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用的时间长了,为什么占空间越来越大,为什么app越更新占用内存越大
也正是2010年,苹果先后发布了划时代意义的iPad和iPhone4,随着iPhone4的系统和APP应用商店的出现,各类移动版APP立即疯狂生长。Web时代正在逐渐消失,而APP时代已经完全到来。
过去十年里,APP几乎重新定义了互联网,今天,每个用户的手机里,几乎充斥着各种不同功能的AP
2010年,知名科技杂志《Wired》发布了一篇争议非常大的文章,文章声称苹果的“iTunes APP”模式将彻底改变未来互联网的发展形态,甚至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一切都在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也正是2010年,苹果先后发布了划时代意义的iPad和iPhone4,随着iPhone4的系统和APP应用商店的出现,各类移动版APP立即疯狂生长。Web时代正在逐渐消失,而APP时代已经完全到来。
过去十年里,APP几乎重新定义了互联网,今天,每个用户的手机里,几乎充斥着各种不同功能的APP,从美妆到购物、从本地生活到教育学习、从社交到娱乐……可是,用户每天使用到的也就几个比较大众的APP,其他软件虽然下载了,却几乎不会打开。
不过,APP的疯狂发展一方面给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但另一方面也对互联网用户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十年前的APP内存空间也就不到10M,现在好多头部APP的内容居然达到了1G,逐渐成长起来的APP正在吞噬用户手机的空间。
大容量APP疯狂吞噬手机内存
APP刚处于发展阶段的那几年,手机内存也比较小,4G 64G容量的手机已经是不错的选择了,而且从来不会有手机内存不够用的困扰。现在一款256G的手机,随便下载几个头部APP就占了将近一半的空间,要是再玩一下游戏,内容本就到顶了。
据极光数据在2017年发布的APP内存报告显示,国内手机平均安装的APP数量已经达到50个以上,到2020年,这一数据进一步增加到70个以上。
一方面是用户在平时的生活中对APP的旺盛需求,另一方面是手机容量跟不上膨胀的APP体积。很多用户因为需要下载APP后,等过了一段需求时间后,又会卸载这类APP,相对来说,用户的个人信息也会随之暴露出来,最终造成隐私泄露。
由于手机APP的具体占据体积会随着个人的使用习惯而变化,但大部分APP的变化都和安装包的体积变化有关。有数据显示,以手机APP的安装包体积为例,五年为一个周期,安装包和APP体积都会有一个非常大的膨胀变化。
需要提及的是,由于目前Android客户端已普遍采取动态加载技术(点击后再下载相应模块),来缩小安装包体积,这一数字相比之前安装包体积的参考价值会有所削弱,iOS系统客户端的最新体积会更具参考价值。
以2012年为节点,当时国内的大部分主流APP的安装包体积都控制在5MB以内,当时最新款的主流手机iPhone5s和三星GalaxyS3的起步储存空间都是在16—32GB,按照这些APP的体积来看,内存已经足够用了。
2017年之后,国内的APP体积又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当时淘宝的体积已经达到了74.9MB,相比2012年居然膨胀了20多倍。而微信和QQ的体积也都超过了40MB,还有当时比较火的微博、优酷、爱奇艺等APP,体积也都维持在50MB之间。
虽然APP的体积正在不断膨胀,可手机内存的空间成长却赶不上APP内存的成长,比如2017年的新款iPhone8系列,起步储存空间为64GB,华为P10系列,储存空间也不过是64—128GB,相比APP体积的成长倍数,手机储存的成长异常缓慢。
2022年,有网友发现,众多APP的体积已经达到了200MB以上,其中微信和QQ的体积居然突破了500MB,而抖音、淘宝、百度贴吧等APP也纷纷突破了400MB。
大家打开手机储存空间不难发现,上面赫然显示着微信占用空间20 GB、10 GB的QQ,以及淘宝、支付宝、抖音、美团、京东、B站等纷纷超过了2GB。
十年膨胀了几十倍的APP体积,到底膨胀到哪儿去了,吞噬我们手机储存空间的APP,为什么体积会越来越大?
利益驱使,开发商无序开发
脉脉上认证APP开发的程序员表示,现在的APP什么都往里加,其实一大半都用不到,这就是APP体积越来越大的原因。
比如一个非常简洁的壁纸类APP,在不断的发展和更迭中,为了提升用户数量,留住注册的用户,会不断往里面添加新闻资讯、视频播放、更有甚者还添加了各种手办、智能解锁屏等等。
微信用户都有深刻的体会,以前的微信界面非常简洁,而如今打开微信,发现页里的视频号、直播、购物、游戏等小程序排列在最显眼的位置吸引着用户的眼球。打开淘宝页面,首页的飞猪、闲鱼、好药、饿了么、淘票票等都在提醒用户,它早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购物APP了。
还有曾经封神的百度贴吧,当年打开贴吧,里面都是各种好玩的梗,也有无数小而精的小说。可如今再打开,一不小心就会点到小游戏程序和短视频,再不小心一点,就会跳转到其他APP的页面;还有微博、美团、高德地图等功能性比较强的APP,点开页面就会有限时领红包的广告页面,不小心就会被迫在不知不觉中下载其他软件。
造成如今这个局面的一个导火索是2013年,用户流量从网页端向移动端大迁徙之后,各类APP的下载量和使用量都在疯狂增长。
当时,优酷刚收购土豆网不久,所以优酷在年报上披露移动端的流量已经超过PC端,互联网移动端正在迎来变革。当年,百度、淘宝等也在年报中表示,移动业务的收入已经占据了PC业务的30%以上,淘宝一整年就增加了1亿用户,交易额高达1000亿元。
2012年以后,智能手机的发展,让用户流量成为了各大互联网大厂争夺的焦点,他们所开发的APP则是直接抢夺流量的利器。于是在2014年,以BAT为主的互联网大厂开始疯狂投资和收购新兴互联网创业公司,越来越多的APP也被瓜分成为大厂们的势力版图。
不过由于大厂自己本身的APP比较多,用户流量相对较分散,所以互联网大厂想到了一个非常完美的改善方式——把旗下众多APP的功能,都集中到自己最有优势,拥有用户量最多的APP中,借助最大的流量窗口,打造出一个“超级APP”圈占用户。
所以我们看到,在腾讯系里,以微信和QQ为超级APP,切入了购物、娱乐、新闻、休闲、学习、生活等各类不同功能的APP小程序;阿里系以淘宝和支付宝为入口、百度系则以百度为入口、字节跳动则以抖音为入口,打造了自己强大的生态系统。
然而无论用户需不需要这些功能,大厂们都会以自己的利益点出发,牢牢地圈占了用户和流量,也正因为这样,各类APP的体积也由此不断增长,用户的手机空间也会被无限占用。
谁来拯救疯狂膨胀的APP
在众多APP无限的膨胀过程中,也曾有人试图控制APP膨胀的体积。
比如在2016年,绿色守护的APP开发者OasisFeng和爱范儿旗下的AppSo联合发起了Android绿色应用公约,旨在更好地接入第三方SDK的同时限制应用无序的App常驻后台耗电,避免带来手机的存储空间不足和卡顿。
但这一公约并未在此后得到广泛响应,仅有酷安、即刻、知乎、Flipboard等寥寥数个APP宣布支持,目前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其实在2017年,工信部也曾牵头成立了统一的推送联盟,未来由终端厂商提供系统级推送服务,即开发商开发的软件统一交给这个联盟绿色联盟审核,联盟通过之后再按需推送给用户,这样就保护了用户的隐私,也防止了APP的无序扩张。
然而目前国内的推送服务领域各不相同,如腾讯的TPNS推送、阿里云的消息推送、友盟SDK等推送系统,导致各个大厂自己的APP各自为战。再加上各类手机应用商店的利益点不同,比如腾讯的应用宝、阿里的豌豆荚、小米应用商店、华为应用商店、OPPO、vivo等产品不同类型的应用商店造成了APP市场混乱。
无论是开发者号召,还是工信部这样的有关部门牵头,都未能让膨胀的APP们踩下刹车。这似乎也预示着,最终能让App轻量化的,只有App背后的公司们。
在过去几年里,有多家公司开始力推极速版App,据QuestMobile统计,腾讯推出了QQ极速版,视频极速版等多个应用,微博,爱奇艺,知乎也纷纷上线极速版,另外,两大短视频App抖音、快手更是将极速版视作重要阵地。
上述极速版的安装包体积,相比普通版有明显缩小,也被视作大厂们推动App轻量化的一种尝试。
不过,QuestMobile研究报告中也表示,大厂们开发极速版的操作,或许并非是为了推动App轻量化,而是为了进一步抢占中低端手机用户代表的下沉市场,为公司业务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回望APP发展的这些年,虽然功能也有所变化,但体积更新也一直远超手机内存更新。再加上目前市场上的APP已经泛滥,未来APP的发展到底会走向何处,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