮捣蛋,给父母制造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困扰,但内心深处,孩子对父母的爱是特别渴望的。

2.顽皮是孩子的天性,依赖父母是孩子的习惯。孩子在调皮捣蛋或依赖父母时,更愿意选择后者。所以,每当孩子调皮捣蛋时,父母的“美言”“就是孩子渴望的依赖和温柔。频繁的生气教育只会给孩子一种自卑内向的气质,也会让他们在生活中养成优柔寡断的性格。这些性格对孩子的童年影响特别大。

3.自卑和优柔寡断会让孩子在童年缺乏朋友,也会因为对学习和成绩缺乏信心而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这些都是孩子童年后悔的缺陷。自卑、内向的性格一旦养成,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造成一定的伤害。愤怒的教育也会破坏孩子依赖父母的亲子关系。父母每一次愤怒的教育都会让孩子感到无助和害怕,逐渐抹去对父母的依赖。当孩子不再依赖父母时,深厚的亲子关系就不复存在。孩子不会因为父母“不喜欢”自己而害怕。它们的破坏力和调皮指数在频繁增加。

4.这时,如果他们想通过“愤怒的教育”来约束自己的孩子,他们承受不了压抑的效果。听力弱的孩子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眼睛“漂走”。他们父母说的话通常是“左耳进右耳出”。有时他们看起来在认真听,但他们的眼睛是呆滞的,他们一边听一边想其他的事情。这类孩子不是故意违抗,而是听觉注意力发展不好。他们对外界的声音刺激不够敏感,所以容易走神、发呆。

孩子好话不听非得让我发火,为什么孩子总等你发火才听话

孩子已经皮了,非要家长发火才会改,怎么办?

也许很多父母会问:孩子不听话时到底该怎么办呢?下面十个锦囊被认为是很有效的,建议您不妨一试。
  1.友善的态度——如果你在对孩子说话的时候使用正常的音调与和蔼的态度的话,孩子会更有可能认真地听你说。
  2.暂停——在孩子一时无法接受你的要求,甚至与孩子发生争执时,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你可以说:“我不想现在来处理这个问题。我们稍后再来谈论它吧。”
  3.教孩子道理——当孩子犯错误或行为无礼的时候,不要立即处罚他,应该以友好的口吻来教育他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和举止。“你玩完的玩具不应该随处乱丢,下一次请把它放入它应该放的地方,你的玩具架子才是玩具的家。玩完的玩具应该让它回自己的家,就像你一样,如果你在外面玩完了,我把你丢在街上不让你回家,你觉得对不对?”
  4.讲话的出发点要积极——不要这样来对孩子说,“我要说多少次你才会去刷你的牙齿呢?”而应该说,“去刷你的牙齿,我想知道你什么时候能完成,我想看看你是否可以刷得很干净。”
  5.向孩子解释而不是威胁——当孩子向你说他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你应该给孩子一种解释的权利,让他简短地解释他为什么需要做这件事,之后向他解释清楚这样做错在哪里,他有没有理由这样做,以及正确的做法。
  6.珍惜每一个机会——不应该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的不当行为举止上,其实每个冲突发生的时候,都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机会,你不要放过它,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因势利导教育你的孩子。
  7.给予激励——可以通过一些只语片言来激励你的孩子,通过合作的方式来鼓励他的进取,类似的话语有:“你看,别的小朋友都能做,你一点也不比他们差,你完全能比他们做得更好,对不对?”
  8.要有柔性——如果你的小孩问:“在我们回去之前,我可以看完这一场表演吗?”如果你还有一些时间剩余的话,应该让出一些时间来给你的孩子。你应该尊重孩子请求的权利。
  9.摆脱武力威胁——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说:“你要是再这样,你就快该挨打了!”“还记不记得上次我为什么打你?”这种武力威胁实在是天大的错误,尤其更不应该提起以前给孩子造成的痛苦。武力威胁只能让孩子认为你是一个专制粗暴的家长,而越发拒绝与你合作。
  10.因事制宜——教育的方式方法应该多样化,在发现孩子犯错误时,不要每次都用一种面孔、一种说理的方式,孩子会感到厌倦。你完全可以变换一些花样,因事制宜,尝试孩子能接受的各种方式。比如问题出现时先简单处理一下。然后在有时间的时候再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去动物园、参观博物馆、郊游等等形式,结合看到听到的事物深入地阐明你要告诉他的那个道理。在冲突的当口,往往孩子不容易接受批评,但是在事后进行这种耐心的教育,孩子就容易接受了。 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常常会以处罚来控制孩子,这似乎是我们在教养孩子时最习惯的一件事,但这个习惯一旦养成,长期使用的结果,也使父母和孩子在亲子关系上付出相当的代价。
如果成人经常带着气愤、高亢的声音和孩子说话,时间久了,孩子对成人的“喊叫”也就习以为常、以后成人如果不提高嗓音、不重复喊叫,孩子便很难接收到指令,而且孩子一旦习惯于高亢、粗暴的声音、就会逐渐对温和、文明的教育方法采取“抗命”的态度。 处罚也是一样,不良或经常性的处罚,只会让孩子身心感到痛苦、不适或意志遭到压制,很难帮助孩子认清自己所犯的错误.并愿意诚心的配合。 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以下有几个比较温和的方法,提供父母参考。
(一)向孩子解释行为规范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不和成人配合,是因为他不了解或忘记了行为的规则,再一次的提醒孩子,可以让孩子体会和了解,但要注意的是,在提醒孩子时.要注意表情和声调.不要用喊叫的方式。要用坚定、温和的声调来对孩子说明或提出要求:“记得吗?在人多的地方讲话要小声点,才不会妨碍别人,”“记得我们今天上街是要给奶奶买礼物.其它东西一律不买!” 成人在向孩子解释规则时.应该避免预先就认定孩子不听话,例如:“你要我说几百次,才会听话!”这会让孩子更加的任性和固执。
(二)以周围的孩子或成人作榜样 年龄小的孩子虽然知道成人的指令和规则,却很难决定该怎样做,当他不行动或不接受指令时,我们又以为孩子不听话,因此,在让孩子了解行动规则的同时,还要指点他怎么做,例如,书如何摆、玩具怎么收、坐要怎么坐、话要怎么说等等。 除了语言,成人可以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理解具体的做法,利用孩子的模仿性来纠正他或引导他,或者可以建议孩子:“你看!可以照那个叔叔那样做”“你要像那个小孩一样安静”,将具体的目标告诉孩子,引导他代替原来不好的行为.
(三)奖励和赞许良好的行为 孩子不听话时,常常是为了要引起成人的注意(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因此,孩子常常用反抗(故意不听话)或其它不听话的方式(大喊大叫),使大人满足他的愿望。 父母对孩子这种不良行为,首先态度要沉着冷静、不慌张,最好的方法是暂时让孩子单独一个人,直到这样胡闹的行为停止或是态度好转才去处理。 这是弱化不良行为的方法,利用不响应坏行为的方式,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态度。但成人要积极做的是,称赞、奖励好的行为,让孩子区别好与坏、容许与禁止。 所以当孩子不听话时,可以用赞许的话来转移他的行为:“我记得你是一个热心的小孩,记得吗,上次你帮我做了......”在奖励和赞许孩子时,最好让孩子能具体了解自己的行为,不要只一味的称赞孩子:“你好棒!”“你好乖!”而是选用一些具有美德的语句,譬如:“你很慷慨” “你很有礼貌”“很热心”……,使孩子的行为更具体性。
(四)对不好的行为进行严肃谈话   当孩子不听话时,成人用“责骂”或“处罚”来处理,常常很容易把主观的因素(气愤、激动、疲倦、厌烦的情绪),渗入行为的处理中,致使孩子的身体感到痛苦不适 (体罚),心理产生恐惧,意志遭到压制,因此很难接受成人长篇大论的说教,反省自己不良的行为,更难说要纠正他的行为。 此时利用“严肃的谈话”,会让孩子心领神会,例如,先暂时停止他的工作,请他到一个角落,好好的跟他谈,可能会比大声责骂和处罚,更能启发他的良知,思考自已的不当行为。 曾经有一位中班的小男孩告诉我,他前一个晚上和爸爸到书店喝茶,做 “Man’s talk”,我问他谈了什么,他断断续续的告诉我“爸爸和他谈他和姐姐经常打架、吵架的事”,爸爸跟他说:“姐姐很爱你,经常照顾你、送你东西,但姐姐也有很多的苦恼,像一年级的功课很多,有很多的美劳要做,如果姐姐在做功课时,去烦她、动她的东西,姐姐也许会因此没完成功课而被老师责骂 ,你希望这样吗?”他还说爸爸给他很多的建议,例如,“姐姐写功课的时候,你可以打计算机,也可以陪小狗玩,向姐姐借东西时要有礼貌,并且用完要赶快还,不要霸占。”很有意思的一个man’s talk,爸爸利用一个不错的场所,严肃的指出孩子不好的行为,并提供他可以做以及如何做的建议,以纠正孩子的行为。
(五)细心和耐性的纠正与教育   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成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犯下一些不同类型的错误,长期下来,造成孩子不良的行为。例如,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小,任性、胡闹、不听从吩咐是一种自然现象,长大就会变好或变听话,而没有细心纠正他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qinggang/4159.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为什么宝宝看到老人会哭,为什么宝宝看到一个人突然大哭 下一篇:孩子不是我的毁了她的一生的说说,16岁女生被学长毁了一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