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情感人生 > 正文

我的孩子天天说自己是小狗他是不是心理有问题,孩子总说自己是狗

朋友家孩子嘟嘟今年两岁多,最近让她十分苦恼。原来,嘟嘟最近热衷于模仿,跟着妈妈出去,妈妈喊他,他就用“汪汪”来回答,走到路上,还像只小狗一样不停地东嗅嗅西嗅嗅,遇到熟人妈妈说喊“阿姨”,嘟嘟就用“汪汪”来代替称谓,朋友怎么纠正都不行,一度觉得自己的孩子心理有问题。
朋友在妈妈群里说出自己孩子的这个情况,想寻求大家帮助,可是没想到她话音刚落,群里又有两个家长出来说:“我家孩子也是一样啊,之前说自己是个老鼠,天天在地上爬,最近又说自己是个小猫,一天到晚爬到沙发上用指甲挠沙发垫子,我生怕他把垫子挠坏。

朋友家孩子嘟嘟今年两岁多,最近让她十分苦恼。原来,嘟嘟最近热衷于模仿,跟着妈妈出去,妈妈喊他,他就用“汪汪”来回答,走到路上,还像只小狗一样不停地东嗅嗅西嗅嗅,遇到熟人妈妈说喊“阿姨”,嘟嘟就用“汪汪”来代替称谓,朋友怎么纠正都不行,一度觉得自己的孩子心理有问题。

朋友在妈妈群里说出自己孩子的这个情况,想寻求大家帮助,可是没想到她话音刚落,群里又有两个家长出来说:“我家孩子也是一样啊,之前说自己是个老鼠,天天在地上爬,最近又说自己是个小猫,一天到晚爬到沙发上用指甲挠沙发垫子,我生怕他把垫子挠坏。”

“我家也是,一直说自己是奥特曼,带他出去见到别人遛狗的,就一下蹦到别人小狗面前,两手交叉在面前,摆出一副奥特曼打怪兽出场时的动作,弄得我好尴尬”……

为什么两岁多的孩子喜欢模仿动物呢?

纽约时报育儿杂志曾采访过美国韦尔斯利大学心理学教授Tracey Gleason博士关于学龄前儿童角色扮演的问题,她是这样解释的:

“他们正在大量探索别人的感受,感受别的东西,以不同的方式与其他人互动。”

Gleason博士还补充道:儿童通过这种探索进行认知发展,被称为“共情理论”,通俗一点解释就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人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可能与你的不同,人家并没有干涉你的想法,你干嘛要干涉人家的想法呢?

宝宝们从18个月开始,内心的共情思想就开始萌芽,可是要经过数年才能真正理解和感受到别人的情绪。然而通过角色扮演,孩子可以在内心创造一个只有自己能看到的隐形的朋友,能够帮助他进行有效地换位思考,通过这个过程去理解对方的感受。

探究孩子的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尊重孩子每个阶段的自然发展

善于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在模仿的过程中孩子也在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共情,然而凡事适度即可,过满则亏,有些孩子模仿动物是出于好奇和好玩的心理,属于短暂性的行为,如果有新的好玩的东西介入,很快他就会转移注意力,自动终止模仿动物的行为。

可是有些孩子却有愈演愈烈之势,很多时间不分时间不分场合不分对象也不听劝阻,比如有个朋友就说带孩子去超市买东西,孩子立马变身成了小狗,不光在地上爬来爬去,还真的像小狗一样叼起超市货架上的物品到处乱爬,给父母和他人都造成很多困扰。

所以我们在孩子模仿动物的时候,还是要给孩子设置一个界限。那么在给孩子设置界限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的意图是什么。

1、 逃避责罚

有朋友说自己家孩子晚上不愿意洗澡,每到晚上叫孩子去洗澡的时候,孩子就会变身“小白鼠”,“吱吱吱”地往卧室里钻,美其名曰小白鼠不能洗澡,否则会被淹死的。

还有朋友说自己孩子一到吃饭的时候就挑食,给他夹自己不喜欢吃的菜,他就变成了“喜洋洋”,所有他不爱吃的菜,都说“喜洋洋”不能吃。

很显然孩子这时是为了逃避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或者是为了逃避责罚而找出的“借口”。

2、 寻求关注

我家孩子两岁多的时候喜欢超级飞侠里的人物,那时候他不喜欢刷牙,为了帮助他刷牙,我告诉他超级飞侠都要刷牙,否则别人就不愿意接收他的快递,因为不刷牙就会有口臭。

后来慢慢长大了,我开始有意识锻炼他自己刷牙,可是他为了让我陪着他,每到刷牙的时候他就会说:“妈妈,你快来看超级飞侠刷牙了。”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是否是为了寻求关注而刻意模仿,如果是这样那就要从自身找原因了。

3、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有些孩子跟父母一起出去,想要向父母索要玩具或者其他物品,也会化身小动物卖萌,试图让父母心软满足自己的要求。

4、 交流需要

孩子较小的时候,语言还未完全发育健全,很多时候想要表达的东西无法通过语言完整地传递给父母,此时很多孩子就会习惯性地用肢体动作跟父母交流。比如有的孩子受到了批评,就会像只小狮子一样发怒,也会学一些凶狠的动物装作要咬人的样子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反抗。

我们弄清楚孩子内心真正的意图,再来阻止或者纠正孩子的行为就会更有效果。

2-3岁的宝宝,开始出现头脑中的心理活动,也就表象、想象和思维。这些都是属于高级的认知活动,表象是指人头脑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一岁以内的孩子虽离开妈妈时会哭,但非常容易哄,因为他过一会儿就忘记了妈妈。而两岁左右的孩子就不同了,他会在头脑中回忆起妈妈,看到与妈妈相关联的东西也会想起妈妈,因此两岁的孩子爱哭,可能因为孩子的表象和回忆发展了,此时不能笼统地指责孩子不听话或者任性。

孩子的延迟模仿也是这个时候出现的。延迟模仿比直接模仿水平高,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不像较小一点的孩子,直接模仿面前的事物,此时的孩子可以凭借自己的印象,模仿自己曾经见过或者有认知的东西。因而,有时两岁左右的孩子会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

随着这个阶段孩子思维的慢慢发展,孩子会出现探索和求知的萌芽,通常会说出一些父母认为的"歪理",其实这是随生活经验和思维的发展,孩子在头脑中形成的对自我的标准。

这个时候的孩子往往会有无力感,因为他的语言发展和认知水平还没有发展到自如表达本身想法的程度,跟父母和他人的交流和衔接都很困难,当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无法传达给他人的时候,孩子就会通过一定的情绪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可怕的两岁”这一说法。而此时,孩子学会了“模仿动物”这样的角色扮演,会自然而然把自己的一些做法归咎于“小动物都是这样的”。

拒绝“暴力镇压”,用智慧引导孩子

对于孩子不合时宜的模仿行为,有些家长可能会直接喝斥或者“武力镇压”,对于处于第一个叛逆期的孩子,这样的行为非但不会纠正孩子的过分模仿行为,反而有可能会导致孩子“阳奉阴违”,或者抑制了孩子的想象力的发展,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做才能健康正确地引导孩子顺利度过这一阶段呢?

01、想制止孩子不合时宜的模仿,不妨尝试融入孩子的世界

比如有个认识的朋友家孩子要边吃饭边看电视,妈妈不允许,他就会用电视里的光头强作为借口,告诉妈妈光头强就是边看电视边吃饭的,我的这位朋友就很睿智,她对孩子说:“我是熊大,你如果边吃饭边看电视就违反了森林规则,住在我们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吃饭时都不能看电视的,这样吧,如果你好好吃饭,吃完饭我奖励你看一会儿电视,可以吗?”

孩子看妈妈那夸奖的表情和语气,哈哈大笑答应了。

家长用孩子常用的“角色扮演”来应对孩子不合理的借口,即让孩子觉得生动有趣,又能很快接受妈妈的建议,一举两得。

02、选择性无视孩子的模仿行为

有的孩子在模仿小动物的时候被父母呵斥,不但不会有所收敛,反而愈演愈烈,正是因为孩子认为自己的这种行为成功能引起了家长的重视,对于这类孩子,父母可以选择性地忽略孩子的行为。

比如我家孩子有时候在外面看到别人的小狗叼着东西跑来跑去,回家就觉得很好玩,自己也叼个东西学着小狗的样子跑来跑去,这种情况下有时候我就会选择无视,自顾自地做别的事,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行为没有人参与也没人重视;有的时候我也会在冷处理之前,明确地告诉孩子他的这种行为我不喜欢,等他停止时我再跟他说话。

这样过不了多久也许就会觉得很无趣,从而放弃了。

03、及时察觉孩子的情感需求

前面我们说过,孩子的语言水平不足以表达本身的想法,那么此时家长就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及时察觉到孩子的情感需求,比如前面说的有的孩子为了逃避洗澡而说自己是个小老鼠,怕被淹死,那么家长在孩子洗澡之前就要有技巧地对孩子进行提问。

比如我们可以问:“你今天是想站着冲澡还是坐在盆子里洗呀?”或者“你今天洗澡的时候,是想拿着小鸭子还是想拿着小水壶玩呀?”这样问的话孩子可能就会在你问的这两项中做选择,而如果你问“你洗不洗澡呀”的时候,无疑就给了孩子抵制洗澡的借口和理由。

总之,孩子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特点,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平衡好自己的心态,才能用更轻松的心情面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孩子面前手忙脚乱。

我是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陪宝宝写日记,也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帐号:陪宝宝写日记,共同探讨育儿问题。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qinggang/8409.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为什么小孩子很容易生病,为什么婴儿6个月后容易生病 下一篇:为什么女人就一定要生孩子,女人为什么要生孩子人生感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