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风俗敬月亮「家乡每逢中秋节有个敬月光的习俗传承千年至今不变」
白露一过,当满塘的荷花逐渐谢去,河藕用它细纤的手高高地托起鼓满籽粒的莲蓬时;当绿森森的菱叶铺满小河沟汊,躲藏在菱叶下的四角小菱、两角凤菱露出鼓胀胀的胸脯时;当夜晚田头墙角下蟋蟀唱响欢快的秋风曲时;当院墙架上爬满的扁豆开出一串串白花、紫花时,中秋节便快步向我们走来了。
每年中秋来临的前几天,镇上家家户户就忙碌开了,斩鱼圆包藕夹,杀鹅宰老鸭,烀菱角,做年灶饼,男男女女忙得热热闹闹。老人们则要到卖藕的摊上挑上一枝每个节杈上有长小藕的“子孙藕”供放在家神柜前,寓意子孙满堂,家业
八月十五敬月光
白露一过,当满塘的荷花逐渐谢去,河藕用它细纤的手高高地托起鼓满籽粒的莲蓬时;当绿森森的菱叶铺满小河沟汊,躲藏在菱叶下的四角小菱、两角凤菱露出鼓胀胀的胸脯时;当夜晚田头墙角下蟋蟀唱响欢快的秋风曲时;当院墙架上爬满的扁豆开出一串串白花、紫花时,中秋节便快步向我们走来了。
每年中秋来临的前几天,镇上家家户户就忙碌开了,斩鱼圆包藕夹,杀鹅宰老鸭,烀菱角,做年灶饼,男男女女忙得热热闹闹。老人们则要到卖藕的摊上挑上一枝每个节杈上有长小藕的“子孙藕”供放在家神柜前,寓意子孙满堂,家业兴旺。驳年灶饼也是我们这里的一个传统,传说以前八月十五穷人家吃不起月饼,只得用糯米粉做成圆饼来代替敬菩萨敬月光。过去做年灶饼都是在老式锅灶上做,遇到高温的年份,做年灶饼的人往往会热得大汗淋漓,所以民间有“穿夏布褂驳年灶饼”之说。
八月十五这天,中午的一顿饭比较简单,晚上的晚餐则是非常丰盛的,家家都要做上五六样菜,一家老小团坐在一起用餐,其乐融融一派祥和。
先烧斗香后敬月光
傍晚时光,家家燃放鞭炮,点燃香斗,香斗的形状象宝塔,少的则九层,最多的有十几层,上面用各种彩色剪纸装饰,用金纸镶边,也算得上是一件民间工艺。小镇上巷子纵横交错,最长的巷子有几十户人家,家家门前立有一柱香烟缭绕的斗香,也是镇上的一道风景线。烧香斗寓意今后生活步步高升,节节高。
此时,我们家乡流传了几百年的中秋“敬月光”礼仪习俗便开始了。家家户户在自家的院子里放上一张小桌,桌子中间是一对点燃的红蜡烛和一只点燃柱香的香炉,香烛周围摆满了时令鲜果,有鲜藕、菱角、鸡头、莲子、石榴、梨子,柿子,后来交通发达市场流通了,又增加了苹果、桔子、香蕉、哈蜜瓜。近年来高效农业发展很快,反季节培育的微型西瓜、小香瓜,甚至还有一些洋水果也进入了供品行列。供桌摆好后,年纪大的会在佛像前燃香点烛合十祷告,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种田的年年丰收,做生意的财源茂盛,各家各户人人安康。
中秋敬月光
吃罢团圆饭,自然是赏月了,秋风吹拂,明月高挂,一家老小团坐在院子里,仰望长空中一轮明月,人人脸上露出由衷的喜悦,老人会给孩子讲嫦娥奔月、吴刚砍桂花树的故事。听故事的孩子禁不住供桌上水果香味的引诱,伸出小手抓上一个就想吃,这时爷爷会拉住他悄悄地说:这是给亮月爹爹吃的,等他老人家吃完了,再给你吃。孩子听后会天真地反问:亮月爹爹在天上怎么吃得着呢?爷爷会笑呵呵地说,亮月爹爹肚子很大,但天下的人家千千万万,他只能每家吃上一点点,所以你是看不出来的。孩子似乎被这神话般的谎言说服了,下意识地点点头,将水果送回桌上。
有些年份,中秋晚上团圆饭吃完了,供品桌也摆好了,月亮却迟迟不肯出来,这可急坏了赏月的人们,心急的小伙子会爬到高高的草堆上去观测了望。记得有一年也是遇到这种情况,住在后墩上的三外公捋着山羊胡须笑呵呵地对大家说,别急别躁,亮月爹爹在化妆整理哩,马上就要登场哩!果然不出所料,这时,暗黑的东方出现一大块鱼鳞状的云团,云团间射出几道光线,紧接着,月亮露出了银白的一角,慢慢地越来越大,越来越圆,越来越亮……“哦!亮月爹爹出来了”大人小孩几乎同时发出欢呼声,情绪激动的人还燃放起了鞭炮。这时的月亮似乎被人们的激情所感动,它在云间不停地穿梭,好像给其它云彩打招呼,请它们暂时休息一下。
顿时,天空万里无云,浩月当空如同白昼,月亮尽情将自已最靓丽的一面淋漓尽致展现给地上的人们,她将万缕银光洒向大地,连同无限祝福一起送给人们,似乎是在答谢人们的款款深情片片厚意。
中秋节拜月的风俗是怎么来的?
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源自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 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
扩展资料:
中秋拜月,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早在周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拜月仪式有严格的程序和道具,参加拜月的人员须准备汉服若干件,此外,还要布置供桌、供果、香、烛、月光纸、大瓦盆、火柴或打火机。祭器有祭桌、席垫、香炉一只、烛台(2只)、高香一炷、散香若干、爵杯三只、果盘十二只、爆竹适量、小刀一把。
供品要准备莲藕、莲蓬、菱角、芋苗子、石榴、苹果、西瓜、毛豆角、柿子等时令水果,还要放上月饼、团圆(芝麻糖烧)饼、宝塔饼、子孙饼等食品及纯净水一碗、茶水一杯、酒一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拜月
中秋节敬月亮有什么讲究
中秋节敬月亮习俗如下
在中国民间经常有祭拜神仙的习俗。人们凭借自己的想象为神明塑造形象,在过年过节的时候祭拜他们,中秋节的时候也不例外。
人们用纸给月亮画出神像,也就是太阴星君。太阴星君的形象与菩萨差不多,在神像的下方有月亮和玉兔,玉兔执着捣药的杵站立。
祭拜月亮的时候不仅需要神像,人们还需要为祭拜准备贡品,因为足够丰盛的贡品,才能够体现出人们的诚意。
人们通常会在桌上摆放肉类、水果等食物,祭拜完之后还可以食用,贡品中最重要的便是月饼了,现在还延续着中秋节吃月饼的习惯。
关于月饼,不同的地区还会有不同的做法,月饼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称为月团。月饼用来祭拜“月神”,它象征着大团圆。祭拜完月神之后,一家人围着桌子吃月饼,有着非常好的寓意。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月饼出现了“晋”、“广”、“苏”、“京”等形式,根据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而调节。最近几年出现了蛋黄月饼,也非常美味,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试一下。
继续说回祭月习俗,根据文献记载,赏月活动从魏晋时期开始,到了唐宋两朝,祭月赏月活动开始盛行。
文献记载说,中秋节当天,贵族或者富贵人家都会张灯结彩,在酒楼上举办活动。
元朝时期,人们除了祭月,还要举办许多活动来庆祝。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饮酒赏莲,在月光下泛舟。
其实不管是什么活动,人们的本意都是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在歌舞声中团圆。在中秋佳节的那一天,人们不仅向上天寻求庇佑,祈祷家人团圆,吉祥如意,更能给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