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天国之路是什么「基督徒的天国之路」
这些基督神父们一千年前就有向全世界送温暖的崇高理想,靠的是屠杀和掳掠,和现在某国在伊拉克靠掠夺资源后灭其满门来送温暖民主是一个意思。
不过当年,他们叫十字军。
还记得
提起乌尔班二世,也许很多人一时半会儿有些陌生吧,那如果再加上几个词,教皇、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圣殿骑士团、罗马梵蒂冈...是不是忽然间明朗了许多呢?没错,他就是当年靠着苦修神学的勤奋,和异于常人的天赋,在众多竞争中挤上教皇宝座,将世俗的各个封建王权玩于鼓掌之中,远征伊斯兰挑起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伟大基督神父。
这些基督神父们一千年前就有向全世界送温暖的崇高理想,靠的是屠杀和掳掠,和现在某国在伊拉克靠掠夺资源后灭其满门来送温暖民主是一个意思。
不过当年,他们叫十字军。
还记得曾经在《君主论》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统治者必须是一只狐狸、去发现陷阱,也必须是一头狮子、去震慑狼群”。面对历史上持续了近百年的十字军东征,我们作为后人,褒贬不一,各说纷纭...
但就我个人而言,还是很佩服基督神棍们作为一个统治者的胆识和谋略的。这让当时落后贫穷的整个欧洲靠着中西方文明冲突所带来的财富,成就了现在繁华富裕的欧洲诸强。不过对于这是否如基督神父自己所说“这是上帝的旨意”、就让在下有所保留吧。
不过,既然是天国之路,那总得有个始末吧,让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情况;东罗马的拜占廷帝国是反对圣母的东正教,和西欧的天主教一直不对付,直到1054年正式分家,就象小说里武林大派的气宗和剑宗似的,没事就斗上一斗.
因为王权强大,文化先进,教会比较老实,社会相对稳定,直到十一世纪末,东罗马帝国都比他西欧只知道互相乱咬的穷亲戚强大富裕文明得多,很长一段时间内西边的天主教皇都要由东罗马皇帝指定,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是东西方商业及文化交流的中心,最盛时有近百万人,比起唐之长安,宋之开封是豪不逊色的。
可东罗马倒霉的是处在与欧亚蛮族对抗的前沿,所有的游牧抢劫犯去打欧洲,首当其冲的就是东罗马和后来的拜占廷帝国。苦苦顶住了诺曼人,匈奴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几百年的进攻,失去了圣地耶露撒冷和西亚北非以后,被唐宗宋祖撵到小亚,皈依了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又来找便宜。这一次欧洲之盾再也顶不住了,1071年,拜占廷在曼西克特大败,皇帝都让对方抓去,突厥人的兵锋直指君士坦丁堡,拜占廷帝国危在旦夕。
拜占庭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不得不向教皇表示对以往希腊东正教会与罗马教廷的争端深感内疚,希望教皇以全基督教会首领的身份派兵拯救帝国和东方基督徒,并提出东、西教会重新合并,由教皇统一领导的要求。
这下,乌二神棍可乐了,心想“先趁东正教倒霉,当上基督总舵主,再找炮灰剿灭各大门派,一统江湖,君临天才是真的。”于是乎1095年,一贯对替他们遮挡敌人的东正教同门趁火打劫,挑拨暗算的天主教会突然变仗义了。11月18日,教皇乌尔斑二世在法国克莱蒙召开万人动员大会,号召组织义军发动圣战,解放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东方基督兄弟,夺回本教圣地,杀光异教徒。
历史上极具煽动性的演说“以父为名”由此诞生:“......让我们投入一场神圣的战争——一场为主而重获圣地的伟大的十字军东征吧!让一切争辨和倾轧休止,登上赴圣地的征途吧!从那个邪恶的种族手中夺回圣地...”这一通抢劫宣言,大家都还觉得耳熟吧?一般人第一想到希特勒,第二想到小布什。如出一辙!
于是1096年的春天,无数西欧的失地农民,流氓罪犯,神棍浪人卖房子卖地买刀枪,没马的骑个驴,没盾牌的举个锅盖,没刀的扛把二齿钉耙,牵着猪羊,赶着牛车,拉着被子锅子孩子老婆子,流着哈喇子,在莱茵河边集合,跟着彼神棍和“穷鬼瓦尔特”、“强盗艾米科”之类的流氓骑士,分七八路先后出发,杀气腾腾兴高采烈直奔圣地耶路撒冷。乌二之言一呼百应,大家都嚷嚷着同去同去...
天主教会先松了一口气:好歹把这群暴民打发出去送死了。
没去的机灵鬼们也高兴坏了,这帮想发抢劫财的圣战士们急着拿现洋上路,把带不走的财产卖得跟白给一样便宜,先让他们拣了不少洋落,发了个横财。最发财的还是教会,因为来不及卖的都托给教会代管了。
而这八万破釜沉舟的盲流,就此走上一条无恶不作的不归路。
这踏上天国的第一出闹剧、史称:农民十字军。而基督徒的天国之路(第一次东征)便是由此展开!
诗篇116篇9节:我要在耶和华面前行活人之路是什么意思
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这信心能救他吗?
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地去吧!
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什么益处呢?
这样,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
必有人说:“你有信心,我有行为;你将你没有行为的信心指给我看,我便藉着我的行为,将我的信心指给你看。”
你信 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错;鬼魔也信,却是战惊。
虚浮的人哪,你愿意知道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吗?
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把他儿子以撒献在坛上,岂不是因行为称义吗?
可见,信心是与他的行为并行,而且信心因着行为才得成全。
这就应验经上所说:“亚伯拉罕信 神,这就算为他的义。”
他又得称为 神的朋友。
这样看来,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
妓女喇合接待使者,又放他们从别的路上出去,不也是一样因行为称义吗?
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
(雅各书 2:14-26 和合本)
《天路历程》的主要内容
《天路历程》现行的版本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出版于1678年。它借用了寓言和梦境的形式,书中的叙述者在梦中看到一个叫做“基督徒”的人正在读一本书,知道了自己居住的城市将遭天火焚毁,惊恐不已。这时一个叫“传道者”的人指点他必须逃离自己的故乡,前往天国。基督徒背负着世界的重担,从此踏上了艰难而勇敢的历程,为自己、也为他人寻找救赎。从毁灭城出发,他经历了许多考验,遇到了各种阴险人物的诱惑和凶险。一路上,基督徒学会了如何抵制诱惑,战胜困难,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天堂的大门向他敞开。第二部分最早于1684年出版,写的是基督徒的妻子“女基督徒”和孩子们在一个叫做“无畏”的人的指引下,前往天堂的朝圣过程。同基督徒的历程一样,他们也从毁灭城出发,在到达天国城的大门之前,遇到了同样的艰难险阻,例如绝望潭、浮华集市、怀疑城堡等等。然而这两个旅程却又很不相同。基督徒是自己上路,他在路上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帮助,有时也有一个两个同伴,但基本上是他独自一人行进在通往漫漫的天国道路上。而女基督徒却是与他人结伴而行,而且他们的同伴一路上不断壮大,相互帮助,相互支持。
《天路历程》大致同《旧约》和《新约》的主要情节相对应。例如:从基督徒的朝圣之旅我们可以看到《圣经》中以色列入寻找救赎的艰辛历程。班扬所表现的正是当时很多牧师所宣扬的,人类迷失了自己,需要救赎,而只有通过对自己罪孽的忏悔和对耶稣的信仰才能得到拯救。书中表现了上帝的仁慈。即使是在基督徒误入歧途,向完全相反的方向前进时,上帝也会宽恕他,用自己的仁慈把他召唤回来,让他再次走上通往天堂的道路。
然而,《天路历程》不仅仅是一个宗教寓言,还具有深刻的历史寓意,影射了当时社会的历史现实,例如最明显的浮华集市。在浮华集市的描写中,班扬向我们展示了复辟时期伦敦的景象,以及当时的封建资产阶级社会。在这里一切都是可以买卖的,包括国土、荣誉、头衔、欲望、快乐、甚至生命等等。欺骗、谋杀在这里都是正常的。“基督徒”和“忠诚”因为追求真理、蔑视名利而受到惩罚(这让我们联想到班扬自己因为布道而屡次被捕入狱)。班扬把当时的世俗社会浓缩到一个集市中。那是一个经济和物质利益至上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买卖的经济行为来衡量和操作的社会。《天路历程》展示了复辟时期复杂的英国社会,表现了班扬对当时的社会历史的看法,也反映了基督徒在当时社会中的窘境,一方面是对清教的虔诚,一方面是世俗世界的自私和道德堕落。
除宗教和历史寓意之外,《天路历程》作为一部寓言对现代的人们仍然具有指导或教诲意义。人们可以从书中得到很多启示对解决许多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也很有用。“基督徒”踏上了通往天堂的旅程,我们看到他在前往天堂的途中每一步都面临着是继续还是放弃的选择。这也使我们联想到在自己目前的人生之旅中,也时刻面临着和“基督徒”同样的抉择。通过“基督徒”和他的同伴“忠诚”和“盼望”等的讨论读者也会得到很多如何避免罪愆的建议和教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