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的批评报道监督报道为什么越来越少呢,舆论监督与批评性报道有什么异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近年来,新闻媒体的批评报道、监督报道越来越少,严重影响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这也是新闻媒体自我发展能力弱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试想,发行量很低的报刊,收视率很低的电视,收听率很低的广播,又有谁会投放大量的广告呢?
那么,为什么新闻媒体的批评报道、监督报道越来越少呢?我觉的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
新闻媒体守护公平正义,对现实存在的各种问题开展批评报道、监督报道,既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所在,也是提高媒体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近年来,新闻媒体的批评报道、监督报道越来越少,严重影响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这也是新闻媒体自我发展能力弱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试想,发行量很低的报刊,收视率很低的电视,收听率很低的广播,又有谁会投放大量的广告呢?
那么,为什么新闻媒体的批评报道、监督报道越来越少呢?我觉的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领导不重视。新闻媒体主管部门及领导多是片面强调正面宣传为主,不提倡、不重视批评报道、监督报道。而对领导报道、会议报道却非常重视,要求也很高。稍有差错,新闻媒体的有关领导和采编人员可能就要挨批评,甚至被调整岗位,甚至被追究责任。因而新闻媒体的主要精力只能放在这些领导报道、会议报道上。只要为领导服务好了,只要重要会议报道好了,就算圆满完成任务了。领导高兴,大家都平安,何乐不为?
二、选题难。第一,凡当地发生的热点问题,首先有关部门是不允许报道的,恐怕家丑外扬。实在捂不住的,也只能按统一口径发通稿,领导让怎么说就怎么说,让什么时候说就什么时候说,不得越雷池一步。第二,采编人员发现问题线索,首先得考虑这个问题领导能否允许采编播发?如果是上级主管部门文件或者有关领导口头上表过态不允许的,干脆不做,做了也白做,甚至挨批评,费力不讨好,自找苦吃。算来算去,可以选的题材是越来越少,选题越来越难,很多新闻媒体干脆把不少批评报道、监督报道的栏目砍掉了。有的虽然栏目还在,但“汤不换却把药换了”,批评变成了表扬,监督变成了吹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采访难。批评报道、监督报道采访对象无论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个人,一般采访对象都是十分抵触的,不会自觉配合,有的可能找领导、托关系说情,有的甚至动粗、威胁,很难顺利采访,掌握实情。很多时候不得不进行暗访,暗访过程中,采访记者会冒不少的风险,有时人身安全还可能受到威胁和伤害。如果新闻媒体领导不够重视,各种待遇和保障跟不上,有关采编人员自然不愿冒着各种风险,去做需要下很大功夫的批评报道、监督报道。
四、刊登、播发难。批评报道、监督报道即使采编好了,十有八九刊登不了,播发不了。采访对象一旦发现要对其进行批评报道、监督报道,会马不停蹄地找关系、找领导,不惜代价地要把有关报道压下来,新闻媒体业内称之为“灭火”。曾经有几年“灭火”成为各级各地宣传部门、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旦发现本地、本部门被上级或外地新闻媒体采访了批评报道、监督报道,就要立即派人到有关新闻媒体“灭火”。通过请客送礼、说情、找关系,绝大多数会被“灭”掉。至于当地媒体对当地的批评报道、监督报道就更难了,一个县一个市乃至一个省,上上下下、左左右右,联系千丝万缕,关系错综复杂,直接也好,拐弯抹角也好,都能找到关系“灭火”,实在难“灭火”时,领导会亲自出马找更大的领导,直到把“火”灭掉为止。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费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完成采编的批评报道、监督报道,十有八九就这样最后临门一脚“臭”了,久而久之,采编人员便没了积极性,新闻媒体便没了动力。批评报道、监督报道怎么会不旗息鼓呢?
现在,常听人们抱怨新闻媒体这些“官媒”只会歌舞升平,不能主张公平正义,其实这里面是有很多原因的,把怨气都撒在新闻媒体上,也未必太合适。当然,新闻媒体确实存在批评报道、监督报道偏少、不力的问题,这里面媒体自身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真的需要好好改进。
新闻媒体既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也要加强批评报道、监督报道,勇于揭露阴暗面,勇于直面各种现实问题,在维护公平正义、鞭挞假恶丑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