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食用醉蟹引起的疾病有哪些,吃蟹中毒症状
检查血常规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痰液检查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夏科-雷登结晶与肺吸虫虫卵,血液检查肺吸虫抗体阳性。
肺部CT显示右肺中下野可见多个直径1-2厘米大小的云絮状、边缘模糊、密度不均的浸润型阴影。
最终诊断为:肺吸虫病。追问患者有经常食用醉蟹史。而醉蟹正是肺吸虫病的罪魁祸首。
什么是肺吸虫病?
有一位年轻女性,出现发热,咳嗽、初起为干咳,后有咳痰,每天咳白色粘稠状且带有腥味的痰,并有乏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病程中常常咯血,咳铁锈色痰以及烂桃样痰。
检查血常规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痰液检查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夏科-雷登结晶与肺吸虫虫卵,血液检查肺吸虫抗体阳性。
肺部CT显示右肺中下野可见多个直径1-2厘米大小的云絮状、边缘模糊、密度不均的浸润型阴影。
最终诊断为:肺吸虫病。追问患者有经常食用醉蟹史。而醉蟹正是肺吸虫病的罪魁祸首。
什么是肺吸虫病?
肺吸虫病又称肺并殖吸虫病,因为其成虫雌雄生殖器并列而命名,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蠕虫病。我国最常见的是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
肺吸虫病是如何感染人体的?
人体如果感染斯氏狸殖吸虫,因虫体一般不能在人体发育成熟产卵,故虽可致病但不能成为传染源,而猫科、犬科、灵猫科、鼬鼠科等动物是重要的传染源。卫氏并殖吸虫在人体内可发育为成虫并产卵,可成为传染源。
肺吸虫病的传播需通过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有20多种螺类,第二中间宿主为溪蟹和蝲蛄,溪蟹和蝲蛄死后肢体碎裂,囊蚴可污染水源。肺吸虫卵随痰咳出(有咽痰习惯的患者虫卵也可随粪便排出),入水中在适宜温度下约经3周孵化成毛蚴。
毛蚴侵入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内经过胞蚴、雷蚴等发育和无性生殖最后成为许多尾蚴。尾蚴从螺体逸出可入侵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或蝲蛄的体内发育成为囊蚴。人若进食含有囊蚴的淡水蟹或蝲蛄时,囊蚴随之进入消化道,经消化液作用脱囊成为童虫。
童虫上行进入肺内发育为成虫。因此,流行区居民因饮用含有囊蚴的生水而感染。在流行区,居民生吃及半生食入溪蟹或蝲蛄而感染。
囊蚴在含14%乙醇的黄酒中需120小时才被杀死,在酱油(含盐16.3%),10%-20%盐水或醋中,部分能存活24小时以上,而腌蟹及醉蟹一般不超过24小时,所以仍然具有感染力。如加热不足,蟹体内囊蚴未能全部杀死,则热吃也会感染。
感染了肺吸虫后有哪些表现?
多数肺吸虫病慢性起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潜伏期不易确定。症状多在感染后3-6个月内(1个月至数年)内出现。严重感染者可在一次大量生食溪蟹或蝲蛄后数日内即出现急性症状。
急性症状多表现为畏寒、发热、头昏、纳差、乏力、腹痛、腹泻等,2-3周后出现胸痛、胸闷、咳嗽等症状,可出现荨麻疹。
卫氏并殖吸虫最常寄生于肺部,呼吸系统症状最为常见。此外,疾病早期,童虫穿过肠壁到腹腔浆膜表面匍匐,可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便血等消化系统症状。
10%-20%卫氏并殖吸虫感染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主要是成虫沿纵膈大血管根部及颈内动脉周围软组织向上移行,经破裂孔而侵入颅内所致,疾病早期表现为头痛、呕吐、反应迟钝、视力减退、视神经乳头水肿等,疾病后期也可出现瘫痪、感觉缺失、失语、偏盲等。
此外,也可出现癫痫、肢体感觉异常,畏寒、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等。斯氏狸殖吸虫还可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皮下结节和包块也是常见的表现。肝脏损伤、心包积液以及眼球损害是肺吸虫病的少见表现。
如何预防肺吸虫病?
在流行区加强卫生宣传教育,不生饮溪水,不吃生的或半生的溪蟹和蝲蛄,改变吃醉蟹、腌蟹的习惯。积极治疗患者,对家犬也应治疗。加强粪便管理,避免虫卵随雨水冲入溪流。开展鲶鱼及鸭的,可借以吃掉第一、二中间宿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