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的非药物治疗模式为,多动症儿童治疗的最佳方法
仰卧伸直姿势平衡维持训练
下肢单脚站姿平衡维持训练
假期结束,重回学校的多动症孩子们又开启了“熊孩子”模式:小动作多、话多、作业磨蹭、恶作剧不断……让老师忧心,家长担心。这个大家都已经很熟悉的疾病就是儿童多动症(ADHD),又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的常见发育行为疾病。多于12岁前发病,在小学阶段症状最为显著。儿童多动症分为三种类型:一种为注意力缺陷型,属于“安静”的多动症,此类患儿多数在学习上不能专心,常常发呆,作
下肢蹲姿平衡维持训练
仰卧伸直姿势平衡维持训练
下肢单脚站姿平衡维持训练
假期结束,重回学校的多动症孩子们又开启了“熊孩子”模式:小动作多、话多、作业磨蹭、恶作剧不断……让老师忧心,家长担心。这个大家都已经很熟悉的疾病就是儿童多动症(ADHD),又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的常见发育行为疾病。多于12岁前发病,在小学阶段症状最为显著。儿童多动症分为三种类型:一种为注意力缺陷型,属于“安静”的多动症,此类患儿多数在学习上不能专心,常常发呆,作业拖拉,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一种为多动冲动型,属于“调皮”的多动症,表现在行为上不能自控,常常难以安静,坐没坐相,干扰环境,不服管束,容易被人歧视;还有一种为“混合型”多动症,就是具备上述两种类型的多动症特点。多动症患儿虽然多数无身体的器质性病变,但常常因为做事效率低下及行为出格等问题给家庭、学校、社交等多方面造成极大的困扰。如果年幼时没能有效干预,成长后常常容易做出对立违抗及反社会行为,甚至犯罪,因此需要早期积极治疗。
多动症的治疗目前多推荐药物治疗为主。然而面对用药年龄和用药可能药物不良反应,家长们常常犹豫,又希望孩子改善不良行为,又担心服药后导致身体不适。为此,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联合儿童保健科推出药物治疗以外的综合治疗模式,为各位“熊孩子”的爸爸妈妈们带来了好消息。
药物治疗
药物的作用主要是针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几大核心症状,即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冲动,应用于6岁以上的患儿。具体要及时就医确诊,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评估使用。
感觉统合治疗
感觉统合训练疗法以神经发育之成熟理论为基础,阐述了人类动作控制的组织,即神经控制肌肉和由骨骼所形成的关节来产生自主的动作,以及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强调获取主动控制的经验是经由促进神经稳定性平衡发展而得到。多动症患儿在功能性动作能力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肌肉偏低的状态,导致伸直与屈曲本体觉发展失衡,伸直本体觉偏强,个体表现出伸直的冲动,喜欢跑跳活动,坐不住;情绪易于激发、不稳定;注意力不易集中,持续时间短暂,容易分散等行为特征。
感觉统合训练针对注意力缺陷及多动障碍的孩子主张从粗大活动动作入手,遵循肌肉张力发展从远端到近端的原则,从增加个体下肢屈曲肌肉张力和本体觉输入着手,抑制其下肢过高伸直肌肉张力及本体觉输入,使之趋于平衡。对此,在多动症患儿的活动安排上,要以屈曲的活动动作为主,分组训练、定量完成。而多数多动症儿童就诊年龄已为学龄期,每日坚持训练应以便捷和通俗易懂为主。因此儿童康复科专门设计了利于家庭操作的家庭感觉统合训练小游戏,并制作了相应的运动处方及随访计划,为儿童多动症干预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措施。
行为干预介入
由于多动症儿童的自主活动较强,而自控力差,要改变他的行为就要提高他的自控力。自我情绪控制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在认识、情感、行为等方面。当孩子们面临学习活动时,能把“自主”行为和“自控”行为综合在一起时,学习效率将能大幅度提升。什么方式能有助于提高这种自我控制能力呢?家庭式的“个人工作系统”是一种塑造孩子良性行为的自控方法。通过环境的结构、时间程序表、课题内容的安排,把他们安置在这个系统里独自工作和学习,从而塑造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能够有效的管理孩子自主过多活动的时间,同时通过手部的精细训练改善孩子的注意力、专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儿童康复科也可为每一个孩子量身定制适合自己的家庭“个人工作系统”游戏,也是多动症的非药物治疗有效干预手段之一。 多动症的治疗是一种药物和非药物共同治疗的模式。同时,日常生活管理也很重要,尤其是父母对儿童的教育方式及自身行为规范。多耐心陪伴,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课余活动,才能帮助儿童逐步改善注意力缺陷及多动行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塑自信,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儿童康复科 余清杜)
【来源:南宁市妇幼保健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