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独子曾全世界仅剩一株配备守卫种子送上太空只为拯救它
不过,在世界范围内确实有许多植物非常珍稀,其中在中国也有一种,它被称为“地球独子”,因为曾经全世界只剩下一株。
这个植物就是普陀鹅耳枥,其野生母树是中国乃至世界最珍稀的植物之一,为了拯救它,许多机构都竭尽全力。
地球独子——普陀鹅耳枥,图源:北京日报
这棵野生母树有独享的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专门对它进行日常维护和记录,它的种子被送上太空,全世界都
在自然界,植物往往更加低调,它们窝在某个角落里独自发育,不会主动和人交集,所以很少有濒危植物能像一些濒危动物那样引人注目。
不过,在世界范围内确实有许多植物非常珍稀,其中在中国也有一种,它被称为“地球独子”,因为曾经全世界只剩下一株。
这个植物就是普陀鹅耳枥,其野生母树是中国乃至世界最珍稀的植物之一,为了拯救它,许多机构都竭尽全力。
地球独子——普陀鹅耳枥,图源:北京日报
这棵野生母树有独享的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专门对它进行日常维护和记录,它的种子被送上太空,全世界都在关注它的结实情况。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普陀鹅耳枥会只剩下一株,我们又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去拯救它呢?
普陀鹅耳枥的发现
和许多植物一样,普陀鹅耳枥一直生长在舟山普陀山,但是很少引起别人的注意。
普陀鹅耳枥的各个结构,图源:上海辰山植物园
1930年前后,中国植物学家钟观光先生在一次考察浙江沿海的植物时发现了它,当时引起钟观光的注意的是普陀鹅耳枥的花朵,普陀鹅耳枥是雌雄异花同株,但是雌雄花朵有明显的差异,雌花为浅红色,雄花为淡黄色,非常特别。
这种独特的花朵让它有了第一次书面记载,但并没有被判定为是什么物种。
雌雄花序,图源:上海辰山植物园
直到1932年,另一位植物学家郑万钧教授对它进行鉴定,并第一次确定它是属于桦木科鹅耳枥属的一个物种,由于只在普陀山被发现,因此得名普陀鹅耳枥。
不过,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还不是很清楚普陀鹅耳枥是什么时候独立分化出来的。
图:慧济寺内的仅存的野生普陀鹅耳枥
其实,普陀鹅耳枥刚被发现的时候,普陀山上是有很多这种植物的,但是当时人们对新物种的态度并没有像现在珍惜,由于人为对生态的破坏,以及这个物种本身的一些问题,最终在短短几十年内,它就只剩下了一株。
仅剩的这一株生长在普陀山慧济寺内,其高度在14米左右,树龄已经高达250岁左右,所以在人们意识到它是“独苗”的时候,它其实已经表现出衰老迹象,无法做到每年都开花结果。
为了拯救这个物种,中国的科学家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因为这个物种本身就是“灭绝体质”。
普陀鹅耳枥果苞,图源:上海辰山植物园
“灭绝体质”的普陀鹅耳枥
作为一个物种,其实普陀鹅耳枥是非常容易灭绝的,用现在比较常用的话来说就是它们有点进入了进化的死胡同无法自拔,也正因为如此它一不小心就只剩下了一株。
首先是它们的花。普陀鹅耳枥在每年的4月中上旬开始开花,但是开始开出来的都是雄花,到了四月中下旬雌花才会开放,雌雄真正能够相遇的天数平均只有9天,而4月份的舟山天气并不好,9天的窗口期很容易被糟糕的天气打破无法完成授粉。
更奇葩的是,它们的雌花一般是开放在最高的地方,而雄花则开在较低的地方,这导致很难通过风完成授粉,同时由于生态破坏授粉昆虫的减少,它们自然完成授粉变得非常困难。
据统计,在人工辅助下,普陀鹅耳枥的种子出苗率只能达到2.5%左右,因为大部分种子都是没有授粉的。
图源:上海辰山植物园
其次是它们的种子。普陀鹅耳枥的种子有典型的岛屿植物种子的特征,就是外壳厚且坚硬,比如我们熟悉的椰子,就是这种情况。
这种特征主要就是应对多灾多难的海岛气候,种子不包裹好一点的话,很难存活,同时这样的种子也更容易在海水中完成传播,而不易腐烂。
普陀鹅耳枥肯定可以从它们坚硬的种子中获利,但这种情况也肯定给它们带来一个致命的弊端——那就是它们的种子很难自然发芽,或许需要足量的雨水(这点我自己猜测的)才能让外壳软化并完成发芽,总之发芽条件非常苛刻。
授粉难,发芽也难,让它们繁殖能力低的难以想象,据信仅存的那一棵普陀鹅耳枥的周围从来没有发现过它的后代。
所以,在人为对环境稍有破坏之后,它们就急速走向了灭绝边缘。
如何拯救“地球独子”?
1987年,普陀鹅耳枥被国际物种保护委员会(SSC)列为全球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拯救这个物种警钟从那时开始拉响。
人们开始对这个物种的唯一幸存者进行保护和护理,并时刻关注它的健康情况。在专人的护理下,这棵“年迈”普陀鹅耳枥逐渐恢复了生机,它开始每年都能够开花和结果。
然后,研究人员又花费数十年研究它的人工授粉、繁殖技术等。对于普陀鹅耳枥而言,它的繁殖方式其实有两种——播种和扦插都可以,所以在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普陀鹅耳枥的数量也很快开始增长,在2015年的时候就达到4万株左右。
但是,这4万株都是那株唯一幸存者的后代或者克隆体,因此它仅仅只是数量上多而已,严重缺乏遗传的多样性,这让它依然脆弱。
所以,接下去研究人员还要筛选出它的变异个体,这个工作非常艰难,必须对每一棵的遗传信息进行排查检测,还要不断扩大种群数量,以及栽培环境。
上海的首次结实照片,图源:上海辰山植物园
截至2018年底,研究人员把它送到了全国不同地区的13个单位进行异地保存和培养,目前的结果是,山西霍州一带可室外栽培,郑州可开花结果,以及上海的普陀鹅耳枥今年成功结实(上海培育了10几年,去年开花但没有结实)。
当然,只在地球上是不够的,2011年天宫一号发射的时候,它和另外三种极度濒危植物的种子被一起送上了太空。
其实把一些植物种子送上太空的目的就是希望获得它们优质的变异个体,所以大多是农作物有这个“待遇”。
不过,对于像普陀鹅耳枥这些极度濒危物种而言,更多的是想丰富它们的遗传多样性。
最后:为什么要拯救它?
很多人可能要问,一种对人类好像没什么帮助的植物,我们为什么要如此大费周章地去拯救它呢?这样做真的值得吗?
如果这个问题去问以前的人们的话,那么可能很难得到答案,或许会有一些争辩,又或许更多人会认为它不值得。
但是把这个问题放在当下,它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值得!
进入21世纪后,自然灾害变得越来“魔幻”,蝗灾、高温天气、森林火灾一次次刷新记录和认知,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物种的多样性对地球生态有多重要。
很明显,我们也是地球生态的一部分,高度依赖它的平衡,所以拯救一个物种也意味着在拯救我们自己。
浙江一植物雌雄同株,世界上仅存一棵,每天专人看护,到底是什么品种?
中国幅员辽阔,在华夏大地上分布的植物有30000多种,在北半球寒、温、热带生长的各种植物基本都能在中国找到。
我们国家各异的环境气候更是孕育了不少珍稀植物,像水杉、珙桐、红豆杉等,还有青藏高原的雪莲花,黄蝉兰都是世界物种资源库中的珍宝。
然而却有这样一种植物,仅存于中国,我们国家也只有一棵!它就是被誉为"地球独子"的普陀鹅!
普陀山上的奇遇
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风景旖旎,小径深处隐匿着座座寺庙,诵禅敲钟声在群山回唱,被誉为海天佛国、中国四大佛教道场之一。
1930年,62岁的钟观光教授来到普陀最高的佛顶山慧济寺游览,参观之余,本身就是植物学家的他对寺庙前的一棵古树起了兴趣。
这是一棵鹅耳枥树,让人奇怪的是鹅耳作为庭园盆景,大多都是人工培育而这棵树却是野生于大山深处。
让人感到惊奇的是这棵鹅耳雌雄同体,这在世界上还是绝无仅有的。
钟教授目测这棵树高应该超过了10米,有着两百年以上的生长历史,此等大事不容小觑,他又请了专业团队上来考察,测得树高13米、地围2.3米,已经有了250年的树龄。
1932年,我国早期林业开拓人之一郑万均教授给这棵树正式命名为普陀鹅耳枥,正式录入世界桦木科榛族鹅耳枥属唯一一棵雌性同株的野生树木。
这棵位于慧济寺西侧,自由生长怀抱天空的野树看似不起眼,却在植物界留下了惊人的一笔,它的发现对于物种探索与保留有着非凡的意义。
未解之谜,古树背后的动人传说
地球之大,为何野生鹅耳枥只有慧济寺前的这一棵?感叹造物者神秘莫测之余,更多人想到的应该是这棵中国特有种的古树又是从何而来呢?
一个说法就是清朝嘉庆年间,中国的佛教文化开始更广阔的融入亚洲各国,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普陀山的佛教文化正在兴起,亚洲各地的僧人都来此地参拜学习。
一个缅甸僧人跋山涉水来到慧济寺前,将衣袋里随身带来的植物种子撒在了庙前。
鹅耳枥树的生长条件需要多雾,高湿度的空气环境,而慧济寺位于普陀山最高峰,树林阴翳,朝夕之间山霭苍苍望转迷,一颗鹅耳枥种子就生根发芽,在此安了家。
后来专家们奔赴缅甸一带考察 并未发现这样的野生鹅耳枥,推测是当地的已随自然变换灭绝,而这棵树也就成了世间唯一一棵。
关于普陀鹅耳枥的存在,还有一个更加美丽的传说。据当地百姓相传,观音在协助八仙过海时,海边的种子吹进了菩萨的发丝,待菩萨腾雨驾雾回到慧济寺,这颗种子被吹落从此生长于此。
慧济寺的主殿大雄宝殿供奉的就是观音菩萨,庙内还有一百多张观音画像,作为四大佛教道场之一,菩萨栖身于此也不是不能让人信服。
这个美丽的神话,仿佛是在告诉我们神灵的指引: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大千世界,一草一树,皆有缘定。
让普陀鹅耳枥不再孤独
有了这棵世界唯一的普陀鹅耳,普陀山风景区名声更盛,多少游客不远万里前来一睹这棵绝世古树的容颜。
为了防止游客随意攀爬、折枝,风景区给古树修葺一个围栏,还派专人24小时看护,以发生意外。
这棵古树虽然已屹普陀山上接近年之久,任凭风吹雨打都不曾动摇,可在现代环境的破坏前却显得那么的脆弱。
近几十年里,普陀山的植被减少,空气条件也不如从前,普陀鹅耳枥的生长条件改变,自我保护力也就因此改变。
在1999年,我国将它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危品种。
为什么这棵雌雄同株的古树不能进行繁殖呢?一切都要从它的花期讲起。
普陀鹅耳虽然是雌雄同株的,既有雌花又有雄花,二者花期都集中在三四月,但是时间是错开的:雌花开放要比雄花晚半个月左右。
而且雌雄花的分布也有不同,雌花主要分布在树顶和树中,雄花分布在树中和树的下端,底部的雄花基本不能授粉,这又降低了授粉的成功率。
本来种子就结得少的普陀鹅耳枥,100粒里面可能只有五到六粒是授粉成功的,而种子落地发芽的几率又极低,使得它传宗接代受阻,普陀鹅耳枥就这样孑然一身,孤独了三个世纪。
几十年来,全国的各地植物研究所都在研究着普陀鹅耳枥的培育工作,让它不再孤单。为了更好的培育濒危植物,土培、水培,科学家们试过无数方法,还尝试过利用航天改良植物品种。
2011年天宫一号升空的时候,普陀鹅耳枥种子就曾作为我国四大极危种子之一登上太空。
但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机缘皆有命定,这次升空并没有让科学家们看到想要的结果。
在一代又一代中国林业专家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终于研发出了普陀鹅耳的种子发芽和扦插技术。
2015年,俞慈英教授和她的团队经过三年的辛苦耕耘,从保护母树入手,让古树再次焕发勃勃生机,最终让普陀鹅耳代种群数量跨越3万株大关!
培育出来的幼苗像大熊猫宝宝一样,被引入万州、落户昆明植物园及全国各地的植物保护机构进行迁地保存。
而今的"地球独子"晋升为儿孙满堂!在我国科学家尽竭虑的技术攻坚下,普陀鹅耳枥已不再孤单!
改革开放以来,在保护我国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的路上,我们风雨兼程从未止步。
从1956年第一批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到现在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2000个保护区,占地面积达国土面积的10%以上。
野外大熊猫从1000只到近2000只;扬子鳄从濒危到10000多条人工培育苗;普陀鹅耳枥从绝世仅有到30000多棵子代。
希望将会有更多濒危野生动植物在华夏大地上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全球最珍贵的一棵树,被誉为“地球独子”,如今怎样?
树木,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组成部分,它在减少土地侵蚀及调整气候上相当的重要;树可以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将大量的碳储存在组织内;树木和森林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同时树木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
这世界上有许多种树木,每个种类的树木,它的作用和价值还是不一样的,速生林,就是价值比较低的树木,主要是用于制作各种木材,生长的快,数量非常多,而有的树木则非常稀少,物以稀为贵,这些珍稀树木的价值也非常高。
全球最珍贵的一棵树,被誉为“地球独子”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树木,非常珍贵,有着“地球独子”的称呼,全球就只有一棵这种品种的树,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有600多头,都如此珍贵,而这棵树,全球只有一棵自然是更加珍贵,而这棵珍贵的树木,就在中国。
这棵树的名字叫做普陀鹅耳枥,是中国特有的树木,位于中国浙江舟山群岛,生于山坡林中,属于普陀岛自然风景区,鹅耳枥属乔木,树皮灰色,小枝棕色,叶厚纸质,具有耐阴、耐旱、抗风等特性。
普陀鹅耳枥在1930年由植物分类学家钟观光教授发现,名字也是由钟观光教授取得,当时世界仅存1株普陀鹅耳枥野生植株,这棵树的树龄当时有250,在发现了这棵稀有植物后,它被列入了《国家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名录》中,并且是名录中数量最少的一个种类。
警卫24小时日夜看护这棵树,如今怎么样了?
普陀鹅耳枥如今还在普陀山风景区的佛顶山慧济寺西侧,它是对游客开放的一棵树,不过由于害怕被游客损害,这棵树的周围24小时都有警卫看守,游客也只能在警戒线外观赏这棵树,如果去触碰这棵树,可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现在普陀鹅耳枥已经不再是孤孤单单的一棵树了,在发现这棵树后,科学家们就开始研究这种树是如何灭绝和如何繁殖的,关于它的灭绝,是因为植被受到破坏,生境趋于恶化, 常受大风侵袭,更新能力极弱,所以才濒临灭绝。
而在科学家的努力之下,普陀鹅耳枥的幼苗已经被培育出来了,科学家通过有性和无性繁殖的方式,不断扩大子代种群规模,已育的普陀鹅耳枥子代苗木经达到3万余株,并且在2011年9月29日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太空育种试验的四种中国特有树种中就包括普陀鹅耳枥,相信在不久之后,普陀鹅耳枥的数量将会更多,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