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喜欢打人的三种原因,为什么宝宝会打人
如果养成习惯,他将来怎么与别人友好相处呢?
父母真为宝宝的这种“暴力”行为担心呀!
编辑:小马哥宝宝“打人”影响大不满3岁的宝宝打人,其实是用这种攻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或感情。
但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大了自然就会改”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幼儿期“打人”的习惯会影响宝宝一生!
曾有心理学家对600名受试者进行了长达2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3
有的宝宝生气时打人,有的宝宝高兴时打人,有的宝宝不仅打人还咬人,有的宝宝既打小朋友又打爷爷奶奶……
如果养成习惯,他将来怎么与别人友好相处呢?
父母真为宝宝的这种“暴力”行为担心呀!
编辑:小马哥
宝宝“打人”影响大不满3岁的宝宝打人,其实是用这种攻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或感情。
但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大了自然就会改”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幼儿期“打人”的习惯会影响宝宝一生!
曾有心理学家对600名受试者进行了长达2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3岁半时的攻击性记录能有效地预测成年以后的攻击性行为。
所以,宝宝攻击性的强弱将对他的一生产生影响,当小宝宝第一次有攻击性行为时,父母就要想方设法来制止他、消解他的攻击性行为。
当出现不同的原因时,我们来看看具体应当怎样做。
误会了家长的“称赞”
案例:
宝宝快17个月了,每当宝宝与家人或邻居玩得高兴时,会突然举起小手打人家的脸,打得叭叭响,躲都躲不过。看他的意思,也不是表达不满,也不是挑衅,那是什么意思呢?
分析:
原因1:
孩子9月龄左右的时候,手的功能分化有了突然的发展,手腕到上臂的支配能力有了很大的突破。
打人会让他们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乐趣,就像我们突然之间会了某种技能一样,很愿意使用。
家长抱着宝宝嬉戏的时候,有时宝宝会无意识地拍打家长的脸,而且发出快乐的笑声。
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这个动作,夸他们长了本领,或者觉得动作卡通,干脆亲含其小手表示“做得好”,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
原因2:
宝宝过了1岁,在语言发育过程中,有一个阶段会发出“哒、哒、哒”类似“打”的发音,并且手上有拍打的动作,这是宝宝语言发育必经的一个过程。
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了这个动作,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
原因3: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有些爸爸妈妈喜欢在宝宝面前互相拍打调情,这样,宝宝可能会误认为“拍打”就是表达“高兴”和“喜欢”情感的方式。
宝宝越小,这种“打人”的表达模式就越容易固定,而且不容易纠正。
爸妈可以这样做:
方法1:
我们除了教宝宝基本的生活技巧和知识,更要教给宝宝正确的情感模式,例如教宝宝亲吻家长、轻轻抚摸家长,以表示对家长和别人的爱。
方法2:
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打脸,都可以直接把他们放在地上,双手按住孩子的肩膀,严肃而平和地告诉他:“爸爸妈妈/阿姨不喜欢打人的孩子!”保持1分钟,讲明谁也不要抱孩子,几次以后,宝宝的攻击性行为就消减了。
方法3:
另外,反应快的家长可以设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如,当他刚举起手时就和他做击掌的动作,嘴里可以有节奏地说“你拍一,我拍一”,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改了抬手打人的习惯,抬起手来,他的惯性就是要玩那个拍手游戏!
用打人在试探
案例:
我家宝宝19个月了,不知为何,出门和其他小朋友玩时总喜欢打人,有时是有人想抢他的玩具,他要自卫;有时是没事也会“撩”人家。谁都敢打,搞得在小区游乐场里“名气很大”。在他打人时,我会打他手,不知对不对,他好像习惯了,我一板着脸走过去,他就会伸手给我打,如此“敢做敢当”,倒让我心里没了底:下一步怎样教育他才好?
分析:
情形1:
有的孩子在家不打人,进入群体交往时会去打小伙伴。
有时是因为他还不会与别的孩子交往,他是想表示友好;
有时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有时是在用肢体语言与别人交流,只是他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幅度和力度。
要是这样的话,妈妈可以拉着他的手,教他用拉一拉或轻轻摸的方式来与人交流,告诉他,用力打其他人,人家会疼,也可以在他身上试一试,让他有感性认识。
情形2:
有的孩子打人,是因为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所以他就会用打人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表达自己的愿望。
要是这种情况的话,就因势利导让宝宝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如怎样说服别人将玩具还回来,或说服别人“轮着玩”。
情形3:
这个年龄的孩子打人,是因为孩子想试探一下打人会引起什么后果。
常有这样的情形,孩子打了同伴,而看到同伴哭得伤心,便也会跟着哭起来。
这个时候你就要抓住机会对他说:“看,你把弟弟打痛了吧,弟弟那么伤心,妈妈带你去向弟弟说对不起!”
若是哪次你的孩子被别人打痛了,不能指使你的孩子“以牙还牙”、也去打别人,而要抓住机会边安慰边教育他说:“痛吗 是不是很痛这就是我上次说过的为什么不可以打人,你要记住!”
让孩子从自己的疼痛中亲身体会到打人不好。这样他以后就会不再去打人了。
如果用说服的方法不见效果,你可以进一步采用“身体约束法”,立即让孩子坐下并面对着你,抓住孩子的手臂和肩,大约1分钟后松开,并告诉孩子错在什么地方。
连续一星期使用这种约束法,就能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家长绝对不要体罚孩子,很可能在孩子长大后诱发他“以暴抗暴”。
最好的办法是“冷处理”——把正在任性闹腾的宝宝放在一边,告诉他父母很爱他,但必须等他意识到他错了之后再和他说话。
这样的话只说一遍即可,不要向宝宝过多解释为什么。
为了不受冷落
案例:
孩子刚满两岁,却发现她最近越来越霸道,只要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要分神去接待时,她就会哭闹,粘着妈妈不让她与客人谈话;要是还不行,就会跑过去打客人,搞得妈妈都不敢让亲友到家里来,也不敢带着孩子与人就餐,这可怎么办?
分析:
原因:
两岁左右的小孩,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会很在乎妈妈和客人是否注意到她,当发现自己被冷落时,常会产生不安的情绪,哭闹、摔东西、打人等异常行为便随之出现。
有时孩子打人,并非讨厌客人,而是“嫉妒”客人分去了妈妈的注意力。
为了让妈妈转过头来注意她,攻击行为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即使换来的是妈妈的一顿责骂,但对一个两岁的孩子而言,可能尚无法将“打人”和“被骂”相联系!
爸妈可以这样做:
不要把孩子“晾”在一旁,而是要促成孩子和客人间的互动:让客人听孩子表演儿歌;观赏ta的积木城堡和涂鸦画作……
让ta感觉到,客人的到来不但没受冷落,还提升了被关注度。同样,在接待客人时,父母一定要随时要让孩子知道你在关注着ta。
要是孩子已经去“攻击”了客人怎么办?
除了立即制止,抓住ta打人的那只手,同时严肃地直视ta的眼睛,让孩子明确地知道您因ta的行为而生气、难过,目的是要孩子了解打人是不对的。
其他原因
● 宝宝无意中看到暴力,有打斗场面的电视节目。
包括某些进口的动画片,宝宝会模仿电视节目中的暴力场面。因此家长有必要帮宝宝挑选内容健康的动画片和其他电视节目,陪宝宝一起看电视,一边讲道理。
● 家长有爱打人、动作粗鲁等不良的习惯。
父母亲应该用良好的行为规范来影响宝宝,不要让不良的行为习惯传给宝宝。例如粗鲁的言行、打情骂俏等。
● 家长工作忙或耽于玩乐,陪伴宝宝时间少。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多花时间陪伴宝宝,好好重建孩子内心深处的安全感,就十分重要。
● 铅中毒或其他重金属中毒。
由于汽车尾气污染和装修污染,因血铅超标引发的烦躁和打人行为越来越多发,有必要引起家长的关注。
多饮牛奶,绿豆汤,少到交通干道边玩耍,可预防和治疗血铅偏高。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度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也很重要。
你家宝宝平时会打人吗
你有哪些好方法应对呢?
快来留言区告诉我们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