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情感人生 > 正文

孩子爱哭闹说明他缺乏安全感,爱哭的小孩是缺乏安全感

作者 |幽兰
最近,抖音上刷到个视频,名为“爱哭的孩子”。
镜头里,三岁的浩浩,总是在哭闹。
在人来人往的街道,浩浩想让妈妈抱,妈妈推开他,他哭了起来;
早上,妈妈叫浩浩起床,浩浩没起来,妈妈将他扔在地上,他哭了起来。
对着“爱哭”的浩浩,妈妈严厉的呵斥道“早上哭,中午哭,晚上哭,能不能不哭?”
妈妈从来不问原因,也不回应孩子的感受,要的就是快、迅速阻止孩子的哭声。
仿佛哭就是多大的错处,必须立刻制止才行。
可是,没有无缘无故

作者 |幽兰

最近,抖音上刷到个视频,名为“爱哭的孩子”。

镜头里,三岁的浩浩,总是在哭闹。

在人来人往的街道,浩浩想让妈妈抱,妈妈推开他,他哭了起来;

早上,妈妈叫浩浩起床,浩浩没起来,妈妈将他扔在地上,他哭了起来。

对着“爱哭”的浩浩,妈妈严厉的呵斥道“早上哭,中午哭,晚上哭,能不能不哭?”

妈妈从来不问原因,也不回应孩子的感受,要的就是快、迅速阻止孩子的哭声。

仿佛哭就是多大的错处,必须立刻制止才行。

可是,没有无缘无故的哭泣,所有眼泪的背后,都有需求,都有感受。

孩子哭有很多原因,饿了会哭,痛了会哭,难过会哭,伤心会哭。

哭是他们情绪的表达,也是比语言更直观的倾诉。

当你逼着孩子强行咽下泪水的时候,不仅强行堵塞了他们表达自我的出口,也无形中奠定了孩子敏感、自卑、没安全感的性格底色。

《被忽视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视》一书中认为:“孩子的情绪就像流动的水,源头是他的内心。

如果在水前设置了障碍,水要么绕过障碍,改变流动方向;要么,只好回流到源头,这也意味着孩子将情绪加诸自身,伤害自己。”

01

不被允许的哭声背后,是父母在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有次家庭聚会,孩子的幼儿园同学杨宝,玩的时候腿不小心磕破了。

这时,其他的小朋友都围过来,杨宝一下就慌了,于是坐在地上哭闹起来。

正在聊天的杨宝妈看到,第一反应不是安慰,而是吓唬孩子“快把眼泪憋回去,男孩子哭多丢人啊!再哭,回家就揍你!”

这招明显见效,杨宝立马停止哭泣,乖乖的站起来,杨宝妈瞬间露出了笑容。

她得意的跟我们说“看吧,孩子不能惯,要是每次一哭就哄,慢慢会变成熊孩子。”

在杨宝妈看来,听话懂事,不轻易掉眼泪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才能证明她教育有方,妈妈当得够格。

可她没有注意到的是,停止了哭泣的杨宝,全然没有了之前的无忧无虑。

而是战战兢兢怵在那里,哪怕有小伙伴拉他一起玩,他也是神情紧张焦虑,一直望向妈妈这里,生怕再被指责批评。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过心理学概念—“抱持”,是指“母亲能满足婴儿早期的各种生理需要。”

简单理解,婴儿早期需要养育者一直的“抱持”,这里包括身心两个方面。

生理层面,渴了有人给水喝,饿了有人给饭吃,哭了有人给抱抱;

精神层面,难过时有人给安慰,受挫时有人给鼓励,迷茫时有人给指引……

就这样,在父母无条件的支持和鼓励下,孩子才能感受到安全感,才能信心十足的长大。

而没有被“抱持”长大的孩子,就会心里无底,身后无人,脚下放空。

感觉世界是不安全的,内在是不稳定的,幸福是患得患失的。

当孩子遇到挫折,用哭泣向父母寻求帮助时,是希望他们能够接住自己的情绪,给予自己力量。

但是,如果这时被父母狠狠的否定和拒绝,慢慢的,就会造成孩子的自尊心受损。

让他们不再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安全岛,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情绪也再不愿意父母吐露。

正如看到的一句话“童年最大的不幸,就是幼无所依,心无所靠!”

02

孩子哭不出来,就只能把眼泪咽下去

很多时候,孩子的哭,不仅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方式,还是向父母的求助。

有的孩子哭出来,得到了安慰,那么,下次再出现负面情绪,他们就会用哭来寻求解答。

而有的孩子哭出来,得到的却是指责和惩罚,于是他们不敢再哭,偷偷隐藏了所有情绪。

情绪是一种能量,你可以强行压制,但它却不会自动消失。

负面情绪长期不被允许和体谅的孩子,时间长了,内心就会极度缺乏安全感。

而缺乏安全感的小孩,通常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对外攻击他人,保护自己;另一种是对内攻击自己,变得胆小怯懦。

电影《Boys Don't Cry》里,男孩的父母教育方式,就是不能哭,要阳光,要勇敢。

妈妈面对男孩的哭泣时,老生常谈的说辞“我要你再勇敢点!”“做个大男孩好吗?”

可是,不哭的孩子,真的就会变得懂事听话吗?

影片的结尾给出了答案,男孩的确停止了哭声,却将压抑的情绪转向了他人。

男孩不断出现攻击行为,对这个世界抱有一种愤怒和敌意。

还有种情况,孩子本该挥洒的眼泪,本该发泄出来的委屈,全都变成了自我攻击的刀子。

他们要懂事,他们不敢伤害别人,那就只能伤害自己。

西安有个六年级女孩,因为被质疑偷窃,毅然决然从20层高楼一跃而下。

在大家的描述中,这个女孩成绩优异,品学兼优,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

可原本应该无忧无虑的女孩,却在遗书中写道:“家不是依靠,而是用假笑应对的场合……”

对她来说,真实的情绪已经不再重要。

即使在家里,面对最亲近的人,她也无法说出内心的不安、难过和不快乐。

心理学家Dr.Jonice Webb认为:“童年期的情感忽视,会造成孩子的低自尊与自卑,没有归属感,没有安全感,甚至陷入抑郁。”

所以,那些会哭、敢哭,能大胆跟父母表达情绪的孩子,是正常的表现。

相反的,那些觉得哭泣无用,行为表现极端的孩子,则更应该引起重视。

因为那些不会自动消失的负面情绪,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内化成为一种自我伤害。

03

敢于表达情绪,是父母给孩子的安全感

在孩子幼年的时候,作为养育者的父母,对孩子安全感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之前,有个宝妈向我咨询,说她的宝宝太没有安全感,她出去一会儿都不行,哪怕去去就回,宝宝再看到她时,肯定又会大哭大闹。

她觉得,朋友的宝宝表现就很好,能独自玩耍,不会焦虑难过,等到父母回来,也不会有任何情绪波动。

我跟这位宝妈说,你大错特错啦,你的孩子要比你朋友的孩子,更有安全感。

发展心理学家约翰•鲍比认为:“在早期的成长中,‘哭’能在爸妈和孩子间引发依恋情绪。”

当孩子哭泣的时候,被父母及时回应;

当孩子有情感需求,被父母及时满足。

那么,他们与父母的情感联系就会更紧密,与父母的依附关系更健康,内心会更有安全感。

而看起来对分离不焦虑的孩子,实际上是对父母和周遭环境不信任,让他们习惯于用回避作为一种自我防御机制。

所以,允许孩子哭,允许他们表达情绪,孩子才会更有安全感。

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呢?

1.接纳孩子的情绪

在孩子发泄情绪,不停哭闹的时候,不要试图用更大的脾气压制孩子,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当你能平静温和的陪在孩子身边,和颜悦色的安抚他们的情绪,你会发现,孩子其实会很快平静下来。

并且,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觉得自己被世界接纳,安全感满溢。

2.找到哭泣背后的不安

生活中我们发现,你越哄,孩子哭的越厉害。

甚至全家总动员,孩子也无法被安抚。

这背后的原因是,孩子的感受没有被看见,我们的安慰只是为了让孩子停止哭泣。

而真正的安慰,是看到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他们此刻是挫败,恐惧,渴望,还是悲伤等等。

并不是要无限满足孩子的行为,而是无条件接纳他们的感受。

3.引导孩子用其他情绪宣泄法

父母还可以帮助孩子找到排解和疏导情绪的其他方式。

比如,陪伴孩子,借助做游戏、画画、捶打枕头、对天空大喊等方式,将负面情绪宣泄出去。

当情绪和需求被看到和满足,孩子自然就不会再用哭闹博取关注。

04

当孩子宣泄完情绪,剩下就只有无忧无虑

父母真正的爱孩子,是把孩子哭泣的权利还给他们,让他们真实的表达自己,自在的宣泄情绪。

在忧伤被满足和解救的过程中,孩子相信自己被爱稳稳接住,无论发生什么,都一直被关注和保护。

精神层面得到满足的孩子,内心的安全感更足,长大后抗挫能力更强,情绪更稳定,更能够积极乐观的看待生活。

小时候允许孩子放声哭,长大后他们才能放肆笑!

我们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不是钱财物质,而是让他们能够自信、自爱、自我接纳。

无论发生什么,都能感觉“世界和我爱着你”!

孩子爱哭闹说明他缺乏安全感,爱哭的小孩是缺乏安全感

非常容易哭闹的孩子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吗?这种表现是否该重视?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更喜欢和比他们年龄小,各方面差的孩子玩,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没有耐心,他们想到的事就要马上去做,凡事不能做到延迟满足,他们觉得握在手里才是最安全的。如果孩子有以上的表现那就是缺乏安全感了,如果只是爱哭敏感心思细腻,并不一定是缺乏安全感,极有可能是害羞,父母要学会教导害羞孩子更勇敢。特别爱哭且很敏感,或许别人开玩笑的一句话,都会被我当做是说我,不舒服就会哭。其实对于害羞敏感爱哭的孩子而言,她们更需要多多的鼓励。

孩子从小都需要安全感,尤其哭闹的时候希望大人能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大人应该有更多的耐心安抚孩子,如果孩子看到大人的表情,语气都是没有耐心,不耐烦的,孩子反而更加不安,尤其睡觉睡着了还会哭闹等,所以孩子不安的行为,更多的都是大人对孩子的行为表现使得孩子更加不安哭闹。宝宝入睡后,妈妈们必须要小心一点,蹑手蹑脚的做事,不能突然发出大的声响把宝宝惊醒。

和孩子沟通交流,鼓励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对孩子的想法给以很好的回应,孩子慢慢就会开朗起来,慢慢就愿意和大人交流,慢慢地就不会那么敏感,也就不会总是通过哭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了。所以做父母要细心些,多观察孩子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孩子就会健康开朗活泼地长大。哭不代表内心阴暗,情感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宣泄的,哭只是其中一种方式,可以理解为发泄的一种方式,都是属于正常的范围,爱哭的人一般内心比较脆弱,缺乏安全感,要慢慢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波动,还要自信一点,每个人都有脆弱的一面。

孩子爱哭闹说明他缺乏安全感,爱哭的小孩是缺乏安全感

喜欢哭闹的孩子,是因为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吗?

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就会哭,然而哭对于家长的意义是好事,这证明是孩子健康的表现,当孩子还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时,也会通过哭啼声来暗示家长,我饿了需要吃奶奶,所以在孩子婴儿时期,这都是宝宝用哭泣声传递自己所需消息的一种方式,然而当孩子慢慢长大具备自己意识时,哭啼声又代表什么,真的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吗?

莉莉的女儿今年5岁了,由于夫妻两人结婚以来,就这么一个宝贝,全家人都把精力放到了这个孩子身上,5岁的妮妮也是像个小公主一样,吃的喝的穿的都是最好的,可是一天全家人都有事没在家,只有莉莉母女两人,莉莉想着女儿看起来很乖,应该没有什么,也可以尽情享受一下母女时光。

可是谁知道女儿平时很乖巧,现在与妈妈在一起相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听话,搞得母女两人下午一点才吃上一顿饭不说,就连莉莉去厕所都被女儿看的紧紧的,一会儿叫一声妈妈,甚至大哭起来不让妈妈去厕所。这可是愁坏了当妈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说孩子缺乏安全感吗?可是毕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有什么好害怕的,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下面来带家长了解一下。

孩子依赖心理

自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基本上都是跟妈妈在一起,而且出生时对于这个环境都是陌生的,唯独妈妈身上的气味较为熟悉,而且经过大概一年左右的哺乳期,让孩子与妈妈的关系更加亲密,所以我们会发现家中的谁不在都可以,唯独妈妈不行,这主要是孩子习惯了妈妈在一起生活,没有妈妈她们会感觉到孤独,认为妈妈是不是抛弃了她们,所以孩子见不到妈妈就哭属于正常现象,即使熟悉的环境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所以并不是所说的缺乏安全感。


焦虑症的表现

宝妈们您家的孩子,是否一提到上学就会大哭不止,每次在面临择校的时候尝试了很多次都失败了,家长们起初认为是不是怕生,或者人多恐惧症,其实据调查,孩子之间是最容易交流与熟悉的,然而孩子对于学校抗拒,主要是习惯了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突然之间要与父母分离那么久,自己会变得焦躁不安心慌,内心中勾画了许多恐怖画面,与担忧情况,所以她们想抓住妈妈手,来让妈妈保护自己,解决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


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作为家长,可以怎么做呢?

1、不要让太依赖,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家长有时候太过溺爱孩子,甚至于孩子在学校的功课不会,想都不想就直接问家长,而家长也因为担心孩子作业太多,怕做不完,所以根本不会让孩子再思考一下,就把答案告诉他。其实这样做,就让孩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放弃。对于孩子的未来,并不是一件好事。我们可以和他一起去解决问题,让他学会在困难中解决问题。

2、懂得放手,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还有些孩子,不起床不刷牙,家长都帮他穿衣服,甚至还帮他刷牙,经常是一句话“帮帮我吧”,但是作为父母,首先我们不可能照顾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要让孩子独立,遇到这种问题,我们也必须强忍住,让他知道,凡事都必须亲力亲为。

3、进行有效沟通,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长们可能学习工作都很忙碌,回到家里都已经不想动了,或者在看手机打游戏,有时候孩子想和你聊天,也诸多推脱。其实这样子做,只能会影响亲子关系。作为家长,需要和孩子保持有效的沟通。所谓有效,不是简单的几句话。记得之前说过家长回到家后,要更孩子说的四句话: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帮助吗?

其实这就是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不但能更好的了解孩子今天所发生的事情,也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是在关心他的。另外,放假的时候,适当的带孩子去公园玩,也是能够更好的培养亲子关系的一种手段。

所以家长一直认为孩子没有的安全感并不是这样,孩子只是习惯了与父母长期待在自己,希望他们可以为自己解决问题,换个方式说,孩子偷懒也没有错,所以当孩子发生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因为一时心疼,庇护孩子的这种行为,有时家长狠心一点,或许对于孩子成长是一件好事,不要被孩子楚楚可怜所欺骗,有时让孩子适当独挡一面也是件好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qinggang/4938.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怎样培养孩子诚实守信,培养孩子诚实守信 下一篇:为啥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1米800后的幸福都是因为这3个原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