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是不是富贵命,人这一生到底是富贵命还是劳碌命
01
孔子有言:“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一个人,唯有到了40岁之后才不会迷惑,也只有到了50岁之后才能知晓自己的天命。其实,无论是不惑也好,还是知天命也罢,都是人生境界升华的体现。
而从年龄的角度来说,人,唯有到了50岁,才能彻底领悟人生的真相。
比如说,一个人的人生,到底是幸运呢,还是不幸呢?早年的时候,其实我们都不知道。唯有到了50岁之后,我们才会真正看明白。
有些人,二三十岁的时候特别厉害,可中年的时候就衰落下来
#头条创作挑战赛#
01
孔子有言:“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一个人,唯有到了40岁之后才不会迷惑,也只有到了50岁之后才能知晓自己的天命。其实,无论是不惑也好,还是知天命也罢,都是人生境界升华的体现。
而从年龄的角度来说,人,唯有到了50岁,才能彻底领悟人生的真相。
比如说,一个人的人生,到底是幸运呢,还是不幸呢?早年的时候,其实我们都不知道。唯有到了50岁之后,我们才会真正看明白。
有些人,二三十岁的时候特别厉害,可中年的时候就衰落下来了,而且越混越差。这,便是一种“先甜后苦”的不幸人生。
有些人,二三十岁的时候比较一般,可中年的时候就上去了,而且愈发活得安稳起来。这,便是“先苦后甜”的美好人生。
如果可以选择,我们还是选择“先苦后甜”的人生比较好。至少你的先苦后甜,是你富贵命的体现。
要知道,一个人的富贵命和劳碌命,都不是绝对的。唯有到了50岁之后,一切才会尘埃落定。
02
同行的刘先生,早年来到广州打拼,由于没有什么背景,反正过得特别艰辛。用他的话来说,如果四十岁之后还做不出成绩,就只能乖乖回老家了。
十多年前,他三十来岁,反正到处受挫,怎么创业都失败,让人唏嘘惋惜。
可是,过了十年后,他却在商业战场上顺风顺水,甚至遇到了很多不错的好项目。
如今的他已经50岁了,就住在广州的市中心,一起床就能看到珠江两岸,日子富贵了起来。
对此,很多人就会疑惑,为什么有些人可以用十几年的时间就赚到了上千万甚至上亿的身家,而且随着年纪的增长而愈发赚钱呢?为什么有些人却面临失业,年龄越大越不受待见呢?
还是那句话,小富靠勤,大富靠命。
有些人特别努力地“帮别人”打工,最后只能混个温饱。如此,只要他们到了中年期,相信他们就会面临被人淘汰的风险。
反之,有些人特别努力地“为自己”打工,哪怕失败了也都“百折不挠”。如此,不论他们到了哪个阶段,都会愈挫愈奋。
人到五十,并非是颓废且无奈的开始,恰恰是大有可为的人生起点。
曹操说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唯有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敢于折腾,那你的人生才能越活越精彩。
03
谈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会唏嘘感叹,难道说赚不到大钱的人,都是劳碌命吗?
这样的说法,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富贵命,不仅体现在一个人的财富上,还体现在一个人的家庭以及身体当中。
你通过多年的积累,赚到诸多的钱财,那你的后半生,应该能够过得不错。这,便是最为常见的富贵命。
同理,你劳逸结合,既赚到了一定的钱财,也维持了身体的健康,很少跟医院打交道,相信你也是特别好命的人。
或者说,你的家庭特别和谐,子孙特别孝顺,也很有本事,那你的未来就不用愁了。一切,都会往好的一面发展。
只要能够做到这三点,相信我们的生活能越来越好,身心也能越来越健康。
而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劳碌命呢?那就是到了50岁的时候,仍旧面临着失业的风险,依旧不知道路在何方,也不知道人生的归途到底在哪里。如此,他们才是最为不幸的人。
没钱的人,不一定有劳碌命,而失去希望,甚至迷失方向的人,才会劳碌加身,一生无奈。
所以说,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给自己奠定好晚年养老的基础,那才是一个人最有远见的地方。
04
50岁后,有富贵命的人,会做好以下4件事。
第一件事:劳逸结合,生活有度。
人,就得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休息的时候休息,千万不能透支自己的身体,更不能让自己走了极端。人,唯有不走极端,才能安稳到老。
第二件事:心态积极,一树花开。
生活,或许有不富贵的时候,但我们的精神以及心态,却一定要富贵起来,不能因一时的不幸而或喜或悲,而是怀有希望,期望一树花开的那一天。
第三件事:坚信,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觉得,自己一辈子也就是劳碌命了,于是乎没有了积极奋斗下去的拼劲。这,才是最不幸的事儿。
很多时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那才是真相。或许,下一刻走运的人,就是你。可是,如果你放弃了,那你不就把好运也丢弃了吗?
第四件事:修身齐家,提高涵养。
人,除了把自己的本分做好,还需要提高自身以及家庭的涵养。或许,你的艰苦努力,能让你的家庭更上一个台阶,让儿孙过得更好。这,或许才是更长久的——人生富贵。
五十岁后,既有个人的远见,也有家庭未来的规划。这,才是一个人的大格局。
文/舒山有鹿
你终究会明白,早年劳碌命,中年富贵命的人,绝大多数是这5类人
01劳碌和富贵,一直是一个“循环”。劳碌过后,便是富贵。而富贵过后,也一定是劳碌。这两者相互轮转,让这个世界多了改变,而少了固化。
对此,很多人就会疑惑,劳碌和富贵,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在如今这个时代,不是穷人更穷,富人更富,要遵循马太效应吗?
其实,从整体来看,马太效应是成立的。而把整体转向个体,那“变数”就多了。 由于资本市场的不断变化,那洗牌的次数就会越来越多。
前段时间,有这么一个新闻,一位十几二十年前还在荧幕蹦跶的大老板,大富豪,如今人到晚年了,竟然只能依靠捡垃圾为生,而且神志不清。
曾经风光无限,如今却穷困潦倒。这种大起大落的人生,在现实中经常出现。
有些人早年劳碌不堪,中年或者晚年之后,便愈发富贵起来,给人一种“苦尽甘来”的感觉。
有些人早年特别风光,中年或者晚年之后,便愈发落魄起来,给人一种“甘尽苦来”的感觉。
其实,一切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那些中年劳碌,中年富贵的人,绝大多数是以下5类人。
02
第一类人:偶遇贵人之人。
《破窑赋》中有言:
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
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李广如此厉害的将军,只因为遇不到时机以及贵人而一生落寞;冯唐简直就是良臣名将,可就是遇不到机会以及贵人。
反之,像韩信这样的人,虽然才华横溢,幸亏他遇到了刘邦,不然他终究会湮灭于历史的烟云当中,一辈子也无法出头。
其实,能否遇到贵人,决定了我们能否时来运转,能否拥有更大的事业。要知道, 遇到贵人,少奋斗二十年。而没有遇到贵人,也许就得劳碌一辈子。
03
第二类人:把握时机之人。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我们要想成功,首先就需要把握天时。如此,我们才能够胜人一筹,甚至把差距拉大。
在三国时期,曹操于北方大地上驰骋纵横,最后灭吕布,败袁绍,奠定了偌大的魏国基业。
用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来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尽了天时。孙权虎踞江东,占尽了地利。而刘备,就只能占人和了。
其实,越是能早占天时,越是能快速地时来运转。而曹操,恰恰就是这样的人。早年奔波劳碌,40岁之后发迹,起家的速度比任何人都要快。
这,就是把握时机的优势所在。
04
第三类人:不断学习,懂得变通之人。
《周易》中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儿,都需要懂得“变通”。不变,就容易固执守旧,进而变得迂腐起来。而只有懂得变通,我们才能在复杂世道中分到属于自己的一杯羹。
曾经有一位朋友,他是搞游戏设计出身的,反正在游戏设计领域赚了不少钱。可是,过了几年之后,他搞起了餐饮。再过了几年之后,他搞起了互联网。
现如今,他已经开了公司,成为了老板了。 用他的话来说,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固执守旧,那是行不通的。唯有与时俱进,方能不被时代淘汰。
其实,我们不需要像这些人一样做到大富大贵,只需要养成变通的思维就可以了。至少,适时而变,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05
第四类人:家庭和谐,儿女孝顺之人。
有句话是 这么说的 ,家庭和和美美,胜却人间一切。
家庭越是和谐美满,儿女越是孝顺的人,越能够拥有“富贵”的命运。因为家庭,那是诸多福气的来源。
比如说夫妻关系和谐,妻子或者丈夫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你,而且还能助你一臂之力,那你又怎么可能不发迹呢?
反之,夫妻关系不好,亲子关系特别差,家庭一团糟,那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活得幸福呢?
要知道,好的家庭关系,那是事业的助力器。而不良的家庭关系,则是一种累赘,终究会影响我们后半生的发展。
总的来说,搞好家庭关系,那将是富贵幸福的开始。
06
第五类人:身体安康,平安常乐之人。
在如今这个时代,有健康的身体,那你就赢了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了。
据调查,至少有六成的成年人患有职业病。而这些成年人,年纪大多在30岁以上。
一般来说,当人到了30岁之后,职业病就会显露苗头。而在中年的时候,职业病就会演变为某些慢性病,甚至大病。要知道,中年危机,当中就包括了健康危机。
有个道理我们要明白,忽视健康危机的人,终究需要付出比当下多得多的代价。
身体健康的人,所赚到的金钱可以存起来。 而身体亚健康的人,所赚到的金钱都只能流向医院。最后,有可能还需要负债。
所以说,保重自己的身体,那才是王道。
文/舒山有鹿
为什么有的人天生注定是劳累命
我有个严重的毛病。看书爱走神。刚看两句,就想到别的事。想到欠别人一百块钱,想看看邮箱是不是有邮件,想到考核申请还没填,想到转住房公积金……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在我忙的时候都不会有。而一旦闲下来,要看看书,它们就像洪水一样涌出了。
看起来是小事,但有很大的问题。佛家的说法,这叫“掉举”。掉举心重的人,生活在饿鬼道,容易堕入无间地狱。他们没福气享受身心无事的状态。江湖摆摊算命的,把这种人叫驿马星,像古代驿站的马匹,来回奔波,永不停歇。俗话叫劳碌命。
劳碌命和劳碌是两码事。比如在我家,我爸没有我妈劳碌,但他是劳碌命,我妈不是。因为我爸虽然干活不多,但操心多。我妈虽然干活多,但操心不多。我爸经常夜里愁得睡不着觉,我妈不会。
掉举的人忙起来反而好。这样,就没功夫想乱七八糟的事了。有些互联网公司的总裁,每天要抽出一小时跑步。跑步对他们而言,不是劳碌,而是休息。因为在跑步的时候,可以暂时把别的事放下。
一旦手头的事处理完。掉举的人就开始无聊。他的狂心停歇不下来,于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浮出水面。跟掉举的人在一起生活是很麻烦的,他们容易发脾气。忙起来,很好相处,闲下来,他们就容易发脾气。发脾气是个刷存在感的事,没有别的事,再不发发脾气,怎么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和重要性呢。
掉举的人无论地位有多高,多有钱,都不能安享生活的幸福。因为掉举心逼迫他们一刻都不能得闲。哪怕住在郊外,关掉所有通讯工具,焚香烧茶,也不能阻止他心里的许多烦心事。这就是为什么说掉举心重的人受生在饿鬼道,容易堕入无间地狱。
所谓无间地狱,只是个比喻。是说心没有一刻停歇,轻安,只能永远在烦恼的洪流中打转。无间地狱中的人,无论身在何处,都无法将心从烦恼相上夺走,前一个烦恼刚去,后一个烦恼就来,中间没有片刻的间断,所以叫无间。
掉举虽有天生的原因,但主要是串习的结果。在成千上万件小事上,养成掉举的习惯。这些小事在生活中极其常见。它总在一个人面对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时体现出来,比如看一本晦涩的书,排一支很长的队伍,等一辆许久不来的班车时,会拿起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邮箱,发发微信。
这些举动有很好的理由:看邮件是怕耽误工作;看朋友圈是关心周围朋友,而且排队的时候看,也算是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
但为什么不专门抽出时间处理这些事情,而是非要等到一页空白的PPT、一本晦涩的书摆在面前的时候才想到呢?这么做固然利用了碎片化的时间,但这种收获是微不足道的。它背后的潜在危害则很难被察觉,即它让一个人越来越难以面对自己不喜欢的外境,让自己的掉举心增长猛利。这样下去,你可能越来越没有办法读完一本晦涩的书了。而从长远看,坚持读那些自己读不懂的书,面对自己并不舒适的环境,从中得到的经验要远远胜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得到一些小娱乐。
前天看一篇采访,萧三匝采访南怀瑾的儿子南一鹏。他弟弟南国熙从西点军校毕业后做基金工作,南怀瑾电话里问南国熙有没有坚持打坐,南国熙说太忙,没时间。南怀瑾就说:“儿子,你到老了以后,就会知道没有一样东西比打坐重要。”
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但也不对。重要的并不是形式上的打坐,而是要有打坐的心。打坐的心并不是老想着打坐,而是在四威仪中保持觉知。四威仪是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心不散乱,不失念,不昏沉,不掉举,系在一个所缘境上,就是打坐。读书、吃饭、走路、如厕,时时刻刻明白自己在做什么。
所谓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是指能留意自己的情绪是如何生起和灭伏的。比如过马路时,一辆车从水坑轧过,溅你一腿泥水,你随口就会骂:“不长眼睛!”骂的时候,应当留意,自己的愤怒和暴躁正在生起。当你留意到这点,愤怒和暴躁就像潮水那样退去。而当你看到裤腿上的泥水,愤怒和暴躁又会卷土重来。这就是心随境转的行相。
这种训练,并不能在顷刻间改掉习惯。就像一堵被油烟熏了几年的墙壁,不能靠抹布擦两下就光洁如新。但久而久之,再碰到这种事情,虽然也会有细微的不悦生起,但不会暴怒。到修习纯熟之后,心就不再被外境牵着鼻子走。用禅宗的话说,就成为主人翁了。
最后补充一点,并不是沉浸在所做的事情上就好。那容易带来另一种毛病:昏沉。昏沉的人,一旦陷溺于一件事,别的都会忘掉。我曾嘱咐朋友帮我问个事,他正在看美剧,我让他马上问完给我回电话,他上了个厕所,撒泡尿的功夫就把我的事忘了。撒完继续看美剧了。昏沉一样不能保持觉知。它和掉举是相反的烦恼,昏沉是痴的一分,掉举是贪的一分。昏沉重的人在畜生道,掉举重的人在饿鬼道。
劳碌命并不是生来注定,而是源于不能察觉自身的问题,纵容掉举心猛利增长,最终被它吞噬。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