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姨妈赖在贾府「替薛姨妈说两句霸占贾家不走的老赖背后的辛酸真实入骨」
从同情林黛玉的角度来看薛姨妈的存在,不免难以接受和认同。
如果没有薛家“从中作梗”,林黛玉就会减少很多煎熬,可能与贾宝玉如愿以偿结为婚姻了。
甚至林黛玉的死,也有薛家在背后步步紧逼的原因。
君笺雅侃红楼不完全赞同以上观点。虽然薛姨妈来贾家图谋金玉良姻,确实给林黛玉和宝黛姻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但姻缘本质就是“窈
薛姨妈因为金玉良姻而备受非议。她带着一双儿女来到姐夫贾政家后就赖着不走,前后住了八年图谋金玉良姻,直到林黛玉出了意外后,薛宝钗如愿以偿嫁给贾宝玉。
从同情林黛玉的角度来看薛姨妈的存在,不免难以接受和认同。
如果没有薛家“从中作梗”,林黛玉就会减少很多煎熬,可能与贾宝玉如愿以偿结为婚姻了。
甚至林黛玉的死,也有薛家在背后步步紧逼的原因。
君笺雅侃红楼不完全赞同以上观点。虽然薛姨妈来贾家图谋金玉良姻,确实给林黛玉和宝黛姻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但姻缘本质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贾宝玉只要未婚,与林黛玉没有订聘,薛家的所求就不算是破坏。
根据八十回前线索来看,贾宝玉和林黛玉最终还是在贾政的支持下订了婚,媒人就是薛姨妈。
只可惜贾家当时穷途末路,导致林黛玉和贾探春二女同嫁海外异国做了王妃,并很快死在异国。
以上这些都与薛家无关,是贾家败亡的大势裹挟。
对于薛姨妈赖在贾家图谋金玉良姻的动机,如果换一个角度,从薛姨妈的立场来看就会有不一样的认识和理解。
薛姨妈是王家小女儿,与王夫人一奶同胞的姐妹。小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薛姨妈在家时也是父母的心头肉。
但与姐姐被嫁入荣国府不同,薛姨妈却被嫁给了商人薛家,成为薛家大爷的嫡妻。
看似姐姐嫁入公门荣耀显达,妹妹嫁给商贾自降身份。
但贾家从“权”,薛家求“财”,对王家来说权财两得是最好的联姻。从中反应出王家对女儿“利用”到极致,是不考虑女儿的意愿的。
王夫人嫁给荣国府二房贾政,就是王家牺牲女儿在攀附。
贾政并无继承权,日后贾赦继承后,他只会像叔叔贾代儒那样分家出去,守着父母的一半私产过活,谈不上多富贵。王夫人出嫁只是为王家与贾家联姻。
至于后面侥幸继承荣国府,是个意外或者不排除有王家背后干预的阴谋。总之不是王夫人嫁入荣国府时的初衷。
反观薛姨妈嫁给薛家大爷,进门就是大奶奶,未来的女主人。薛家的财富尽归她所有。与王夫人比较,薛姨妈的“富贵”更有着落。只是又被牺牲了社会地位。
王夫人人生有侥幸有惊喜。薛姨妈的人生却充满了苦楚。
她正当韶华之年时,薛家卷入义忠亲王老千岁的事被连累。丈夫和小叔子相继去世,撇下他们孤儿寡母三人不说,更将薛家偌大的商业丢到了薛姨妈的肩头。
薛姨妈一个深闺妇人,就算再有能力,在那个年代也无法承担薛家的商业版图,只能眼睁睁看着薛家急剧衰败。
更让薛姨妈忧心的是唯一儿子薛蟠眼瞅着不成器。薛姨妈教导失败固然责任最大,外头奴才们的教唆也不容小觑。
最终薛蟠打死冯渊后,薛姨妈终于意识到南京城不能呆下去了。
薛家需要延续下去,薛蟠不能在南京继续“称王称霸”,她也需要在有生之年为儿子和薛家安排好后路,于是就有了薛家进京之举。
薛家进京背后,所谓望亲、整理生意、薛宝钗选秀等等都是借口,真正目的就是有计划的图谋金玉良姻。
妙玉给薛宝钗喝茶的(分瓜bān)瓟斝”茶具上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将薛家进京的原因讲得一清二楚。
“(分瓜bān)瓟斝”的(分瓜)指分利,瓟指葫芦,葫芦藤蔓,攀权附贵。斝就通贾。指明薛家来贾家攀附的事实。
“晋王恺珍玩”,是说金玉良姻背后是王家舅舅的策划。贾母掰谎《凤求鸾》也说明这件事。
金玉良姻是王熙凤父亲主谋,王夫人、王子腾和薛姨妈协从。
至于后面“元丰五年……”则是指出金玉良姻耗时八年,在林黛玉被贾雨村陷害去后才得成功,是为[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只可惜贾家如苏轼一样逢冤被害抄家,薛姨妈终究竹篮打水一场空。可谓世事难料。
综上,薛姨妈会“赖在”贾家不走的原因清楚了。并非她脸皮厚不走,而是不能走不敢走。
薛姨妈被安排了任务来到贾家,金玉良姻成功,薛家将与贾家王家串联起来。薛家会得到王家和贾家的携手帮助。但好处最大的是主谋王家。
金玉良姻完不成,薛姨妈活着时可以仗着哥哥姐姐帮助。她一死薛家就完了。靠表兄弟们的感情,根本不可靠。
以王家能让王熙凤“哭向金陵事更哀”,王仁对外甥女巧姐见死不救的冷酷性格,薛姨妈任务完不成的话,王家会怎么对待她,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从薛姨妈的立场,就能体会到她的不得已。不是不想走,其实不敢走。
薛姨妈进京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只得咬牙坚持。
如果薛姨妈图谋金玉良姻,对她本人有什么好处。比如尤老娘牺牲女儿攀权附贵,能让她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质。比如袭人母亲不断想牺牲女儿是榨取最后利益。就该受到鄙视。
薛姨妈在贾家“低三下四”的赖着,任凭贾母明里暗里的撵逐和讽刺,任凭贾家人在背后戳脊梁骨也不走,并非为了她自己,只是为了儿子和女儿。
作为母亲,薛姨妈并无可指责。母亲为了儿女牺牲一切尊严,反而是大勇气和大毅力。
薛姨妈固然有一些错误。比如她溺爱薛蟠,牺牲薛宝钗的人生。但她为儿女做的一切也不应该被抹杀。
薛姨妈无疑是慈母。她做了一个寡妇母亲能为儿女做的一切,尽管结局不那么好。
薛姨妈也不需要为林黛玉的结局负责。林黛玉的悲剧与她没有直接的关系。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头条创作挑战赛#
红楼中有房有地的薛家,为什么老住在贾家不走?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对于薛家的诟病一直不少,竟持续了百年之久,读者不喜薛家的主要原因在于两点:其一,薛家的金玉良缘舆论,对宝玉、黛玉的木石爱情构成了威胁;其二,薛家并不似黛玉那般孤苦伶仃,不得已寄人篱下,薛家自己在京都有房、有地、有生意,却也一直赖在贾府不走。
“金玉良缘”与“木石姻缘”的探讨已经够多了,腔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亦不少,总而言之,这是封建时代礼教婚姻的必然产物,宝钗、黛玉亦是受害者,她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婚嫁命运,任何诽谤其中一方的言论,必然带有主观之讥,不足道也,笔者想重点谈谈薛家为何一直赖在贾家不走。
《红楼梦》第4回,薛姨妈、薛蟠、薛宝钗母子三人来到京都,一家人商量起住所问题时,薛姨妈曾跟薛蟠有过这么一番对话:
薛姨妈道:“如今既来了,你舅舅虽忙着起身,你贾家的姨娘未必不苦留我们。咱们且忙忙收拾房舍,岂不使人见怪?你的意思我却知道,守着舅舅、姨爹住着,未免拘紧了你,不如你各自住着,好任意施为的。你既如此,你自己挑所宅子去住,我和你姨娘——姊妹们分别了这几年,却要厮守几日,我带了你妹子去投你姨娘家去。”——第4回
这里简单说明了薛家住在贾府的原因,不过三个理由:
第一,薛家来至京都,乃是初来乍到,贾家在京都根深蒂固,和薛家关系亲密,如果着急收拾房舍,会让贾家觉得见外;
第二,薛蟠为人嚣张放肆,目无下尘,经常惹是生非,比如来京都之前,就曾因跟冯渊抢夺甄英莲,纵容手下将冯渊打成重伤,抬回去三日后就去世了,薛姨妈想用王子腾、贾政等长辈束缚住薛蟠,以免再生事端。
第三,薛姨妈和王夫人乃是亲姊妹,因地域原因多年未见,如今趁此机会,如何能不泣叙一番,姊妹两个说说彼此的心里话?
这三个目的都很随和,很符合亲戚间的日常交往礼数,并不存在心机、城府的问题,而且按照薛姨妈的说法,当时只打算跟王夫人“厮守几日”,可见薛家初住贾家,并未想赖着不走,而是正常客居几天而已,只是其后的情形发生了变化,导致“短住”变成了“长住”。
问题在于,其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薛家不得不赖在贾家呢?
单从《红楼梦》文本来看,貌似薛宝钗入宫待选的失败,是导致薛家在贾家常住的主要原因,因为薛家进京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送宝钗进宫待选:
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世宦名家之女尺派皆报名达部,以备选择;为宫主、君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第4回
可是从后文来看,薛宝钗的待选应该是失败了(另有论者提出薛家主动放弃了待选,亦有一定道理),她并未进入宫中,开始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广阔前途,而是继续待字闺中,随后贾府便传起了“金玉良缘”的舆论。
照这么看来,薛家似乎真的是很有心计,为了促成“金玉良缘”,才一直赖在贾家不走的,可这种说法太过阴谋论了,听着很有道理,实陵圆贺则内部逻辑完全错误。
薛家确实曾经宣传过“金玉良缘”的舆论,而且《红楼梦》中明确借着薛宝钗之心理旁白,点出传播“金玉之论”的人正是母亲薛姨妈,且看原文:
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日见了元春所赐的东西,独她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第28回
如果一定要将“金玉良缘”和“薛家长住贾府”理解成因果关系,那么就会形成这样一个推论:如果金玉良缘不可能实现,那么薛家就会立刻搬走,可事实证明,这个结论是完全错误的。
抛开高鹗续写的后40回不谈,只看前80回,林黛玉是贾宝玉未来的夫人,在贾府内部是人人皆知的,比如第56回,王熙凤跟平儿谋算贾家未来几项大花销时,就曾提到过宝玉、黛玉的婚事:
平儿道:“可不是这话!将来还有三四位姑娘,还有两三个小爷,一位老太太,这几件大事未完呢。”凤姐儿笑道:“我也虑到这里,倒也够了: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来。”——第55回
阿凤乃荣国府管家,她的观点就有相当的可靠性,而且从“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来”可窥探,贾敏、林如海双双去世后,林黛玉彻底沦为孤儿,是贾母将其接回贾府生活,换句话说,贾母已成为林黛玉的实际监护人,对她的婚嫁、彩礼等事项具有拍板的权力,故而林黛玉若是嫁给宝玉,全程老太太负责,不需贾府官中银钱。
再有第66回,彼时贾琏偷娶了尤二姐,小厮兴儿曾趁着吃饭的机会,跟二姐描述贾府事宜,期间亦曾提到过贾宝玉和林黛玉近乎板上钉钉的婚事:
兴儿笑道:“若论模样儿,行事为人,倒是一对儿好的。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口,那是再无不准的了。”——第66回
这些种种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在贾府中,木石姻缘的舆论影响远远大于金玉良缘,也正是因为这般,红学探佚大家梁归智先生认为:80回后,黛玉病死在先,宝玉迎娶宝钗在后,黛玉若不死,金玉良缘没有半点成功的可能性。
论到这里,思路渐渐明晰:薛家一直赖在贾府不走,并不是为了所谓的金玉良缘,而是有其他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什么,第47回“呆霸王调情遭苦打”中就有这个答案。
此回中,薛蟠因为相中了柳湘莲,误认其是风尘中人,多番骚扰,最后柳湘莲将薛蟠骗去郊外,一顿殴打,最后还是宁国府的下人各处寻找,才找到了伤痕累累的薛蟠,而薛姨妈和薛宝钗,在看到薛蟠的伤势后,曾有这么一番对话:
薛姨妈又是心疼,又是发恨,骂一回薛蟠,又骂一回柳湘莲,意欲告诉王夫人,遣人寻拿柳湘莲。宝钗忙劝道:“这不是什么大事,不过他们一处吃酒,酒后反脸常情......如今妈先当一件大事告诉众人,到显得妈偏心溺爱,纵容他生事招人。今儿偶然吃了一遭亏,妈就这样兴师动众,仗着亲戚之势,欺压常人。”——第47回
薛姨妈看着儿子受伤,便想要替薛蟠出气,可她不是让自家人去处理,而是“意欲告诉王夫人,遣人寻拿柳湘莲”,一个小小的柳湘莲,薛家本可自行处理,但薛姨妈的下意识出卖了她——她内心深处拿贾家当自己的靠山。
宝钗对这件事看得很清楚,所以劝母亲不要告诉王夫人,以免别人知道后,笑薛家“仗着亲戚之势,欺压常人”。
薛家一直赖在贾府不走,其根本原因,不是为了金玉良缘,也不是姊妹情深,难舍难分,其背后的真相是薛家的彻底没落,但我们无法苛责薛姨妈。
薛父去世后,她成了寡妇,一个可怜的妇道人家,带着不经世事的儿子,和一个十几岁的女儿,薛姨妈自己又面慈心软,是个慈祥的好长辈,但未必是个好管家,书中记载,京都几处生意,底下人见薛蟠不谙世事,便都算计他,生意日渐凋敝,薛家的没落可谓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滑落。
薛姨妈能怎么办?家中没有个靠谱的男人,只能依赖亲戚。而根据薛姨妈的人品,笔者更加相信这种情况:薛姨妈应该曾提过搬离贾家的事项,但王夫人、贾母以及贾政等人不愿薛姨妈孤儿寡母在外生活,因此主动要求薛姨妈一家留在贾府,也好有个照应。
薛家留在贾府,从头到尾没有阴谋,没有心机,细细读来,感受到的反而是贾、薛两家之间亲戚的温暖亲情,当然,金玉良缘虽不成,但薛家应该还是想着能借助贾府这个平台,给女儿宝钗寻找一门好亲事,谁知后事却是黛玉泪尽而亡,金玉良缘再次提上日程,恐怕这才是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爱情悲剧的真相。
薛姨妈为什么厚着脸皮赖在贾家不搬走,不能还是不敢?
不少人对薛姨妈为什么厚着脸皮赖在贾家不搬走有很多猜测,其实答案是不敢走,下面让我们看看原因。
在我国四大名著中“红楼梦”第四回中讲述,薛家举家进京,而且还带着选秀同时还要整理生意方面的事情,再加上还要进行走访亲戚等事情,但时间较为紧迫,最后只能做到走亲戚通关系;而薛家虽然表面进京的招牌响亮,同时对外宣称女儿选秀,儿子做生意,但其实是薛家在金陵老家已经无法再待下去。
薛蟠向往京城想去的想法肯定是真的,但薛家却并不是这样的想法,要知道薛家可是要管着几百人口的吃饭住行问题,每日的开销都是很大的,而生意方面的落败即便整理想东山再起简销弊自己也知道难度可谓相当之大,斗知再这样下去薛姨妈知道肯定是不行的,只能假借选秀之名,行走亲戚的名号去京城,实际上是为了自救。
而呆在贾家,即便受到他人冷眼,但看着薛家一日一日的落败,没有贾家的支持肯定是连想恢复以前的样子都是不可能的,而背后薛家还背负着这么多人的吃住问题,只有靠贾家才有东山再起的希望,看见手中唯一的希望,薛姨妈是一个聪明的女人,自然不敢搬出去,一旦搬出去一切的希望就都没了。
而从薛姨妈向外宣称女儿选秀的事,其实是很有心计的,让外面人一位薛家的女儿有可能会身份昂贵成为皇上身边的人,这样也可以使得贾家对他们更有希望,想着帮着他们以后就是帮助自己家族获得更大的利益,这样一来贾家就成了更大的希望,而薛家能够复兴的希望也就更拦族大了起来,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薛姨妈其实并非厚着脸皮赖在贾家,而是不能走,一走薛家就没希望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