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怕黑怕鬼都是这3种心理在作祟的,孩子胆小怕黑怕鬼的原因
孩子:“妈妈别走,我怕黑。”
孩子:“窗外/床底有妖怪,我害怕。”
此时妈妈们就很苦恼,这孩子胆子怎么这么小呢?
泛灵心理
我们都知道动画片当中的很多人物其实都是虚拟的,现实生活当中并不存在的,如猪八戒,孙悟空,钢铁侠等等。
然而在孩子看来却不是这样,被童话故事、动画片围绕长大的他们,会认为很多物体都是具有生命的。
就像很多孩子会对着玩具说话,怕黑也是因为在孩子心里黑暗本身也具有灵魂,更
相信每一个哄孩子睡觉的父母都会经历这样的对话——
孩子:“妈妈别走,我怕黑。”
孩子:“窗外/床底有妖怪,我害怕。”
此时妈妈们就很苦恼,这孩子胆子怎么这么小呢?
泛灵心理
我们都知道动画片当中的很多人物其实都是虚拟的,现实生活当中并不存在的,如猪八戒,孙悟空,钢铁侠等等。
然而在孩子看来却不是这样,被童话故事、动画片围绕长大的他们,会认为很多物体都是具有生命的。
就像很多孩子会对着玩具说话,怕黑也是因为在孩子心里黑暗本身也具有灵魂,更会“攻击”他们,即使父母一再向孩子强调屋子里什么也没有,可孩子依然会害怕。
这种心理也被称为“泛灵现象”,多发生在2-3岁的孩子身上,虽然这种心理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大脑空间潜能乃至情商,但同时也让孩子不由自主的心生恐惧。
年纪越小的孩子越会对光怪陆离的事情信以为真,一点风吹草动都会惊吓到他们,看着黑漆漆的床底、遮盖严实的窗帘,根本不敢入睡。
不少父母会说,这有什么的,等孩子年纪大点自然就好了。
诚然,如果不接触太多不好的画面,不少孩子的确会慢慢胆子大起来,但谁又能保证孩子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呢。
有段时间,朋友的孩子已经5、6岁了,突然变得特别怕黑,晚上睡觉前不敢喝水,因为害怕半夜起来上厕所。
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看了恐怖片,恐惧感被他的想象力进一步放大,以至于他总在担心黑暗中会像电影里那样突然窜出来什么东西。
而此时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来自父母的安全感,但这种安全感光是一句“别怕”还远远不够,更需要父母引导孩子,让他把害怕的事说出来,让他对自己的恐惧多一些了解。
承认孩子恐惧的事物代表相信他,让孩子认为你跟他是同一个频率的“伙伴”,再跟他讨论究竟害怕的是什么,孩子的恐惧才会因为你的接受得到释放。
可有些孩子本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却被父母几句话吓唬怕了,怕黑不仅来源于想象的恐惧,还有身边亲人的伤害。
低温烫伤
“你再淘气,小心晚上大灰狼来吃了你!”
这类语言通常都是很奏效的,孩子每晚躺在床上总是会不自觉地想象大灰狼的样子,越想越怕,关灯睡觉的时候,习惯盖住头,甚至夜里睡觉还会做噩梦。
大人们的随口一句恐吓,可能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都会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不安的种子。
这种来自亲人半开玩笑式的吓唬行为就是“低温烫伤”,看似并不严重,但却让孩子每天都觉得身边是不安全的,这其实是很痛苦的体验。
也许有一天大人的谎话会被戳穿,但孩子的恐惧却不会消散。
浙江宁波的一名女童独自出门找妈妈时迷了路,当好心的民警前来帮忙时,女孩却见到民警就跑,又哭又躲,直喊——
“警察叔叔别抓我!”
“警察叔叔别抓我……”
经过仔细询问,果然,孩子的父母经常用“不听话就让警察叔叔把你带走”之类的话吓唬孩子。
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好心的警察叔叔也觉得很受伤。
这还算是好的结局,曾经有一个新闻同样报道了一个女孩走失的消息,但不同的是这个女孩是被人贩子拐走的。
女孩和父母在超市走散了,正要大哭就被一个陌生阿姨抱起来。
她很害怕,刚想哭,人贩子就严厉地跟她说:“不许哭,再哭就让警察把你抓走!” 这句话也是女孩母亲最常对她说的。
这也让女孩一直惧怕警察,从而乖乖闭上了嘴巴,失去了引起公众注意并救助的唯一机会。
孩子还小,就是和他开一个玩笑,还至于这么当真么?
以吓唬换来的孩子“听话”与“好玩儿”,往往是以孩子自信心与安全感的丧失为代价。
经常遭受到吓唬与恐吓的孩子,更易产生“社交恐惧”,对他人难以抱有信任,对自己则充满自卑心理。
而“爸爸妈妈不要你了”,“再闹我就不爱你了”等等大人带有恐吓性的言辞,则会直接疏离亲子之间的关系。
一句“再闹爸爸妈妈就不爱你了”,背后的潜台词是“爸爸妈妈爱你,前提是你要听话”。
当父母原本无私的爱与条件挂钩,变成让孩子服从自己的筹码,孩子从父母身上获得安全感更是无从谈起。
如果你觉得这样说就太过了,孩子哪这么脆弱哦。殊不知,每一次的吓唬背后都是对孩子心理的一种暗示。
翁格玛丽效应
在心理学上,“翁格玛丽”效应就是指孩子在心理上认可了某种心理暗示,就会不断地往这种形象上去靠拢。
父母的否定、打击、批判,会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并转化为孩子“内在的批判声音”,形成强大的“反自我”意识。
曾看过一个法国拍摄的公益短片,可以让观众认识到父母的语言暴力有多伤人。
片中的主人公都已经步入中年或是老年,然而他们对年幼时父母说过的那些刺耳的话语,仍然记忆深刻:
“你穿这件T恤干嘛,还嫌你胳膊不够粗吗?”
“我造了什么孽,竟有你这样的儿子!”
“你简直一无是处!”
“幸好你还有个漂亮脸蛋,还能有点儿用!”
“早知如此,当初我要什么孩子?”
“你就是个废物!”
“你自始至终都远不如你哥哥!”
片中的主人公在回忆这些话时,无不暴露出愤怒与无奈,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是这些话语却一直伴随他们的成长。
当孩子说怕黑,父母却说孩子“胆小鬼”,那么,孩子便会认定自己是胆小的,对一切都是恐惧的。
而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陪伴孩子,和他聊一聊自己的过往经历,或者用绘本帮孩子战胜恐惧。
父母的陪伴不仅能建立他们内心的安全感,而且在陪伴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沟通帮助他们树立好心态。
聊一聊爸爸妈妈小时候也因为害怕发生过的糗事,可以让孩子明白并不是他一个人怕黑,将怕黑这件事正常化。
而用绘本帮助孩子认识恐惧则更为有效,因为幼儿时期的孩子很喜欢听父母讲故事,因此,念绘本自然而然地就成为帮助孩子克服恐惧的一个好工具。
比如在绘本《各种各样害怕》里,就告诉孩子,恐惧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不仅是你,爸爸妈妈、叔叔阿姨、每个人都有。
有人怕黑、有人怕水、有人怕蛇、有人怕狮子等等,当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害怕的东西时,就不会感到自卑和紧张。
类似的绘本还有《我好害怕》《我怕黑》《小老鼠的漫长一夜》《我要来抓你啦》《弗洛格吓坏了》《勇气》《鸭子骑车记》等等。
认同孩子的恐惧,理解他们的感受。父母的接纳和认可,对于消除孩子的恐惧很重要。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