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有自残的想法呢「为什么生活更好了孩子却不快乐为什么孩子会有自残行为」
宪是个17岁的女孩,从最好的初中考上当地最好的高中后,渐渐抑郁,后来发展成拿刀一次次割伤自己的胳膊。
宪的父母属于“三高”父母,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宪从小就生活富裕,物质需求被极大满足,宪幼儿园时的芭比娃娃就装满了一整间房子。
当宪的父母得知女儿病情时,陷入完全不能相信的境地,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
到底为什么呢?生活富足了,却有更多的青少年得了明显的情绪引起的疾病,比如抑郁症、焦虑症、情绪失调、饮食失调,以及滥用药物等。
宪系列36,原生家庭的伤会跟你一辈子
宪是个17岁的女孩,从最好的初中考上当地最好的高中后,渐渐抑郁,后来发展成拿刀一次次割伤自己的胳膊。
宪的父母属于“三高”父母,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宪从小就生活富裕,物质需求被极大满足,宪幼儿园时的芭比娃娃就装满了一整间房子。
当宪的父母得知女儿病情时,陷入完全不能相信的境地,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
到底为什么呢?生活富足了,却有更多的青少年得了明显的情绪引起的疾病,比如抑郁症、焦虑症、情绪失调、饮食失调,以及滥用药物等。
普遍来说,这些青少年在学校的表现都很好,在家里也很乖巧,也许看不起来是“很阳光”,甚至有点畏怯。所以父母往往会忽略他们的情绪问题,但他们千真万确过得很不快乐,觉得压力很大,遭受误解,焦虑、愤怒、哀伤和空虚。然而,当问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绪时,他们会说自己“无所事事”,或“内心空虚”,或“没有原因,就是不快乐。”
作为父母也非常委屈,甚至可以说,没有哪一代父母像我们这代人这样为子女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了让子女过上更富足的时候,像牛一样吃草像牛一样辛苦,挤出牛奶供养子女,但子女却似乎更缺钙了,更缺上进心了。孩子们外表光鲜亮丽,内里却虚弱不堪,一点儿挫折就能让他们兵荒马乱。一次成绩不如意天就要塌了,没入选上足球队就得闹绝食。
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是生物本能使然,父母都会心疼孩子,会努力保护后代不受挫败或失望的折磨,由于舍不得孩子辛苦,父母转而只希望孩子学业成绩和课外活动表现出色,关于家庭责任的期望低到尘埃里。这样不均衡的期待导致孩子们习惯有人“帮忙收拾烂摊子”。致使他们自主感下降,自我管理的能力下降。
其次是虽然孩子本人对学业或课外活动并不关心或非常被动,但父母极度担心过度介入。他们对孩子的物质需求予取予求,希望能够借此买到孩子的服从,达成父母设定的目标。
再次就是父母的恐惧投射给了孩子们,父母白手起家深知筚路蓝缕的辛苦,深知打江山守江山都很难,要想守住现在的阶层现在的财富过上现在的生活,孩子们就得付出对等的努力,从而对孩子们高要求高期待高目标。可谓“三高”父母必会对孩子“三高”。面对父母的恐惧和高要求,孩子们会觉得自己无处可逃,无力掌控自己的人生,唯一可以掌控的就是自己的身体,因此有的孩子出现了自残行为。
当父母硬性强制、强迫孩子接受非必要地接手时,不但是在“惯坏”他们,更是在阻碍干扰他们建立自我意识的能力。很多青少年内心空虚是因为他们无法发展内心的资源,他们自觉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或有效管理情绪,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无法控制,也对自己处理青春期变化的能力缺乏信心,觉得自残反而成了自己能够操控的少数事情之一,自残让他们的愤怒得到适度的发泄。
加速的学业课程,多元化的课外活动,提早准备初中、高中、大学的入学,很多孩子被挤压得喘不过气来,父母对孩子的批评和指责魔音绕耳经久不散,尤其喜欢用“别人家的孩子”为自家孩子加压,希望他们有更好的表现和成就,结果,孩子们没有时间探究自我,也就无从发展良好的自我。
幻想、做白日梦、思索自己和想像未来,或者面对恐惧处理自我的复杂情绪,都是自我发展的必要过程,而这些过程都需要独处的时间来完成,我们留给孩子们自己的时间太少了。
至少要将孩子们40%的闲暇时间留给他们自己。
#头条创作挑战赛##育儿事务所##家庭教育##心痛到极致是什么感受##你觉得人生中最难跨过的坎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