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打经络治愈糖尿病,糖尿病人拍打疗法
一、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是“ 富贵病”之一,为“ 现代生活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三大疾病。中医称为消渴病。糖尿病分为两类:即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即1型与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即2型。前者主要见于青少年与儿童, 而后者以中老年人和肥胖者居多,具有多饮、多渴、多尿和血糖与尿糖升高特点。中医认为患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素体虚亏,过于疲劳等。
二、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可导致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
一、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是“ 富贵病”之一,为“ 现代生活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三大疾病。中医称为消渴病。糖尿病分为两类:即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即1型与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即2型。前者主要见于青少年与儿童, 而后者以中老年人和肥胖者居多,具有多饮、多渴、多尿和血糖与尿糖升高特点。中医认为患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素体虚亏,过于疲劳等。
二、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高渗综合症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初始阶段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随着机体失水量的增加病情急剧发展,出现嗜睡、定向障碍、癫痫样抽搐,偏瘫等类似脑中风的的症状,甚至昏迷。
总之,糖尿病是多发病,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近些年统计也呈上升趋势。作为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肾病,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一个主要致死因素,统计表明:在患糖尿病15年后,34%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19%的2型患者会发展成为临床糖尿病肾病。同时它更以其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重要性,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伴发血脂的升高,特别是甘油三酯增高,以及血胰岛素升高,而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也是导致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则是冠心病、脑梗塞的基础,使冠心病更加隐蔽,糖尿病可造成神经损伤,使痛觉传导异常。糖尿病病人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无症状性心肌梗死的比例比无糖尿病者要高得多。糖尿病导致弥漫性脑动脉小血管病变,易发生腔隙性脑梗塞、多次梗塞。
导致糖尿病肾病,由于大量高渗糖从肾脏滤过,造成对肾小球的损伤,日久可以使基底膜变性,导致糖尿病肾病,并可进一步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尿毒症。
末梢神经病变:糖尿病的高血糖可以影响末梢神经的营养与代谢、神经纤维脱髓鞘变性等,引起周围神经炎,出现肢体麻木,感觉障碍;如导致痛觉异常,表现为疼痛敏感、低下等。
眼部病变:糖尿病可以引起眼底视网膜病变及眼底中央动脉硬化,表现为渗出、水肿, 视网膜变性,眼底出血,视力损伤等,也可以导致晶状体混浊或白内障等。
导致阳痿:男性糖尿病患者易发生阳痿与性功能低下。下肢溃疡与坏疽: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下, 而高血糖又成为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一旦发生下肢皮肤破损,容易形成溃疡,经久不愈。
三、糖尿病经络拍打方法:
1、仙人揉腹法---“延年九转法”:
仙人揉腹又称“延年九转法”,延年九转法是以自我按摩为主的组合动功。本法载于清初方开手辑的《颐身集》中。方开,清代安徽新安(歙县)人,是康雍年间著名养生家,此法以转摩腹脘为特色,共计九法,每法均有图与图解。最后“全图说”指出:“摩腹之法,以动化静,以静运动,合乎阴阳,顺乎五行,发其生机,神其变化。故能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证,补不足,泻有余,消食之道,妙应无穷,何须借药烧丹,自有却病延年实效耳”。
本法有理气宽中、和胃降逆、健脾润肠的作用,简便易学,动作柔缓,锻炼时不受时间、场地等限制,也无任何偏差之弊。因而最适宜于中、老年人,特别是一些消化系统疾病,诸如胃下垂、胃炎、胃神经功能紊乱、习惯性便秘、慢性结肠炎以及肺结核、高血压、神经衰弱、慢性肝炎等患者。常练此功,还有助于治疗遗尿、尿潴留、遗精、阳痿、早泄等,对于女子痛经、月经不调亦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仙人揉腹方法:
预备势:在保暖的前提下,脱衣松裤,正身仰卧在床上,最好能够枕在矮枕上,全身放松,凝神静虑,调匀呼吸,舌抵上腭,意守丹田。
第一式:按摩心窝部 两手缓缓上提,在胸前两手中三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对接并按在心窝部位(即胸骨下缘下柔软的部位,俗称心口窝的部位),由右→上→左→下按顺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按摩21次。(图1)
第二式:回环按摩腹中线以两手中三指由心窝顺摩而下,即一边顺时针转动按摩一边往下移,移至脐下耻骨联合处(即小腹下部毛际处),(图2)
第三式:按摩腹两侧,再以两手中三指由耻骨处向两边分开,一边按摩一边向上走,两手按摩回到心窝处,两手交接而止。循环做共21次。(图3)
第四式:推按腹中线部位 以两手中三指相接,由心窝腹中线部位推下,直推至耻骨联合处,共21次。(图4)
第五式:右手绕脐腹按摩 以右手由右→上→左→下按顺时针方向围绕肚脐摩腹21次。(图5)
第六式:左手绕脐腹按摩 以左手由左→上→右→下按逆时针方向围绕肚脐摩腹21次。(图6)
第七式:推按左侧胸腹 左手做叉腰状,置左边胁下腰肾处,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轻轻捏住;右手中三指按在左乳下方部位,然后以此为起点,直推至左侧腹股沟(俗称大腿根)处,连续推按21次。(图7)
第八式:推按右侧胸腹 右手做叉腰状,置右边胁下腰肾处,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轻轻捏住;左手中三指按在右乳下方部位,然后以此为起点,直推至右侧腹股沟(俗称大腿根)处,连续推按21次。(图8)
第九式:盘坐摇转 改为盘坐势,两手拇指在里,四指收拢,握捏成拳(道家称为“握固”),分别轻按两膝上,全身放松,足趾微向下屈。上身微往下俯,进行缓缓摇动。先自左向前、向右、向后、按顺时针方向摇转21次;然后自右向前、向左、向后、做逆时针方向摇转21次。摇转的幅度宜大,如摇转向左时,应将胸肩摇出左膝;摇转向前时,宜将上身摇伏膝上;摇转向右时,应将胸肩摇出右膝;摇转向后时,上身宜尽量往后倒。摇转以满足为妙,但又不可心躁图速,着意急摇。(图9)
凡摩腹时,须凝神静虑于矮枕,平席正身,仰卧齐足。手指轻摩缓动,将一至八式依次作完为一度,每次应连作7度。作毕,遂起坐,按第九式摇转,左右各21次。清晨睡醒时作所谓之早课,中午作谓之午课,晚来临睡前作为晚课,日三课为常,倘遇有事,早晚间课必不可少。初作时,一课3度;3日后,一课5度;再3日后,一课7度。无论冗忙,不可间断。练习次序:将一至八式依次作完为一遍,每次应连作7遍。作完后,起身盘坐,按第九式摇转,左右各21次。
“延年九转法”注意事项:
1练功前一般要求解开衣裤,以直接揉摩为宜。姿势第一至第八节,以正身仰卧为主。
2 揉腹时必须凝神静虑,动作轻松、柔软、缓慢的的运动,不能用拙力,保持呼吸匀畅,切忌闭气着力。摇转上身时不可过快过急,练功后应自感轻松舒适、无疲劳感为度。
3 依次做完前七节为1度,每次可做2—3度,最后以第八节摇身毕,初练功者早晚各做一次,不可间断,只要持之以恒,必见成效。每次如认真作,大约需要三十分钟,越慢越好。倘遇有事,早晚两次必不可少。
4 练功期间,由于胃肠臑动增强等生理功能的变化,常会出现腹内作响(肠鸣音)、嗳气、腹中温热或易饥饿等现象,这属正常的练功效应,可顺其自然,无须作任何处理。
5 凡腹内患有恶性肿瘤、内脏出血、腹壁感染及妇女妊娠期间均不宜练此功。
揉腹效验:
1 腹部温热:一般认真作到第六到七遍时会感到腹部温暖,这是内气汇聚的表现。
2 胃肠蠕动有声:坚持揉腹,动作熟练后慢慢每次都会出现胃肠蠕动的感觉,有时甚至别人也能听到你肚子“汩汩”的声音,这是内气汇聚后运行通畅的表现。
3 头脑清爽愉快:认真作完揉腹保健法,会感到明显的头脑轻松,疲劳感一下子消失,因为揉腹可以使中焦气健运,清气上升,头脑轻松。
4 排除宿便:揉腹后可能出现大便黑臭、或者拉肚子、肚子疼等表现,这是内气汇聚攻冲宿疾、排出胃肠毒素的表现。
5 食欲改善:胃口变好,消化吸收功能增强。身体瘦弱者体重会增加;虚胖者身体会变得结实,肚子赘肉消失,腹部有弹性,这是元气汇聚充沛的表现。
6 面色光润、身体健壮:坚持锻炼揉腹,面色会变得越来越光彩,皮肤细嫩,身体强壮,因为长期揉腹可以使内脏血运丰富,内分泌协调,内脏元气充盛自然面色红润,身体强壮。
“延年九转法”养生机理:
1、中医学角度:
中医学认为,“背为阳,腹为阴。”腹部是五脏六腑所居之处,有肝、脾、胃、胆、大肠、小肠、肾、膀胱等脏器分布,因而腹部被喻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 本 保健法与普通的揉腹方法不同,不仅将上脘、中脘、下脘三穴打通,而且揉法一直沉到丹田,将中焦和下焦连成一片,通过圈揉和回环晃海,横向联通足阳明胃肠、足太阳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和任脉等经脉,使整个腹部的内脏得到运动。使内气迅速汇聚运行,坚持揉腹法,自能“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证,补不足,泻有余,消食之道,妙应无穷,有却病延年实效耳。”本功法属于强壮功法,通过培护脾肾达到补气益精的目的,因此常练此功,有助于治疗肺结核、高血压、神经衰弱、慢性肝炎、遗尿、尿潴留、遗精、阳痿、早泄等虚损性疾病,同时对于女子痛经、月经不调亦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2、现代医学角度:
现代医学认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淋巴液循环,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增强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显地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可起到排泄作用,防止和消除便秘。从而有助于防治消化不良、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和便秘等疾病。另外,坚持揉腹还可迅速消除积存在腹部的脂肪,有助于防治肥胖症,因为血液大量进入腹腔,因此对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冠心病等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此外,揉腹 可以产生的“啡肽”类物质,能够迅速缓解大脑疲劳,使人产生愉悦清爽的感觉,非常有助于脑力劳动者恢复疲劳。
3、针对糖尿病人的说明:
A、本保健法可以刺激内脏运动,使脏腑气血运行通畅,特别是胰腺的血运通畅,可以帮助恢复胰岛功能,唤醒沉睡的胰岛,增多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活性,直接解决糖尿病的根本原因。
B、本保健法通过外在的手法按摩,可以促进内脏血液运行,加速肠、胃、肝脏、胰腺等的血液供应和新陈代谢,消耗血液中的糖能量,从而直接而有效的降低血糖含量。
C 、金元时代的名医李东垣认为:中焦脾胃受饮食劳倦所伤是导致消渴病(糖尿病)的根本原因,这种分析恰恰与当前社会状态吻合。糖尿病人群有很大一部分四五十岁,属于社会中坚力量,饮食没有规律,要么饿过劲、要么猛吃猛喝,饥饱不调,损伤中焦脾胃;工作压力大,睡眠休息不足,疲劳得不到缓解、生命能量一直处于透支 状态,这些都会导致“元气不足、阴火上升”,导致消渴的产生。李东垣把这个过程就描述为“饥饱劳役,损伤脾胃,百病丛生”,治疗从中焦脾胃入手进行调理。只要中焦脾胃运化良好,气血运行通畅,内脏功能自然健运,胰岛功能恢复,糖尿病自然消失。本保健法以按摩腹部为主,通过外在的自我按 摩,使体内中焦之气汇聚运行,恢复中焦脾胃功能,从根本上治疗糖尿病。在临床中做过实验,凡按照规定认真做该保健法七遍(大约四十分钟),糖指数均会下降1~3不等,尿糖指数下降两个加号,最多降低三个加号,长期坚持此保健法的锻炼,可脱离降糖药物而维持血糖稳定。
2、拍打、摩擦大椎:
起势:双脚自然站立,同与肩宽,膝盖微屈,双手下垂,送胯放松,闭目养神,以下每节开始拍打时皆如是,以调息身心。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摩擦大椎,先右手再换左手轮流拍打、摩擦,一般36下。
3、按揉、拍打后背、背部两侧膀胱经、督脉(华佗夹脊):
第一步,扭摆拍打后背,以腰为轴带动两臂,左手手掌绕至体后用掌背拍击后背部,同时右臂绕过体前用掌心拍击左侧后背部(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然后再反方向左右轮换拍打。右手内旋向右下方绕至背后,屈肘用掌背拍击后背部,左臂同时向左绕过体前用掌心拍击右肩部,如此反复拍打,一般拍打遍数为四八拍。拍打时动作要协调,利用肩背及腰部转动时的惯性。两臂摆动时肩、肘、腕关节要灵活,拍打力度要适宜。
拍打后背时,臂应尽量向后上屈,使自己不易接触的背部得到拍击锻炼。如此不断地扭身、摆臂,两手交替进行拍打,拍打次数自定。
第二步,自下而上推擦背部两侧膀胱经,一般5遍,然后自下而上按揉背部两侧膀胱经肺俞、肝俞、胆俞、脾俞、肾俞、三焦俞各1分钟,如无他人帮助按摩,自己可用右手掌背自下而上拍打背部左侧,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然后用左手拍打背部右侧,方法同上,一般拍打8遍,膀胱经上有心、肺、肝、胆、脾、胃、大小肠以及肾俞穴等;
第三步,用掌背拍打背部中央即督脉,由背部正中上方(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拍打至长强穴,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8遍;第四步,自下而上按揉、推擦华佗夹脊,华佗夹脊也叫夹脊穴,自第一胸椎起至第五腰椎止,每椎棘突下旁开半寸处是穴,十二个胸椎和五个腰椎两旁共三十四个穴,以酸胀为度。
4、按揉、拍打胰俞穴:
胰俞穴:第8胸椎下旁开1.5寸。胰俞穴是“胃管下俞”穴的别名。在第八、九胸椎棘突之间,旁开1.5寸。主治:消渴、咽喉干燥、腹痛呕逆、肋间神经痛等。
尿频尿量多,而且尿的颜色混浊,脸色开始发黑,口干舌燥,常觉得腰膝酸软,有时睡觉会出汗,有时心烦失眠。肾阴是一身阴气之本,一般病程久了才会发展到肾阴受损的地步。肾阴不足,肾主收藏的功能就减弱,所以会小便频繁;水谷稍微不能吸收,都随小便排出,所以小便颜色混浊;五脏与五色相配,肾脏与黑相合,脸色发黑是肾脏本脏色的显现,有此现象,说明疾病发展的程度已经很深了。同时,肾虚会导致虚火上炎,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必然出现“心肾不交”的症状,如腰膝酸软、睡觉出汗、心烦失眠、口干舌燥等表现。这个时候需要刺激按摩胰俞等穴位。一般1-3分钟。
5、按揉、搓摩膻中穴:
膻中穴位于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膻中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舒畅心胸等功能。《黄帝内经》认为“气会膻中”,膻中可调节人体全身的气机和心血管神经中枢,促进全身血液的重新分配,改善冠状血流量,提高心肺部植物神经功能。拇指或由手掌大鱼际按揉100次;或拇指或手掌大鱼际部由上向下摩擦膻中,持续1-3分钟,以透热为度。
6、拍打命门、肾俞穴:
第一步,用双拳拳眼或双手掌心轮流敲打或拍打命门,拍打时,身体略微前倾,便于拍打,一般拍打八十一下,所谓“九九打”;第二步,双手半握拳以拳背或双手掌心轮流敲打或拍打左右肾俞穴,身体略微前倾,便于拍打,右手敲打或拍打左肾俞穴,左手敲打或拍打右肾俞穴,一般为九九打,左右肾俞穴各拍打八十一下。
拍打命门穴,命门与肚脐相对应,命门就是命火之门。命门火上下贯通脊柱,左右联络肾脏,命门是个强壮穴位。经常拍打命门有培补命门真火,振奋人体阳气,扶助肾阳功能,保持青春活力的功效。命门火旺,增强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水液代谢,加速血液循环,保持性机能持续有力,总之,就是打命门壮活力。此外,拍打命门,还能防治多种腰痛、遗精、遗尿、阳痿、早泄、赤白带下等多种病患。
拍打肾俞穴,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储藏着五脏的精气,拍打肾俞能激发肾气,健肾壮阳,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代谢力,有益健康长寿,拍打肾俞能刺激膀胱经的脉气,对五脏六腑的功能都有振奋作用。
7、拍打、搓摩腰骶部(即八髎穴):
第一步,双手掌背轮流反复拍打或用空拳叩击腰骶部(即八髎穴)3分钟或360次;第二步,搓摩腰骶部,搓热双手将双手放在腰眼部位,从上向下摩擦腰骶部,从腰部向下斜擦至尾闾处(长强穴),再回头从腰部反复搓起,反复搓摩3分钟,将腰骶部搓得越热越好,摩擦腰肾可补肾壮腰和加固元气,还可以防治腰酸。
8、拍打、叩击髀关:
双手拍打或用空拳叩击髀关,髀关位于足阳明胃经,耻骨上缘水平线向下四寸,靠大腿前中位。髂前上棘与髂骨外上缘连线上,屈股与承扶相对取之。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所谓脾胃之邪常滞留于髀关,胃经气血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拍打、叩击髀关穴可健脾除湿,固化脾土。一般拍打1-3分钟或左右穴各180次。
9、按摩、捶打足三里:
足三里位置,腿的髌骨下面有一个凹陷,这叫犊鼻穴,用左手的四个手指头放在犊鼻穴的下边,横着放着,四个手指头就把上下的距离量出来了,足三里就在小指的下头,足三里穴在经络学里称为长寿穴,民间一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经常按摩足三里对全身各脏腑的疾病都有比较明显的效果,特别是有利于下列疾病的康复:头痛、牙痛、鼻炎、口眼歪斜、口舌生疮、候痹、哮喘、高血压、腹胀、精神疾患、骨关节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双腿伸出100度-130度,双手握拳,用尺侧适量捶打本侧足三里穴位(附图),双侧交替捶打。熟练者也可以双侧同时捶打(图9)。每曰早、晚各做一次,每次双侧均捶打九九八十一下。
10、按揉、拍打三阴交:
取穴方法: 内踝尖上直上3吋,约4指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
三阴交穴是肝经、脾经、肾经三条阴经交会之处,十总穴之一。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因此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有安神之效,帮助睡眠。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遗精,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膝脚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等。
按摩穴位时应保持一定的频率和力度,一般一次按摩持续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宜。另外按摩用手的指甲不宜过长,按摩时力量不应过大,以免伤害自己。
11、按揉、拍打消渴穴-诊治、预测糖尿病的经外奇穴:
消渴穴取位在漏谷穴和地肌穴之间,即内踝尖向上4指为三阴交穴,再上4指为漏谷穴,再上4指为地肌穴。消渴穴在人的双腿上各有一个,每天按摩此穴,5-10 分钟,坚持100天,必有明显效果。
消渴穴不仅能诊断、治疗糖尿病,还能超前5-10年预测、预防糖尿病,而且准确率能达到85%以上。其实这个方法不稀罕,就是在人的小腿上寻找一个神奇的穴位——原来在人的踝骨和胫骨的正中有一个经外奇穴——它就是消渴穴。对中医了解的人都知道,人体有365个穴位,而我今天要说的这个消渴穴是人体365个穴位之外的一个奇穴。
12、按摩合谷、内关:
合谷
1、按揉、切打合谷穴:用左(右)手拇指指尖,放在右(左)手的合谷穴上,适当用力掐压按揉120次。两手交替进行。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第二掌骨中点,即“虎口”处。取法:当拇、食指合拢时,大拇指与食指之间,便会有一稍微隆起的部位,在隆起的部位正中央即是。按揉合谷穴可疏风解表,镇痛通络。五指并拢,用一手掌尺侧适量切打另一手虎口的合谷穴位(附图)。每曰早、晚各做一次,一般按揉120下或各切打九九八十一下。合谷穴反映敏感,能引起女子子宫收缩,怀孕女子,不可妄自按摩。
2、按摩内关穴:手腕之间有一个腕横纹,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然后把无名指放在腕横纹上,食指所指的那个位置就是内关穴,在腕的当间,两根筋的中间,按摩内关穴对心包经所经之组织器官疾病有一定疗效,如心肌梗死、手心热、肘臂疼痛、拘挛、腋下肿胀、乳腺疾病等。尤其《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说:“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按摩内关穴对预防和治疗心脏病有好处的。一般1分钟或120下。
13、搓揉、拍打涌泉穴:
用掌心搓揉、拍打涌泉穴即脚心,用手掌紧贴足心,快速摩擦至发热,左右各180次。掌心有劳宫穴,能清心火,平肝逆,舒气化痰,清胸膈之热,醒神开窍,通脉回阳,防治心胸痰火。涌泉穴被称为“长寿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二趾、第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是肾经的首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即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养生保健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经常按摩可起到补肾固元的功效。用掌心搓揉、拍打涌泉穴,为心肾相交,两极相激,即水火既济。
14、叩齿吞津保健法:
“叩齿吞津保健法”是传统中医重要养生术之一。古人认为齿健则身健,身健则长寿。唐代名医孙思邈主张“清晨叩齿三百下”,要领如下:
1、功法要领:
A、叩齿:早晨醒来后,先不说活,心静什凝,摒弃杂念.全身放松.口唇徽闭,心神合一,闭目,然后使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铿锵有声,次数不限。刚开始锻炼时,可轻叩20次左右,随着锻炼的不断进展,可逐渐增加叩齿的次数和力度,一般以36次为佳。力度可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此为完成一次叩齿。
B、搅舌:从传统中医养生之道来看,叩击结束,辅以“赤龙搅天池”,即叩击后,用舌在腔内贴着上下牙床、牙面搅动,用力要柔和自然,先上后下,先内后外,搅动36次,可按摩齿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牙龈部的营养血供。当感觉有津液(唾液)产生时,不要咽下继续搅动。
C、鼓漱:等唾液渐渐增多后,以舌抵上腭部以聚集唾液,闭口咬牙,口内如含物,用两腮和舌做漱口动作,鼓腮用唾液含漱(鼓漱)数次,漱口时,口内多生津液(唾液)。
D、吞津:等津液满口时再分三口慢慢下咽。初练时可能津液不多,久练自增。最后分三次徐徐咽下(咽津)。
E、时间及次数:每当做时以十次为佳,早、中、晚各叩齿十次,多做更佳。其中早晨叩齿最重要,因为人经过一夜休息,牙齿会有些松动,此时叩齿即巩固牙龈和牙周组织,又兴奋了牙神经、血管和牙髓细胞,对牙齿健康大有好处。
2、保健机理: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现代食物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使牙齿的咀嚼功能相对减弱 ,经常叩齿就更具有现实意义。世界卫生组织则把引起牙痛的龋齿和牙周病列为全世界重点防治的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口腔健康是关系到全人类健康水平的大问题。现代医学证实,口腔疾病可引发多种疾病 ,如心脏病和胃病就与牙周炎有关。
牙齿的牙腔内有由血管等组织构成的牙髓,是牙的营养通道。牙所需要的营养在血液里,叩齿产生的生理性刺激,可以振动牙髓及牙床,巩固牙齿和牙周组织,兴奋牙神经、细胞和血管,促进牙体和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牙齿的营养供应,增强牙周组织的抗病和再生能力,增加牙齿的自洁作用,发挥类似咀嚼运动形成的刺激,提高牙体本身的抵抗力,使牙齿变的坚硬稳固、整齐洁白,有益于口腔健康。经常叩齿,还可以使咬肌及牙齿的咬肌部保持和增强机能,减缓因年老机体萎缩造成的凹脸瘪肋状。牙病患者,经常叩齿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叩齿时,嘴、舌充分活动,血液循环加快,对延缓面部皮肤衰老大有裨益。
叩齿后跟着做吞津,所谓“津”,就是口腔活动后所产生的唾液。唾液能维持口腔的清洁,帮助浸湿、软化食物以利吞咽,其中含有淀粉酶,对食物有消化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唾液中含有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各种酶和维生素等,这些物质能参与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增强免疫机能。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在叩齿过程中,口腔唾液增多,唾液能滋养五脏六腑,唾液中有许多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物质。养生学家把唾液称之为“金津玉液”,同精、血一样,是生命的物质基础。《黄帝内经》曰:“脾归涎,肾归唾”。唾液与脾、肾二脏密切相关,对人体健康长寿、摄生保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李时珍认为唾液有促进消化吸收,灌溉五脏六腑,滋阴降火,生津补肾,润泽肌肤毛发,滑利关节孔窍等重要作用,《红炉点雪》指出:“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叩齿吞津养生作用如下:
A、健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李东坦《脾胃论·脾胃盛衰论》)。叩齿能健脾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叩齿能健齿。齿健,则食物易被嚼细,胃负减轻,从而养胃;二是脾“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涎为口津是唾液中较轻清稀的部分,具有帮助食物消化的功能。叩齿催生唾液,咽之有助于胃“腐熟水分 (饮食物 )”和脾的“运化、升清”(把水谷化为精微物质并将之“灌溉四旁”、布散全身),减轻脾胃的负担,达到健脾胃的目的。
B、补肾: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叩齿健肾的机理有二:一是“齿者,肾之标”(《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由肾中精气所充养,肾中精气充沛,则牙齿坚固而不易脱落;肾中精气不足,则牙齿易于松动,甚至早期脱落。牙齿健否是肾健否的标志之一,叩齿能健齿、充肾精,故可健肾。二是肾“在液为唾”,唾为口津是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叩齿催生唾液,是谓“金律”,又称“玉液”,“津”通于“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故可健肾。
C、强骨益脑:肾主骨,“齿为骨之余”。齿与骨同出一源,为肾精所养。叩齿能健肾,充盈肾精,利及骨骼,持恒进行,能致骨坚,故可健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而脑为髓海,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发育健全,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功能;反之,肾中精气亏虚,则髓海不足而失养。叩齿能健肾,使肾中精气得充,故可健脑。
D、聪耳明目:《灵柩·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肾中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耳聪;肾中精气虚衰,髓海失养则耳鸣甚或耳聋。又“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上古天真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灵柩·大惑论》),精气充盈则目能辨五色。叩齿能充盈肾精,故可聪耳明目。
3、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说明
糖尿病患者在中医看来主要为阴精亏乏,而造成“上中下三消”。叩齿吞津保健法持之以恒,所产生的“津液”便可自上而下灌溉五脏六腑。津液滋润上焦心肺,使人产生“不思小饮”之感,即产生的津液将心肺中虚燥的火气清润后,糖尿病属“上消” 型患者的“口渴欲饮,喝水多而不解渴”的症状便会消失;津液滋润中焦,会使人食欲正常,即产生的津液将中焦脾胃滋润后,胃中亢进的火气自然褪去,糖尿病属于“中消”型患者“食欲亢进,吃得多”的不正常表现就会慢慢消失;叩齿本身可以固齿,齿为肾之余,经常叩齿,可以固密肾气,同时,产生的津液可以滋润肾阴,糖尿病患者属“中消”型的“小便多,腰酸易疲劳”的感觉就会慢慢消失,肾气逐步充盈。可见,叩齿吞津法通调上中下三焦,补充阴精,固充肾气效果非凡,不啻为糖尿病患者日常保健方法的上上之选。
15、全身上下颤抖(瞬间强肾法):
A、全身上下颤抖,所谓百练不如一颤,基本要领,身体站立,自然、放松,两臂下垂,两腿略宽于肩,身体随两腿一直一曲有节奏地上下颤抖,速度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而定,幅度要感觉到胸肌震颤起来为标准,脚跟挨地离地均可,时间可长可短。
B、瞬间强肾法,双手握拳,拳心虚空,贴在肾腧位置,利用膝关节的上下抖动进行反复摩擦,双拳不动,双脚随着身体抖动轻微起踮,感觉到腰部轻微发热为止。这种运动被誉为中医里的金匮肾气丸,有温补肾阳的功效,是最有效的补肾方法,瞬间强肾法是道家仙学泰斗胡海牙老先生所独创。
瞬间强肾法可与全身上下颤抖结合运动,因为其方法原理都一样,全身抖动时或两臂下垂(即标准式全身上下颤抖),或双手握拳贴在肾腧位置(即瞬间强肾法),交叉轮流进行亦可,全身上下颤抖和瞬间强肾法加在一起一般3-5分钟,时间长则更佳。
所谓百练不如一颤,颤动属于较缓和的运动。用不着将身子跳离地面,只是有意识地把自己的身体像筛糠一样颤抖,颤动运动身体所产生的振荡,就像筛面时筛子所产生的振动一样,筛子抖动筛子里的面粉就会泻漏下来,人身子颤动时气血就能在经脉里畅通运行,华佗说得好:“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
瞬间强肾法最大的功效是鼓动肾气,短时间内使人体阳气生发起来。《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日: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瞬间强肾法对肾虚,慢性腰脊劳损,腰间盘突出的病人非常实用;对过度疲劳、精神不好,睡眠不足的人效果良好,不仅能缓解疲劳,还能在短时间内补足肾气。肾乃先天之本,主人体水液,喜暖怕寒。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好静不好动,导致人体阴气过盛,阳气相对不足,会产生乏力、疲劳、健忘等症状,人老腿先衰,腰腿通相联,其实是肾气衰了,按摩肾腧有直接补肾的功效,肾气足了,自然腰背就不弯了。
16、“哈”字吐气法:
身体站立,双手放松自然下垂,双脚脚尖掂起,脚跟抬起(尽量抬高),两肩耸紧,吸气,发出“哈”的一声,同时脚跟落地。要有弹动,急吸快呼,放松全身。脚跟落地膝盖要稍弯曲,劲自然会内收,用巧劲,以免用蛮劲脚跟着地,震动后脑,一般“哈”3-7次。
“哈”字吐气法: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增强体内的气机活动,疏散淤滞,使气机条达通畅,调理气郁情急等情绪和脏腑的功能。
17、“哈”字吐气法收势(捧气灌顶法):
双掌由背后经体侧向上经头顶,双掌向斜上方,像大漏斗一样,充分吸收宇宙和太阳的能量和光明,尔后双掌心朝下缓缓按下于小腹前,稍停一会,意想全身气血归向丹田,双手自然回归体侧缓缓收势结束。
捧气灌顶法通过吸收宇宙和太阳的能量和光明,观照自性,体内所有病毒和污浊之气均将排出;而丹田是真气升降出入之基地,意守丹田,可以培补元气、纳气归根;调节人体上下气机平衡;有利于形成胎息,从而益气养神,益精补髓,调和气息,安和五脏,气机通畅,驻颜抗老。此外,意守丹田,还有助于经脉之气,促进经气运行以疏通经络,提高人体的气化功能,促进人体的再生能力;最后,意守丹田,有利于炼精化气,恢复生理机能。元精充沛,百病减除,从而达到防病健身,益寿延年。
四、拍打的要领和方法:
1、拍打的要领:
拍打前,首先做手腕准备活动,如手腕抖动、转动以及握空拳等;其次搓热手掌。此外,需注意的是拍打结束后,不宜马上接触凉水,此时,双手毛细血管张开,以免受寒邪之气入侵。另外拍打时应注意洁净大小便。
拍打是从按摩推拿疗法中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拍打和推拿一样强调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较高境界拍打“渗透”。拍打时。首先要求全身心整体放松。从头到脚自然松弛,做到体松、肩松、臂松、腕松、指松。拍打时放松各部位,要感觉到手是柔软而中空的,而不是僵硬和实心的;
第二,拍打的线路清晰,有规律,或者从上往下,或者从左往右,或者按经络循行路线等,这样意念就会随着拍打而跟随,否则就会感到零乱;
第三,拍打时手法要有弹性,有让性,要顺着肌肉的弹性来操作,切忌生硬地击打;
第四,拍打的频率要合适,快慢要根据每人的体质和拍打的部位来确定,如背部心脏附近的拍打,就不能太快或太慢,不然会影响正常节律,并感到难受;第五,拍打节奏要有艺术性,拍打时发出清脆的响声,就像乐器打击一样,节奏明快,不仅悦耳动听,还可放松身心,精神感到安慰快乐。
2、拍打的方法:
拍打时,密度要适中,被拍打部位一般不留空,紧锣密鼓的均匀拍打,一下挨一下,不要有遗漏,如有遗漏,不要回拍补打。拍打遍数多少应据自身情况而定,一般以感到精力充沛,呼吸顺畅,全身舒适,体表温暖为宜。
拍打时环境要安定,排除外界干扰,注意力要集中,要专心。体会拍打部位的肌体感觉和经穴、脉络传导反应。随拍随想,就是把精力集中在被拍打部位和经络上。意随拍打,拍打时可意想从手掌向体内注入清气,手掌离开皮肤时,手掌则有抓出浊气的意念,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拍打时心神安宁,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拍打部位。
拍打力度要恰当,用力过小,不能起到良有的刺激作用,用力过大,易疲劳,以免损伤。一般有热、胀、酸、麻、木或微庝感即可。总之拍打要循序渐进,年老体弱的一次不能拍打完,可休息一下分次拍打,在拍打的过程中,可来回走动一下,或原地跺多脚,以活络腿部气血。此外,拍打如无特别说明,一般采用自然呼吸法,呼吸时自然平和,不可呼吸过猛,或过度憋气。
拍打时用实心掌,一般初次拍打时感觉稍痛,以后疼痛会逐步降低。通常拍打几次后再拍打不易出痧,但无论出痧与否,只要拍打就会疏通经络,起到保健、治疗功效。拍打时,力点在掌心。掌心有劳宫穴,劳宫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一个穴位,性清善降,既能清心火,平肝逆,舒气化痰,清胸膈之热,又能醒神开窍,通脉回阳,防治心胸痰火。拍打时若心中默念佛(阿弥陀佛),则效果更佳(意念祛病能事半功倍)。
最后,拍打贵在坚持,持之以恒,方能达到祛病防病和强身健体的功效。
五、拍打注意事项:
1、对疼痛过敏者,不宜拍打;
2、昏迷、急性创伤、严重感染部位,不宜拍打;
3、女性经期、妊娠期,不宜拍打;
4、拍打后,积滞严重者,可选用热敷或药酒轻揉,不宜用冷水;
5、同一部位如果痧未退,不要带痧拍打,待淤滞之状消失后再进行拍打;
6、拍打时应避风,不可用电扇或空调直吹,以免风寒之邪通过开泄的汗孔进入体内,引起新的疾病;
7、遇心慌、心悸、发烧、炎症、出血、疮疖等病时,可暂停拍打;
8、如出现烦躁不安、面色发白、或冷汗、或脉搏过快等反应,应立即停止拍打,可平卧并喝一些温热的糖水或盐水;
9、拍打前后可饮热水,补充水分,防止头晕疲劳,促进新陈代谢,加快代谢物排出;
10、拍打后洗浴要在3小时后并要用热水,不可用凉水。
六、拍打的禁忌症:
尽管拍打疗法治疗范围广泛,但也有许多禁忌症。
1、有出血性疾病者,如血小板减少、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等;
2、恶性肿瘤、结核病患者及骨质疏松患者;乳头、肚脐、原因不明肿块者;
3、骨折、新扭伤、脱臼未恢复者及皮肤有开放性损伤者;
4、孕妇;妇女月经期者;
5、皮肤局部有化脓、感染者,皮肤外伤或有明显炎症、红肿、渗液溃烂者;
6、急性传染病患者;
7、发热及高热患者,精神病患者;
8、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损害者以及严重糖尿病患者;
9、过饥、过饱及酒后神志不清者;
10、年老体弱、病重、病后极度衰弱者。
附:糖尿病食疗粥-黄芪、党参、山药粥:
黄芪30克,党参15克,一段山药(连皮,洗净,切块),大米(最好是粳米)100克。先将黄芪党参放入砂锅煮40 分钟(水要一次加足),大米事先泡水30分钟,40分钟后,取出黄芪,党参。放入泡好的大米和洗净的山药,熬粥,每周吃1-2次。
山药有一个名称叫做气死小人参。山药能补益肺气,吃山药时须和皮一定要保留,因为山药的皮和须入胃,对血糖的控制很好。另外黄芪、党参除了补气之外,也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糖尿病的作用。很多糖尿病患者怕粥里的糖份会增加病情,其实一碗粥的热量低于一块肉,而粥和黄芪里的糖份是不会增加病情的,请放心食用。
糖尿病,中医,穴位,健康,按摩,推拿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不花钱也能降血糖,常敲打哪些穴位区,血糖降得平稳?
人的年纪大了,各种疾病就会逐渐的显现出来,很多老年人都有血糖高的问题。血糖高的人在平时要注意饮食,不能吃糖分含量高的水果,也不要吃淀粉含量高的食物。
有高血糖的人群每天都需要检测自己的血糖情况,有任何的异常都需要马上吃降血糖的药物。平时可以多敲打降血糖的穴位,有很多穴位都是可以降血糖的。
降糖穴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的下1/3。降糖穴从中医角度讲具有理气,益气,活血,却瘀之功效。以针刺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或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左右交替。
临床多以平衡针灸为主配合平衡火罐,平衡推拿,综合治疗糖尿病。要求合理调节饮食,减少病人并发症发生。此外还可以用于其他疾病的康复治疗。
胰俞穴位于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合3公分厘米),即肩胛骨下约两指的地方。此穴是一个“经外奇穴”,经常点按有利于人体胰岛素的分泌,能够有效防治糖尿病。
阳池穴位于手腕处的阳池穴是三焦经的穴位,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阳池穴与人体的元气关系密切,经常点按有利于人体胰岛素的分泌,对消渴病有很好疗效,并可以振奋元阳。
以上就是可以降低血糖的穴位,如果找不到这些穴位的话,可以咨询医生,或者是购买一张人体穴位图。敲打穴位不同于针灸,所以稍微的有一点偏差问题都不是很大。
有哪些推拿和气功疗法有助于治疗糖尿病?
(一)推拿康复疗法
推拿疗法,包括病人自我推拿、他人被动推拿。他人被动推拿,又可分为家庭推拿与医生推拿。实践证明,推拿对糖尿病有一定治疗作用,不仅可改善糖尿病的症状,降低血糖和尿糖,更能对血管神经并发症起到防治作用。但值得重视的是,推拿作为医疗保健技术,其手法、强度,应根据病情而定,决不是“力度”越大,效果越好。糖尿病病人体质多偏弱,因而推拿手法也应循序渐进,强度慢慢加强。推拿时间一般以15~30min为宜,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在具体使用推法、搓法、揉法等手法时,在术者手上,或病人要推拿的部位,还可蘸些润滑剂,如滑石粉、薄荷水、香油、红花油、麝香风湿油、推拿乳、扶他林软膏等,不仅可减轻摩擦阻力,有的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自我推拿康复疗法自我推拿康复疗法是指糖尿病病人自己运用手法对肌表特定部位进行推拿。
推拿方法一:
以拿四肢为主。采用端坐位。四指与拇指相对应放于大腿上,由上而下,轻轻拿捏,一般从腹股沟拿到踝关节部。前面可拿捏5~10遍,后面再拿捏5~10遍。然后右手拿捏左上肢,从肩部拿至腕部,10~12遍为宜。每日可行2~3次。
推拿方法二:
推拿下肢及足部穴为主。盘腿而坐,点按足三里、三阴交,然后按揉照海、昆仑、地机穴,最后反复擦涌泉100遍。每日晨起和临睡前,各推拿1次。
推拿方法三:
以揉廉泉穴为主。取端坐位,头稍向后仰,将拇指指腹放在廉泉穴处,食指放于承浆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揉按,力量由轻渐重,以局部酸胀为宜,每日可揉按2~3次。
推拿方法四:
腹部推拿为主。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推拿36周,逆时针推拿36周,并要求在自我意念控制下进行。大便秘结者,从右上腹部开始经过脐上,至左上腹部,然后向左下腹部推按,反复36次,以自觉气机下行为度。若有矢气排出,或产生便意,皆为正常反应。以上腹部推拿方法,宜每日1次,最好在每天的固定时间进行。
2.他人推拿康复疗法他人推拿是指医生或病人家属对糖尿病病人进行手法刺激的推拿方法,是推拿治疗的基本形式。
推拿方法一:
以经穴推拿为主。常用穴位:膈俞、胰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基本手法为一指禅、捏、揉、捻、摩法。基本操作法:
(1)病人仰卧,术者先推拿病人腹部,时间约为5min。
(2)病人俯卧,术者以一指禅推法在两侧膀胱经治疗,自膈俞至肾俞,往返操作,以局部明显压痛点为重点,约10min,然后在膀胱经用擦法,以透热为度。
(3)捏揉掌心第四掌骨中纹相交处5min,此为手部胰反射区。捏揉时,术者嘱病人意念存想上腹部,使病人自觉有温热感。
(4)捏揉足底内缘,第一趾骨小头区域5min,此为足部胰反射区。捏揉时,术者嘱病人意念存想上腹部,使病人自觉有酸胀感。
推拿方法二:
按揉肺俞、胃俞,揉擦肾俞,摩中脘,揉气海,按揉手三里,拿合谷,拿按内关、外关,按揉足三里、三阴交。每穴推拿20~30次,于早、晚各推拿1遍,每遍推拿30min。
若口渴多饮症状突出,配合点按大椎,拿按尺泽;若多食善饥症状突出,配合点按太冲,掐揉内庭;若腰酸尿多症状突出,配合擦大椎,按揉命门,拿按太溪、昆仑,擦涌泉。也可取肺俞、胰俞、脾俞、肾俞、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等穴,用拇指指腹分别在上述诸穴上揉按,每穴推拿1min,力量由轻渐重,先躯干后四肢,以酸胀为度。
推拿方法三:
辨证取穴为主。上消取肺俞、太渊、胰俞、廉泉,中消取胃俞、脾俞、胰俞、内庭、三阴交,下消取肾俞、太溪、胰俞、然谷、行间。口干咽燥、大渴者,加金津、玉液;善饥多食者加中脘、足三里;头晕眼花加太阳、光明。根据不同穴位,施行不同手法,先从点、捻开始,然后以揉、振、一指禅法结束。先轻后重,每次10~20min,早晚各1次。
推拿方法四:
以腹部推拿为主,躯体其他部位经络、俞穴为辅。具体方法如下述:
(1)腹部推拿:病人仰卧位。两手顺胸腹两侧平伸,肌肉放松。术者站或坐在病人右侧施术。旋转揉按阑门、建里、气海、带脉、章门、梁门、天枢。抓提诸脉,以平补平泻为主,按顺序推拿15~20min,然后重点施治。如烦渴多饮症状突出,则以左章门、左梁门穴区为重点,用泻法,反复揉按3~5min;如多饮多食症状突出,则加中脘穴,配建里穴用泻法,反复揉按2~3min;如多尿症状突出,应以水分、关元、中极为重点,用补法,反复揉按3~5min。
(2)腰背部推按:病人取坐位或俯卧位。术者站在病人背后适当位置,由上而下施行推拿。按顺序推按肩井、哑门、风府、大椎、风门、肺俞、膏育、脾俞、肾俞,以直推、分推为主,时间3~5min,然后重点按背部的俞穴。上消以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肾俞为主,中消以胃俞、脾俞、肝俞、肾俞为主,下消以肾俞、肺俞、肝俞为主。反复推、按、抓揉,时间为5~10min。
(3)局部推拿:上消推按肺俞穴后,配合推搓足三里,用泻法弹拨阳陵泉;中消配合搓脚心,点按三阴交、太溪;下消配合搓腰,抓背部,点按肺俞、膏育,揉肩井,揉肩。
(二)其他特殊推拿疗法
1.气功点穴推拿法气功点穴推拿法是一种将气功与推拿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轻中型糖尿病效果较好。可分为三步进行:
(1)起式:松静站立,三嘘息,中丹田三开合。
(2)正功:顺序推拿承浆穴、中脘穴、关元穴、期门穴、肾俞穴。
(3)收式:中丹田三开合,三嘘息。
如上述方法,连做3遍,最后收工做干洗脸动作。每日早、晚各练1次。每次1h左右,可先练调息养气功半小时,然后穴位推拿2~3遍。
2.药浴足部推拿法药浴足部推拿法是指在药浴足部的基础上进行的足部穴位推拿。
药浴方:桂枝30g,红花10g,苏木30g,吴茱萸10g,追地风30g,透骨草30g。每剂水煎2次,取汁洗浴足部。每剂药在冬天可连用3d。
药浴推拿方法分两步:
(1)药浴:中药如法煎好后,熏洗足部。但应注意不要过烫,以免烫伤。
(2)足部推拿:按揉照海、地机、昆仑诸穴,搓擦足底涌泉穴,每次推拿30min。
3.磁锤叩打疗法磁锤叩打疗法是指用特制磁性推拿锤叩打特定部位和经穴,以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取穴]双侧涌泉、太溪、梁丘、足三里、照海、三阴交。
[操作法]术者右手持磁锤,分别叩打上述诸穴,要求每穴叩击50下左右,强度以病人有酸胀感为度,一般10d为一个疗程。要求接受治疗前检查血糖、尿糖,治疗一个疗程后再复查血糖、尿糖,以便观察疗效。
应该注意的是,推拿疗法治疗轻中型糖尿病虽有一定疗效,对重症糖尿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有利于糖尿病并发症症状的改善,但一定要配合饮食治疗、药物治疗等疗法,否则很难收到满意疗效。
(三)气功康复疗法
气功古称导引,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产生了《行气玉佩铭》这部气功学专书。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更提出了“消渴候气功宜宣导治疗法”,为气功疗法治疗糖尿病奠定了基础。建国以后,气功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实践证明:气功能培补元气,扶正祛邪,调节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清心宁神,对糖尿病病人确有疗效。气功疗法不仅可以减轻症状,降低血糖,更可通过多方面复杂的机制,改善胰岛的分泌功能,改善血糖血脂的代谢紊乱,防治糖尿病血管神经并发症。
气功康复疗法包括自我习练气功和外治气功两种,我们所说的气功疗法主要是指前者。
气功锻炼取效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合自己的功法,并掌握好调形、调息、调神的要领。
1.常用气功功法(1)巢氏消渴候气功宣导法:此功法源于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主要适用于口渴多饮、小便异常的消渴病病人。功法分3步,每日可练功2~3次。
①静卧悬腰行气:解开衣服,放松腰带,安静仰卧。腰部舒展悬空,用骶部抵住床席。两手自然置于体侧,双目微闭,舌抵上腭。用鼻做深、细、匀、长的呼吸5次,并随着呼吸节律,鼓起小腹。
②引肾搅海咽津:接上式,用舌在唇齿之间,自上而下,自左而右,搅动9次;再由上而下,由右至左,搅动9次。鼓漱18次。将口中产生的津液分数口徐徐咽下,并用意念将其引至下丹田。然后静卧数分钟。
③缓行收功:接上式,起立,步出户外,在空气新鲜、树木葱茏、环境幽静的地方缓缓步行。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下,步行120~1000步。
(2)叩齿漱津功:此功法通过叩齿补肾,通过漱津,使被称为“华池之水”的津液下至丹田,有滋阴填精、降火归元之功用,故可用于糖尿病治疗。此功简便易行,值得重视。
①静坐:端坐、头正、颈直、目视前方,含胸拔背,两手4指握大拇指,置于两侧大腿上,舌轻抵上腭,轻轻闭上眼睛,内视返听,意守下丹田,全身放松,自然呼吸。
②叩齿:待情绪安定,精神集中后,上下牙齿轻轻叩打36次或81次。速度宜缓慢均匀,不可用力相击。
③搅舌:用舌在口腔内上腭、下腭、上齿牙龈内外侧及下齿牙龈内外侧,做左右搅动运转各9次或18次,产生的唾液不咽下去。
④漱津:闭口,将搅舌产生的唾液,鼓腮漱津9次或18次。
⑤咽津:将漱津后的唾液分成3小口,逐口下咽,下咽时稍稍用力,并通过意念诱导沿任脉方向将唾液缓缓送至下丹田。
⑥收功:意守丹田片刻,3~5min。而后双掌合十,互相摩擦发热,然后用发热的双手由前额经鼻两侧向下擦,直至下颌,经面颊、耳前,绕过太阳穴回到前额,反复共9次。
(3)内养功:内养功是北戴河气功疗养脘刘贵珍整理挖掘的一种功法,运动幅度小,不致使人疲劳,所以适用于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多种慢性病的辅助治疗。一般每天可早晚各练1次,每次20~30min。
①姿势:一般采用侧卧式,或仰卧式、平坐式。
②呼吸:
第一种呼吸方法:闭口,用鼻呼吸。先吸气,通过意念领气下达丹田,之后稍稍停顿,暂不呼气,片刻后再把气缓缓呼出,呈吸-停-呼呼吸形式。同时配合“自己静”3个字,吸气时默念“自”字,停顿时默念“己”字,呼气时默念“静”字。吸气时舌抵上腭,停顿时舌静不动,呼气时舌随之落下。
第二种呼吸方法:闭口,以鼻呼吸,也可口鼻兼用。先吸气,随之缓缓呼气,呼气完了暂停呼吸。呈吸-呼-停呼吸形式。默念字句同第一种呼吸方法,吸气时默念第一个字“自”,呼气时默念第二个字“己”,停顿时默念第三个字“静”。同时,吸气时舌抵上腭,呼气时舌缓缓落下,停顿时舌在口腔不动,如此反复多次。
③意守法:意守下丹田(该功法丹田位于脐下5cm,实为气海穴),可同时想象气海穴处有一圆球状物,位于小腹之内。
(4)八段锦:八段锦在我国民众中享有盛誉,有调形、调神、调息相结合的特点,糖尿病病人除非危重病例,均可自我习练。
第一段:两手托天理三焦。
预备姿势:松静站立,两脚平行,与肩等宽,或采取立正姿势。两眼平视前方,舌尖轻抵上腭,用鼻呼吸,周身关节依次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侧,各指伸展,躯体自然正直,足趾抓地,足心上提,集精全神,站立片刻。
动作:
①两臂缓缓从左右两侧上举至头顶,两手十指交叉,翻掌向上,掌心上托如托天之状,同时双脚跟提起离地。
②两臂放下复原,同时两脚跟提起离地。
如此反复多次。若配合呼吸,则上托时深吸气,还原时深呼气。
第二段:左右开弓似射雕。
预备姿势:立正。
动作:
①左脚向左踏出一步,两腿弯曲成骑马式。两臂在胸前交叉,右臂在外,左臂在内,眼看左手,然后左手握拳,食指翘起向上,拇指伸直,与食指成八字分开。而后左臂向左推出并伸直,头随而左转,眼看左手食指,同时右手握拳,展臂向右平拉如拉弓状。
②复原。
③右脚向右踏出一步,两腿弯曲成骑马状,其余动作同①,只是方向相反。
④还原成立正姿势。
如此反复多遍。若配合呼吸,则展臂拉弓时吸气,做复原动作时缓缓呼气。
第三段:调理脾胃臂单举。
预备姿势:立正,或两脚平行站立,距离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
动作:
①右手翻掌上举,五指并紧,掌心向上,指尖向左,同时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
②复原。
③左手翻掌上举,五指并紧,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同时右手下按,掌心向前,指尖向前。
④复原。
如此反复多遍。若配合呼吸,则上举下按时吸气,复原时缓缓呼气。
第四段:五劳七伤向后瞧。
预备姿势:立正,两手掌心紧贴于双腿两侧风市穴处。
动作:
①头慢慢向左转,眼望后方。
②复原。
③头慢慢向右转,眼望后方。
④复原。
如此反复多遍。若配合呼吸,则向后望时吸气,复原时缓缓呼气。
第五段:摇头摆尾去心火。
预备姿势:两脚分开,相距约为3脚长的宽度,屈膝成骑马状,两手扶在大腿部,虎口向前。
动作:
①上半身及头部向前做俯身深屈动作,随后在左前方尽量做弧形摇转,同时臀部相应右摆。左腿及左臀部适当伸展,以辅助摇摆。
②复原。
③上半身及头部向前做俯身深屈动作,随后在右前方尽量做弧形摇转,同时臀部相应左摆。右腿及右臀部适当伸展,以辅助摇摆。
④复原。
如此反复多遍。若配合呼吸,则头左前和右前摇转时吸气,复原时缓缓呼气。两手扶腿的姿势,可随身体的转动稍稍移动。
第六段:两手攀足固肾腰。
预备姿势:立正。
动作:
①上半身缓缓向前深屈,膝部保持挺直,同时两臂垂下,两手握住足尖(或两手指尖触及两足踝),头略抬高一些。
②复原。
③两手在背后抵住脊骨,上半身缓缓向后仰。
④复原。
如此反复多遍,配合自然呼吸。
第七段:攥拳怒目增力气。
预备姿势:两腿分开屈膝或骑马式,两手握拳放在腰旁,拳心向上。
动作:
①右拳向前方缓缓出击,右臂伸直,拳心向下,两眼睁大,向前虎视。
②复原。
③左拳向前方缓缓出击,左臂伸直,拳心向下,两眼睁大,向前虎视。
④复原。
如此反复多遍。若配合呼吸,则拳向前出击时呼气,回收时深深吸气。
第八段:背后七颠诸病消。
预备姿势:立正,两掌心紧贴在大腿前方。两膝伸直。
动作:
①两脚跟提起离地3~4cm,同时头向上顶。
②两脚跟放下着地复原。
如此反复多遍。若配合呼吸,则脚跟提起时深深吸气,脚跟放下时缓缓呼气。
(5)因是子静坐法:因是子静坐法是因是子先生创立的一种通过静坐调身、调息、调心以防病保健的功法,在建国以前曾有极广泛的影响。练功时间一般以子时和寅时(23~1时、3~5时)为佳,地点以静室为宜,每次练功30~40min,每日两次,以至三次四次。常练此功,可以通调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使全身气血流行不滞,对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具体内容包括三部分:
①调身:解衣宽带,在床上或凳上,从容入坐。可单盘腿坐、双盘腿坐,也可自然盘坐。
把右掌背叠在左掌面上,贴近小腹,轻放于腿上。接下来把身体左右摇动七八次,再端正身体姿势,令鼻与脐连线垂直,开口以吐腹中秽气,吐毕舌抵上腭,由口鼻徐徐吸入清气3~7次,然后闭目,唇齿相接,舌再抵上腭,并轻闭双眼,端坐。若坐久微觉身体不正,则应随时轻轻矫正。而后开口吐气十数次,令身中热气外散,然后慢慢摇动身体,将肩胛、头颈、双手、双脚依次放松。再以两大拇指指背互相推拿生热后,擦双眼眼皮,然后闭眼,再擦鼻部两侧。
再后两手掌擦热,擦两耳轮,最后再普遍拍打头部以及胸、腹、背、手臂、腿、足、足心,完了方可随意运动。
②调息:呼吸宜轻、宜缓、宜长短均匀。也可用数呼吸法。从1到10,反复循环,息息调匀。
③调心:要求放弃一切杂念,意念守在小腹,安神静志。
(6)糖尿病导引功:糖尿病导引功是现代人在继承各派气功优势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不断摸索而创立。有医家指出,糖尿病病人只要能练习此功,并能够长期坚持,就一定能收到显著疗效。该功分为五段,完成全部功法每次需40~50min或更长时间。
①做预备动作。首先选择公园、树林等空气新鲜、环境幽雅的场地,时间以早晨6点半为宜。松静站立,两脚平行,距离与肩同宽,膝微屈不超过足尖,含胸拔背,沉肩坠肘,颈竖头悬,足踏如钟鼎,排除一切杂念。站桩并配合逆腹式呼吸,以意领气,气沉丹田,经长强走督脉,上百会,经任脉过鹊桥,到涌泉。周而复始,每分钟呼吸4次,以致到小腹(丹田)产生热团。然后感到肾热、背热,继而睾丸发热、腿内侧发热、足心发热乃至全身发热为止。历时约20~25min。
②内调五脏四节站桩。
心肾相交9次:
动作:站桩姿势,两臂带动两手,臂稍向里弯,抱球,配合吸气,稍向下丹田合拢,合到两手距离小于3.3cm为止。然后两臂带两手配合呼气缓缓向外展开,掌心向外,展到靠近环跳穴时,掌心翻向里贴于环跳穴处。
疏肝理肺9次:
动作:由站桩预备式开始,两臂前伸,配合吸气,如捧物向上提,提到膻中穴处合十。随后双臂配合呼气悠悠向左右两侧平伸,伸时掌心向外。伸展后以大雁落地之态势配合吸气,两臂带动两手落到原处。两套动作做完,站桩10~15min。
强身健脾9次:
动作:由站桩预备式开始,配合吸气,腰向左后弯,右手由右向上做托天动作,左足随着提起成金鸡独立势。随着呼气,右手向头顶划圆弯至左足,手心向外,最后配合吸气复原姿势。然后如上式一样,腰再向右后弯,左手由左向上托天,右足随着提起成金鸡独立势,随着配合呼气,左手向头顶划圆探左足,掌心向外,最后再配合吸气复原姿势。
滋阴补肾9次:
动作:由站桩预备式开始,两手随吸气由腿外侧向上提至膻中穴。掌心向上,随着两臂内旋屈腕,掌心向上,配合呼气,两臂高举并撑圆。再随着配合吸气,两手由前向下,腰背配合呼吸自然弯曲,两手直下至指尖插地,最后恢复预备式。这两套做完,再练站桩功10~15min。
③练太极拳两遍。
④摇摆功9次。
动作:由站桩预备式开始,先迈出左脚,身体重心前移,两脚尖着地,两脚后跟踮起。大足趾和二足趾用力抓地,两臂自然向左边摆动,同时用鼻吸气,随两脚跟着地,配合呼气。右脚向前迈一步,两脚尖着地,两脚跟踮起,双臂由胸前抬起,向左右分开,犹如凤凰展翅飞翔之势,同时用鼻吸气。然后双腿弯曲下蹲,双手扶在膝上,同时呼气。起身不复原,再做第二次动作,做完9次。
⑤练太极剑两次(动作从略)。
2.气功疗法的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练功场所:选择练功场所以空气清新、环境安静为原则。在旷野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练功尤好,公园及树林相对安静之处也为练功较适合的场所。有人认为,糖尿病病人应在柏树、梧桐树旁练功,而不宜在枯树、桃树旁练功。古坟、厕所、垃圾站、排污渠附近,切不可作为练功场所。烈日直射、寒风凛冽、暴风骤雨、电闪雷鸣的恶劣条件下,也不宜练功。至于重症或体弱病人,不能到户外活动,也可在家中,在相对安静的环境里习练,同样可取得一定疗效。
(2)练功时间的选择:练功时间一般应掌握在子、午、卯、酉四个时辰,也可根据各功法的不同要求,具体决定。有人认为,午、未、申、酉、戌、亥六阴时练功,可滋阴降火,有益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我们体会糖尿病病人可以在晨起和临睡前各练一次功,如此不会打乱正常的生活起居规律,便于长期坚持。长期坚持练功,自然会收到一定疗效。
(3)练功时的方位选择:练功时所采用的方位,一般主张面向西、面向南、面向东,或白天面向太阳的方位,夜晚面向月亮的方位,有人认为,面向北,可滋肾水。我们体会,练功时应掌握前空后虚,如背靠大山,面向平川;如背靠房屋,面向场脘;如背靠大树,面向旷野;如背靠墙壁,面向门窗,这样便于安神定志,调心调息。
(4)练功功法的选择:气功功法和流派很多,选择功法应该慎重。一般要遵循动静结合的原则。由于不同的糖尿病病人,具体体质、病因、病机各有特点,选择功法也当有所区别,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辨证练功。在前面谈到的各种功法中,静功以内养功、因是子静坐法为主,通过练静功,可以从整体上培补元气,调整阴阳。动功以八段锦等为主,可进行有针对性的脏腑功能调整,以疏通全身气机,通经活络,使一身气血调畅。叩齿漱津功,简便易行,有滋阴降火之功,所有糖尿病病人均可习练此功,并可收到较好疗效。
(5)练功者的心境:《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既是常人养生的基本原则,更是对练功者的基本要求。糖尿病病人要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勿大怒、大喜、大悲,宜长期保持乐观情绪,在良好的心境下习练气功。
(6)练功前的准备工作:练功前不能过饱、过饿、过于劳累,要穿平底鞋、宽松的衣服,并排空大小便,放松腰带,以免影响气机的畅行。练功前20min,则应停止各项剧烈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如跑步、下棋、打扑克等,以保持练功时全身肌肉放松、心情平静,有利于调息和入静。
(7)练功中的注意事项:练功主要是通过调形、调息、调神而收效。调形即调身,强调全身放松,松而不弛。调息,吸气宜深,呼气宜缓,一呼一吸皆随动作进行,在意念控制下进行。
调神即调心、调意,“练气不识意,其气从何据”,练功的动作、呼吸均应在意念控制下进行,以达到专心一意、万念俱空、物我两忘之境。
(8)收功时的注意事项:练功强调一个“静”字,一个“稳”字。心境要静,环境要静,起功要静,收功要稳。特别是收功,不可急躁而匆匆结束,一定要静守丹田片刻,在气归丹田后,缓缓收功。应避免练功过程中,突然转干他事。
应该强调的是,对气功必须有客观的认识。任何内气均不可一朝一夕养成,任何外气均不能立起沉疴,所以,应教育糖尿病病人,在相信气功疗效的同时,不要迷信某种功法,尤其不能在练功中盲目乐观,冒然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停下,否则将会带来严重后果。
(四)食疗康复疗法
在西方国家中,最早提出糖尿病饮食管制的是JohnRollo(1796年),而在我国唐代,孙思邈(581—682)《千金方》就非常明确地指出:消渴病病人,“所慎者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同时代的王焘《外台秘要》更指出:“此病特忌房室、热面并干脯、一切热肉、粳米饭、李子等”,孙思邈和王焘均强调,不节饮食,“纵有金丹亦不可救”!可见我国古代医家对饮食治疗的重视。
1.食疗康复疗法的基本精神
(1)控制总热量,合理配餐:糖尿病饮食是低热量饮食,而非低糖饮食,一般要求低脂,适当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
粮食:一般每天4~8两。年轻的、不爱吃肉的重体力劳动者,也不应超过9两。
肉类:完全不吃肉食,会引起营养不良,而且可能造成多吃主食的现象,所以,一般各种肉食总量每天可掌握在1~3两,以鸡、鱼肉、瘦猪肉、瘦牛羊肉为宜。
豆制品:可补充蛋白质,对血糖影响不大,每天可进食1~3两,如吃豆腐则可加倍。但如已发生糖尿病肾病,则不宜再进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