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怎么还不来接我是不是把我忘了「妈妈怎么还不来接我是不是把我忘了」
来源:波比英语(ID:bobbyen)
前几天刷微博,被一则视频逗乐了。
幼儿园放学,外面围满了来接孩子的家长,一个小家伙跑到门口第一个就看到了自己的妈妈,激动得不顾老师的阻拦就想往外跑。
肉嘟嘟的小脸不遗余力地展现着高兴到想哭、又拼命忍住不哭,这波“强颜欢笑”的小表情太抓人心了。
终于等到老师“放行”,小家伙按耐不住,一路小跑奔进妈妈怀里,嗷嗷哭了出来。
妈妈抱着哭惨了的孩子一边哄一边“邀功”:我是第一个来接你的,我是不是做的很棒?
作者:莫米
来源:波比英语(ID:bobbyen)
前几天刷微博,被一则视频逗乐了。
幼儿园放学,外面围满了来接孩子的家长,一个小家伙跑到门口第一个就看到了自己的妈妈,激动得不顾老师的阻拦就想往外跑。
肉嘟嘟的小脸不遗余力地展现着高兴到想哭、又拼命忍住不哭,这波“强颜欢笑”的小表情太抓人心了。
终于等到老师“放行”,小家伙按耐不住,一路小跑奔进妈妈怀里,嗷嗷哭了出来。
妈妈抱着哭惨了的孩子一边哄一边“邀功”:我是第一个来接你的,我是不是做的很棒?
早已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小萌娃紧紧搂着妈妈,抽泣着回应:你第一名接我!你第一!
这场面,让人笑着笑着竟也哭出了眼泪。
网友纷纷表示:代入感太强了,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想起了小时候被爸爸妈妈接放学时的那份喜悦。
也有人笑称,不就第一个被接放学吗,这孩子至于吗?
你别说,在孩子的世界里,还真至于。
你永远不知道这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在孩子的心中有着怎样翻云倒海的力量。
就像评论区里一部分网友共鸣的那样,小时候自己没有及时被接走的记忆,至今仍然留在心里,那时候的难过和无助,在早已长大成人的如今依然挥之不去。
很多在大人眼里不值一提的小事,在孩子心里,却可能是堪比天大的事。
而家长对待这些“小事件”的态度,也会无意间种在孩子心里,影响着他的成长。
那些不值一提的小事
却是童年里最暖的记忆
傅首尔曾在《奇葩说》一期节目中分享过自己的一段童年往事。
小时候,她有过一段和母亲住在米仓里的经历。
米仓里有很多老鼠,让幼年的傅首尔害怕到不敢睡觉,妈妈为了安抚她,就随口给她讲了个故事,说这些小老鼠会在夜里给乖乖入睡的孩子送上一颗水果糖作为奖励。
为此,小首尔让自己早早入睡,而那之后,每天早上醒来,她也真的会在枕边看见一颗彩色的水果糖。
母亲也许早已忘记这颗不经意间许诺下的水果糖,但傅首尔还记得,它在当时还是孩子的自己心中的分量,早已远远超过了糖果本身。
是这颗水果糖给了她力量,让她对所处的环境不再那么害怕,帮她克服了对老鼠的恐惧,在童年那段不太好的时光里,给了她一丝忘不掉的甜。
甚至到如今,她早已成年成家、为人妻母、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这颗小小的水果糖也一直根植于心,影响着她。
每当她遇到困难、碰到过不去的坎儿,她都会想起童年里的这颗水果糖,回味起那一丝丝甜,这是支撑着她无论多难都能战起来继续前行的力量。
曾在网上看到过一则问答:小时候父母做过最让你暖心的事是什么?
小时候上学,爸爸妈妈自行车接送,自己被紧紧护着坐在前面的大梁上,一路上别提多威风了。
过年时自己没吃到包有硬币的饺子,委屈到快哭了,爸爸喜滋滋夹了一个给自己,结果一口就咬到了硬币,高兴了好久,从此每逢过年吃饺子,就都会想起那枚“幸运币”。
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甚至大人们早都已经忘了,但却是能让这个早已长大的孩子记一辈子、念一辈子、如今想起来依然能嘴角带笑的温暖的童年小事。
孩子似乎特别容易把一些小事记得很清楚,那是因为,这些在大人眼里的琐碎,在孩子看来却没有那么简单。
横跨在自行车大梁上的迎风驰骋,背后是父母给的足量的安全感;
饺子里吃到的幸运币,背后是来自爸爸的憨憨的疼爱。
这些小事件无意间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种子,生根发芽,传递力量,父母透过这些小事传达出来的态度,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孩子的“人生一课”。
不经意的小事件
容易伤孩子更深
总有人会说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很多事情等到他们长大了也就不会记得了。
然而,真的如此吗?
韩剧《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中有这样一对兄弟,哥哥自小患有自闭症无法自理,弟弟文钢太从懂事起就不得不担负起照顾哥哥的任务,也因为哥哥的病症,妈妈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哥哥身上。
下雨天,妈妈会先照顾哥哥打好伞,没注意到落在后面淋雨的钢太;
睡觉时,妈妈会为了时刻帮哥哥盖好被,而转过身背对着钢太;
有次妈妈醉酒后,抱着梦中醒来的小钢太说,你一定要照顾好哥哥,妈妈就是因为这样才生下你的。
那一刻,原本享受着妈妈温暖拥抱的钢太眼睛里的光消失了,紧紧环抱妈妈的手也渐渐松开来……
妈妈不在意钢太吗?
并不是,她的心里也是同样爱这个小儿子的。
雨天里意识到小儿子还落在身后,赶紧停下脚步喊他跟上;
睡觉时给大儿子盖好被子,也会转过身抱抱早已经睡熟的小儿子;
那句酒后的话也是无心之举,她只是担心有一天自己不在了,两个孩子能不能彼此照顾着生活下去。
身为母亲,更加担心有问题的孩子是天性,可是她忽略了,钢太再健康、再懂事,也不过还是个孩子,他同样需要妈妈的关爱。
孩子内心的情绪一再被忽视,加之妈妈这些无意间的言语和举动,让这个年幼的孩子心里伤得很深。
这一件件小事都在钢太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他越发敏感隐忍,渴望爱又不敢奢望,以至于长大成人、独自照顾哥哥多年,也仍然无法治愈内心那个委屈又无助的小孩,停留在童年的伤痛里走不出来。
有时大人不经意间做的事、说的话,真的会成为孩子心中难以抹去的一道伤。
孩子确实是弱小的,他们的世界曾小到只有父母能依靠,父母的关爱就是他们内心安全岛的基石,这一块块基石也正是建立在孩子经历的每一件小事之上的。
如果孩子总是在小事上被忽视,他内心的情绪和需求没有被看见、被接纳、被理解、被疏导,那他内心的安全岛就会崩塌,安全感的缺失会让孩子内心孤苦无依。
保护好孩子内心的小世界
是给他最好的爱
孩子的世界无小事,不是因为孩子矫情、较真、小家子气,而是因为在他们为时不长的小小人生里经历的事情还太少,很多事情和情绪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每一件对大人来说不痛不痒的事,对他们来说都是“第一次”遇到的棘手大事。
因此,他们需要得到爸爸妈妈的重视和引导,唯有这些小事背后隐藏的情绪和需求被正面对待,孩子才能健康的长大。
1.透过小事,看到孩子内心的需求和情绪
近期的热播剧《以家人之名》中,贺子秋可谓承包了最戳心的泪点。
4岁时被亲生母亲抛弃、被原生亲戚嫌弃,所幸被母亲的相亲对象心疼,带回家用心抚养。
但是,这种背景下的小子秋内心是敏感不安的,他觉得自己亏欠寄养家庭,也害怕自己再次没有了家。
于是他拼命帮家里干活、半夜蹲在厕所洗衣服、凡事都让着妹妹、不争不抢,这些,养父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子秋不舍得吃肉,他就亲自给夹;
有邻居大婶儿拿“不要他了”这种话逗孩子,他赶忙呵斥,随即蹲下身安抚孩子;
总有缺心眼的热心亲友三番五次的来“提点”孩子要孝顺、要知足、要感恩,于是,他借着酒劲儿不惜生怼对方,实力护子。
这一句两句的话看似不痛不痒,但是它会让孩子心里无比难受,这些养父知道,所以他要站出来保护孩子,用无条件的接纳和关爱替他遮挡风雨。
贺子秋是不幸的,有着糟糕的原生家庭;贺子秋又是幸运的,有着一个用爱无条件接纳他的寄养家庭。
家人看得见自己的迷茫和无助,总会及时地对他伸出援手、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
在他心里难过时,安抚他;在他不知所措时,开导他;在他需要力量时,支持他。
正因为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感受在家人面前永远是会被认真对待的,所以即便原生背景再糟心,他也仍然长成了一个不缺爱、懂得爱、也懂得感恩、充满正能量的人。
2.答应孩子的事,再小的也一定要做到
电影《狗十三》中有这样一幕,李玩很想去天文台,爸爸答应了周末带她去,但是……
第一次,因为弟弟的缘故没有去成,爸爸又允诺下周再去;
第二次,因为临时有应酬饭局,爸爸又食言了。
一次又一次,去天文台这件小事却成了一件永远无法兑现的承诺,也成了李玩心中的一道伤口。
父母是子女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然而,当父母言而无信时,孩子心中对信任感的信念就会崩塌,失去安全感,从而对周围的一切都难以建立起信任关系。
就像李玩一样,这件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件,却让李玩心中的信念坍塌,她察觉到自己在爸爸心中的地位微乎其微,从此变得沉默寡言,渐渐对一切都不再抱有期望。
前阵子,国外有位爸爸记录下了女儿闯入自己工作间的样子,每次推门短短1-2秒,整个短视频不过几分钟的时间,那个一开始只能爬行的小肉团就一溜烟地长大了。
总以为时间还长,原来镜头之下孩子的成长不过眨眼之间,有幸能在童年记忆里为她种下一颗水果糖的时间只有那么短。
能在小事上得到重视的孩子内心是丰盈的,这种被看见、被接纳的力量会化作根植在骨子里的自信,随着孩子的成长滋生出沉甸甸的配得感。
事情虽小,蕴含的能量却很大,保护好孩子内心的小世界,这些将成为他们未来对抗世界的武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