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情感人生 > 正文

孩子和坏孩子交朋友,让孩子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家好,这里是阿呆爸育儿。
郎平曾在优酷的一档人文节目中,分享了她朋友孩子的故事。
她的这位朋友对孩子管束很严,不只学习,在交友上也严格限制。
这位朋友家的小孩,不能和爱玩游戏的孩子玩怕被他们带坏,不能和成绩不好的孩子玩因为他们不能帮助他学习,不能和同龄的孩子玩因为他们都不懂事儿。
最后小孩长大了,不愿意进入社会,不愿意工作。
因为父母一直干涉交友,导致这个小孩不懂得如何与人交流,渐渐生出严重的心理问题,产生了社交恐惧。
这样的干涉,最终毁了一个

大家好,这里是阿呆爸育儿。

郎平曾在优酷的一档人文节目中,分享了她朋友孩子的故事。

她的这位朋友对孩子管束很严,不只学习,在交友上也严格限制。

这位朋友家的小孩,不能和爱玩游戏的孩子玩怕被他们带坏,不能和成绩不好的孩子玩因为他们不能帮助他学习,不能和同龄的孩子玩因为他们都不懂事儿。

最后小孩长大了,不愿意进入社会,不愿意工作。

因为父母一直干涉交友,导致这个小孩不懂得如何与人交流,渐渐生出严重的心理问题,产生了社交恐惧。

这样的干涉,最终毁了一个聪明的孩子。

卡内基说:“周围都有好朋友的人,比四面楚歌的人不知幸福多少。”

虽然很多家长朋友也都清楚,孩子的成长中必然是少不了和人打交道的,但他们在孩子交朋友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认知问题。

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成龙成凤,自然也希望他们身边的朋友,能够帮助他们成龙成凤。

可是这样一来,他们就会不顾孩子的交友意愿,强行干涉孩子的交友,选择自己认知内是好孩子的人。

这样功利化的交友标准,对孩子的成长是百害无一利的。

其实家长们干涉孩子的交友,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他们既担心孩子耽误学习,也担心尚不懂事儿的孩子被人带坏。

01.

孩子辨别是非能力弱

孩子的价值观尚未成型,自我认知水平低,容易受影响和暗示。

有位姓朱的家长曾发了求助帖。

他8岁的儿子小朱,和一个刚转学来的同学小关交了朋友,玩得很好。

有一天小关偷了同学的钱,带着小朱去上网打游戏。小朱知道小关偷了同学的钱, 也知道这种行为可能不对,但是在小关的劝说下,他并没有报告老师,也没有跟家长说,更没有阻止小关。

因为他认为俩人是朋友,所以决定替对方保密。

好在这件事被家长发现了,避免他们犯下更大的错误。

所以家长们会担心,孩子交到品性不好的朋友,又在不辨是非的年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02.

链状效应: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一次家长交流会上,8岁小峰的妈妈讲述了自己孩子交友的问题。

那是他们一家刚搬到新小区不久,正好放暑假,小区里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疯玩,同学小希也隔三差五就来敲门,叫小峰去他家玩。

搬家之前,小峰每天都是在完成作业以后才出门玩,现在自从和小希经常玩之后,不仅没完成作业就去打游戏,还很晚才想起来回家。

我国有句古语,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人在不同的环境中,会被影响成为不同的性格。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链状效应“。

家长对于“链状效应”看得是非常重的。古时候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为孩子选择合适的成长环境。

现在的很多家长,也非常看重这一点。

03.

看中成绩、家庭多过人品

有一些家长, 功利心比较重,在孩子的交友问题上也用功利的标准来衡量。

他们希望孩子的朋友,是优秀的,成绩突出的,家庭优渥的。他们希望这些朋友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有用的。

在这个功利的社会中,“人脉”是大家公认的,每个人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很多家长,想要从小给孩子限定未来的“人脉”人选,限定孩子交什么样的朋友,才是有益的。

而孩子朋友的人品,则成为了被忽略的一点。

可是这样一来,很容易让孩子养成戴有色眼镜对待别人的习惯,让孩子产生莫名的优越感,把朋友变成利益捆绑的商品,习惯给人贴标签,反倒不利于他们的人际关系发展。

那作为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交友呢?

扩大社交圈,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交友环境

如果一味地阻止孩子交友,不但无助于孩子成长,还会让亲子关系也变得极其糟糕。

倒不如尽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交友环境,帮助孩子过滤不友好的信息。

这个社会是多元化的,是复杂的,每个人的身边都有着形形色色的人。

父母虽然没有办法创建一个绝对安全的玻璃房,帮他们隔绝一切伤害和“坏朋友”,但可以通过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创建良好的社交环境,来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交友观。

美国心理学家Christy Thrash根据实验提出,禁止青少年交友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不妨反其道而行之,为他们提供扩大交友圈的机会。

可以尽量为孩子选择好一些的学校,选择优秀的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让他们在健康的团队合作和竞争环境下,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教会孩子辨别“友谊”,识别“毒友谊”的危险信号

友谊,也是分为“好友谊”和“毒友谊”的。

“好友谊”会让孩子心情愉悦,不但能从中收获很多东西,还能身心健康成长。

而“毒友谊”,不但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还会让孩子产生比快乐多得多的痛苦情绪。

但是孩子的分辨力有限,他们又身在其中,很难分清什么是“毒友谊”。

所以这个重任,就需要家长来承担。家长要教会孩子辨别“毒友谊”,拒绝“毒友谊”、

家长要满足孩子对家庭的情感依赖,帮助孩子认清“毒友谊”事实,理清思路,让孩子具有辨别力和自控力,及时从“毒友谊”中撤离。

让孩子意识到,真正的好朋友,是会在关键时刻拉他们一把的人,而不是推他们一把的人。

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温和的引导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魏坤琳指出:孩子的朋友圈应该是自然形成的,家长要让他们自然筛选。

避免用激烈的言辞让孩子产生对抗情绪,出现“你越是不让我做什么,我偏要做什么”的心理。

在儿童绘本《回到大海》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小男孩蒂姆是个孤单的孩子,有一天他遇到了迷路的鲸鱼萨姆,把萨姆当成了好朋友。在为萨姆寻找回到大海的路的过程中,他自己也得到了心灵的成长,成为了一个积极勇敢的男孩。”

所以,友谊究竟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孩子又能从什么样的朋友那里得到友谊,是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放权的。

在电影《七月与安生》中,两个个性完全不同的女孩,一个是规规矩矩长大的乖乖女七月,一个是叛逆又不羁的“坏孩子”安生。

但是两个女孩却有着真挚的友谊,并在青春岁月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所以家长们,别太功利的把孩子的朋友进行分类,因为对他们来说,你眼中的“坏孩子”,也许在某些方面正拥有他们所缺失的部分。

他们会借此来完善自己的人格,完善自己的成长。

家长只要记得,别因为自己的偏见和功利心,伤害到孩子就好。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qinggang/4248.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总是吼孩子是一种病,得治!,总是忍不住吼孩子的后果 下一篇:狗狗生产后不让主人碰,狗狗生完后老是叼着小狗不让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