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注意力不集中什么病,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常见表现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该病的发生是在胚胎期和婴儿早期由复杂的遗传易感性与暴露环境多种不利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有些孩子在平时学习中,经常被老师点名,不但管不住自己,并且还会影响到他人,作业完不成,上课小动作,常常被老师点名,很是让家属“头疼”,不但在学习中,甚至在生活中也表现的“超级顽皮”,几乎不会有安静的时候,上蹿下跳,手中必须要有玩的,并且对任何事物都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总想者摸摸玩玩”。这篇文章相对专业一些,但确实是国内比较前沿的“评估标准”,如有需要请您耐心读完。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该病的发生是在胚胎期和婴儿早期由复杂的遗传易感性与暴露环境多种不利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如有上诉表现就要高度重视,儿童是不是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发育障碍,起病于童年期,影响可延续至成年,其主要特征是与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发育障碍,起病于童年期,影响可延续至成年,可共病多种神经精神障碍。早期识别、诊断和规范治疗对该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但我国儿童精神和发育行为专科医师人数不足、社会防治系统不完善,基层儿科和儿童保健科医师对该病尚存在早期识别不够、诊治不规范等情况,临床中还比较容易误诊,所以除了专业的医师诊断外,我觉得让父母能够认识到此病,对于早期的诊断,治疗起到更直接的作用。
该病全球儿童发病率约为7.2%,60%~80%可持续至青少年期,50.9%持续为成人。约65%的患儿存在一种或多种共患病。不仅损害学习功能,还存在其他多方面、涉及生命全周期的损害。因此父母要重视,并且在早期识别、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此病的预后。据统计,我国儿童此病患病率为6.26%(约2 300万人),但就诊率仅10%左右,也就是说只有十分之一的患儿得到治疗,也反应出父母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不到位,公共宣教,培训不足。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早期识别
1 早期识别非常关键,发现一些代表性的动作行为。
注意力缺陷,注意力不能集中,多动和冲动,伴有学习及社交障碍。在同年龄中表现出异常,与发育水平不相适应。
不同年龄表现出症状的差异性,见下表。
年龄阶段
注意力不集中症状
多动症状
冲动症状
学龄前期
容易转移注意力,似听非听。
过分喧闹和捣乱,无法接受幼儿园的教育
明显的攻击行为,不好管理。
学龄期
不能完成指定任务,容易转移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
烦躁,坐立不安,走来走去,过多的语言
自制力差,难以等待按顺序做事情,言语轻率。
青少年期
不能完成作业,容易转移注意力。
主观上有不安宁的感觉
自制力差,经常参与危险性活动。
2 有以下因素的家庭更要重视。
(1)具有遗传易感性的高危儿:
有患该病的兄弟姐妹、父母或其他亲属。
(2)具有环境易感性的高危儿:
母亲孕期和围生期直接和间接吸烟、饮酒、感染、中毒、营养不良、服药、产前应激,胎儿宫内窘迫、出生时脑损伤、出生窒息、低出生体重等铅暴露、双酚A等环境暴露长期摄入富含加工肉类、披萨、零食、动物脂肪、氢化脂肪和盐等的西式饮食父母关系不良、父母情绪不稳及教育方式不当(如消极、挑剔和严厉)等。
有以上家庭因素出生的患儿如出现上诉症状更应当重视筛查此病。
12岁以前出现核心症状且伴单一或多个功能损害(如学业、社会功能等)的4~18岁儿童应尽早的就诊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收集患儿的相关学习及生活信息来做出全面的评估。
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的共患疾病
约65�HD患儿同时共患其他发育障碍、精神心理障碍或体躯疾病,也就是说除了表现注意力不集中及多动外还会伴随其他的一些疾病。
(1)睡眠问题与睡眠障碍:
睡眠问题和睡眠障碍共患率高。睡眠问题主要表现为就寝抵抗、睡眠启动障碍、夜醒、晨醒困难、日间思睡等。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不宁腿综合征、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
2.语言障碍:
多见于混合型和多动冲动为主型患儿,且共患语言障碍的患儿表现出的学习能力更低,表达能力差,语言逻辑差。
3.特定学习障碍:
共患学习障碍的患儿最需要特殊教育帮助。患儿共患阅读障碍比例较高,多见于注意缺陷为主型和混合型患儿。
4.抽动障碍:
是最常见使抽动障碍复杂化的共患病,约50%抽动障碍共患。这类病例的社会功能损害程度通常由此病决定,因此,药物治疗此病比控制抽动更重要,但抽动也是治疗目标之一。
5.遗尿症:
共患遗尿症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治疗更困难、依从性相对较低,故在治疗此病同时,必须兼顾遗尿症的评估和治疗。
6.破坏性行为障碍:
更容易与混合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患,主要包括对立违抗障碍和品行障碍,逆反心理比较突出。
7.孤独症谱系障碍:
15%~25%患儿共患孤独症谱系障碍,50%~70%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需针对患儿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及干预、管理方案。
8.其他:
尚有全面发育迟缓、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社交障碍、儿童失神癫痫、心境障碍与焦虑障碍等。
总结:由于该病的宣教较少及父母对该疾病的认识不足,也由于我国缺少相关专业的儿科医生,在临床上较容易忽略。此病的特点为注意力缺陷,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障碍,多动及冲动倾向,明显异常于同龄儿童,这时就不要盲目的训斥幼儿,避免加重病情,要积极寻求专业医师进行评估,要尽早干预,尽早治疗。
由于评估比较专业,治疗需要评估后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心理及药物相结合,需要专业的医师进行,在这里就不详细论述。
参考文献:中华儿科杂志,2020,58 (03): 188-193
DOI:10.3760/cma.j.issn.0578-1310.2020.03.006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