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冷门小知识「扒一扒那些关于中秋的冷知识知道的人可不多哦快来涨知识吧」
时光飞逝,转眼又是一年中秋时。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吃月饼、赏明月、庆团圆,你以为这就是中秋节的全部,那就大错特错了。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扒一扒那些关于中秋的冷!知!识!这些中秋冷门小知识,知道的人可不多哦!快来一起涨知识吧!中秋源自秋分祭月据考证,在中秋节诞生前,古代先民往往在秋分这一天祭祀月亮,祈求上天神灵保佑风调雨顺,粮食丰收,谓之“秋报”。
《诗.周颂.良耜序》中说“良耜,秋保社稷也”。后来,人们发现八月十五这天的月亮又大
#中秋挑战赛#
时光飞逝,转眼又是一年中秋时。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吃月饼、赏明月、庆团圆,你以为这就是中秋节的全部,那就大错特错了。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扒一扒那些关于中秋的冷!知!识!这些中秋冷门小知识,知道的人可不多哦!快来一起涨知识吧!
中秋源自秋分祭月据考证,在中秋节诞生前,古代先民往往在秋分这一天祭祀月亮,祈求上天神灵保佑风调雨顺,粮食丰收,谓之“秋报”。
《诗.周颂.良耜序》中说“良耜,秋保社稷也”。后来,人们发现八月十五这天的月亮又大又圆,就把秋祭月改到了八月十五。之后,随着唐朝时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正式确立,秋分祭月也就被人们慢慢的遗忘了。
月亮并不是圆的
虽然我们在中秋节晚上用肉眼看到的月亮又大又圆,但实际上月亮本身是个鸡蛋形,只是其中较大的一头对着地球罢了。
敬老
《礼记.月令》中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啥意思呢?就是说每年秋天,各地要根据户口的调查结果,给登记在册的老人送粥喝。
送裘皮
唐朝以前,中秋节人们相互赠送的礼物也并非如今的月饼,而是可以用来御寒的裘皮。
月饼要分食古人食月饼,并非一人独食,而是由家中长者按人数将月饼分切成数块,每人一块,如有不在家中者,也要为其留下一份,以示合家团圆。
结账日
在古代,中秋节还是一些行业算账盘点,发工资的日子。
《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中说“凡钱债至五月节、八月节,必清结 ,谓之节关,而中秋端午尤重”。就是说,除了老板要给员工发工资外,有欠别人钱财的,也要还上欠款。
男不拜月,女不拜日
按照古人的说法,月亮属阴,不适合男人来祭拜,就像太阳属阳,不适合女人祭拜一样。
此外,据老人说未婚女性在中秋这天拜月的话,不仅可以早日觅得良缘,还能变得更漂亮哦!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摸瓜求子
所谓“摸瓜求子”,就是“摸秋”,一些婚后不曾怀孕的女性,可以在中秋节这天的夜里到田里去摸一些蔬菜回来,摸到南瓜,“南”通“男”,寓意可生男孩;摸到扁豆,寓意可得女孩;摸到白扁豆,寓意今后子女会婚姻圆满。
走三桥
“走三桥”也叫走月亮,中秋节当天晚上从家门口开始,走过三座桥(不能重复)后,在回到家里,寓意把不好的东西都丢到外面,接下来会万事顺心、吉祥如意。
小结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家人相聚、团圆的日子,对远在他乡的游子来说,唯有明月可寄乡思!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值此佳节,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远方的亲人幸福安康!
关于中秋节的冷知识
中秋节的冷知识如下:
1、中秋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受保护的。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直至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则始于宋朝。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中秋节有至少10个昵称。中秋节的命名来源于中国的农历,农历中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为它的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为“八月节”“八月半”;又因圆月是“女主角”,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团圆节”等等。
3、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
4、史料记载,月饼的鼻祖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海淘鼻祖张骞出使西域,从国外带回来芝麻(当时叫“胡麻”)。当地人用胡桃仁做馅,做出一种圆形饼,就叫胡饼。
实际上,唐代就出现了月饼,宋时已有荷叶、金花、芙蓉等品种。诗人苏东坡曾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赞誉月饼。传说某年中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开启了高调的秀恩爱模式。从此,胡饼就改叫月饼了。到了明代,月饼才成为中秋的必备食物。《西湖游览志余》记载有“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
5、按照传统习俗,吃月饼时,要将象征圆月的月饼按人切块,每人一份。没有回家来的亲人,家长要把属于他的那一份月饼认真保管起来,待他们回来时品尝,才算圆满。
关于中秋节,你应该知道的10大知识点有哪些?
我分享与“嫦娥奔月”相关的一个冷知识“万户奔月”。每到中秋节人们总要聊一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有趣的是,在咱们中华文化的长河里,总有可爱的古人,执着地要把“神话照进现实”。今天分享的就是明朝万户同学亲自用肉身尝试“奔月”的真实故事。
被炼丹炉炸成火器师
14世纪末期,也就是明朝,有一位浙江金华人名叫陶成道,他呢,曾被朱元璋封为“万户”,因此熟知他的人都直接称他“万户”。话说这个万户同学,自幼饱读诗书,可就不去参加功名考试,因为古代科举按现在的眼光看是“文科”,这位万户同学是天生的爱“理科”——他是科学达人!自己建实验室——炼丹炉,探索各种化学实验,也毫无悬念的发生着各种实验事故……
就如同被苹果砸中脑袋的牛顿,咱们的万户同学在一次炼丹炉的爆炸事故中,获得了灵感:
——“我要研究火器!”天才的人生就是这么牛掰,果真他自学成才,成了小有名气的火器师!
万户奔月:“我要飞上天,和月亮肩并肩!”
万户同学内心唱着:世界等着我去改变!想做的梦从不怕别人看见,在这里我都能实现!
他先做了一个载人火箭。
Step1:把47个自制火器绑在椅子上。
Step2:自己双手举着巨大的风筝,坐在火箭椅子上。
Step3:最难的一步——下令给自己的仆人:点火。亲人及仆人们都不同意啊,涕泪横流地跪求他不要逆天而行,要三思后行。这位超级理工天才、理想主义者“万户”用比梅尔.吉普森的“freedom!”还更打动人心的演讲,终于劝说点火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Fire!随着火器被点燃,他“嗖——”飞上了天空!
惊鸿一般短暂,像夏花一样绚烂。火器爆炸了,万户在空中逝去。
西方学者考证并发表在世界级学术刊物上: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
万户是英雄,值得被敬仰与肯定。
万户飞天,是在明朝,放眼当时的世界,那是极具创造力、勇气、并充满了科学精神的。他自制的载人火箭,从理论上看,已经具备了核心模块:上升的动力装置火器、 载人的空间椅子、 安全下落装置大风筝,闪着科学的光芒!
为纪念万户,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这位古代的中国人命名。
对于万户,“我相信自由自在,我相信希望,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
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