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坏情绪都是一副鬼样子吗,人比鬼坏
广场上行人如织,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儿急促地追着妈妈,一直在叫妈妈,妈妈,妈妈……年轻的母亲充耳不闻,面色凝重,快速地向前走,头也不回。小女孩儿紧紧跟随,小女孩儿一直在叫着妈妈,听的人觉得奇怪并焦虑,觉得这个孩子为什么在一直在叫妈妈,而她的妈妈为什么一直就不回应?忽然,这位妈妈猛地回头照着小女孩儿的脸就是一大巴掌
心灵开朗的人,面孔也是开朗的。 --席勒你知道你的那些坏情绪,都是什么“鬼”样子吗? 情绪涂鸦。如果给情绪涂鸦,会涂出什么样子呢?看看情绪的鬼样子。坏情绪一旦拜访,爱就远隔千山万水了。
广场上行人如织,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儿急促地追着妈妈,一直在叫妈妈,妈妈,妈妈……年轻的母亲充耳不闻,面色凝重,快速地向前走,头也不回。小女孩儿紧紧跟随,小女孩儿一直在叫着妈妈,听的人觉得奇怪并焦虑,觉得这个孩子为什么在一直在叫妈妈,而她的妈妈为什么一直就不回应?忽然,这位妈妈猛地回头照着小女孩儿的脸就是一大巴掌,并且厉声大骂:“一天天妈妈妈妈妈妈的叫,烦死了!”小女孩儿瞬间哇哇大哭,妈妈头也不回的自己走了,看得路人瞠目结舌。
小区附近有一个洗浴中心,在那里洗澡,经常会碰到邻居。一个胖胖的妈妈经常会带着她三、四岁的小女儿去洗澡,母女俩总是上演惊天动地的情绪爆发。小女孩儿不喜欢洗头,而洗澡必须要洗头,每次妈妈都会强制给小女孩儿洗头,每次洗头的时候,小女孩儿都要哇哇大哭,在公共浴池听来格外的心惊肉跳。每次到这个时候妈妈都手足无措,就像洪水猛兽来了不知道怎么办,只能用最简单的、最粗暴的办法,抡起大巴掌“啪啪啪”的打在孩子的身上,结果是孩子哭的更厉害,妈妈就更加生气,大家就有的劝妈妈,有的哄孩子。
一起逛街的母女俩,十五、六岁的女儿坐在石墩上不走了,情绪异常沮丧地说:“和你在一起,总是这样,总是不开心,特别没意思,好好的事情你就能把它弄坏了。不想再和你逛街了,以后也不想了。”
邻居母女两人从车里冲出来,便开始对骂。女儿是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母亲是漂亮的中年女人,她声嘶力竭的时,漂亮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了恐怖。她指着女儿大叫,我就不能说你吗?说你怎么了?我还打你呢!说着就冲向女儿。一旁的爸爸左右为难地拉住失控的女人。女儿在不远处声泪俱下的叫着,你打呀!你打死我才好呢!早死早投生。母亲挣脱了孩子爸爸去追女儿,母女两个人扭打在一起。
孩子在拿后备箱里的东西时,一大袋子豆子,“哗啦”一下掉在地上,母亲当时情绪失控,先是骂孩子不小心,接着骂孩子早上懒床,中午饭没好好吃,昨晚的作业磨磨蹭蹭,上周的考试马马虎虎,错了很多不该错的地方。之后就指着孩子威胁着说,你期中考试就没考好,期末你要再考不好,你给我等着。这是孩子已经哭得不知所措了。妈妈依然怒气冲冲,咆哮着骂,看你那个死德行就生气,跟你那个死爸一样,笨得要死,废物一个。不过就是一袋豆子掉地上,但是最后变成了给孩子下判断,孩子变成了笨蛋。
每个人的坏情绪,可能都是他最丑的样子。我们可以画画自己最丑的样子,之后每一次发脾气的时候,都知道自己最丑的样子又来了。有一天夜里做梦,情绪特别激动,发了很大的脾气,那就是一副“活见鬼”的样子。醒了之后就特别想把那副鬼样子画下来。画完之后发到学生群,学生说太吓人了,张牙舞爪,面目扭曲。
什么形象最能表达一个人的坏情绪,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种厉鬼,扭曲、残忍、暴躁、破坏、丑陋。让孩子们画他们的坏情绪,有的头发全都竖起来了,变成了红头发,有的头上是一堆火,有的说火冒三丈时冰激凌都能烤化了,还有的说他生气时草都变成红色的了,染上了他的坏情绪。 经常情绪不好。生活中会看到一些人经常拉着脸,或者苦着脸,没有笑容。这种脸看起来就像满天的乌云,看到的人也会跟着紧张起来,警觉起来,不开心的脸就像路上的路障,提示人们绕行,或者小心。找到心理咨询师的人,很多都是经常情绪不好的。工作中的不适应,无力调整,长年累月内在的情绪累积都堆在表情上;学生的厌学,内在情绪的苦苦支撑,从小到大,对学习的厌烦,都写在脸上;家庭中经常冲突吵架,用坏情绪在关系中进行表达,就总是阴着一张脸,很难有和悦之情。坏情绪的人通常目露凶光,或者目光涣散,嘴角下拉,好像含着个千斤顶,冰冷如寒冬。这种人做领导下属就遭殃了,这种人做父母孩子就倒霉了,如果这种人做老师,那课堂上就是阴云密布了。他被坏情绪虐,他也会拿着他的坏情绪虐别人。如果我们要评选生活中最不可爱的人,那就是经常情绪不好的人。坏情绪的人经常会说婚姻一团糟,很难有知心的朋友,单位里也经常会不顺心。我们可以试想阴云密布的地方,怎么会有阳光普照呢?坏情绪就像我们随身携带的乌云,走到哪里就把哪里的阳光遮住了。
偶尔情绪不好。偶尔情绪不好的人,在人群中平常看起来是很和蔼可亲的,看不出有什么坏情绪。生活中舌头碰牙的这种小事情都能一笑而过。但是某一天这个你非常熟悉的老实人,忽然间雷霆震怒,霎时间颠覆你对他的了解。偶尔情绪不好的人,有的一辈子可能也就发了那么几次脾气,频率高的一年可能也没有几回。他们就像不活跃的火山,偶尔喷发一次。但是这偶尔的喷发却极其吓人,电光石火,惊天动地。一个女孩子说没有见过他的爷爷发过脾气,家里人都喜欢爷爷,一说一笑的,但是有一次爷爷发脾气拍桌子、摔东西、怒目圆睁,她觉得那一次她吓坏了,他都不认识爷爷了。情绪就是身体中的能量,情绪来的时候就需要让它出来,如果把它压抑下去,那这个能量是不会消失的,它会留在身体里积聚起来,积聚到一定程度,遇到喷发的条件它就会一股脑的全出来。所以偶尔发脾气的人最吓人,防不胜防啊!面对经常发脾气的人都会有生理准备,这样的人不要去惹恼他就好了,而偶尔发脾气的人,他给你的是错觉,他脾气很好,你就不知道他那坏脾气什么时候会“窜”出来,吓你一跳。偶尔发脾气的人会更有危险性。
为什么我们控制不住坏情绪?坏情绪不是洪水猛兽就是妖魔鬼怪,情绪状态一旦启动,它是很难控制的。我们都知道发脾气是没有用的,但是却忍不住。我们理智层面的认知判断,这属于大脑分析的部分。坏情绪启动的时候,随之打开的是一道道生理闸门,跟大脑分析无关,归属于植物性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特别容易兴奋,情绪来时它就极其活跃。身体的其他状态都会减缓,齐心协力地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提供大量的燃料,这个时候的身体机能全部集中在激情这一件事情上,大脑的分析根本就抢不到燃料,处于抑制和半抑制状态。所以我们看到的都是坏情绪排山倒海,来势汹汹,理智分析无能为力。情绪这个“鬼东西”,控制很难,它的速度是离弦的箭,“嗖”一下就出去了,等到“鬼东西”兴风作浪完了,就像台风呼啸而过,留下的是千疮百孔,满目疮夷。“鬼东西”捣乱后还是挺触目惊心的,所以我们都需要学会一些捉“鬼”的道法,或者与“鬼”共舞,不要把它惹恼了。
格罗斯的情绪调节两个阶段。第一个就是把情绪扼杀在萌芽状态,通过不断地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练习,一次一次去捕捉自己情绪发生的规律和轨迹,探寻到情绪爆发前的蛛丝马迹,一旦嗅到“山雨欲来风满楼”味道,就知道“鬼东西”要来了,提示自己赶紧捉“鬼”,把身体能量集中在理智判断上,做原因调节,或者转移注意力。提示自己每次发过脾气都很后悔,那就不要再增加一次后悔了。这个时候最好有之前后悔时写的一些小卡片,把它拿出来读几遍。比如,“我发脾气时像一个老巫婆”、“我发脾气时像个丑八怪”、“我发脾气时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小婴儿”、“我发脾气时我很难过 别人也很难过”、“如果你能忍住不发脾气 就让自己任性的给自己买一件衣服”,这样读几遍情绪那个“鬼东西”就会退避三舍了。
第二个是情绪发生后,如果暴风雨不可遏制的发生了,就不要再陷落在暴风雨为什么会发生的自责中,而是要把关注点放在暴风雨过后的反应调节上。反应调节可以在认知和行为两个层面做调节。比如前面我们举的例子,在广场打了女儿一巴掌,那个妈妈,当情绪过后她可能会很自责,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怎么可以打女儿?看着孩子伤心委屈的样子,不知道怎么帮助她。都已经发过誓不再打孩子,怎么还打呢?看到孩子哭,自己也忍不住的哭起来。本来要干的活儿没有干,本来要做的饭也没有做,上班也勉强去的,晚上开始失眠,反复的想自己不应该打女儿。情绪后面不做反应调节就会出现很多继发性的问题。本来只是她情绪不好,之后就泛化成了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和睡眠了。所以发了脾气之后要懂得止损,止于此。反应调节也可以通过卡片练习,把每次发完脾气之后最积极的一句话写在卡片上。比如说,允许自己难过一会儿,拿画笔把自己难过的心情画出来,或者说我又忘记了去理解孩子,因为我不能去理解她,所以才会很焦虑,才会打她,又或者,打孩子是不对的,但是不停的难过是于事无补的。
难过时除了认知上的调整,还有行为上的调整。可以向孩子表达自己当时愤怒的心情,与孩子沟通什么时候她们两个的坏情绪会跑出来捣乱,和孩子一起分析情绪,关注情绪。他们都是厌恶情绪才这么难过,所以需要共同面对的是自己的坏情绪。把情绪和人分开,不是妈妈不好,是妈妈的坏情绪不好;不是孩子不好,是孩子的坏情绪不好。反应调节就是认识到情绪的真面目,对情绪有清晰化的理解和认识,这种认识不断的练习,就会有能力更好地处理情绪了。
看到了情绪的各种各样的“鬼”样子,我们就知道如何捉“鬼”了,把“鬼”都捉住,我们就会更好的控制情绪,成为开朗、可爱又健康的人。为自己做一个平静的人,为所爱的人做一个值得亲近的人。参考文献: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主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