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使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变好全球国家间的经济竞争不是胜负游戏
怎么样理解贸易中的竞争?
如果能够让大家认可“贸易使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变好(trade can make eve
经济学当中有很多普遍性的原理,正像有人不知道牛顿的运动定律一样,也有人不懂得这些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常常使他们对于经济做出错误的判断和理解,然后做出错误的经济决策和决定,大可贻害整个国家经济,小亦能使企业失去竞争力。我们今天带领大家讨论的便是“贸易使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变好(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的经济学原理,它被称为十大经济学原理之一。
怎么样理解贸易中的竞争?
如果能够让大家认可“贸易使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变好(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的原理,我们必须首先理解经济贸易领域里边的竞争,包括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贸易竞争,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经济贸易竞争,包括行业与行业之间的经济贸易竞争,甚至包括家庭及个人之间的经济贸易竞争,等等。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来理解贸易当中的竞争呢?
我们必须承认,在贸易当中是存在竞争关系的,国家之间、企业之间都会争相与需求方达成贸易协议,获得市场份额,于是竞争关系就产生了。
从狭义的角度来分析,举例来说,因为苹果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其与传统智能手机品牌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索尼等产生竞争关系,在这场竞争当中,上面提到的手机品牌全部败在苹果手下,它们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谁能说“贸易使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变好(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
然而,事实是什么呢?诺基亚和爱立信在网络通讯技术领域里处于世界前列,索尼转型成功成为视听、电子游戏、影视娱乐的综合性跨国公司。因此,我们需要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待贸易中的竞争,贸易使各国、各企业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很多的各种各样商品与服务。
缘于此,我们可以获得一个结论:在贸易中往往存在着竞争,贸易和体育竞赛不同,不一定是一方胜利而另一方必然失败,它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竞争的结果是使贸易双方甚至多方都得到好处。
比如,中国从世界范围内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经过其庞大的制造业产业体系,制造加工成半成品、产成品,向全球市场和消费者供应中国制造。之所以工业制造上中国能够赢得先机,关键就是中国制造的“物美价廉”,这使得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免于把精力放在中低端制造上,专心发展高端制造。因此,中国、美国、德国、日本虽然形成贸易的竞争关系,但在这个竞争过程中,各取所长发展自己,最终形成了当下的世界经济格局,实现全球经济共赢的局面。确实达到了“贸易使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变好(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
经济贸易竞争中,国家企业如何从中获益的?
1.国家经济贸易往来的基本收益模型
在经济贸易竞争中,国家、企业是如何从中获益的呢?或许大家已经习惯了当下全球经济贸易的格局,比如中东就应该出口石油,澳大利亚、巴西就应该出口铁矿石,中国就应该出口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供应全球,美国和欧洲就应该出口飞机、精密机械仪表。其实,这些并非天然形成的经济贸易格局,而是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全球经济贸易格局。
在过去全球经济贸易发展过程中,一些国家发现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储量,只要在这个产业上发力,就够这些小国“穿金戴银”;一些国家大力发展工业制造,并能够有力承接世界发达制造业的转移。才有了中国制造卖全球的客观现实;一些国家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服务业,便着力实施去工业化进程,便是现在的欧美等国家。如此,便形成了全球经济格局的一种动态平衡,虽然竞争关系还在,但主旋律仍然是各主要经济国家构成世界经济格局的大拼图,逐步形成各个国家各自的优势产业。
因此,在国家间的经济贸易竞争中,通常不会出现失败者,极少数国家会出现经济倒退,但绝大多数国家,会随着世界经济潮流前进,并建立自己的优势产业,各自挣各自能力所及的钱。
2.产业战略布局贸易中的企业竞争
美国的IBM公司将其个人PC电脑业务出售给中国的联想集团,美国的摩托罗拉的手机业务最终也被联想收归旗下,通用将沃尔沃轿车业务出售给中国吉利控股,等等,看上去售卖者出现了危机,其实只是企业进行产业战略布局过程中的一种竞争策略。企业通过出售自己非核心业务或亏损业务,而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发展。
中国百度公司在BAT互联网产业竞争中落于下风,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百度错失黄金发展机会,这使得百度失去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优势。然而,百度在痛定思痛之后,全力布局AI人工智能领域,经过几年的发展,使得百度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具创新能力的AI人工智能公司,假以时日,百度会在5G人工智能时代重塑辉煌。
因此,我们并不能说IBM、通用、百度等公司就是失败者,我们也不能认为联想、吉利就是赢家。在全球经济领域里,这种产业战略布局重整每天都在发生,每一家企业都在通过这样的拼图整合,强化自己的核心业务能力。
3.企业在全球贸易竞争里的竞争关系
首先是直接竞争关系,互相抢夺市场份额。比如通用汽车与丰田汽车、大众汽车之间的全球汽车市场领域里的竞争,拥有一定的零和博弈思维,似乎与“贸易使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变好(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的经济学原理相违背。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不是三大汽车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关系,汽车制造技术就无法获得进步,消费者购买汽车的成本也不会降低,消费者也不会有更多的汽车商品的选择。事实上,三家汽车企业集团的竞争,通过竞争,各自形成不同的特色和品牌个性,同样也形成了汽车产业的全球贸易格局,形成各有所长的互补关系。
其次是引领竞争关系,以技术创新带动市场进步。前文谈到的苹果与诺基亚在智能手机领域里的竞争,就是苹果通过其强大的科技研发和产品创新,对于行业进行变革,并引领行业企业形成新的竞争关系。这使得苹果变得更加强大,诺基亚不得不下定决心抛弃掉智能手机业务,专注于网络通讯市场。华为5G网络通讯技术的世界领先,让美国传统的3G、4G技术公司变得失去竞争力,世界网络通讯技术领域里形成了华为、诺基亚、爱立信、中兴、三星的中韩欧格局。其实,这并不能表明美国科技公司的失败,反而它们在芯片、软件等领域里成为未来5G相关业务的领导者。
再次是合作竞争关系,通过强势话语权在合作中受益。全球经济格局下的全球产业链已经形成,即便中国这样的全产业链国家里,也离不开美国、欧洲、日韩等国的原材料、零配件的供给。在全球贸易格局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虽然为亲密合作,但也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通常情况下,谁掌握了市场和顾客,谁就会在这个上下游亲密合作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显然对于产业链终端企业极为有利。然而,并非哪一个行业都是如此,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一些高科技领域上游企业更具话语权,比如芯片公司,比如航空公司,比如医药公司,它们通过其掌握的核心专利技术,来控制下游产业链的企业,具有非常强势的话语权。然而,这也会直接促进下游企业进军产业链上游,以图摆脱控制,比如华为早在几年前便开始自主设计芯片和研发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结束语
有一种全球贸易思潮,认为掐断国际经济贸易之间的竞争关系,就能够使得自己始终保持领先地位,这是一种错误的经济思维,他根本没有理解“贸易使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变好(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这一经济学原理。作为国家或企业的经济决策者,一定要清楚全球经济贸易发展的这一原理,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