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情感人生 > 正文

现在的男的都是巨婴,为什么巨婴式的男人越来越多

曾子航 情感大叔曾子航
1
最近有个词特火,叫巨婴。来源于心理学家武志红先生的一本新书《巨婴国》。
武志红先生我见过一面,大约是在三四年前的一个公益讲座上,个头中等,戴一副金丝眼镜,给人感觉很斯文,很低调,不像那种口若悬河、愤世嫉俗之人,没想到出了这样一本文字相当尖锐的书。
所谓巨婴,指的是成年婴儿,即身体上已经是成年人了,而心理发展水平,却还是停留在婴儿的阶段。按照武志红的观点,中国人当中,90%以上(无论男女)都是巨婴,这样的国度,自然是巨婴的国度。

曾子航 情感大叔曾子航

1

最近有个词特火,叫巨婴。来源于心理学家武志红先生的一本新书《巨婴国》。

武志红先生我见过一面,大约是在三四年前的一个公益讲座上,个头中等,戴一副金丝眼镜,给人感觉很斯文,很低调,不像那种口若悬河、愤世嫉俗之人,没想到出了这样一本文字相当尖锐的书。

所谓巨婴,指的是成年婴儿,即身体上已经是成年人了,而心理发展水平,却还是停留在婴儿的阶段。按照武志红的观点,中国人当中,90%以上(无论男女)都是巨婴,这样的国度,自然是巨婴的国度。

前几天,我去书店想买一本《巨婴国》,没想到这本书被意外下架了。后来,所幸出版社的朋友给我发了一份电子版,我大致浏览了一下,很多观点确实一针见血。作者认为,这些心理发展水平还停留在1岁之前的成年人,也就是巨婴,普遍具有病态共生、全能自恋、偏执分裂的心理,这些心理造就了当下的“中国式好人”、“中国式家庭”和逼婚等现象的层出不穷。

金星主持的一档节目叫《中国式相亲》不知道大家看过没?一段时间以来在网上引发热议,我瞄了几眼,感觉那里成了“巨婴”的乐园,特别是很多乳臭未干的妈宝男,简直让我大开眼界。感觉他们都不是来找老婆的,是来找老妈的,家里有了一个妈还嫌不够,还要在外面找一个。

这些年,我先后以各种点评嘉宾、情感导师的身份参与了包括《非诚勿扰》在内的众多电视相亲节目的录制,也见到了各式各样的“巨婴”,作为一个男人,我要首先反思一下我们这个性别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咱实事求是的讲,除了极个别特别优秀的男生一出场就被人瓜分了,绝大多数前来相亲的男嘉宾并不怎么招女孩子喜欢,他们往往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闪亮登场的时候志得意满像武松,被灭灯、被拒绝之后全都垂头丧气一下子变成了武大郎。相亲的成功率非常不理想。有人把原因归咎于他们外形都不够帅,也有人痛斥相亲节目里的女嘉宾大多拜金,非富豪不嫁,我觉得这不是理由。

站在一个大叔的角度,我觉得这些前来相亲的男嘉宾普遍给我一种感觉:缺乏男人应有的魅力。不是说他们长得不帅,而是觉得他们都呆头呆脑的,有的像奶瓶没扔的幼稚小孩,有的则像老气横秋的半老头子。

我记得在我当点评嘉宾的一期相亲节目中,一个26岁的博士非要妈妈陪同才肯上场,说话也基本要靠妈妈来提示,感觉人际交往存在一定的障碍,轮到他向女嘉宾提问的时候,也张不开口,全由妈妈代劳,全程交流他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都听我妈的”。以至于现场我不得不提出如下疑问:到底是你来相亲还是你妈妈来相亲,怎么感觉喧宾夺主?

那期节目中还出现了一个自称是IT精英的30岁男人,头发都掉光了,身材膨胀得像吹起的气球,给我感觉,年龄明明还处在盛夏阶段,外形却已经步入深秋落叶的时节。这位仁兄坦言,平时除了泡在电脑旁边,基本上没啥其他爱好,也不想在业余时间浪费太多时间,来这里相亲,就是为了找个老婆过日子,如果感觉合适,一旦牵手马上领证,一刻也不想耽误。结果被现场牙尖嘴利的美女讥讽为“不懂生活乐趣!”,“就算全世界男人都死光了,也不想嫁给你!”

节目目录像空隙,跟女嘉宾聊天,她们当中有不少都“久经沙场”至今仍“坚贞不屈”,问她们感觉如何?全都摇头,一位相貌不俗的女硕士生跟我直言:现在来征婚的男嘉宾要么就像个超龄男童,还没断奶;要么就像坟墓里爬出来的僵尸死气沉沉,没点儿活力,不是“妈宝男”,就是“僵尸男”,要想找几位素质好、品位好、会表达、懂情趣的怎么就比中国足球进世界杯决赛还难?

后来,我逐渐发现,何止是相亲节目,在日常的恋爱交往当中,“妈宝男”和“僵尸男”也层出不穷的,最近某大型婚恋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70%处在恋爱阶段的未婚女性对男友“不太满意”,其中最不满的几条分别是:“性格软弱”、“没有担待”、“不会表达”,“不懂浪漫”

-----

2

我觉得,这些“妈宝男”也好,“僵尸男”也罢,看似两个极端,本质上却殊途同归,无一例外都是巨婴。前者是没有长大,尚未断奶;后者是长期压抑,需要补钙。

为什么中国盛产巨婴?我发现是普遍缺少“青春期”所致,我这里所指的“青春期”不是生理上的“青春期”,更多指的是心理上的“青春期”。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青春期”的恐惧和排斥导致了巨婴的大行其道。

西方心理学普遍认为,一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从性意识开始的,小时候,我们时刻不离地依赖在父母身边,我们除了知道爸爸妈妈,知道我们是他们的孩子,我们对自己是谁,从哪儿来,将来去哪儿都无从知道,青春期到了,伴随着性的苏醒,我们一下子发现了自己,不再甘心躲在妈妈的羽翼之下,我们像一朵肆意绽放的怒火之花,要破土而出,要大声呐喊。

在美国影片《毕业生》中,即将大学毕业的本是在被人到中年、寂寞难耐的罗宾逊太太的勾引之下突然意识到自己是个“男人”了,影片最后,在一场教堂的抢婚风波中,本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

反之,性的压抑和弱化,必然导致自我的压抑和弱化,到了该谈恋爱和找对象的年龄,反倒无所适从,有时候哪怕遇到了自己心仪的异性,也不知道如何追求,怎样表达,只好由他人代劳——比如父母安排,朋友介绍,甚至借助于婚介所和电视台,中国人一直对相亲乐此不疲,近些年婚恋相亲节目突然之间火得一塌糊涂,倘若探究历史原因,就在于此。

在恋爱中,大多数女性都欣赏责任感强、具备绅士风度和浪漫情怀的男士,殊不知,这种责任感、绅士风度、浪漫情怀都必须建立在一个男人真正心理成熟的基础上。这种成熟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性意识”的成熟,爱情本质上就是性爱,不是友爱,更不是母爱,如果一个还在妈妈襁褓下奶声奶气的孩子对她心爱的女人就像母亲一样,试问,哪个女人受得了啊?

然而,中国的父母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男孩看成从未长大的儿童,因此,也就习惯于用各种儿童的标准来要求男人,无论他年龄有多大。

比如,把“听话”“顺从”当成了一种美德,甚至看作是“孝道”,不听话就是“不孝”,就是“大逆不道”。如果一个年轻人从来都是循规蹈矩,在行为上不敢越雷池一步,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听领导的话,就会被认为是“家教好”,是个“好青年”,殊不知,这类过分听话的孩子要么就是在性方面极度被弱化的人,实际上就是童年状态的无限延长,心理年龄严重滞后,这种人一旦进入恋爱和婚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都会处理不好。

还有,不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甚至让孩子一辈子依附在父母身边。啃老族、妈宝男就是这么培养出来的。

中国男人为什么大多不浪漫?没个性?因为中国男人大多数是没有“青春期”的,一方面我们的长辈总是希望孩子永远长不大,永远是我们跟前听话的乖孩子。另一方面我们又怕孩子学坏,怕孩子早恋,怕孩子太过叛逆,巴不得孩子一夜之间长大,赶紧结婚生子。

就跟我们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过度到社会主义社会、甚至想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一样。我们害怕资本主义。我们同样害怕青春期。所以我们的文化总是栽培出听话的孩子,喜欢老实人,少年老成是对一个年轻男子最好的评价。

与那些长不大的“妈宝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生活中也有些男人是从来没有年轻过的。他没穿过牛仔裤,没穿过球鞋,没试过反叛,其至没长过一颗暗疮。他们二十岁的时候,样子已经老成得像人家四十岁。当他们与同龄的朋友走在一起,别人会以为他是他朋友的爸爸,跟年轻的女孩子走在一块儿,也容易被误认为是“老夫少妻”,其实他只不过比她大两三岁而已。最明显的是《三国演义》里那些英雄好汉,还没怎么见他们谈恋爱呢,一眨眼功夫,儿子都跟爹爹上战场了。

儿童化和老年化,表面上似乎是相互抗拒的两个极端,实际上确实相互配合前后呼应的,它们的共同敌人只有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少年。

3

少年本来是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黄金时代之一。也是一个人最有活力、最富朝气,思维最活跃,外形最可人的阶段。伟大的文豪歌德曾经如此动情地说过“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可是我们的少年阶段,也就是我们的青春期,却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最想回避的时期。

为什么?这个时期最危险、最不稳定,最容易出事。这个时期的孩子性意识一下子苏醒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性是最不宽容的,所谓“万恶淫为首”,在性方面我们的联想也是最丰富,对此,鲁迅先生有过这样一段精妙的论述:“一见到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飞跃。”搞得我们就像一个残疾的丈夫总防着他美丽的妻子要红杏出墙一样的防着青春期的孩子。

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青春期的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叛逆行为实属正常,他不是故意要跟父母对着干,更不是大逆不道,而是一种“破土而出”的自我成长,一场争取自我空间的“独立战争”。如果缺少独立意识,没有自我空间,他就无法真正成长,所以,青春期又叫叛逆期。每一个成熟、独立的男人,都曾经有过那么一段并不循规蹈矩的“叛逆时光”。美国总统小布什、奥巴马都曾经有过当“坏孩子”的经历。

相反,那些过于听话的男孩子,实际上是在成长过程中被剥夺了叛逆的资格,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恋爱、结婚都被父母安排的井井有条,一丝不苟。他们的性格中只有乖巧、意识中只有顺从,久而久之,会结出三种不良的恶果:

1、心灵从未长大,始终像个超龄男童。

中国的男人总感觉缺少点担当,看古代的戏曲小说,就会深有感触:那些公子和书生们不敢大胆的爱,只会小心的偷,一旦东窗事发,好一点的只会在情人面前哭,在父母面前跪,或者干脆一病不起,剩下的则是躲在床下瑟瑟发抖,要么就跳窗而逃死不回头,至于什么责任、后果啊全都丢到九霄云外去了,只让那女的去承受一切。也难怪,那些享受爱情的男主人公们,都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孩子,自己都手无缚鸡之力呢,你还怎么指望他去帮助别人?

2、形成自我压抑的“木乃伊式人格”

所谓从小到大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往往在参加工作以后,也是单位的“好男人”,结婚以后,还是家庭的“好丈夫”。但这种“好”不是真“好”,而是做出来的“好”,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来自父母,是被父母“管”出来,“逼”出来的,是为了迎合父母的需要打造出来的。这种“好”,缺乏内在的“幸福感”,也缺乏“快乐”的高峰体验,太乖的孩子,太好的男人,通常会让女人产生一种不满足感:那就是缺少激情,缺少让她爱起来的冲动。因为他不够热烈,不够有棱角,不够“坏”。

过去我们都把女孩子最想嫁的如意郎君称之为“白马王子”。为什么冠以“白马王子”这个称号?王子是指他的地位高贵,有财力、有实力,所谓“白马王子”从字面上解读就是骑着白马呼啸而来的王子,那是多么英姿飒爽、孔武有力啊。那是一种青春的气息,那也是一种英雄的气概!可是我们大多数父母所喜欢的乖孩子是成不了这种“白马王子”的。

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的文化只有童年,没有少年,我们的少年时光是在学校写不完的作业、父母无休止的督促中度过的,这样培养出的孩子,不是孝子,而是顺子。试问这样没特点、没个性、没脾气、没味道的男人又如何在大庭广众之下展现自己“真我的风采”?他们就像沉睡在埃及金字塔墓穴中的木乃伊,毫无生气,也全无斗志。难怪在相亲节目中,他们总是无一例外被众多美女所淘汰,所嘲笑。他们似乎只为父母而生,不懂为自己而活,只为结婚而结婚,不懂得情为何物,他们自我极度被矮化,性情极度被压抑,他们是一种木乃伊式的人格(类似前面提到的“僵尸男”)。

3、到了中老年才想起补上“青春”这一课,结果不是外遇就是离婚,给另一半造成无尽的伤害

可见,青春期是我们每一个人无法回避的正常阶段,如果人为地被扼杀,它并不会真的“死翘翘”,反倒会隐藏起来,一旦遭遇任何风吹草动,就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以有时候我们遇到那种一把岁数“青春”才突然“复活”的老男人,那是因为,他们在成长阶段备受压抑,他们没有“青春期”,他们要把失去的损失夺回来。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qinggang/8457.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给孩子喂奶头晕,一喂奶就头晕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鸡腿和鸡翅哪个蛋白质高,鸡腿鸡胸肉哪个有营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