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情感人生 > 正文

孩子被打麻醉剂泰国洞穴救援真相曝光13人被困18天因何生还

2018年6月23日,一场紧张的特殊救援牵动着国际社会的心:泰国清莱府的12名少年足球队员和1名助理教练突然失联!
事件发生后,泰国警方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救活动,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了泰国最大的洞穴之一:鲁昂洞。
由于营救难度太大,泰方不得不向国际社会寻求帮助,中美英澳等10多个国家的救援队伍火速驰援,核心专家就有100多人,外围志愿者1000多人。
7月2日21:38,失联第10天,两名英国潜水员终于确定了被困人群的位置7月7日,一条4.8公里长的输气管道穿过被洪水淹没的洞穴,成

2018年6月23日,一场紧张的特殊救援牵动着国际社会的心:泰国清莱府的12名少年足球队员和1名助理教练突然失联!

事件发生后,泰国警方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救活动,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了泰国最大的洞穴之一:鲁昂洞。

由于营救难度太大,泰方不得不向国际社会寻求帮助,中美英澳等10多个国家的救援队伍火速驰援,核心专家就有100多人,外围志愿者1000多人。

7月2日21:38,失联第10天,两名英国潜水员终于确定了被困人群的位置7月7日,一条4.8公里长的输气管道穿过被洪水淹没的洞穴,成功为洞室供应氧气7月8日20:00,前4名受困者被成功救出7月10日20:02,剩余9名受困者被救出

事件发生18天后,13人全部获救,国际救援队创造了人类救援史上的奇迹!

13人被困山洞,救援难在哪里?

时间回到事发当天,足球队员原计划前往鲁昂洞做“特训”,但没想到山区突然下起了暴雨。泰国的雨季一般是每年的7~11月,而2018年的雨季显然来得更早,也更猛烈。由于洞口地势较低,大量的雨洪顺势涌入聚集,很快就切断了退路,13人因此被逼入绝境。

复杂的地理条件导致救援陷入了困局。鲁昂洞位于泰国和缅甸的边境地区,洞穴总长度超过10公里,规模在泰国排名第四,钟乳石和石笋密布洞窟。每当雨季来临,鲁昂洞就会成为山体雨水的汇流处,相当于整座山的漏斗口,洞内1300多米的地洼地带全部被水淹没。

18天才救出所有人,这次的救援任务到底难在哪里?

首先是洞穴规模大,环境复杂。各个洞室交错相通,犹如迷宫,受困人群的位置不容易被发现。局部空间狭小封闭,最窄处不到50公分,只允许单人通过,这不仅降低了救援效率,还对潜水员的安危构成了威胁。

其次,洪水的涌入增加了营救风险。营救通道大多都被洪水密封,有些地方的积水深度达7m,从底到顶没有一点空隙,这就要求营救者必须佩戴氧气瓶等设备。这些洪水泥沙含量高,能见度几乎为零,而且水体流速也很快,增加了潜水员的营救风险。

最后一点,容错率低。据专家测绘分析,足球队所在的位置距离洞口大约有4~6公里,营救通道内每隔50m必须设置一个物资补给点,用于放置氧气瓶。专业的潜水员单程潜水需要4~5个小时,来回一次就需要10个小时,在这当中出现的任何疏忽,比如失去空气补给、导向绳等,都有可能使潜水员陷入危机。

5种方案被否决:哪一种才“靠谱”?

6月24日~7月1日,营救任务进展缓慢,所有人都焦急万分——因为时间每往后拖一天,受困者遭遇不测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急也没用,毕竟洞内的环境太过复杂,前期救援队只能慢慢摸索,每天仅能前进300~500米的距离。

直到7月2日晚上,冲在最前面的2名英国潜水专家终于发现了失踪的足球队,13人全部幸存!

在找到失踪者后,营救团队心中的巨石总算放下,食物和水随即送达。

然而救援工作还没有结束。一个更大的难题摆在众人面前:到底如何才能把孩子们和教练安全救出?专家团队想出了五种方案,每一种看似都具有可行性,但背后也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1,直接由潜水员把受困者一个个带出。

这种方式最为直接,但问题是孩子们的年龄从11~16岁不等,全部都没有潜水和游泳的经验,教练也是如此。要把所有人在充满“泥浆水”的地下隧道中带出难度很大,被救者可能因恐惧、氧气不足等原因而发生溺水,风险反而会增加。而在最窄的隧道段,就连潜水员也无法直接背着氧气瓶通过,只能先由一人卸下氧气瓶,人与物资分开通行。这种操作对于没有潜水经验的受困者来说难度太高,风险也太大。

2,等到雨季结束后再让受困者原路返回。

每年雨季,鲁昂洞内都会形成一条地下暗河,雨季结束后暗河也随之消失。第二种方式看似保险,但缺点是时间成本太高:泰国的雨季有5个月之久,在此期间,孩子们的健康和卫生都是大问题,睡眠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更为紧迫的是:洞室内空间有限,时间越长氧气含量就越低,受困者更容易生病,所以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3,重新找一条外援入口。

鲁昂洞是一个巨大的地下岩洞,有多个洞口与外界相连。这些洞口有高有低,相对隐蔽,那么能不能再找一条通道把受困者给救出来呢?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鲁昂洞所在的山区植被茂盛,地势陡峭,山上根本没有供人通行的道路。即便找到了新的洞口,谁都不能确保该洞口能通向受困者所在的洞室。

4,在受困者上方的山体垂直打洞,开辟出一条人工通道。

这种方法比寻找其他洞口更可靠,但技术难度也更大。专家发现,被困者所在洞室与山体表面的垂直距离约1000米,经过地质勘测,其中约有500米都由质地非常坚硬的岩石构成,开凿的难度很大。保守估计,要凿出一条“竖井”至少需要3~4个月!另外,如果从外界给山体施加压力,洞内可能会出现塌方,反而会进一步恶化救援的环境。

5,借助高科技手段,用特殊材质的尼龙管搭成一条水下通道。

当救援行动陷入僵局时,有网友向世界著名的科技公司SpaceX求助,埃隆·马斯克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可采用一根具有延展伸缩性的尼龙管道,直径设为1米左右,插入隧道后往管内充气,创造出一条水下救援通道。这种方式理论上也具有可行性,但材料生产、设备的研发试验都需要时间,成品的实际性能也有不确定性。

历时18天,13人全部生还

最后到底是如何解救的呢?经过救援团队反复讨论、推演,上面五种方案全部被否决,最后采取了一种新的方案:先对受困人员实施半麻醉处理,等其失去意识后再由潜水员分批带出。

为何要注射麻醉药?主要是防止被救者因心理因素而出现挣扎、拽拖行为,镇静状态下更有利于潜水员展开营救。当然,麻醉药的注射用量也非常讲究,既不能引发被注射人的呼吸障碍,还要保证注射个体在水中不出现过大的动作幅度,这就需要考虑到每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实际年龄,做到针对性用药。

为确保营救顺利,还方案还运用了大量的绳索,一部分用于运输物资,另一部分用做水下导向绳,帮助潜水员提高了通行效率。

考虑到潜水员要在水下长时间工作,专家团队还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潜水装备:密闭式循环呼吸器。这是一种全封闭的呼吸循环回路系统。在潜水员呼出的气体中含有78%的氮气,16%的氧气以及4%的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在系统内单向循环,其中的二氧化碳被吸附桶(下图的清净罐)吸收,气体在净化后可以反复利用,提高了氧气的利用效率。

借助以上救援技术,潜水员两人为一组,先后潜入洞穴,每次带回一个受困者,一次约耗时10个小时。7月8日,4名被困者被成功救出,剩余9名也在7月10日相继获救。

100多名核心救援专家、上千名救援人员经过18天的艰苦奋战,终于创造了人类援救史上的奇迹!

从难度系数上看,这次洞穴救援被称为“史上最困难的洞穴救援”、“史上难度最大的救援”。我国救援队也贡献了力所能及的力量,长沙蓝天救援队的队员全程跟进,和各国专家一同奋战。据谭章、龚晖回忆,临走时“洞口聚集的泰国民众纷纷用不标准的中文道谢”。

洞穴探险如何避险?

对于缺乏专业训练的普通人而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是第一步,不要擅自单独前往偏僻或人迹罕至的洞穴。

其次,在进行洞穴探险之前一定要先掌握专业的探洞技能,包括攀岩、游泳、潜水、单绳升降、救护等等,地质、测绘以及人体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也要广泛涉猎。只有做足准备,保持敬畏之心,才能防患于未然。

最后,探索洞穴时尽量避开雨季,防止暴雨突然袭击切断后路,最好全程与外界保持联系,及时报告具体位置。

另一方面,我国也应加大对山洞的勘察力度。国内的洞穴保守估计有几十万个,其中建有数据库和地质资料的才3000多个,而且仅供内部使用。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重要洞穴的调研工作,形成完备的数据库,摸清地质结构,以便今后及时确定救助预案。对于危险系数较高的洞穴,必要时可以设置警示标牌,或者阻断入洞通道,把事故风险降到最低。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qinggang/5278.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宝宝厌奶会瘦吗,小孩严重厌奶 下一篇:齐白石娶22岁女子,齐白石90多岁娶个22岁女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