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以貌取人失子羽,孔子以貌取人完整版
一心想要学有所成的子羽退出孔门后不但没有灰心,反而越挫越勇,更加奋发了,他游历了楚国的各个地
据记载,鲁国有一个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的年轻人,比孔子小40岁左右,不过这个人长着一副十分不讨人喜欢的面孔,他额头很低,嘴巴窄小,鼻子又低又扁,乍一看其貌不扬,根本不像是能成大器的人。因此,当子羽到孔子门下打算拜师求学的时候,一向贤明的孔子看到这个长相不堪的人竞然一副嫌弃的样子,对他冷眼以待。在遭遇孔子的一番冷遇之后,子羽伤心地放弃了到孔子门下学习的想法,退出了孔门弟子的行列。
一心想要学有所成的子羽退出孔门后不但没有灰心,反而越挫越勇,更加奋发了,他游历了楚国的各个地方,边游历边求学。后来,他来到了豫章(今江西南昌),并在百花洲(今南昌市东湖附近地区)创立了一个草堂,凭借其多年游学经验和巳经积累下来的学识开办了一个学校,并广招贤才,渐渐地,听闻他的大名到他门下学习的弟子络绎不绝。
子羽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更是一位品德高尚的贤士,虽然没人孔子之门,但他仍将孔子作为引导自己的一代宗师,并坚持推行孔子的学说,向门下弟子传授关于春秋大义之法以及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学习“六艺”,还鼓励学生们学习《五典》《八索》等经典书籍。此外,子羽还以身作则,秉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学教学度,并不以向比自己身份低下的人求教为耻,重视学生的天赋和品格修养。他还不时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创立了一套影响很大的独特教学管理方法,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学识渊博又品行端正的优秀人才。因而,子羽的美名日渐传扬开来,他的智慧和崇高的品德很快就使得他受到了世人的景仰和尊重,其学术也成了当时南方地区一个影响颇大的儒家学派。
子羽的美名传遍全国,孔子自然也有所耳闻。得知自己曾经拒绝将他收人门下,并认为他不能成大器的学生竟然有如今这番作为,孔子对自己当年以貌取人的事情深感遗憾,还感叹道:“我曾经根据语言判断而错失了宰予,现在又以貌取人才失去了子羽这样一个大有前途的人才啊!”看来以貌取人是任何人都可能会犯的错误,即使是一世贤明的孔子也无法避免。
子羽辞世后,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著名教育家,在当地专门建立了一座祠堂,为他立碑,以供后人祭祀之用,让后世之人都能知道这位在学术上孜孜不倦、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的伟大教育家澹台灭明。
文章评论